-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廣州史志叢書粵海關歷史檔案資料輯要(1685-1949)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11896
- 條形碼:9787218111896 ; 978-7-218-11189-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廣州史志叢書粵海關歷史檔案資料輯要(1685-1949) 本書特色
★ 本書匯總了歷史上重要的粵海關文獻研究史料
★ 涉及粵海關機構變更、人員變換、規章制度流變、業務范圍增減、業績統計、主權斗爭等與粵海關相關的各種資料
★ 這些資料從不同方面比較立體地反映了粵海關設立以來的歷史發展情況
★ 為研究中國近代的商品流通、廣州城市歷史提供了另一個視角
粵海關的歷史,*早可追溯至唐代設于廣州的市舶使;至北宋時,廣州又在全國首設市舶司機構,管理對外貿易、征收關稅,其后推廣到兩浙、福建,“三路市舶,唯廣*盛”。此后,市舶制度在廣州延續了七百多年。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政府在廣州設立粵海關,粵海關成為中國設立時間*早、存續時間*長的海關之一。從“一口通商”到外籍稅務司制度的建立,再到海關管理權的收回,可以說,粵海關的歷史是近現代中國海關發展乃至社會變遷的縮影。
《粵海關歷史檔案資料輯要(1685-1949)》收錄1685年至1949年間粵海關機構變更、人員變換、規章制度流變、業務范圍增減、業績統計等與粵海關相關的各種資料。通過這些資料,我們基本可以看到粵海關成立以來的沿革變遷。
書中收錄的粵海關檔案資料上至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粵海關創設,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按篇章結構編寫,依檔案資料的門類按時間順序編排,設機構人員、運輸工具監管、貨物監管、非貿易性物品監管、征稅、查私、統計、粵海關與主權斗爭及大事記(1685—1949)等章節,從不同方面比較立體地反映粵海關設立以來的歷史發展情況。
從涉及時間范圍看,本書覆蓋自1685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265年,也就是一個完整的粵海關歷史。從內容看,本書以分門別類輯錄原文的方式,匯總了歷史上重要的粵海關文獻研究史料,內容豐富,對于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共和國成立以前粵海關的歷史變遷,提供了非常便利的資料基礎;同時亦為研究中國近代的商品流通、廣州城市歷史提供另一個視角。
廣州史志叢書粵海關歷史檔案資料輯要(1685-1949) 內容簡介
《粵海關歷史檔案資料輯要(1685-1949)》收錄粵海關檔案資料上至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粵海關創設,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按篇章結構編寫,依檔案資料的門類按時間順序編排,設:機構人員、運輸工具監管、貨物監管、非貿易性物品監管、征稅、查私、統計、粵海關與主權斗爭及大事記(1685—1949)等,力求從不同方面比較立體地反映粵海關設立以來的歷史發展情況。
廣州史志叢書粵海關歷史檔案資料輯要(1685-1949) 目錄
**節 粵海關監督署
第二節 粵海關稅務司署
第三節 粵海常關
第四節 人員
第二章 運輸工具監管
**節 對國際航行船舶的監管
第二節 對民船的監管
第三節 對來往港澳定期班輪的監管
第四節 對陸空運輸工具的監管
第三章 貨物監管
**節 一般貿易
第二節 代理報關行業
第四章 非貿易性物品監管
**節 旅客行李物品監管
第二節 郵遞物品監管
第三節 進出境運輸工具服務人員自用物品監管
第五章 征稅
**節 稅則
第二節 關稅的計征和退補
第三節 減免稅
第六章 查私
**節 查緝沿邊沿海走私
第二節 查緝貨運走私
第三節 查緝行郵走私
第四節 走私案件處理
第七章 統計
**節 業務統計
第二節 貿易統計
第三節 統計數據
第八章 粵海關與主權斗爭
**節 河南事件和沙面事件
第二節 關稅保管權
第三節 關余支配權
第四節 省港罷工時期的粵海關
第五節 二五附加稅專題
大事記(1685―1949)
后記
廣州史志叢書粵海關歷史檔案資料輯要(1685-1949) 節選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