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四庫提要箋注稿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133785
- 條形碼:9787567133785 ; 978-7-5671-337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四庫提要箋注稿 本書特色
本箋注稿的具體內容,由三個方面構成: 一、版本校勘。 《四庫全書總目》在清代有三個刻本,即:一、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武英殿首次刊印本,是為“殿本”;二、乾隆六十年(1795)浙江官府根據杭州文瀾閣所藏殿本重刻本,是為“浙本”;同治七年(1868),廣東又以浙本為底本翻刻,是為“粵本”。其他另有文淵閣《四庫全書》之抄本及現存各家所撰之稿本,如翁方綱、姚鼐等《提要稿》。今有1965年中華書局王伯祥斷句的影印浙刻本,1997年中華書局的整理本。今即以武英殿本為底本,并參校其他各本,加以校勘箋注。 二、補訂。 《四庫全書總目》所收之書,其中的每則提要,皆及作者小傳,但多極簡略,僅具名號、籍貫等,準之現代學術,均嫌不足,無以補于知人論世;且不少作者,并無傳狀資料存世,生平頗難考索。今擬:一、每書之作者小傳,務詳考明其出處,補注于后;二、無小傳之作者,則補之,其詳或略,則視具體情況而定,并注明所據材料之出處,以為學人進一步考證之線索。此為補。 《提要》中之錯誤,則吸收前人之考證,如余嘉錫等書已指出者,并同時補充筆者之新考訂。凡前人之考訂,必注明出處;凡筆者之新訂,則以按語出之。此為訂。 三、箋注。 箋注之內容,其事有五:一,古人名,必檢古之傳記材料,以為之注,并載明出處;二、古書名,必檢古之目錄書,以為之注;三,古書版本,必追溯源流,以為裁斷;四、《提要》正文每徵引古文獻,其情形又有二,一明引,一暗襲。凡明引者,必據其所指示,檢其原始出處,為之覆按;若為暗襲,亦盡力搜查,考其所因襲之書。此部分為箋注之用力所在,其所用之方法,則為陳垣所倡之“史源學”。五、文字典故,若不經見者,亦為之注出,俾讀此書者,不致臨卷茫然。凡有所考,辨證異同,商榷舊說,皆以案語標出,隨文附于后。此為箋注。 此稿箋注凡百馀篇、二十萬字。
四庫提要箋注稿 內容簡介
本箋注稿是一項填補空白的研究。《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是我國一部目錄學的經典, 也是迄今為止*重要的目錄學著作。它在古典文獻學上的重要價值, 從其問世之日起, 即為學人所矚目, 對于它的研究和考證, 也是從晚清民國以來, 就產生了多種著作, 如余嘉錫的《四庫提要辨證》, 胡玉縉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 張舜徽《四庫提要敘講疏》, 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辯誤》, 等等, 但是至目前為止, 尚未見有為它做箋注的。本稿為其**部箋注之書。
四庫提要箋注稿 目錄
序
集部總敘
楚辭類
楚辭章句十七卷
楚辭補注十七卷
楚辭集注八卷辨證二卷后語六卷
離騷草木疏四卷
山帶閣注楚辭六卷楚辭馀論二卷
楚辭說韻一卷
別集類
蔡中郎集六卷
曹子建集十卷
嵇中散集十卷
陶淵明集八卷
鮑參軍集十卷
謝宣城集五卷
庾開府集箋注十卷
王子安集十六卷
陳拾遺集十卷
張燕公集二十五卷
李太白集三十卷
杜詩詳注二十五卷附編二卷
王右丞集箋注二十八卷附錄二卷
孟浩然集四卷
韋蘇州集十卷
韓集點勘四卷
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二十一卷
外集二卷新編外集一卷龍城錄二
卷附錄八卷
劉賓客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
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四卷外集一卷
李義山詩集三卷
溫飛卿集箋注九卷
河東集十五卷附錄一卷
宋景文集六十二卷補遺二卷附錄一卷
蘇學士集十六卷
元豐類稾五十卷
宛陵集六十卷附錄一卷
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附錄五卷
王荊公詩注五十卷
廣陵集三十卷拾遺一卷
施注蘇詩四十二卷東坡年譜一卷
王注正譌一卷蘇詩續補遺二卷
山谷內集注二十卷外集注十七卷
別集注二卷
后山詩注十二卷
簡齋集十六卷
茶山集八卷
石湖詩集三十四卷
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
劍南詩稿八十五卷
總集類
文選注六十卷
玉臺新詠十卷
文苑英華一千卷
唐文粹一百卷
萬首唐人絕句詩九十一卷
宋文鑒一百五十卷
瀛奎律髓四十九卷
唐宋八大家文鈔一百六十四卷
詩文評類
文心雕龍十卷
詩品三卷
六一詩話一卷
詩話總龜前集四十八卷后集五十卷
韻語陽秋二十卷
唐詩紀事八十一卷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六十卷后集四十卷
滄浪詩話一卷
詩人玉屑二十卷
歷代詩話八十卷
宋詩紀事一百卷
詞曲類
樂章集一卷
東坡詞一卷
小山詞一卷
片玉詞二卷補遺一卷
于湖詞三卷
稼軒詞四卷
山中白雲詞八卷
花間集十卷
詞綜三十四卷
四庫提要箋注稿 節選
《四庫提要箋注稿》: 唐李白撰。《舊唐書》白傳稱山東人,《新唐書》則作隴西成紀人[一]。考杜甫作《崔端薛復筵醉歌》有“近來海內為長句,汝與山東李白好”句,楊慎《丹鉛錄》據魏顥《李翰林集序》有“世號為李東山”之文,謂杜集傳寫誤倒其字[二],似乎有理。然元稹作杜甫墓志,亦稱與“山東人李白”[三],其文鑿然,如倒之作“東山人”,則語不成文,又不得以魏序為解。檢白集《寄東魯二子詩》有“我家寄東魯”句,顥序亦稱“合于魯一婦人,生子日頗黎”[四],蓋居山東頗久,故人亦以是稱之,實則非其本籍,劉昫等誤也。至于隴西成紀,乃唐時李氏以郡望通稱,故劉知幾<><> [箋注] [一]白傳見《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新唐書》卷二百二。 [二]按,此節暗襲錢謙益《錢注杜詩》卷二《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注。錢注云:“元微之作杜工部墓志,亦云‘山東人李白’,蓋白隱于徂徠,時人皆以山東人稱之,故杜詩亦日‘山東李白’。……近時楊慎據李陽冰、魏顥序,欲以為東山李白。陽冰云:歌詠之際,屢稱東山。顥云:跡類謝康樂,世號為李東山。此亦偶然題目,豈可援據為稱謂乎。楊好奇曲說,吾所不取。”所引楊慎之說,見《丹鉛總錄》卷十“東山李白”條:“杜子美詩:‘近來海內為長句,汝與東山李白好。’流俗本妄改作‘山東李白’。按樂史序李白集云:‘白客游天下,以聲妓自隨,效謝安石風流,自號東山。時人遂以”東山李白“稱之。’子美詩句,正因其自號而稱之耳,流俗不知而妄改。近世作《大明一統志》,遂以李白入山東人物類,而引杜詩為證,近于郢書燕說矣。”又《總錄》卷十四“晁公武讀書志多誤”條云:“晁公武《讀書志》載人名、地里多誤。如云李太白為山東人,不知樂史所序謂太白攜妓游山,慕謝安之風,自稱‘東山李白’,杜工部因有‘汝與東山李白好’之句,而俗士不知,倒之為‘山東’也。” ……
四庫提要箋注稿 作者簡介
王培軍,學者,現任教于上海大學。研究中國文學、文獻學,著有《光宣詩壇點將錄箋證》、《錢邊綴瑣》。前書曾獲上海市哲社獎、宋云彬古籍整理獎。整理古籍多種,有《蒼虬閣詩集》、《校輯近代詩話九種》、《國故論衡先校本》等。主編有《近代名譯叢刊》。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