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水擺夷風土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2174788
- 條形碼:9787222174788 ; 978-7-222-17478-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水擺夷風土記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詳述西雙版納風土人情的游記體著作,作者以自然客觀、清麗灑脫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20世紀30年代的傣家的風情畫。本書有較強的資料性,提供了民俗學、歷史學和社會學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有較大的研究價值。
全書分兩部分,**部分“征程記”,敘述了作者從昆明到車里(景洪)的旅途艱危;第二部分為“十二版納見聞錄”。
水擺夷風土記 目錄
**部 征程記
離別了美麗的山城——昆明
滇越道上
搖籃車中
文教昌明的石屏
開始馬背上的生活
兇山和惡水
惡風毒瘴元江城
富庶的羅必甸長官司
墨江——迤南的福地
邦曉行
景星街一夕談
鐵索橋和李鳳姐
磨黑——鹽的都市
寧洱——沒落中的重鎮
一路山歌唱不住
不堪回首話思茅
土匪和猛獸的區域
歷盡艱危到江洪
第二部 十二版納見聞錄
十二版納
車里一瞥
邊地的英雄——柯樹勛
車里的教會
愛笑愛花的民族
秀麗的人民
身體的裝飾
約騷
戀愛,結婚和性生活
真正的男女平等
沒有貧富沒有侵奪的樂土
亞熱帶的夜
九龍王府之宴
民主乎?專制乎?
美麗的旅程
茶的都市—佛海
美人與惡魔的頂真
南嶠的風流故事
從南嶠的宴會說到擺夷的飲食
漢變夷夷變漢
女兒國
兩同年的故事
饞嘴的皇帝與音樂
拋球
堆沙節
潑寒與蘇幕遮
緬寺
出家與還俗
趕擺關門
賧
開門——京平邁
匹拍鬼和撲死鬼
一個青年和一個和尚之喪
祭竜
一封纏綿的情書
詩歌和文字的游戲
衣改莪出嫁了
浴水
瀾滄江之歌
橄欖壩三日記
上攸樂山
漫談攸樂人
阿佧人的故事
車里境內的其他種族——三達、倮黑、仆莽和佧佤
再會吧!車里!
附錄一 一百個夷語單字和五十個短句
附錄二 夷文的五十六個字母
附錄三 一本書的封面畫
水擺夷風土記 節選
《水擺夷風土記/舊版書系》: 兇山和惡水 一路上經過的都是些荒山涸水,看不見村落,也沒有遇到行人,只偶或見到林中的襤褸的樵夫,驚異地注視著我們。這一條小路因為剛發現不久,來往的人很少,路面也沒有修治過,有時要爬上很陡的山坡,有時穿過干枯的河底。路上常有許多碎石子,看起來都是很銳利。可是馬鍋頭們赤腳走在上面,若無其事,真使我們不勝欽佩。 云南的馬體格都很小,體力也很差,走起路來慢得和老牛一樣。只走了三四十里,就已到中午。我們在一個不知名的小村開了哨。“開哨”也是馬幫的術語,就是小說上所謂的“打午尖”。人和馬的肚子都裝飽了,精神也恢復過來,又重上征途。下午四時左右,到了三岔河,因為前面沒有宿站,遂決定在此過夜。 三岔河是半山中的一個小村子,四圍都是連綿不斷的高山,村前有一條清碧的小溪,全村不過十戶左右人家,板筑的房屋非常矮小,人民的衣裳都破爛不堪。山居的人民只能靠梯田里的一點出產過活,其窮困的程度可想而知。他們在這深山窮谷之中自生自滅,和整個的世界毫無關系。他們看不到世界富麗的享受,也不受一切無謂的煩擾和痛苦,我不知道應該說他們的命運是悲慘還是幸福。村民們從來沒有見過我們這些奇裝異服蠻腔怪調的人物,男女老幼都遠遠地用奇怪而害怕的眼光望著我們。我們忙著食宿問題,也沒有閑空和他們寒暄。十家房屋,差不多給我們住滿了,雞塒牛廄旁邊都變成我們的臨時宿舍。一切布置就緒,太陽還沒有下山,我們就玩起“橋”戲來,他們漸漸覺得我們并不可怕,孩子們看到我們玩洋牌很有趣,慢慢走攏過來,不久大人們也和我們攀談起來了。 夜間睡在床上,一陣陣的臭氣直向鼻里鉆來,平時簡直忍耐不住,可是騎了一天的馬,也實在疲倦得很,睡意一涌,就迷迷糊糊地入夢了。 第二天清早就上路,整天地還是在亂山中盤旋。 石屏以南,雖是萬山連綿,不過山勢都不很高。山居部落,為了種植五谷,常常放火燒山,森林殆已絕跡,只疏疏的有幾株小松,勉強生長。梯田這時也多半浸著水,沒有種什么植物。連天黃土,景色很單調而黯淡。 據我的印象,貴州境內,鎮遠至貴陽,貴陽至鎮寧一帶的山,多為石灰巖,骨多于肉,所以時時見到怪石奇峰,懸崖絕壁。像安順境內的天臺山等,可以稱得清秀挺拔。又因為地下水的侵蝕,山里當別有洞天,像鎮寧城附近的火牛洞,神秘、偉大、奇麗,當推為我國名洞之冠。但自鎮寧到云南,山上巖石,風化很深,肉多于骨,景色無甚可取。有些區域,萬山羅列,高峰連云,森林茂密,煙霧蒼茫,像貴州的關索嶺等地,還令人生莊嚴偉大之感。但云南的迤東和迤南,山勢都比較低,而且多數童禿,像一片大墳場,實在無可欣賞之處。云南的水也很湍急,可是非常混濁,不像湘西諸水,都澄清見底,西南諸省雖都多山多水,不過風景的優劣,卻迥不相侔。關于此點,霞客先生,已先見及,他說: 粵西之山,有純石者,有間石者,各自分列獨挺,不相混雜。滇南之山,皆土峰繚繞,間有綴石,亦十不一二,故環洼者多。黔南之山,則界于二者之間,獨以逼聳見奇。滇山唯多土,故多壅塞成海,而流多渾濁。粵山唯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黔流亦界于兩者之間。 這天下午,還要爬上一個很高的酒房坡,騾馬都覺得很費力,走幾步就停下來喘氣,太陽曬著身上,又暖又渴。馬鍋頭采來一把酸角,送了兩枝給我。滋味雖不算好,但微微有點酸,倒是解渴的妙品。路旁大樹下,有一個老婦人在賣甘蔗,馬鍋頭說這里的甘蔗不能吃,吃了要染瘴氣的。可是我們一則口渴得很,二則也找不出甘蔗和瘴氣相關的道理,所以每人買了一根,大嚼起來。我們雖然承認經驗的價值,但是對于科學的信仰也很堅定。 暮色朦朧中,才見到老茶已,到了村前,天已昏黑了。 老茶已是山頂上的一個小村莊,因為天黑了,我們看不出它的面目,也不知有幾戶人家,我們借居在一位姓白的正在建筑中的新屋的樓上。據馬鍋頭說:“姓白的在個舊開礦,賺了不少錢,現在可以算得云南**位有錢人。”這話當然不完全可靠,不過自家的殷實也是沒有問題的。就我們所住的這座新屋來說,也有廳有樓,雖不富麗堂皇,但材料都很堅實,像是做百年打算的,這確是暴發戶們的本色。 據我的目見耳聞,云南的民眾一般都很貧困,尤其是山居的人民,簡直是在死亡線上勉強掙扎。云南的財富都集中在少數的軍人和巨商手中,像大理的董家、嚴家等,家產都達數百萬元(抗戰前)。財富分配不均,本是封建社會和資本社會的共同現象,但在云南這種不均的現象尤其顯著。 這一晚睡得還甜蜜,次日清晨在薄霧如紗中乘馬出發。 由老茶已前進,都是下坡路,人馬都走得快多了。路上的景色也不像昨天那樣單調,田中的蠶豆長得很茂盛,這綠色的植物,給枯黃的地面添了一些生氣。有時經過漢人或夷人的村落,他們總以驚奇的臉色接待我們。近午的時候,我們在一個大村子外面開哨,村中的婦孺站在門口遠遠地望著。一兩個老頭兒走來和我們攀談。我們簡略地說明此行的任務,但他們總不明白,仍然以為我們是來征兵或征糧的委員老爺們。 ……
水擺夷風土記 相關資料
水擺夷風土記 作者簡介
姚荷生(1915~1998),江蘇省丹徒縣人,一九三八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生物系,并留該校農業研究所工作。著名醫學家、人類學家。
- 主題:
一部詳述西雙版納風土人情的游記體著作,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本世紀30年代的傣家的風情畫。它提供了民俗學、歷史學和社會學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有較大的研究價值。
- 主題:
“讀其書而想見其為人”,網上搜索作者姚先生的信息,除了有關本書的一點介紹外,值得注意的僅有這一段話,“姚荷生對西雙版納情有獨鐘。1985年春天70歲時重訪西雙版納,感慨萬千。回南京后,撰寫《再游西雙版納》,在《鎮江日報》連載。”網上可見本書多種版本,也能搜到作者其他幾種著作。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