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行政管理學(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433320
- 條形碼:9787565433320 ; 978-7-5654-333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行政管理學(第三版)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介紹了行政管理學的基本概念、核心原理和主要方法。在體系安排上既選取了行政環境、行政職能、行政體制、行政組織、行政領導、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法治等行政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問題,也充實了行政倫理、公共危機管理、政府績效管理等*新的學術前沿問題,界定了行政管理學的定義、研究對象和基本范疇等問題,同時關注國家和政府管理的改革實踐,及時更新了行政監督、行政法治、行政體制等問題領域的*新改革成果。本書采用可讀性強的編排方式,每章開頭運用導讀的方式引發讀者思考,更具有目的性和可讀性;章后所附的“關鍵術語”“基本訓練”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系統地掌握行政管理的相關專業基礎知識。這些細節內容的編排突破了目前現有行政管理學教材的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更易于讀者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傳授行政管理專業理論和知識。同時,此版在修訂的過程中增加了大量*新的行政管理實踐案例,以引導學生對學術前沿熱點問題的關注。 本書可作為我國高校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哲學、歷史、法學等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還可作為廣大公務員、各類非政府公共組織工作人員及其他各類組織管理者和一般讀者了解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的讀物。
行政管理學(第三版) 目錄
本章提要
**節 行政管理學概述
第二節 行政管理學在西方國家的發展歷史
第三節 行政管理學在我國的發展歷史
第四節 國家公共行政管理
關鍵術語
基本訓練
第二章 行政環境
本章提要
**節 行政環境概述
第二節 行政環境與行政管理的相互關系
第三節 我國當代行政環境的特征分析
關鍵術語
基本訓練
第三章 行政職能
本章提要
**節 行政職能概述
弟二節行政職能的歷史演進過程
第三節 我國行政職能的轉變
關鍵術語
基本訓練
第四章 行政體制
本章提要
**節 行政體制概述
第二節 行政權力體制
第三節 行政領導體制
第四節 行政區劃體制
第五節 我國行政體制改革
關鍵術語
基本訓練
第五章 行政組織
本章提要
**節 行政組織概述
第二節 行政組織的結構、類型與編制管理
第三節 行政組織的理論
第四節 行政組織法
關鍵術語
基本訓練
第六章 行政領導
本章提要
**節 行政領導概述
第二節 行政領導的方式、類型與內容
第三節 行政領導制度
第四節 行政領導方法與藝術
關鍵術語
基本訓練
第七章 行政決策
本章提要
**節 行政決策概述
第二節 行政決策的程序、原則與方法
第三節 行政決策體制
第四節 行政決策理論
關鍵術語
基本訓練
第八章 行政權力與行政執行
本章提要
**節 行政權力
第二節 行政執行
第三節 行政執行權力
關鍵術語
基本訓練
第九章 行政倫理
本章提要
**節 行政倫理概述
第二節 行政組織倫理
第三節 行政人員倫理
第四節 行政倫理建設
關鍵術語
基本訓練
第十章 行政法治
本章提要
**節 行政法治概述
第二節 行政立法
第三節 我國行政法治化建設
關鍵術語
基本訓練
第十一章 行政監督
本章提要
**節 行政監督概述
第二節 行政監督體系
第三節 行政監督實踐
第四節 我國行政監督體制的完善
關鍵術語
基本訓練
第十二章 公共危機管理
本章提要
**節 公共危機管理概述
弟二節公共危機管理過程
第三節 公共危機管理機制
關鍵術語
基本訓練
第十三章 政府績效管理
本章提要
**節 政府績效管理概述
第二節 政府績效管理的程序
第三節 政府績效評估
關鍵術語
基本訓練
第十四章 行政改革
本章提要
**節 行政改革概述
第二節 當代中國行政改革
關鍵術語
基本訓練
主要參考文獻
行政管理學(第三版) 節選
《行政管理學(第三版)/21世紀應用型本科管理系列規劃教材》: 國家公共行政管理是一個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心態的綜合性概念、行為和過程。政府是這一概念、行為和過程的主體。這種主體地位是以合法合理的權力即行政權力為基礎的。政府從這種權力地位出發,通過履行特定的職能,實現國家對廣泛的社會生活的有效管理。“行政的**個目標就是獲得并保持權力,行政官員的職位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這個目標是完成其他目標的先決條件。” 一、國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礎 國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礎實際上指作為國家公共權力機構一部分的國家行政機關,以國家名義進行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基礎。在現代民主憲政社會中,這種基礎由兩大部分構成:其一,經由憲法、法律以及政治傳統、社會習慣等合法認定和授予的政府行政職能。其二,政府在名義上享有、在實際上行使的國家公共行政權力。 公共行政權力作為國家行政管理的基礎,其有效性主要取決于三個要素的交互作用,即合法性、合理性、實際運用。 (1)合法性是公共行政權力的**要素。在現代民主國家中,無論是三權分立還是議行合一的國家體制,公共行政權力的合法性都表現為符合憲法和法律所規定的范圍、種類、程序和限度。 (2)合理性是公共行政權力的第二要素,其基本含義,是指公共行政權力的存在與運用必須要符合國家、民族、國民的利益和有利于社會的發展。 (3)實際運用作為公共行政權力的第三個要素,主要是指公共行政權力所特有的實際操作性質。公共行政權力實際操作不當,必然不能實現其合理性,也必然有悖于其合法性。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公共行政權力的實際操作及有效性,是公共行政權力的現實基礎。 歸根結底,行政研究的全部任務就是尋求保證公共行政權力有效運用的途徑和方法。 一、國家公共行政管理的主體 在通常情況下,政府即國家行政機關代表國家,是國家公共行政管理的主體。政府通過實施公共行政管理,來履行國家的社會職能。在此基礎上,從名義享有公共行政權力和具體行使公共行政權力的角度分析,國家行政管理的主體又可以分為四種: (1)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2)政府行政機關。政府機關的公共行政權力是通過法律規定以及在法律規定之下的政府內部授權獲得的。 (3)行政首長。各國政府即行政機關通常實行首長負責制。因而,行政首長無論在名義上還是在實際執行上都是公共行政權力的一種主體。行政首長可以分為四種情況:政府首腦;政府首腦以下的高級政務類行政首長;政務首長以下的各級常務首長;由憲法和法律所特別授權的一部分官員,主要是指主持人事行政事項的少數首長。 (4)政府普通公務員。 三、國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客體 國家公共行政管理是一種以全社會為對象的管理,這是它區別于其他任何管理的*顯著的特點之一。政府通過行使公共行政權、實施公共行政管理,與社會生活中的幾乎一切行為主體發生行政、法律關系。在通常情況下,所謂社會行為主體是指具有法人和自然人的資格與地位且有一定行為能力的公民、公民團體、社會組織。政府的行政行為是影響乃至決定其社會生存條件的*重要的因素之一。概括地說,國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客體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六類: 1.經濟性組織 經濟性組織包括制造業、服務業、金融業、科技業和其他一切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政府與它們的公共行政管理關系主要表現在利率、稅收、正當開支、工業衛生、環境保護、人身保障等方面。執照、許可證等申請、登記、備案、審批制度,限期改正、吊銷營業執照直至拘捕等處懲制度,是政府對經濟性組織實施行政管理的經常性方式。 2.社會性組織 社會性組織包括教會、社區團體、群眾團體等一切非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一般來說,政府對它們的公共行政管理以不妨礙他人、不危害社會和公眾、不違反國家法律和公共行政管理法規為限度。登記制度和檢查制度是政府對其管理的主要方式。 3.政治性組織 政治性組織包括政黨和一切以政權或政治性權力為目的的組織。政府對它們的行政管理主要是依據法律促使它們按照政治競爭的規則開展政治活動,防止和制止它們顛覆國家的政治企圖。登記制度和檢查制度通常也適用于政治性組織。 4.教科文組織 教科文組織包括學校、科學研究單位和各種文化團體。政府在多數情況下對這類組織予以支持,提供財政資助和各種便利,但同時要求它們遵守國家法律和政府行政法規,不得危害公共安全和公共健康,在必要時,也可能對其采取強制性的行政措施。 5.新聞性組織 新聞性組織包括報社、新聞社、電臺、電視臺等一切新聞傳播媒介組織。政府對它們的公共行政管理也以不違背國家法律和政府行政法規為限度。 6.公民 公民是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大量的行為對象。管理的原則仍然是依據國家法律和政府行政法規,*經常的標準是履行對國家所承擔的義務,如繳納稅金、服兵役等;遵守社會生活的行為規范和道德規范,如不妨礙公共道德和他人私生活等。在對公民實施公共行政管理方面,政府可能采用的行政手段是多種多樣的。 ……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