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鳳陽花鼓全書:文集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6154176
- 條形碼:9787546154176 ; 978-7-5461-5417-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鳳陽花鼓全書:文集卷 本書特色
劉思祥編著的《鳳陽花鼓全書(文集卷)(精)》匯集了與鳳陽花鼓相關各種題材的論著,所收內容包括鳳陽花鼓的起源、形成、傳播及文化內涵等諸多方面,力求全面展示鳳陽花鼓的豐富內涵和研究成果。本卷按兼收并蓄的原則,客觀如實地收錄。所收著作、文論,以重要史論價值為原則,力求資料完整、準確;對部分專著中與鳳陽花鼓有關的內容做了節選。本卷分為三編:上編為“民國部分”,收錄1949年前發表的相關文章,凡與鳳陽花鼓有關者(除內容大致相同者外)基本上均予收錄,以達到存史之目的。中編為“新中國部分”,收錄新中國成立后發表的相關文章,題材不同的文章均予收錄;題材相同或相近的文章則擇優收錄;下編為“專著部分”,主要收錄了1990年12月在鳳陽縣召開的“鳳陽歌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鳳陽花鼓全書:文集卷 內容簡介
鳳陽花鼓,是首批重量非物質文化遺產。鳳陽花鼓,是明代以來鳳陽府地區以“花鼓”表演、歌唱為特征的綜合藝術形式。數百年來,它首先在曲藝、民歌、歌舞、戲曲、民間美術、文學(包括詩詞、小說等)等幾乎涵蓋所有文化藝術領域中廣泛流傳,進而成為宮廷、官府文化的一部分,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藝術內容,成為禮儀、慶典、宗教、民俗等具有社會功能的藝術形式,甚至成為中國社會大變革、大改革的一種頗有影響力的輿論工具。數百年來,鳳陽花鼓不僅遍及全國,甚至成為有靠前影響的綜合藝術。《鳳陽花鼓全書》是鳳陽縣委、鳳陽縣人民政府組織的重大科研項目,并得到了國家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的資助。其編纂原則是“精品集成,述而有作,作而不顯”。分為五卷:《史論卷》、《文獻卷》、《文集卷》、《詞曲卷》,此卷為《文集卷》。
鳳陽花鼓全書:文集卷 目錄
北平俗曲略(節選)
三論花鼓戲之起源
談花鼓戲
花鼓戲無分南北
鳳陽花鼓發生的社會背景
打花鼓
花鼓探源
鳳陽曲子
《打花鼓》平漢戲之比較
花鼓戲
三談《打花鼓》
鳳陽花鼓
十八世紀的打花鼓的女人
叫花子的王國――鳳陽縣
中編:新中國部分
民國初年“學堂樂歌”中的《鳳陽花鼓》填詞歌曲
中國花鼓漫議
附錄:一張珍貴的節目單
難忘的記憶
――記鳳陽縣臨淮關慶祝抗日戰爭勝利大型民間文藝活動
陶行知與《鳳陽花鼓調》
鋼琴上的《花鼓》
――鋼琴曲《花鼓》誕生50周年
三十年代:*后的名伶
――馮子和和他的《打花鼓》
皖北的花鼓歌
鳳陽的大花鼓
六十年前“鳳陽花鼓”的回憶
鳳陽花鼓話舊
鳳陽花鼓的演變與流傳
暫借郎肩作畫樓
――花鼓燈史料鉤沉
試析明中都的興廢與鳳陽花鼓的形成
花鼓三通出鳳陽
明清時期江淮地區自然災害與當地民眾逃荒習俗
鳳陽花鼓
“秧歌”溯源
――兼談“南方花鼓”即“北方秧歌”
大腳婆娘花鼓女
略論鳳陽花鼓
鳳陽花鼓的文化內涵
鳳陽花鼓的藝術屬性和文化特質
――兼談對“鳳陽花鼓”的傳承與保護
鳳陽花鼓原生態風格的保持和教學方式的改進
淮河花鼓文化內核與藝術要素
――兼論花鼓的幾種起源說
民族文化優秀遺產中的一塊瑰寶――鳳陽花鼓
關于“鳳陽花鼓”研究中幾個問題的辨析
鳳陽花鼓戲的正名、保護與研究現狀
檢視沖繩與長崎中國音樂之流變
――以明清俗曲《打花鼓》為例
沖繩與中國的《打花鼓》
鳳陽花鼓鳳陽歌溯源
淮河流域傳統民歌的過渡性與融合性探析
鳳陽歌與鳳陽花鼓的流變探微
論明清時調小曲的淵源與發展
――以“鳳陽花鼓戲”的生成為研究個案
鳳陽歌系研究
關于《鳳陽歌》的形成與傳播
論鳳陽歌的傳播與影響
民歌的流傳變異性芻議
――以民歌《打花鼓》與《鳳陽花鼓》為例
江淮地區乞丐音樂的初步研究
《鳳陽歌》在淮北民歌中的流變
《鳳陽歌絞八板》音樂及其演奏特色
關于鳳陽民歌的幾點思考
讓世界同唱中國歌
――姚錦新與《花鼓及其他中國歌曲》
《茉莉花》與打花鼓、打連廂
《媽媽娘你好糊涂》和《茉莉花》在外國
江蘇民歌《茉莉花》應稱為蘇皖民歌
論鳳陽民歌《王三姐趕集》的非遺特質和保護傳承
呂劇《鳳陽歌》到《四平腔》的衍變過程
明清兩代上海地區流傳的花鼓戲
略論鳳陽花鼓在浙西的流傳
彌渡花燈《花鼓舞》源流
李羅克與《打花鼓》
廣東漢劇中的民間小戲《打花鼓》
江西茶燈戲別派――花鼓燈
清代諧謔小戲與文人傳奇的關系初探
――以《花鼓》、《扣當》為例
要重視鳳陽花鼓藝術元素在曲藝中的傳播價值
《打花鼓》在福建地方戲中的流傳
從鹿港玉琴軒《打花鼓》抄本看北管戲之本土化
徐州琴書音樂唱腔結構研究
黃淮花鼓秧歌與安徽花鼓燈的同源考辨
皖北花鼓燈探源
聽老藝人講花鼓燈
改革開放以來的鳳陽花鼓及前景展望
鳳陽民間一群花鼓小鑼的原生態傳承人
――介紹劉陸氏、鄧家芳、鄧凡蘭、劉霞及其花鼓隊
我把《王三姐趕集》唱進中南海
從花鼓聲中走出來的作曲家
――兼憶《雙條鼓兒敲起來》問世的前前后后
誓與鳳陽花鼓終生相伴的人
――鳳陽花鼓傳承人孫鳳城
下編:專著部分
鳳陽歌的啟示
――“鳳陽歌全國學術研討會”開幕詞
《鳳陽歌》初考
從鳳陽歌看“同宗民歌”的傳播流變
鳳陽歌研究的一條新線索
鳳陽歌的緣起及胞波
鳳陽歌三題
鳳陽花鼓與鳳陽歌
鳳陽歌風陽花鼓與戲曲
鳳陽歌在戲曲中的流變
從風陽歌在河南的流變談起
陽調與鳳陽歌同系
鳳陽歌在云南
鳳陽歌與戲曲
鳳陽歌在陜西的流變
南花緣何北方開
山東曲藝中的風陽歌
鳳陽歌在山東琴書中的應用和發展
鳳陽歌的演變及其啟示
我所知道的鳳陽歌
把風陽歌研究推向新的階段
――“鳳陽歌全國學術研討會”結束語
附錄:
鳳陽歌調庫存舊唱片部分模版目錄
學習研究鳳陽歌調的參考書目
民間音樂中鳳陽歌調名一覽表
鳳陽花鼓全書:文集卷 作者簡介
劉思祥,1969年畢業于合肥師范學院中文系,1993年調入社科院人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曾任該所副所長,主要從事歷史人物研究,側重臺灣地區皖籍人物研究。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