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華易學(第2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02150
- 條形碼:9787010202150 ; 978-7-01-02021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易學(第2卷) 本書特色
《周易》為群經之首,是我國現存*古老的文化經典,是中華文化重要的源頭活水,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體現,易學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主潮、主旋律。作為一門古老而又常新的學問,易學隨著社會發(fā)展、時代進步而不斷變化,在各個歷史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規(guī)律。周秦諸子易學、兩漢象數易學、魏晉玄學易學、宋代理學易學、明代心學易學、清代樸學易學及近代科學易學等,都各有千秋,各有特色。不同的易學家和易學派別從各個角度對《周易》和易學進行解說、詮釋和弘揚,從而形成了異彩紛呈、博大精深的易學文化。順應新時代發(fā)展,《中華易學》力倡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整合多學科、多方面以及海內外的資源和力量,多角度、全方位地開展易學文化研究,始終堅持正確的治《易》理念和宗旨:繁榮學術,強化學科建設;古為今用,傳承中華文明;服務社會,倡導經世致用;以《易》會友,以友輔仁,積極參與和諧社會建設;兼容并包,象數與義理并重,繼承、弘揚《周易》和易學的文化精神;會通中外,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發(fā)展。
中華易學(第2卷) 內容簡介
《周易》為群經之首,是我國現存很古老的文化經典,是中華文化重要的源頭活水,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集中體現,易學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主潮、主旋律。作為一門古老而又常新的學問,易學隨著社會發(fā)展、時代進步而不斷變化,在各個歷史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規(guī)律。周秦諸子易學、兩漢象數易學、魏晉玄學易學、宋代理學易學、明代**易學、清代樸學易學及近代科學易學等,都各有千秋,各有特色。不同的易學家和易學派別從各個角度對《周易》和易學進行解說、詮釋和弘揚,從而形成了異彩紛呈、博大精深的易學文化。順應新時代發(fā)展,《中華易學》力倡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整合多學科、多方面以及海內外的資源和力量,多角度、多方面地開展易學文化研究,始終堅持正確的治《易》理念和宗旨:繁榮學術,強化學科建設;古為今用,傳承中華文明;服務社會,倡導經世致用;以《易》會友,以友輔仁,積極參與和諧社會建設;兼容并包,象數與義理并重,繼承、弘揚《周易》和易學的文化精神;會通中外,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發(fā)展。
中華易學(第2卷) 目錄
從詮釋視域剖析《周易》的“陰陽觀”
《周易·文言》語言表達方式探微
《周易》何以尊為群經之首的歷史考察
《周易》與古代“生生不息”的生命觀
孔穎達《周易正義》三教思想析論
周敦頤的易學與佛學——以周敦頤援釋入儒的心性論為中心
宋易河洛學史略:從劉牧到朱子
《童溪易傳》在易學史上的地位和價值
論《日知錄》對史事參證的深刻揭示及顧炎武易學的學術趣旨
顧頡剛易學研究評述
巫祝考
論“河圖”“洛書”
《葬書》托名郭璞補證及其文化闡釋
宋代易書考(一)
利用“楔字”開啟《易經》之智慧寶庫
《經義考》卷六三著錄易類典籍辨證
《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易類》三十九則
中華易學(第2卷) 節(jié)選
《中華易學(第二卷)》: 劉牧對“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一句深信不疑,甚至可以說,這句話是其河洛學的基石所在。劉牧認為《河圖》《洛書》都出于伏羲氏時代,為伏羲氏作《易》的共同依據。伏羲氏畫卦作《易》的說法見于《易·系辭下》:“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在劉牧看來,伏羲氏之仰觀俯察就是圣人則《河圖》《洛書》,因此,《河圖》《洛書》即是畫卦作《易》的根源。《易·系辭上》又謂:“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劉牧看來,這句話更為具體地描繪了伏羲氏則《河圖》《洛書》畫卦作《易》的情形。因此,劉牧在《易數鉤隱圖》卷上開篇就詳細論述了他對《易傳》“易有太極”一節(jié)的理解。 他對“易有太極”一節(jié)的詮釋并不嚴格按照文本進行,在“易有太極,是生兩儀”之后,插入《易·系辭上》“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于此”一節(jié),之后才是“兩儀生四象”。劉牧如此的詮釋策略,反映出他獨到的伏羲氏畫卦作《易》思想。 劉牧認為,“太極無數與象,今以二儀之氣混而為一以畫之,蓋欲明二儀所從生也”。可見太極是混而為一的氣,而兩儀則是“一氣所判,是日兩儀”。劉牧以天地之數為十五,“天地之數十有五,自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凡十五數也”,而兩儀即天地之氣,分別由天一天三、地二地四規(guī)定。在劉牧看來,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此四象生數也”。此說深受鄭玄五行生數、成數思想的影響,既然有四象生數,那么應當有四象成數。四象成數即由四象生數合天五而成,如此才是“兩儀生四象”。因此,兩儀只是四象生數,不能直接生成四象,所以劉牧插入“參伍以變”一節(jié),并釋“參”為“合”,四象生數“合”天五才成四象七八九六。四象七八九六之方位,分別為七上、八左、九右、六下。“天五”一數在劉牧的學說架構中具有關鍵性的地位,不僅四象由以生成,下文中《河圖》《洛書》之別亦由之分判。至于“四象生八卦”,劉牧在卷上并沒有直接的討論,他說:“四象備其成數而后能生八卦矣,于是乎坎離震兌具四象之正位也。”由此可知,劉牧延續(xù)漢易傳統(tǒng)以坎離震兌為四正卦,其方位分別為北南東西。 以上就是劉牧對“易有太極”一節(jié)的詮釋,也就是他的伏羲氏畫卦作《易》的思想。然而,劉牧認為伏羲氏則《河圖》《洛書》而畫卦作《易》,因此如何闡釋《河圖》《洛書》的內容,使之與上述伏羲氏畫卦作《易》的思想相吻合,便成為他必須面對的問題。 劉牧對于《河圖》《洛書》的闡明主要集中于《易數鉤隱圖》卷下,卷下**圖(總第四十九圖)就是《河圖》,亦即九官格之圖,劉牧的說明為:“以五為主,六八為足,二四為肩,左三右七,戴九履一。”然而,相比于對“易有太極”一節(jié)詳細而縝密的闡釋,他對《河圖》《洛書》只有一個大概的說明:“今《龍圖》其位有九,四象八卦皆所包韞,且其圖縱橫皆合天地自然之數,非后人能假偽而設之也。……今《河圖》相傳于前代,其數自一至九,包八卦四象之義,而兼五行之數。 ……
中華易學(第2卷) 作者簡介
張濤,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副會長、國際易學聯(lián)合會副會長、《周易文化研究》集刊及系列圖書主編。長期從事國學文化特別是易學文化的教學、科研和推廣工作,出版《周易(注評)》《孔子家語譯注》《周易述導讀》《秦漢易學思想研究》《經學與漢代社會》《儒家經典研究》《易學?經學?史學》《中國傳統(tǒng)救災思想研究》等著作,主持“中國易學文獻集成”“中華易學全書”“易學思想與儒釋道文化融合”等項目,主講“易學文化概論”“《周易》的人生之道”“易學智慧與中國文化”“易學與管理”“《周易》經傳與儒釋道文化”“國學教育與青少年成長”等課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