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成田-戰后日本的悲劇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63618
- 條形碼:9787108063618 ; 978-7-108-06361-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何為成田-戰后日本的悲劇 本書特色
日本具有世界級影響的紀錄片大師小川紳介的紀錄片《三里冢·第二堡壘的人們》講述了1967年日本政府開始三里冢地區興建機場——為中國游客熟知的成田機場,當地村民為了保護自己的生活和土地奮起抗爭的歷程。大規模的抗爭堅持了5年,一直到1972年。這5年間,小川紳介帶領劇組成員長期駐扎在村里,他堅持“盡可能呆在現場”,通過時間的流變來展現示威斗爭中真實動人的一面,鏡頭直抵**線,隨著沖突中身體的接觸而劇烈晃動,所表現出的震撼力量無法用語言描述。這部紀錄片是紀錄片史上的經典之作,無數初入紀錄片行當的青年人,把這部片子當作教科書。
本書記述的是同一歷史事件,只不過媒介從攝像機的鏡頭改為文字。
前后長達30年的反對“新東京國際機場”強制征地建設的“成田斗爭”,在日本戰后社會運動史中具有復雜而特殊的意義。它既與1960年代日本的黨派政治斗爭、學生運動、反越戰市民和平運動直接關聯,又和戰后日本高速經濟增長背景下無視農民土地所有權的官僚主導強制開發式的工業化道路密切相關。而成田地區自發組織起來的農民“反抗者同盟”與警察機動隊的多次沖突、與行政官僚漫長的交涉談判、法庭斗爭,還有民間學者介入召開公開研討會等,使“成田斗爭”遠遠超出了一般所理解的社會運動范圍。
本書既從社會運動的角度切入,描述了“成田斗爭”的基本過程,又依據“社會成本”理論等經濟學方法,分析了新東京國際機場本身的致命缺欠,由此揭露出戰后日本民主主義的缺乏和以工業化、經濟開發為至上命題所導致的悲劇結果。
宇澤弘文作為東京大學著名經濟學教授,以學者身份直接參加了“成田斗爭”后期的“公開研討會”,非常了解二十多年間當地農民維護自身權利的斗爭之艱辛。他在本書中力圖整體表現出“成田斗爭”的歷史軌跡,并根據自身的經驗和學養去追問“成田問題”的本質。因此,該書是歷史敘述和問題分析有機結合的一部優秀著作。
何為成田-戰后日本的悲劇 內容簡介
《何為“成田”》是宇澤弘文另一部深度介入日本的社會現實后的理性之作。
20世紀60年代初,日本政府決定建造成田國際機場,但土地補償、噪聲污染以及被迫離開寄托了深厚感情甚至是賴以生存的土地等問題,引發了當地民眾尤其是農民階層的激烈的反抗運動。 這場爆發于1966年的社會運動,起爆點是機場選址所在地——日本千葉縣成田市郊外農村區域三里塚及其附近。它是以反對成田國際機場建設為目的的系列性反體制斗爭,史上稱為“成田斗爭”。當地的農民組織起來,掀起了一系列反對斗爭,斗爭過程曲折慘烈,受到日本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得到各界的志愿支持。斗爭的火焰一直燃燒。2016年7月3日,成田機場建設反對者同盟及相關社會團體還召開了一場以“一直斗爭到底”為主題的紀念三里塚斗爭50周年的盛大集會。
本書以“成田斗爭的軌跡(1)—(5)”為主體,詳細敘述了成田斗爭的主要歷程和重大關節點,日本政府、當地村民(成田機場建設反對者同盟)以及社會各界的主要活動、面臨的形勢判斷和策略選擇,躍然紙上。同時,作為一位世界級的理論經濟學家和負責任的社會活動家,作者對運動的性質、各方的責任、機場建設的社會成本等多方面,進行了富有見地的分析,使得本書不止了簡單記述歷史過程的層面,為讀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層面。
何為成田-戰后日本的悲劇 目錄
序
**章 機場的社會成本
第二章 成田斗爭的軌跡(1)
第三章 成田斗爭的軌跡(2)
第四章 成田斗爭的軌跡(3)
第五章 成田斗爭的軌跡(4)
第六章 成田斗爭的軌跡(5)
第七章 以德政革新
尾聲
成田年表
何為成田-戰后日本的悲劇 節選
寫在前面
距內閣會議決定將新東京國際機場選址定于成田地區,時間已經過去25個年頭了。其間,爆發了激烈的以反對建設三里塚和芝山聯合機場為宗旨的反對同盟運動。成田機場的建設因此受到了嚴重的阻撓,直到如今,也僅僅完成當初規劃的一半規模的基建工程。如此大型的機場,僅有一條跑道,的確算得上一道奇觀。換言之,號稱世界上規模*大的成田機場,其建設工程持續性地處于異常狀態之中。然而,成田機場的問題并不單單停留在如此物理性維度的不足之上,在社會性、政治性方面上存在著更為嚴重的問題。成田機場周圍戒備森嚴,圍滿了一層又一層鐵絲網,而且經常有多達千人的警察機動隊把守,呈現出一種拱衛重點要塞之態勢。生活在機場周邊的居民、農戶,要強忍無法抗拒的噪聲與震動的煎熬,還要經常面對因警察機動隊的盤查、詢問而造成的困窘,他們身為市民的*基本權利都受到了莫大的侵害。更有甚者,體制方與公團法人趁機場建設之機,大肆破壞周邊地區的社會、經濟、自然生態之平衡,造成了令人慘不忍睹的荒廢景象。
成田機場及其周邊管轄范圍內的荒廢程度,不僅對日本來說難以接受,甚至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民眾來說,都是無法直視的。日本一直引以為傲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戰后一直貫徹至今的和平國家理念,在這場“成田”荒廢鬧劇中都化為烏有。
“成田”的如此慘況,完全歸因于至今為止日本政府及運輸省的種種非民主主義、權利主義的行徑。從內閣會議上做出新東京國際機場選址于三里塚的決定開始,政府及其新東京國際機場公團法人便強行著手測量、強行執行拆遷,其間發生的林林總總的強權暴力性行為所造成的惡果就是無盡的犧牲、慘痛的代價以及難以療救的傷害。現在,無論是在機場規劃建設區域還是周邊地區,當地的人們仍處在水深火熱的慘狀之中,其本應受到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都遭到無情的侵犯。
“成田”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這是從全國聚集而來的為了支持反抗斗爭運動的青年學生、勞動人民所提出的一個共性問題。在1955年以來的政治體制(“55年體制”)規訓下,有一股勢力試圖大力迫使既往的和平主義、民主主義政治潮流改道,提出了復辟日本軍國主義、專制主義的主張。而“成田”仿佛成為了前述這兩股相互對立的政治思想潮流正面交鋒之地,成田機場問題*后將以什么樣的形式收尾,將密切關系到今后日本的國家命運。
“成田”因此具有可稱為“昭和起義”意味的歷史意義,同時它又成為象征著戰后日本政治腐敗、社會不成熟的*大悲劇之一。
由于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我和“成田”結下了不解之緣。可以說,這一年時間內,我在“成田”問題上幾乎傾注了所有的時間、精力和熱情。在此期間,我親密接觸到了與成田斗爭有著直接或者間接關聯的人們,特別是青年行動隊的隊員們。通過與他們接觸,我深深被他們身上具有的高貴精神和卓越的政治見識所感動。然而這種高貴的精神,卻被徹頭徹尾的腐敗、低俗精神詆毀著、困擾著。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成田”的悲劇。但是,“成田”的悲劇絕對不能以悲劇結尾。身為隅谷調查團成員的我們,對于一切與成田機場相關的問題,始終懷著不能讓“成田”成為悲劇的心情,無論如何,我們都會恪盡職守,堅持不懈地尋找出符合社會正義的解決途徑。
在這一年期間,我發表了有關“成田”斗爭經過的系列專題報告,它們被不間斷地分五次在《世界》雜志上以《成田斗爭的經歷》為題作了連載。具體地說,1991年5月28日,運輸大臣發表聲明稱:“為了解決二期工程的土地問題,(政府)明確承諾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可以使用強制性手段。”據此,我在報告中表達了一種確信:人們能夠找到符合社會正義的途徑來解決成田機場問題。然而,如此連續作戰后來發生了位移:由*初的單純探尋成田斗爭經歷,跨越到描寫自己關于成田斗爭的心情變化上來了。如此轉變過程,使得我對成田有了自己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作為經濟專業科班出身的我,憑借職業的眼光,也從中吸取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教訓。通過探究成田斗爭的經歷,我想,自己能夠探究出戰后日本直面的*大悲劇——“成田”的本質,同時回顧一下自己心情的變化的經歷也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本書中幾乎原封不動地收錄了這些論文,所以行文中多少可能有一些重復的地方,請讀者見諒。 在這一年的工作過程中,我不僅從反對同盟的人們身上學習到很多東西,同時也從參加援助并*終留在成田、積極扮演反抗斗爭有生力量的人們那里學習、了解到很多事情,而且還從他們那里獲得了很多寶貴的資料。我要特別感謝島寬征先生、柳川秀夫先生、石毛博道先生、大塚敦郎先生等人長時間以來的鼎力相助,是他們給我帶來了與“成田”結下不解之緣的機遇,使得我更加理解“成田”。還有,佐山忠先生在關于“成田”的思想與哲學背景方面給予了我很多教導。借此機會向他們由衷地表示感謝。
同時,還要向出版社巖波書店的大塚信一先生和山口昭男先生表示謝意。
*后,向三宮文男先生、小泉米女士、東山薰女士等在長達25年的成田斗爭期間犧牲的人士致敬并為他們祈福。希望本書能夠為“成田”問題的解決獻上微薄之力。
1992年1月 宇澤弘文 ……
何為成田-戰后日本的悲劇 作者簡介
宇澤弘文,世界級的理論經濟學家。1951年獲得東京大學理學系數學學士,隨后在東京大學、斯坦福大學經濟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系、日本東北大學、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等地學習或者任教。1968年開始在東京大學經濟系任教職直至1989年退休。2014年9月18日,在東京去世。
在他的暢銷著作《汽車的社會成本》一書中,宇澤從經濟學角度計算了包括交通事故和尾氣公害在內的汽車的社會性成本,引發了巨大關注。他同時還積極致力于解決地球變暖等社會問題,使其成為既有言論又有行動的經濟學家而聞名于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