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當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75328
- 條形碼:9787510875328 ; 978-7-5108-753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歸 本書特色
鮮為人知的故事、大量解密的史料。用小說的藝術真實形象講述臺灣老兵的曲折經歷。
當歸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的是20世紀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一群從大陸到臺灣地區地區的國民黨軍老兵及其眷屬,歷盡艱辛的故事。他們的經歷中交織著戰亂分離、兒女私情,他們的身上體現著英雄情結、民族氣節,他們絕大多數來自于工農子弟,對家鄉,對祖國,對中華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是捍衛一個中國,反對“臺獨”很堅定的力量。小說的敘述語言極為簡捷,描寫語言極為生動,情節一波三折,可讀性極強。
當歸 目錄
目 錄
序幕
**章 陰差陽錯
母子情深
愛的升華
強行綁架
第二章 魔鬼訓練
缺一補一
殺雞儆猴
魔鬼訓練
逃跑受挫
第三章 思想急變
求佛保佑
教官洗腦
相逢難會
第四章 徐蚌參戰
北上徐州
大戰前夕
化裝偵察
首次參戰
第五章 突如其來
緊急轉移
大雪無情
攻心戰法
糧食危機
第六章 生死難卜
火力偵測
節外生枝
四個逃兵
冒險放毒
第七章 雪地逃亡
再次突圍
小村被俘
俘虜營里
風雨兼程
第八章 路在何方
初到申城
春暖乍寒
有驚無險
人生路口
第九章 重操舊業
湘水春堂
久別重逢
不辭而別
第十章 備戰湘西
鄉村抓丁
集訓新兵
特別任務
險遭強暴
第十一章 風云突變
倉促去臺
采訪出事
斷腸之痛
第十二章 動魄驚心
鋸齒防線
突發事件
你逃我跟
第十三章 瓊崖整編
詭異山路
榆林整編
離瓊去臺
第十四章 相逢臺灣
擦肩而過
意外相會
生日風波
第十五章 愛恨情緣
化敵為友
關于愛情
緊急歸隊
殺心頓起
第十六章 風尺浪丈
法庭交鋒
火燒孫宅
冒險營救
第17章 白色恐怖
改判真相
發配綠島
為誰打仗
恐怖年代
第18章 世事難料
初為人母
悲喜交加
禍不單行
第19章 長夜漫漫
夜無止境
人人自危
推向社會
第20章 人在異鄉
艱難歲月
鄉愁難忘
平反昭雪
回家圓夢
尾聲
當歸 節選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初,臺北中正國際機場,這個距離臺北市四十千米,位于桃園縣大園鄉的臺灣*大的航空港,像往常一樣繁忙。飛機起降的呼嘯聲每幾分鐘就要轟鳴一次,每天上百個架次的起落、上萬名旅客從這里飛向各地。這天上午十一時十分,有一架飛往香港的波音707客機進入起飛跑道,空管一聲令下,飛機在跑道上加速滑行一段距離后騰空而起,僅用了數十秒鐘時間就爬升到一千米的高度。白云從機身擦過,喧鬧的世界被拋到后面,飛機拐了一個彎向西南方向飛去。 波音707飛機爬升到一萬米的高度,進入平穩飛行后,空乘小姐們推著滑輪小車,彬彬有禮地向每一位乘客發放香甜可口的果汁和可口可樂飲料及臺灣的特產高山綠茶。讓空姐們感到不解的是平常班機的客員率頂多六成,本次航班二百一十九個客座,居然一個不空全部滿員,且旅客全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當中年長的有八十多歲,*年輕的也已經有五十好幾了。一問方知乘客們是首批赴大陸探親的臺灣民眾,這是自一九八七年十月十四日,臺灣當局宣布“基于傳統倫理及人道立場的考慮,允許民眾赴大陸探親;除現役軍人及公職人員外,凡在大陸有血親、姻親、三等親以內之親屬者,均可申請到大陸……”探親政策落實后,時隔三十八年,**批赴大陸探親的臺灣民眾。至于臺灣當局為什么驟然宣布允許赴大陸探親,空姐們也不得而知。眼前,這些探親的人幾乎是清一色的早年赴臺的大陸人。其中,有一位年約六旬的老人,他兩鬢花白,一雙閃耀著智慧光輝而又敏銳的眼睛,此刻卻呆滯地望著窗外,似乎想將那踏碎的時間,再拼接起來。他體形略顯偏瘦,但腰不駝,背不彎,一看坐姿就知道是個受過嚴格訓練的人,他頭發梳理得很整齊,黑發里含雜著絲絲銀發,飽經風霜的臉上道道皺紋,在悄悄地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和一波三折的過去,往事撕扯著他的心扉,回憶惦念著他的舊人,流年似水,一去不再回頭,浮華如夢,亦如流水輕舟,一曲離殤,訴不盡無限悵惘,淚痕紅浥鮫綃透,翩飛,漸近…… 老人經香港啟德機場轉機,又經過近三個小時的航程,終于抵達他的目的地——南京。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走下舷梯,踏上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老人要去的**個地方不是賓館酒樓,不是風景名勝地,也不是親朋好友的家,而是他的出生地,位于東南郊的東山。這里埋葬著他朝思暮想的在三十九年前見過*后一面的母親,他要給她老人家敬一炷香,磕一回頭,燒一疊紙錢,實現他數十年來未了卻的心愿。公墓離機場不太遠,乘計程車半個多小時即到。老人買了一些祭奠用物品,來到母親的墓前。掃墓,獻花,敬貢祭品,上燭,敬香,磕頭行大禮,燒紙錢,等等,都一一按照他事先設計好的程序,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后,老人又在母親的墓碑兩側的土里,各種了一粒“當歸”籽。 一陣涼風從身邊掠過,吹起老人花白的鬢發,勾起他無限的思緒和長長的回憶。老人站在母親的墓碑前,滿含淚水,百感交集,輕輕地吟誦起唐代杜牧的《歸家》:“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淚水就像斷了線的珠子直往下落。他用手帕擦了一下眼睛,望著遠方,思緒萬千:“三十八年了,三十八年前那場不堪回首的戰爭和在那戰亂年代下刻骨銘心的愛,始終無法忘卻。如果說在這個世上,沒有什么能像戰爭那樣深深觸及人的心靈,沒有什么能像愛情那樣濃濃留在人的心間,那么,戰亂中*純潔、*崇高、*值得人們去頌揚的愛情,既深深觸及人的心靈,又濃濃留在人的心間。” 遠處,傳來一個女童的歌聲: 歸家,歸家,銘記要歸家,終究要歸家。 世上有根線,一根綿延不斷的線。一端握在父母手里邊,一端系在兒女們心尖。這根無形的線,它就叫牽線,上有媽媽的叮嚀,下有兒子的掛念。牽線啊,牽線,父母親在把路引。 世上有種愛,一種崇高無私的愛。一邊奉獻崇高的愛戴,一邊厲行孝道和關懷。這種常見的愛,它就叫牽掛,內有爸爸的期待,外有女兒的依賴。牽掛啊,牽掛,剪不斷來理還亂。 牽線上系縛著牽掛,牽掛里演繹著歸家,無論我們走多遠,無論我們飛多高,歸家,歸家,終究要歸家。 這首名為《歸家》的歌,字字句句猶如萬箭攢心,直入心靈*痛處。在這個世界上,恐怕*痛苦的莫過于與親人、愛人的生離死別,莫過于別人造成的心靈創傷還得自己去撫平。此時此刻,壓抑在心頭多年的悲憤,如同開了閘的洪流在一瞬間傾瀉而出,老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顧不得斯文和體面,下跪到母親碑前,抱住墓碑放聲慟哭:“母親,兒終于回來了,兒未能給您老人家送終,兒不孝啊……” 這位號啕大哭的老人,正是來自臺灣的老兵——王寧。 王寧的老家在蘇北里下河地區,那里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河道縱橫交錯,湖蕩星羅棋布,流水盈盈,波光粼粼。水面上的菱角、蓮子、水蔥、荇菜,水里的銀魚、黑魚、鯽魚、青蝦、鱔魚、泥鰍、甲魚、螃蟹,水底的河蚌、蜆子,水下泥中的白藕、荸薺、茨菰,等等,是探手可拾,撒網可得。兩千多年的文化底蘊,孕育出水鄉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從范仲淹的書院博學弟子,到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狀元宰相;從明代的文學巨匠,到清代畫派的代表人物;從國學大師,到江淮名醫。歷代人才輩出,僅南宋咸淳至清末光緒年間,縣里就中了二百六十多個舉人和近百個進士,這在全國也不多見。王寧的父親叫王農賓,是個半工半農、心靈手巧的木匠,他身體結實,為人和善,平時話不多,農忙時去縣城東五里地外的農田忙莊稼活……
當歸 作者簡介
王增驊,男,1954年生于南京,大學畢業,原在研究所工作,1996年調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后轉到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工作。現已經退休,已經出版的作品有:《黨和國家高層智慧》、《紅城舊事》、《血矛血盾》等十部作品。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