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法式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36130
- 條形碼:9787229136130 ; 978-7-229-13613-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營造法式 本書特色
《營造法式》的作者為北宋著名的建筑學家李誡,此書是他在參閱大量文獻及規章制度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建筑經驗為基礎,同時收集諸多工匠的經驗方法編制而成,是我國古代*完整的建筑技術類書籍,也是中國第1本詳述建筑工程做法的著作。
本書在收錄全本《營造法式》的基礎上,加入了1000余幅各類建筑的結構、裝飾及構件圖樣,結合固定數據及做法規定與做法由來,全面總結了中國建筑設計與施工的管理經驗與成就,是一部完整而切于今用的建筑美學與技術全書。
營造法式 內容簡介
《營造法式》是成書于宋代的建筑技術典籍,也是中國古代很為完備的建筑設計、施工規范樣本。它的面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標志著我國古代建筑水平已經達到很好狀態。
《營造法式》全書36卷(現存34卷),共357篇,3555條,是對宋代以及宋以前建筑設計、施工的經驗總結和完善。李誡根據自己多年各類工程管理的經驗,并參閱大量文獻和舊有制度,編撰成書,于崇寧二年(1103年)刊行全國,成為當時的官方建筑規范文本。
書中附錄的千余幅建筑、構件設計詳圖及裝飾圖樣,既有助于對全書內容的理解,也便于今人建造仿古建筑時借鑒。
營造法式 目錄
目錄
出版說明 / 1
李誡與《營造法式》 / 1
進新修《營造法式》序 / 11
札子 / 14
《營造法式》看詳 / 16
卷一·總釋上
宮 / 2 闕 / 4 殿 / 5 樓 / 6 亭 / 7 臺榭 / 7
城 / 8 墻 / 9 柱礎 / 10 定平 / 11 取正 / 11
材 / 12 栱 / 13 飛昂 / 14 爵頭 / 14 枓 / 15
鋪作 / 15 平坐 / 16 梁 / 17 柱 / 18 陽馬 / 19
侏儒柱 / 19 斜柱 / 20
卷二·總釋下
棟 / 22 兩際 / 23 搏風 / 23 柎 / 23 椽 / 24 檐 / 25
舉折 / 27 門 / 27 烏頭門 / 30 華表 / 30 窗 / 31
平棋 / 32 斗八藻井 / 33 鉤闌 / 34 拒馬叉子 / 35
屏風 / 35 槏柱 / 36 露籬 / 36 鴟尾 / 37 瓦 / 37
涂 / 38 彩畫 / 39 階 / 40 磚 / 41 井 / 41
總例 …………………………………………… (42)
卷三·壕寨制度 石作制度
壕寨制度 ……………………………………… (46)
取正 / 46 定平 / 47 立基 / 48 筑基 / 48 城 / 49
墻 / 50 筑臨水基 / 50
石作制度 ……………………………………… (51)
造作次序 / 51 柱礎 / 53 角石 / 54 角柱 / 55
殿階基 / 56 壓闌石 / 56 殿階螭首 / 56
殿內斗八 / 57 踏道 / 58 重臺鉤闌 / 59
螭子石 / 62 門砧限 / 62 地栿 / 63 流杯渠 / 63
壇 / 65 卷輂水窗 / 65 水槽子 / 66 馬臺 / 66
井口石 / 66 山棚鋜腳石 / 67 幡竿頰 / 67
赑屃鰲坐碑 / 67 笏頭碣 / 68
卷四·大木作制度一
材 / 70 栱 / 71 飛昂 / 80 爵頭 / 88 枓 / 89
總鋪作次序 / 92 平坐 / 98
卷五·大木作制度二
梁 / 108 闌額 / 114 柱 / 114 陽馬 / 120
侏儒柱 / 122 棟 / 123 搏風版 / 125 柎 / 125
椽 / 126 檐 / 127 舉折 / 128
卷六· 小木作制度一
版門 / 158 烏頭門 / 161 軟門 / 164 破子欞窗 / 166
睒電窗 / 167 版欞窗 / 168 截間版帳 / 169
照壁屏風骨 / 170 隔截橫鈐立旌 / 171 露籬 / 171
版引檐 / 172 水槽 / 173 井屋子 / 174 地棚 / 176
卷七·小木作制度二
格子門 / 178 闌檻鉤窗 / 182 殿內截間格子 / 183
堂閣內截間格子 / 184 殿閣照壁版 / 187
障日版 / 188 廊屋照壁版 / 189 胡梯 / 189
垂草、惹魚 / 190 栱眼壁版 / 191 裹栿板 / 191
擗簾竿 / 192 護殿閣檐竹網木貼 / 192
卷八·小木作制度三
平棋 / 194 斗八藻井 / 199 小斗八藻井 / 200
拒馬叉子 / 201 叉子 / 202 鉤闌 / 204 棵籠子 / 207
井亭子 / 208 牌 / 211
卷九·小木作制度四
佛道帳 / 214
卷十·小木作制度五
牙腳帳 / 228 九脊小帳 / 232 壁帳 / 238
卷十一·小木作制度六
轉輪經藏 / 242 壁藏 / 251
卷十二·雕作制度 旋作制度 鋸作制度 竹作制度
雕作制度 ……………………………………… (260)
混作 / 260 雕插寫生華 / 261 起突卷葉華 / 262
剔地洼葉華 / 265
旋作制度 ……………………………………… (266)
殿堂等雜用名件 / 266 照壁版寶床上名件 / 267
佛道帳上名件 / 268
鋸作制度 ……………………………………… (269)
用材植 / 269 抨墨 / 269 就余材 / 270
竹作制度 ……………………………………… (270)
造笆 / 270 隔截編道 / 271 竹柵 / 271
護殿檐雀眼網 / 271 地面棋文簟 / 272
障日?等簟 / 272 竹笍索 / 273
卷十三·瓦作制度 泥作制度
瓦作制度 ……………………………………… (276)
結瓦 / 276 用瓦 / 277 壘屋脊 / 279 用鴟尾 / 280
用獸頭等 / 281
泥作制度 ……………………………………… (283)
壘墻 / 283 用泥 / 284 畫壁 / 285 立灶 / 285
釜鑊灶 / 286 茶爐 / 288 壘射垛 / 288
卷十四· 彩畫作制度
總制度 / 292 五彩遍裝 / 296 碾玉裝 / 300
青綠疊暈棱間裝 / 301 解綠裝飾屋舍 / 302
丹粉刷飾屋舍 / 303 雜間裝 / 305 煉桐油 / 305
卷十五·磚作制度 窯作制度
磚作制度 ……………………………………… (428)
用磚 / 428 壘階基 / 428 鋪地面 / 429
墻下隔減 / 429 踏道 / 430 慢道 / 430 須彌坐 / 431
磚墻 / 431 露道 / 431 城壁水道 / 432
卷輂河渠口 / 432 接甑口 / 432 馬臺 / 433
馬槽 / 433 井 / 433
窯作制度 ……………………………………… (434)
瓦 / 434 磚 / 435 琉璃瓦等 / 436 青掍瓦 / 436
燒變次序 / 437 壘造窯 / 437
卷十六·壕寨功限 石作功限
壕寨功限 ……………………………………… (440)
總雜功 / 440 筑基 / 441 筑城 / 441 筑墻 / 442
穿井 / 442 般運功 / 442 供諸作功 / 443
石作功限 ……………………………………… (444)
總造作功 / 444 柱礎 / 445 角石 / 446 殿階基 / 447
地面石 / 447 殿階螭首 / 447 殿內斗八 / 447
踏道 / 448 單鉤闌 / 448 螭子石 / 449 門砧限 / 449
地栿石 / 450 流杯渠 / 450 壇 / 451 卷輂水窗 / 452
水槽 / 452 馬臺 / 452 井口石 / 452 山棚鋜腳石 / 453
幡竿頰 / 453 赑屃碑 / 453 笏頭碣 / 454
卷十七·大木作功限一
栱、枓等造作功 / 456
殿閣外檐補間鋪作用栱、枓等數 / 457
殿閣身槽內補間鋪作用栱、枓等數 / 459
樓閣平坐補間鋪作用栱、枓等數 / 461
枓口跳每縫用栱、枓等數 / 463
把頭絞項作每縫用栱、枓等數 / 463
鋪作每間用方桁等數 / 463
卷十八·大木作功限二
殿閣外檐轉角鋪作用栱、枓等數 / 468
殿閣身內轉角鋪作用栱、枓等數 / 471
樓閣平坐轉角鋪作用栱、枓等數 / 473
卷十九·大木作功限三
殿堂梁、柱等事件功限 / 478 城門道功限 / 480
倉廒、庫屋功限 / 481 常行散屋功限 / 483
跳舍行墻功限 / 484 望火樓功限 / 484
營屋功限 / 485 拆修、挑、拔舍屋功限 / 485
薦拔、抽換柱、栿等功限 / 486
卷二十·小木作功限一
版門 / 490 烏頭門 / 493 軟門 / 494 破子欞窗 / 495
睒電窗 / 496 版欞窗 / 496 截間版帳 / 496
照壁屏風骨 / 497 隔截橫鈐立旌 / 497 露籬 / 497
版引檐 / 498 水槽 / 498 井屋子 / 498 地棚 / 498
卷二十一·小木作功限二
格子門 / 500 闌檻鉤窗 / 502 殿內截間格子 / 502
堂閣內截間格子 / 503 殿閣照壁版 / 503
障日版 / 503 廊屋照壁版 / 504 胡梯 / 504
垂魚、惹草 / 504 栱眼壁版 / 505 裹栿版 / 505
擗簾竿 / 505 護殿閣檐竹網木貼 / 505 平棋 / 506
斗八藻井 / 506 小斗八藻井 / 507 拒馬叉子 / 507
叉子 / 507 鉤闌 / 508 棵籠子 / 509 井亭子 / 510
牌 / 510
卷二十二 ·小木作功限三
佛道帳 / 512 牙腳帳 / 516 九脊小帳 / 519
壁帳 / 521
卷二十三· 小木作功限四
轉輪經藏 / 524 壁藏 / 528
卷二十四·諸作功限一
雕木作 / 534 旋作 / 540 鋸作 / 542 竹作 / 543
卷二十五· 諸作功限二
瓦作 / 546 泥作 / 548 彩畫作 / 550
磚作 / 552 窯作 / 554
卷二十六·諸作料例一
石作 / 558 大木作 / 558 竹作 / 560 瓦作 / 562
卷二十七·諸作料例二
泥作 / 568 彩畫作 / 571 磚作 / 573 窯作 / 574
卷二十八·諸作用釘料例 諸作用膠料例 諸作等第
諸作用釘料例 ………………………………… (578)
用釘料例 / 578 用釘數 / 579 通用釘料例 / 586
諸作用膠料例 ………………………………… (586)
諸作等第 ……………………………………… (587)
展開全部
營造法式 作者簡介
李誡,字明仲,鄭州管城縣(今河南新鄭)人,北宋著名建筑學家。曾主持修建諸多大型建筑,并編寫了中國第1本詳述建筑工程做法的著作《營造法式》。李誡一生中有許多著作,但都已失傳。
譯者簡介:
方木魚(王剛),報紙、雜志、暢銷書寫手,成人寫作培訓班講師,書評人。出版詩文集《春秋情事》,編著《長物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5年7月,與人合著)、《隨園食單》(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15年11月)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