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光啟文庫徜徉在史學與文學之間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37218
- 條形碼:9787100137218 ; 978-7-100-13721-8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光啟文庫徜徉在史學與文學之間 本書特色
西方史學大家的學術隨筆,帶你領略歷史學別樣的風采。 筆力虬勁而深,落語生動而約,讀之興會酣暢,為不可多得之好書。既適合史學研究者,也吸引文學愛好者。
光啟文庫徜徉在史學與文學之間 內容簡介
《徜徉在史學與文學之間》共輯錄文章40余篇:其中靠前輯《守望》和第四輯《讓克麗奧走向坊間》為史學部分,為作者張廣智近年來關于西方史學理論和史學史研究的短論和隨筆;第二輯《無花果樹下》和第三輯《很是長相憶》可歸入文學部分,其內容有對現實的關照、對歷史的回望以及對作者熟知的人和事的思念與牽掛。
作者寫現實題材的作品,藏有歷史感;寫歷史題材的作品,蘊含現實感。筆力虬勁而深,落語生動而約,既適合史學研究者,也吸引文學愛好者。
光啟文庫徜徉在史學與文學之間 目錄
守望
西方史家素描
車廂夜話:西方新史學之路
二十世紀西方史學的中國聲音
湯因比:在西方史學變革的潮流中
思辨與敘事:良史兩種路徑的合一
1973年:一位智者的*后吶喊
流派史:史學研究的生長點
影視史學:親近公眾的史學新領域
現實、神話和虛幻
守望:在馬克思主義史學的陣地上
橋梁:寫在第二十二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
開幕倒計時一周年之際
求真之理念通史之旨趣
無花果樹下
尋井記
無花果樹下
京華小記
龐貝吟
敦煌:傳唱千年的詩
修煉內功與巧借外力
與大地母親同命運
也談散文
再談散文
從秋霞圃出發……
東吳散記(續)
杜甫草堂里的童聲
*是長相憶
深深的水靜靜地流
寄往橋茶的思念
“望盡天涯路”
緬懷齊世榮先生
金沖及先生印象記
我的“寶島四友”
遠逝的聲音永恒的回響
*是長相憶
讓克麗奧走向坊間
新的開始新的期盼
二談“新的開始,新的期盼”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一次新的日出”
中國公眾史學研究小引
中外史學交流研究小引
永不止步不懈追求
讓克麗奧走向坊間
時代變革、史學轉折與多重面相
回望:更能知曉出發的方向
建造巴別通天塔的偉業
后記
光啟文庫徜徉在史學與文學之間 節選
《徜徉在史學與文學之間/光啟文庫》: 上述著作,就我視野所及,難免掛一漏萬,也許符合前面所說的三項元素的青年學者的論著,還有不少未曾為我所知,倘如是,就有遺珠之憾了,期望識者補正。我這里的“點評”,也是個人的“一家之言”,聊備一說。 沿著上述“點評”之語,對近十年來中國青年學者的相關論著,需要做出進一步的分析,我想要補白的是: 應當在時代變革的潮流中認識西方史學,此其一。 縱觀上述論著,其研究對象都生活在20世紀這樣一個跌宕起伏的大變革時代,面對這樣一個史無前例的時代,無論是史學思潮的蔓延、學術流派的嬗變,還是歷史學家史學思想的革新,無不受到這個變革時代的深刻影響,被動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時代洗禮。英國馬克思主義史家霍布斯鮑姆是這樣,美國歷史學家魯濱遜、霍夫施塔特等都是這樣。以前者為例,霍布斯鮑姆所生活的年代,“二戰”前后,風云激蕩,時代巨變,尤其是在“二戰”后,國際政治形勢大變,兩大對立陣營的對峙,冷戰格局的形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50年代的動蕩,引發了各國馬克思主義者的深刻反思。于是,“馬克思熱”以及尋求對馬克思主義的新闡釋便應運產生。其時,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的發端者盧卡奇、葛蘭西等人的思想和他們的著作在西方廣泛流行,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思潮與哲學思潮的泛濫,對西方國家的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學家的思想及其史學實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這種時代因素成了西方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學家思想轉變的契機,于是他們試圖運用馬克思主義來解釋現時代出現的種種新問題,顯示出了一種張揚個性的時代品質和新的發展趨勢。以霍布斯鮑姆(當然還有E.P.湯普森)為代表的現當代英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們,正是在這一時代變革洪流中的弄潮兒。梁書正是抓住這一方面,對霍布斯鮑姆史學思想的評析做出了新文章,李書對魯濱遜史學的剖析,陳書對霍夫施塔特史學的研究,其成功之處也在于此。 應當在西方史學轉折的進程中認識西方史學,此其二。 上列諸書,有一個很明顯的共同點,那就是多聚焦于現當代美國史學。回顧西方史學史,自近代以來,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發展中心: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18世紀在法國,19世紀轉移到德國。進入20世紀,從表面看來,在國際史壇上呈現出的是群雄角逐的多元格局。倘硬是要問:20世紀西方史學的中心在哪里,我的回答是:試看今日之史壇,竟是誰家之天下?美國。這聽了似乎讓我們有點不爽,但憑實而論,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這樣的歷史語境下,我們再來分析上述青年學者的這些論著,就可切中肯綮了。從總體來看,20世紀西方史學是新史學發生與發展的歷史,在20世紀50年代前后經歷了一次“重新定向”,我把它稱之為西方史學史上的第五次轉折。周書把西方新文化史的勃興,置于整個西方史學發展的進程和新陳代謝的流變中加以考量,將其興起作為兩方史學史上的第六次轉折,此說自然可成一家之言。 ……
光啟文庫徜徉在史學與文學之間 作者簡介
張廣智,1939年生,江蘇海門人。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歷史學家。主要歷史著作有《克麗奧之路》、《克麗奧的東方形象》、《西方史學史》(主著)和《西方史學通史》(主編)等十余種;編著《近現代西方史家散文選》、《瀛寰回眸》等散文集,并發表《我與京城四老的書緣》等散文數十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