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傳播語言 : 演變、特征與趨勢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9109024
- 條形碼:9787209109024 ; 978-7-209-10902-4
- 裝幀:書寫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播語言 : 演變、特征與趨勢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七章內容。**章詳述了當代新媒體傳播時代下傳播語言所面臨的巨大變局, 并闡明了本書所涉及的重要概念。第二章根據傳播語言歷史性流變, 對現當代中國傳播語言進行了歷時研究。第三章闡述了新媒體傳播對于語言使用的多方面影響。第四章、第五章是鑒于新媒體時代融合傳播的特質, 對視覺、聽覺傳播語言進行研究和分析。第六章和第七章對新媒體傳播語言的意義生成、時代特征進行了闡述。
傳播語言 : 演變、特征與趨勢 目錄
緒論
1.傳播語言的轉型
2.傳播的“學說”
3.傳播的“語言與言語”
4.傳播的“符號”
5.傳播視野下的“新媒體”
第—章 傳播語言的流變
1.政治動員式傳播語言
早期報紙的三大陣營
早期報紙的語言特征
2.意識形態宣傳式傳播語言
特定時代的宣傳需要
標志性的語言
3.社會轉型中代言式傳播語言
三個典型性轉向
貼近受眾的語言
4.新世紀自媒體式傳播語言
傳播流動的分化
語言:從個性到隨意
第二章 新媒體與傳播語言
1.新媒體傳播生態
2.新媒體傳播語境
3.新媒體傳播語言
新聞價值偏好與傳播語言
文字作為傳播工具的基本要求
文字作為傳播語言的高級要求
新媒體文字語言的特點及分類
第三章 聽覺語言的特質與傳播功能
1.聽覺語言的界定
播音
同期聲
音樂
音效
2.聽覺語言的“五性”
有聲性
無形性
主觀性
強制性
伴隨性
3.影響因素
音量與音調
語速與節拍
性別與年齡
4.聽覺語言傳播的效果
以“具體”代替“籠統”
以“形象”代替“抽象”
以“淺顯”代替“深奧”
以“清晰”代替“混亂”
第四章 視覺語言的構成與傳播
1.視覺語言的演變邏輯
古老的研究傳統
視覺語言符號的多維視角
2.視覺影像的宏觀構成
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圖表信息
字幕信息
3.視覺影像的微觀構成
色彩
形式
4.作為視覺語言源泉的視覺思維
借助視覺意象不斷激活直覺
催生意會知識并向言傳知識轉化
具有不斷革新欲求的創造性思維模式
視覺思維決定視覺影像的合理性
視覺影像大于視覺思維
第五章 新媒體語境下視覺語言的意義生成
1.視覺影像是一種錯覺
2.視覺機器化
機器對視覺感官的巨大影響
視覺機器創造視覺奇觀
視覺機器“進化”了人類的眼睛
視覺語言機器化與機器視覺
3.視覺語言—錯覺的構成
空間錯覺
時間錯覺
運動錯覺
第六章 新媒體語境下傳播語言的時代性特征
1.多變性前提下的新媒體語言表現
捕捉實時情感流動的網絡表情
以自我表達為中心的網絡劇
以即時影像為內容的微視頻
以個體展示為基礎的網絡直播
2.新媒體語言的時代特征
擬真化出現
實時性溝通
個性化構建
第七章 新媒體時代的傳播語言霸權與文化自覺
1.作為后現代社會重要媒介的影像
后現代社會的厘定
作為后現代社會的主要表征的圖像
擬象的具體性特征
2.視覺影像對全球化的催生
視覺語言是影像全球化的特征
網絡新媒體對影像全球化的促進
3.商品影像化與影像商品化
影像消費的特殊性
影像傾銷背后的文化傾銷
4.視覺語言的民族性和文化性
語言的民族性
視覺語言的民族性
語言的文化性
視覺語言的文化性
5.全球化、商品化影像中的文化自覺
堅持文化自信
從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覺
文化的“現代化”
結語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傳播語言 : 演變、特征與趨勢 作者簡介
李昌文,男,中共黨員,1964年12月出生。1987年畢業于南京大學中文系。曾任山東人民廣播電臺新聞部主任,高級記者;山東廣播電視臺副臺長。2015年8月任濟寧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范長江新聞獎獲得者、中宣部認定的文化名家;從事新聞工作近30年,囊括全國各類新聞獎項。在全國知名學術期刊和報紙發表學術研討文章多篇。
書友推薦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