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清代湖南雜劇傳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0053032
- 條形碼:9787310053032 ; 978-7-310-0530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代湖南雜劇傳奇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具體內容為:緒論:有關概念的界定與清代湖南雜劇傳奇研究意義;靠前章清代湖南雜劇傳奇的歷時性分布與地域分布及其成因;第二章清代湖南雜劇傳奇與清代劇壇主流第三章湖湘文化精神影響下的清代湖南雜劇傳奇的主題;第四章湖湘文化特質與清代湖南雜劇傳奇的藝術特性;第五章清代湖南雜劇傳奇與湖南地方戲曲的疏離;余論;附錄;參考文獻。本書在概括并分析了清代湖南雜劇傳奇的時空分布,勾勒清代湖南雜劇傳奇的發展軌跡的基礎,對清代湖南雜劇傳奇的主題建構特點,藝術特性及其與湖湘文化的關系,清代湖南雜劇傳奇與湖南地方戲曲的關系,清代湖南雜劇傳奇與劇壇主流的關系進行系統的探討。
清代湖南雜劇傳奇研究 目錄
清代湖南雜劇傳奇研究 節選
《清代湖南雜劇傳奇研究》: 二、清代中期湖南雜劇傳奇作家作品 清代中期湖南雜劇傳奇,包括乾隆元年至道光末年的湖南雜劇傳奇作家創作的雜劇與傳奇作品。此期湖南雜劇傳奇作家有朱景英、熊超、張九鉞、夏大觀,毛國翰、張聲玠。 朱景英(1715?-1781后),字幼芝,一字梅冶,號研北、苣汀、梅墅,別署研北翁、研北農、研北學子、研北學人、研北寓農、石圃后人、一百八松亭長、諧癡、澹懷軒主人,湖南武陵(今常德)人。雍正十一年(1733)諸生,乾隆十五年(1750)解元,乾隆十八年(1753)起先后官福建連城、寧德、平和、侯官等地知縣,乾隆三十四年(1769)升臺灣鹿耳同知,后任汀州知府、邵武知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遷臺灣理番同知,約乾隆四十三年(1778)告病歸里。生卒年皆未詳。朱景英穎悟博學,書工漢隸,詩文詞曲無所不精;為官謙和廉恕,勤慎明快,愛民禮士。著有《畬經堂文集》八卷、《畬經堂詩集》六卷、《畬經堂詩續集》四卷、《畬經堂詩三集》四卷、《研北詩余》-卷、《海東札記》四卷、《沅州府志》五十卷(皆為乾隆刻本)、戲曲作品《桃花緣》與樂府《群芳》,后者已佚。《桃花緣》,標云傳奇,實為雜劇。寫崔護和盧氏女由萍水相逢到結為夫妻的故事。全劇計有《萍遘》《寫恨》《泣詩》《蘇配》四出,內容乃據唐代孟棨《本事詩》。作者自說此劇“南北雜陳,宮調頗協”。但在關目安排上,與其他人面桃花故事戲曲相比并無新意,“情節比較簡單,人物也不太突出”。① 熊超(1736?-1788后),字班若,又字禹書,別署豁堂。湖南善化(今長沙)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舉人。后又多次因事不能參與會試,乃潛心精研程朱理學,與王元復、張鳴珂、李文熠等人時相講論。有雜劇一種《齊人記》,共四出,乃據《孟子》書中齊人乞食故事敷演而成,與明代孫仁孺《東郭記》等作品同題材,清代順治時馬士俊、乾隆時顧彩亦各有同名雜劇。此劇亦無新巧之處。 張九鉞則是清中期影響*大的湖南雜劇傳奇作家。張九鉞(1721-1803),字度西,號紫峴、陶園,別署紅梅花長、梅花夢叟、羅浮花農、得瓠軒主人,拾翠閣主人。湖南湘潭人。生有異稟,七歲能詩文,隨父游南岳毗盧洞寺,有“舌誦青蓮”之對而受寺僧膜拜。九歲通“十三經”及史鑒大略。十二歲補弟子員,以神童稱。十三歲賦《登采石磯謫仙樓放歌》詩被袁枚嘆為“謫仙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舉順天府鄉試,第二年中明通進士。乾隆二十九年(1764)以教習循資得知縣,先后任江西南豐縣、峽江縣、南昌縣、廣東始興縣、保昌縣、海陽縣知縣。乾隆四十一年(1776)以海陽盜案牽連落職。次年至南昌會晤蔣士銓,為《桂林霜》等傳奇題詞。又至南豐、揚州、徽州、武昌、鎮江、杭州,并三游廣州。乾隆四十九年(1784)過襄陽,至大梁,入太行,遍游嵩、洛、偃、鞏間。主周南、臨淮講席。舉生平磊落抑塞之氣,一泄之于詩,詩益雄奇渾古。乾隆五十六年(1791)辭臨淮講席歸。乾隆五十七年(1792)歸里,主澧陽講席,乾隆五十九年(1794)聘主昭潭書院講席,凡十年,游其門者多所成就。嘉慶八年(1803)卒,終年八十三歲。張九鉞曾熱心科舉,但屢遭挫折,四十歲才中舉。滿懷抱負,卻僅官至知縣。在各地任知縣十三年,為官清正,頗得民眾擁戴。除封建正統思想以外,他還崇信佛道,研習佛道經典,常與僧道交往,深明佛理道義。以詩古文辭負海內重望五十年,善制曲,工小令、長調。著有《紫峴山人文集》十二卷,外集八卷,《紫峴山人詩集》二十六卷,《秋蓬詞》二卷,《歷代詩話》四卷,《三川考略》-卷以及《峽江志》《偃師志>《永寧志》《鞏縣志》《晉南隨筆》等。光緒《湘潭縣志·藝文志》記述其著作還有《束鹿縣志》《得瓠軒隨筆》《禘袷祥說》《南窯筆記》《苕華雜說》《紫峴山人賦》等。張九鉞作有傳奇《六如亭》《雙虹碧》《紅蕖記》三種及雜劇《四弦詞》《竹枝緣》二種,今僅存《六如亭》全本及《四弦詞》一出。傳奇《六如亭》共二卷三十六出,演蘇軾與朝云、超超故事。 ……
清代湖南雜劇傳奇研究 作者簡介
伍光輝,湖南新化人,文學博士,衡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小說戲劇史與小說戲劇文獻研究。曾在《南京大學學報》、《求索》、《中國文學研究》等刊物發表文章30余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