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渭河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1311229
- 條形碼:9787551311229 ; 978-7-5513-112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渭河文化 內容簡介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精神的源泉。作為水的一種存在形式,遍布地球大陸上的河流演繹了太多的故事,帶給人類太多的創造活力。地球上的河流滋養了眾多神奇的存在,創造了一個個豐富多彩的文明與文化奇跡。作為萬物的靈長,人類生命與文化的成長無不與河流息息相關。河流與土地、空氣和陽光一起構成了人類賴以發展的基礎。放眼世界,從古代的農業文明到現代的工業文明,利用河流的活動始終是人類歷史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渭河文化 目錄
第二章 決渠為雨——渭河流域的水利文化
第三章 雄關漫道——渭河流域的關道文化
第四章 巍巍古原——渭河流域的臺原文化
第五章 故壘西風——渭河流域的遺跡文化
第六章 陰陽樞紐——渭河流域的建筑文化
第七章 耕桑傳世——渭河流域的農桑文化
第八章 商賈匯通——渭河流域的商賈文化
第九章 祖源圣地——渭河流域的宗教文化
第十章 以教為本——渭河流域的教育文化
第十一章 名勝古跡——渭河流域的行旅文化
第十二章 浩然之藝——渭河流域的文藝風象
第十三章 古風厚俗——渭河流域的民間文化
渭河文化 節選
《渭河文化/渭河文化叢書》: 鄭國渠是古代中國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屬于*早在渭河流域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戰國末年由秦國穿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帝贏政元年)由韓國水工鄭國主持興建,約10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涇陽縣西北25公里的涇河北岸。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采納韓國人鄭國的建議,任用鄭國主持興修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300余里。涇河從陜西北部群山中沖出,流至禮泉就進入渭河流域平原。平原東西數百里,南北數十里。平原地形特點是西北略高,東南略低。鄭國渠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地形,在禮泉縣東北的谷口開始修干渠,使干渠沿北面山腳向東伸展,很自然地把干渠分布在灌溉區*高地帶,不僅*大限度地控制灌溉面積,而且形成了全部自流灌溉系統,可灌田4萬余頃。鄭國渠開鑿以來,由于泥沙淤積,干渠首部逐漸填高,水流不能入渠,歷代以來在谷口地方不斷改變河水人渠處,但谷口以下的干渠渠道始終不變。 鄭國渠是戰國末年秦國穿鑿的,也是*早在渭河流域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當時之所以要興建這一工程,除上面所說的自然條件因素外,還有政治軍事的需要。戰國時,我國歷史朝著建立統一國家的方向發展,一些強大的諸侯國,都想以自己為中心,統一全國。兼并戰爭十分激烈。渭河流域是秦國的基地,秦國統治者為了增強自己的經濟力量,以便在兼并戰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很需要發展渭河流域的農田水利,以提高秦國的糧食產量。 韓國是秦國的東鄰。戰國末期,在秦、齊、楚、燕、趙、魏、韓七國中,當秦國國力蒸蒸日上,虎視眈眈,欲有事于東方時,首當其沖的韓國,卻孱弱到不堪一擊的地步,隨時都有可能被秦并吞。公元前246年,韓桓王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采取了一個非常拙劣的所謂“疲秦”的策略。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員鄭國為間諜,派其人秦,游說秦國在涇水和洛水間,穿鑿一條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說是可以發展秦國農業,真實目的是要耗竭秦國實力。這一年是始皇帝元年,本來就想發展水利,很快便采納這一誘人的建議。并立即征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命鄭國主持,興建這一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韓國“疲秦”的陰謀敗露,秦始皇大怒,要殺鄭國。鄭國說:“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始皇帝是位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認為鄭國說的很有道理,同時,秦國的水工技術還比較落后,在技術上也需要鄭國,所以對他既往不咎,仍然加以重用。經過10多年的努力,全渠完工,人稱鄭國渠。 鄭國渠是以涇水為水源,灌溉渭水北面農田的偉大水利工程。《史記·河渠書》《漢書·溝洫志》都說:它的渠首工程,東起中山,西到瓠口。中山、瓠口后來分別稱為仲山、谷口,都在涇陽縣西北,隔著涇水,東西相望。它是一座有壩引水工程,1985年到1986年,考古工作者秦建明等對鄭國渠渠首工程進行實地調查,經勘測和鉆探,發現了當年攔截涇水的大壩殘址。它東起距涇水東岸1800米名叫尖嘴的高坡,西迄涇水西岸100多米王里灣村南邊的山頭,全長2300多米。其中河床上的350米,早被洪水沖毀,已經無跡可尋,而其他殘存部分,歷歷可見。經測定,這些殘部,底寬尚有100多米,頂寬1-20米不等,殘高6米。可以想見,當年這一工程是非常宏偉的。 ……
渭河文化 作者簡介
劉蒙之,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國際非虛構寫作研究中心主任,騰訊大家專欄作者。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西部項目、國家旅游局年度重點項目等,發表論文60余篇,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著、譯有《西方人際傳播學說史》《中國民營書業三十年》《非虛構何以可能:中國優秀非虛構作家訪談錄》《2017中國傳媒人才能力需求報告》等,譯有《街頭特工行動手冊》《心靈雞湯》。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