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計算機系列教材ACCESS2016數據庫應用案例教程/徐效美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17108
- 條形碼:9787302517108 ; 978-7-302-5171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計算機系列教材ACCESS2016數據庫應用案例教程/徐效美 本書特色
本書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安排章節內容、精心選擇安排實例,實例講解清晰詳實、圖文并茂、實用性強。 本書配有輔助實驗教材,便于讀者邊學習、邊實踐。 本書教學資源全面豐富,PPT電子教案及素材免費下載。 本書以實例引導和驅動,使讀者通過實例快速掌握Access數據庫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完成小型實用的數據庫應用系統的開發。
計算機系列教材ACCESS2016數據庫應用案例教程/徐效美 內容簡介
本書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介紹了Access 2016數據庫的基本操作和基本知識,主要內容包括數據庫系統的基礎知識,Access 2016數據庫及其表、查詢、窗體、報表、宏、VBA與模塊等相關知識。很后一章綜合全書所講內容,系統、完整地創建了圖書信息管理系統,使讀者熟悉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和設計的基本流程。本書還配有輔助教材《Access 2016數據庫應用實驗教程》。 本書內容豐富,結構清晰,語言精練,突出應用性和實用性。部分章節圍繞實例操作展開,通過對實例操作的講解介紹相關知識,便于教學與讀者自學。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和各類社會培訓學校的教材,也可作為 Access數據庫開發人員的參考用書。
計算機系列教材ACCESS2016數據庫應用案例教程/徐效美 目錄
1.1 簡介
1.1.1 普遍項目中的數據和事實
1.1.2 什么是需求工程
1.1.3 將需求工程嵌入過程模型
1.2 溝通原理的基礎
1.3 需求工程師的特征
1.4 需求類型
1.5 質量需求的重要性和分類
1.6 總結
第2章 系統和上下文邊界
2.1 系統上下文
2.2 定義系統和上下文邊界
2.2.1 定義系統邊界
2.2.2 定義上下文邊界
2.3 描述系統上下文
2.4 總結
第3章 獲取需求
3.1 需求來源
3.1.1 利益相關者和他們的重要性
3.1.2 在項目中處理好利益相關者
3.2 依據卡諾模型的需求分類
3.3 需求獲取技術
3.3.1 需求獲取技術的類型
3.3.2 調查技術
3.3.3 創新型技術
3.3.4 以文檔為中心技術
3.3.5 觀察技術
3.3.6 支持技術
3.4 總結
第4章 需求文檔
4.1 文檔設計
4.2 文檔類型
4.2.1 需求的三個視角
4.2.2 使用自然語言進行需求文檔化
4.2.3 使用概念模型進行需求文檔化
4.2.4 混合的需求文檔
4.3 文檔結構
4.3.1 標準化的文檔結構
4.3.2 定制化的標準內容
4.4 使用需求文檔
4.5 需求文檔的質量標準
4.5.1 無歧義性和一致性
4.5.2 清晰的結構
4.5.3 可修改性和可擴展性
4.5.4 完整性
4.5.5 可追溯性
4.6 需求的質量標準
4.7 術語表
4.8 總結
第5章 用自然語言記錄需求
5.1 自然語言的效果
5.1.1 名詞化
5.1.2 無參考索引的名詞
5.1.3 全稱量詞
5.1.4 未完全規格說明的條件
5.1.5 未完全規格說明的過程動詞
5.2 使用模板構建需求文檔
5.3 總結
第6章 基于模型的需求文檔
6.1 模型的概念
6.1.1 模型的特性
6.1.2 建模語言
6.1.3 需求模型
6.1.4 需求模型的優點
6.1.5 模型和自然語言的混合使用
6.2 目標模型
6.2.1 使用與/或樹進行目標文檔化
6.2.2 與/或樹的例子
6.3 用例
6.3.1 統一建模語言(UML)用例圖
6.3.2 用例說明書
6.4 需求的三個視角
6.5 基于數據視角的需求建模
6.5.1 實體關系圖
6.5.2 統一建模語言UML類圖
6.6 基于功能視角的需求建模
6.6.1 數據流圖
6.6.2 功能性視角模型和控制流
6.6.3 統一建模語言UML的活動圖
6.7 基于行為視角的需求建模
6.7.1 狀態圖
6.7.2 統一建模語言UML狀態圖
6.8 總結
第7章 需求的確認與協商
7.1 需求確認的基礎
7.2 需求協商的基礎
7.3 需求的質量方面
7.3.1 “內容”質量方面
7.3.2 “文檔”質量方面
7.3.3 “達成共識”質量方面
7.4 需求確認的原則
7.4.1 原則1:正確的利益相關者的參與
7.4.2 原則2:區分錯誤診斷與錯誤修正
7.4.3 原則3:從不同角度來確認
7.4.4 原則4:文檔類型的適當變化
7.4.5 原則5:在需求的基礎上開發原型制品
7.4.6 原則6:反復確認
7.5 需求確認技術
7.5.1 評審
7.5.2 審查
7.5.3 走查
7.5.4 基于視角的閱讀
7.5.5 通過原型進行確認
7.5.6 使用確認檢查表
7.6 需求協商
7.6.1 沖突識別
7.6.2 沖突分析
7.6.3 沖突解決
7.6.4 編寫沖突解決的文檔
7.7 總結
第8章 需求管理
8.1 制定需求屬性
8.1.1 自然語言需求和模型的屬性
8.1.2 屬性方案
8.1.3 需求屬性類型
8.2 需求的視圖
8.2.1 需求中的選擇性視圖
8.2.2 需求中的簡明視圖
8.3 設定需求的優先級
8.3.1 需求優先級設定方法
8.3.2 需求優先級排序技術
8.4 需求的可追蹤性
8.4.1 可追蹤性需求的優點
8.4.2 可追蹤性目的驅動的定義
8.4.3 可追蹤性關系的分類
8.4.4 需求可追蹤性的表示方式
8.5 需求版本管理
8.5.1 需求版本
8.5.2 需求配置
8.5.3 需求基線
8.6 需求變更管理
8.6.1 需求變更
8.6.2 變更控制委員會
8.6.3 變更請求
8.6.4 正在產生的變更請求的分類
8.6.5 對于糾錯性和適應性變更的基礎方法
8.7 需求的度量
8.7.1 產品度量對比過程度量
8.7.2 產品度量和過程度量的例子
8.8 總結
第9章 工具支持
9.1 一般的工具支持
9.2 建模工具
9.3 需求管理工具
9.3.1 需求管理的專業工具
9.3.2 標準的辦公應用
9.4 引入工具
9.5 評估工具
9.5.1 項目角度
9.5.2 用戶角度
9.5.3 產品角度
9.5.4 過程角度
9.5.5 供應商角度
9.5.6 技術角度
9.5.7 經濟角度
9.6 總結
參考文獻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