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民族藝術院校管樂教學新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015563
- 條形碼:9787566015563 ; 978-7-5660-155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族藝術院校管樂教學新論 本書特色
西洋管樂教學在音樂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演奏方法、表演藝術及教學方法都趨于科學化、系統化。樸長天、高曼曼、陳睿明編著的《民族藝術院校管樂教學新論》運用哲學、美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觀點,主要從技術和教學兩個層面來闡述如何在民族藝術院校開展西洋管樂教學。技術層面,從器樂構造本身入手,熟知性能變化對演奏藝術的影響,同時了解西洋管樂的起源與發展,感受不同歷史時期管樂演奏藝術的變化。掌握管樂的基本演奏技法,學習如何通過音色、力度、節奏等的變化塑造不同的音樂風格,并指出管樂中的合奏、室內樂和交響樂的演奏技巧及學習方法。教學層面,民族藝術院校開展西洋管樂教學,要以少數民族學生為教學主體對象,以西洋管樂演奏方法與教學體系為依據。結合生源、師資力量、教學設施等方面的情況,提出民族藝術院校管樂教學必須處理好理想與現實、傳統與現代、本土化與多元化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管樂教學應遵循的整體思路、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設置校本化的課程。同時,對管樂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和專業素養提出要求,促使其將理論教學付諸實踐,逐步形成一個理論化、科學化、系統化及更具有本土化的教學體系。
民族藝術院校管樂教學新論 內容簡介
音樂藝術院校管樂教學新論一書是以管樂教學及演奏理論為基礎,結合民族藝術院校的學生特點,運用音樂史學、民族音樂學、音樂教育學、音樂美學等學科理論,從管樂的基礎教學以及技能教學兩個方面入手,全面細致地介紹銅管和木管兩大家族中多個樂器的演奏技法,并提出“循環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本文共分十章。主要介紹管樂中的基礎教學,從呼吸、起音、長音、吐音、指法幾個方面介紹管樂的演奏方法。管樂中的技能教學,介紹兩大家族中每個樂器特有的演奏技巧。如何正確處理管樂器在樂隊中所承擔的伴奏與合奏角色。闡述管樂表演技能的教學方法,通過加強日常的基礎訓練,包括識譜、背譜、音色、音準、力度、節奏等方面,為了高效率的演奏和教學奠定基礎。
民族藝術院校管樂教學新論 目錄
**節 雙簧管
第二節 長笛
第三節 單簧管
第四節 薩克斯
第五節 巴松
第六節 小號
第七節 圓號
第八節 長號
第九節 大號
第二章 西洋管樂演奏藝術概況
**節 古希臘、古羅馬時期
第二節 中世紀時期
第三節 文藝復興時期
第四節 巴洛克時期
第五節 古典主義時期
第六節 浪漫主義時期
第七節 近現代時期
第三章 管樂基礎演奏教學
**節 口型
一、口型同牙齒和嘴部肌肉的關系
二、口型同呼吸吹奏的關系
三、木管樂器、銅管樂器的口型
第二節 呼吸法
一、呼吸的幾種方式
二、管樂器的呼吸
第三節 長音
第四節 吐音
一、吐音的作用
二、吐音中的單吐
三、吐音中的雙吐
四、吐音中的三吐
第五節 顫音
第六節 管樂哨片的制作與調整
一、雙簧管哨片的制作方法
二、單簧管與薩克斯哨片的制作方法
三、巴松哨片的制作方法
第四章 管樂表演技能教學
**節 音樂與技能
一、音樂表現與技巧孰重孰輕
二、注重音樂表現力與樂感的培養
三、具備良好的音樂感是提高音樂表現力的根本保障
四、音樂表現力的培養是音樂表演藝術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五、加強對學生音樂修養的培養
第二節 控制力與想象力
一、培養控制力
二、培養直覺與想象力
第三節 音準與音色
一、音準
二、音色
第四節 管樂演奏心理
一、演奏心理的內涵
二、對演奏心理的分析
三、如何把握演奏心理
第五章 管樂的視奏、重奏與合奏、交響樂片段學習
**節 管樂視奏能力的訓練與重要性
一、管樂視奏能力同練習樂曲的關系
二、管樂視奏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項
三、管樂視奏的跳躍練習法
第二節 管樂合奏
一、管樂合奏的學習意義
二、管樂合奏采用的方法
第三節 交響樂片段的學習
一、管樂交響樂片段學習的意義
二、管樂交響樂中每件樂器的特點
第四節 室內樂重奏
一、室內樂教學的意義
二、對各專業聲部特點的分析
三、如何開展室內樂重奏練習
第六章 民族藝術院校管樂教學的新理念
**節 西洋管樂教學現狀
一、學生的專業水平與文化結構呈多樣化
二、專業課程內容與課程設置的單一性
三、師資隊伍的多民族性及師資力量的缺乏
第二節 民族院校管樂教學要處理好三個關系
一、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二、傳統與現代的關系
三、本土化與他文化之間的關系
第三節 民族藝術院校管樂教學新理念
一、立足現實,探尋科學化、合理化的教學模式
二、構建符合民族藝術院校發展的管樂教學體系
第七章 管樂教學的基本要求
**節 管樂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針對性原則
二、實踐性原則
三、校本化原則
四、系統性原則
第二節 管樂教學的內容與課程設置
一、設置科學合理的學科知識體系
二、開發綜合性、交叉性的課程結構內容
三、構建地方性、校本化的教材開發模式
第三節 管樂教學的基本方法
一、采用因材施教與循序漸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二、融合“探究式”與“傳授式”的教學方法
三、運用多元化、綜合性、實踐性的教學方法
第八章 管樂教師的培養
**節 管樂教師的教育理念
一、堅持多元化的教育理念
二、堅持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的教育理念
三、堅持開放性與靈活性結合的教育理念
第二節 管樂教師的職責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藝術觀
二、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培養學生學習的持久性
四、培養學生學習的多樣性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第三節 教師自身的藝術修養與專業技能
一、具有良好的責任心與事業心
二、不斷提高文化修養與藝術審美修養
三、演奏技能與理論知識兼顧
四、多元化的教學理念與創新性的教育思想并存
附錄雙簧管作品分析
一、亞歷山德羅·馬爾切洛《d小調雙簧管協奏曲》
二、阿爾比諾尼《D大調雙簧管協奏曲》
三、施特勞斯《D大調雙簧管協奏曲》
四、海頓《C大調雙簧管協奏曲》
五、祁馬洛沙《雙簧管協奏曲》
六、舒曼《雙簧管浪漫曲》
參考文獻
民族藝術院校管樂教學新論 作者簡介
樸長天,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雙簧管與室內樂教授、研究生導師、教授委員會委員、藝術學科職稱評審委員、音樂教育家、雙簧管演奏家、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國際及亞洲雙簧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管樂協會理事、中國朝鮮族音樂學會常務理事、韓國亞洲藝術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部學位中心特聘專家評審委員,曾先后擔任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八屆委員、中央機關青聯委員、中央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兼任音樂系主任、管弦系主任等。 早年留學日本、韓國,獲得韓國國立首爾大學音樂學院雙簧管碩士,曾多次被邀請前往美國、德國、瑞士,英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等地參加獨奏音樂會、國際學術會議、音樂藝術節活動。《人民日報》《樂器》《音樂生活報》和韓國著名音樂刊物《音樂春秋》等刊物都曾對其進行專訪,給予高度贊譽。 在教學生涯中,出版有《音樂教育學》《雙簧管教學法》《雙簧管演奏藝術》《新編雙簧管教程》《中國少數民族風格雙簧管曲集》《中韓藝術交流史》《樸長天雙簧管獨奏古典協奏曲精選集》《雙簧管教學欣賞錄音帶》《中西器樂演奏理論與教學法新論》等著作與教材,出版個人獨奏專輯CD和《雙簧管演奏與教學》DVD光盤,撰寫學術論文八十余篇。 高曼曼,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講師。2001年攻讀沈陽音樂學院鋼琴教育碩士,畢業后留校擔任器樂系鋼琴教師。2006年攻讀中央民族大學藝術教育博士。其間兼任中央民族大學管弦系鋼琴伴奏,畢業后就職于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出版專著有《鋼琴教學法》《民族地區中小學綜合藝術課程研究》。獨立主持中央高校課題“音樂心理學基礎下環境音樂在旅游職業中的運用”,參與國家民委科研項目“面向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管樂理論教學法研究”和北京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中西器樂演奏理論與教學法新論”。發表文章有《柴科夫斯基“F大調主題與變奏曲”的演奏注釋》《高校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分析》《澳大利亞的新一輪課程改革及其啟示》等。其中《對民族地區實施綜合藝術課程的反思》一文獲“第三屆北京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藝術教育科學論文三等獎。 陳睿明,貴州大學音樂學院雙簧管專業講師。貴州省高考音樂術科考試評委。重慶愛樂樂團特邀雙簧管首席。2018年曾擔任日本大阪神戶國際藝術節管樂比賽評委。曾跟隨樸長天教授學習雙簧管,獲得瑞士蘇黎世國立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雙簧管演奏碩士學位。曾擔任瑞士蘇黎世青年交響樂團雙簧管首席。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