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孫權別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04126
- 條形碼:9787520504126 ; 978-7-5205-041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孫權別傳 本書特色
葉有聲、劉敬堂、胡念征著的《孫權別傳》講述了東吳討虐大將軍孫權在赤壁大戰后,駐扎鄂縣,于漢建安25年在鄂縣建都,并在武昌拜天稱帝。故事以孫權、文倩為主角。劇情始于赤壁之戰結束后,終于孫權去世。書中除了夾雜著一些民間傳聞,還有文倩這個傳說中的人物,同時也不乏史實內容。
孫權別傳 內容簡介
赤壁大戰之后,東吳討虜將軍孫權率部來到鄂縣(今鄂州市)修筑都城,以圖與魏、蜀爭奪天下。 在選擇城址時,孫權偶遇以織葛布為生的民女文倩。文倩之父文海是漢初的營造總監,專司修造城池宮殿,文倩自小跟隨父親學習營造技藝,后因戰亂逃往江南,途中其父遭劫匪殺害,臨終前將所攜營造文牘交給了文倩。文倩受孫權之命,親自測量、繪圖、監工,終于在長江南岸建起了一座都城。孫權取“以武而昌”之義命名為武昌。 在建城過程中,文倩敬慕孫權立足武昌、平定戰亂、統一天下的雄才大略。孫權欣賞文倩的膽識和才華,并由此引發了一段曲折而纏綿的愛情故事……
孫權別傳 目錄
第二章 巾幗侍中論天下,青年將軍請長纓
第三章 寒溪獵熊壯行色,尚書通敵送密信
第四章 吳王試劍劈巨石,關羽失城鑄大恨
第五章 春風拂人春歸來,花朝游園花落去
第六章 孫氏夫人建院寺,文倩姐妹得銅鏡
第七章 東吳稱臣藏野心,西蜀出兵雪舊恨
第八章 建業遷民起爭論,吳王立后費猜疑
第九章 君臣醉酒釣魚臺,呂壹叛主洛陽城
第十章 散花灘上迎英雄,御花園中看牡丹
第十一章 狂風擊沉長安號,重臣力舉張子布
第十二章 城外君臣種春柳,遼東鼠輩殺使臣
第十三章 稱帝獨登鳳凰臺,封職唯缺皇后冊
第十四章 忽聽市井唱童謠,方識郢女有才德
第十五章 紙上休說功與罪,墓前了結恩和怨
孫權別傳 節選
《孫權別傳》: **章 西山交鋒識文倩,東吳建都求城圖 1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天下兵荒馬亂。 三月初三。 第二日就是一年一度的寒食節。 在長江南岸的鄂縣西山上,文倩左手挽著一只竹籃,右手握著一柄小鏟,正在朝陽的山坡上挖地菜。經冬的地菜又肥又嫩,青翠欲滴。她已經挖了大半籃子,再挖一點便可以回家做春卷了。 按照文氏家族的傳統,每年過寒食節,家家戶戶都吃些事先準備好的冷食。過了寒食節之后,各家方可舉火做飯。她挖的地菜,就是為了過寒食節時做春卷用的。 母親跟她商量過,今年寒食節,用西山的地菜做成春卷祭祖。 文倩抬起頭來,攏了攏遮在前額的頭發。 三月的江南,鶯啼草長,春色漸濃。 在西山的密林修竹叢中,有幾株山桃開得正紅,桃花在麗日的照耀之下,如一團抹胭脂,鮮艷而醒目。那漫山遍野的松竹,蒼蒼蔥蔥,充滿了生氣。幾只杜鵑一面“布谷、布谷”地啼叫,一面向江邊飛去。 長江的對岸,便是赤壁。 聽江邊的船民說,當年的赤壁之戰,烈火照紅了天壁,鮮血染紅了長江。滿江的哭聲,滿江的尸體,耳不忍聽,眼不忍睹。江面上有順流而下的帆葉,也有被纖夫拉著逆流而上的舟船。纖夫那一聲聲沉重而渾厚的號子聲,在江岸上久久地回蕩。 文倩不知道這些船只是從哪里來的,也不知道它們要駛向何處。此刻,她唯一想到的,是在寒食節的那一天,鄂縣城里的人都到西山來祭祖掃墓,而她和母親能去何處掃墓呢? 文倩的原籍在河南南陽,是城里的名門望族。春秋時,遠祖文種曾在越國輔佐勾踐伐吳,為勾踐立下了不朽之功。但他不知急流勇退,始終忠于已經滅了吳國的越王勾踐,*后被勾踐賜劍自刎,飲恨葬于紹興的龍山之上。 自此之后,文家的子弟不再從政,而以治學和營造為立家之本。漢高祖五年(公元202年),劉邦在洛陽修筑未央宮時,廣征天下能工巧匠。文倩的先祖被委任營造總監,從擇址設計、測量繪圖到選料、施工、督審,都由他一手操持。 文倩自幼聰明伶俐,不但隨著族人學習詩書典籍,還通繪畫和測量之技。北方民間習武風俗頗濃,她在十五歲時還學過防身健體用的文氏劍法,平時尤喜史書,可謂博學多藝。她的父親不但是位飽學之士,且是一位精通土木營造的行家,深諳地理風水之道。洛陽和汴州的一些皇家宮殿和城中的廟宇,其設計大都出自他的手中,而一些皇親國戚和官宦富紳的陵墓,也多由他擇穴安葬。 東漢少帝繼位時,朝政昏庸,黃巾大起義的怒濤沖擊著朝不保夕的東漢王朝。天下大亂,征戰不息。文家家族四處避亂。她的父親文海和哥哥文訓正在洛陽營造一座宮殿,父親在兵亂中死亡,哥哥逃難時落水身亡。她和母親、妹妹及嬸娘一家共二十余人,在洛水之濱被沖散了,她便隨著母親千辛萬苦地趕到夏口去投奔姨媽。但到了夏口才知道,夏口剛剛經過了一次大劫難,到處都是殘垣斷壁,尸橫處處,姨媽家早已成了一片廢墟。迫于無奈,母女倆沿江而下,流落到了長江南岸的鄂縣。 她們在鄂縣的西山上搭了一座草棚暫時棲身,打算待世事太平些了,再返回原籍。這期間,她們設法打聽妹妹的下落。 誰知天下大亂不止,返鄉無期,母女二人相依為命,以織布為生。幸好,她們在逃難時隨身帶了些細軟,還可以做些生計的補貼之用。 文倩雖然只有十九歲,但世事的艱難和人間的風雨,使她過早地成熟起來。她在一汪泉水邊洗了洗臉,清波中秀麗端莊的身影,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她悄悄地笑了。 她想早些回家,因為明天就是寒食節了,她還要去城里買些香紙和祭品。明日,她便可以隨母親到兩山之巔,去遙祭父親的亡靈。一想到曾手把手她教地繪制宮殿樓宇之藝的慈祥父親,她便心痛如絞。父親的尸骨不知今在何方?有女不能祭父,何其悲痛!有家難以回歸,有親難以團圓,何其悲涼!妹妹是否仍在人世?她若是命大,此時此刻不也正在思念著自己的親人嗎?想到這里,她覺得雙眼發澀,俄爾,兩顆晶瑩的淚珠便無聲無息地落在衣襟上了。 “得、得、得、得!” 忽然,一陣急驟的馬蹄聲由遠而近。她循聲望去,見山腳的山路上有一隊人馬,正飛奔而來。 那是一隊騎兵,他們徑直朝西山的東麓奔駛而去。 這是東吳討虜將軍孫權的部隊。 文倩無論如何都不曾想到,自己的命運,將會和東吳孫大帝的霸業聯在一起!她更不曾想到,一座巍峨的新都城,將要在西山腳下誕生! 鄂縣這一古老的名稱,終將成為過去。 江南的這座新都城,將帶她走向人生的**次輝煌。 ……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