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弦索拾叁套箏譜重訂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3053157
- 條形碼:9787103053157 ; 978-7-103-0531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弦索拾叁套箏譜重訂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中國音樂學院林玲教授歷經三十多年艱苦探索和研究,將每一首《弦索十三套》箏曲的彈奏細節,一一打出的“活”譜的記錄。 經典音樂文獻
弦索拾叁套箏譜重訂 內容簡介
《弦索十三套箏譜重訂》的誕生,是《弦索十三套箏譜重訂》作者、中國音樂學院古箏演奏家林玲教授的一次艱難而具有創造性的“音樂考古”之旅。 遠在兩百多年前的公元1814年(清嘉慶十九年),有一位叫作榮齋的蒙古族文人音樂家邀約幾位好友,將當時已流傳“十分久遠”的十三套包括琵琶、三弦、胡琴和箏組成的弦索樂曲,用工尺譜精心抄錄、編纂成冊,并題名《弦索備考》,以使其能夠長久地保存、傳承而不至于失傳…… 經歷了130余年的戰亂和政體更迭,時間來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當代著名音樂學家曹安和與簡其華(文彥),將榮齋的曾孫陶君起先生無償貢獻的這部極其珍貴的1814年抄本的副本譯成五線譜,易名《弦索十三套》(三卷本),分別于1955年和1962年由音樂出版社(現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s齋先生的《弦索備考》箏譜與其他各卷樂器譜一樣,記錄的主要是音位和右手指法;曹安和、簡其華先生將其譯成五線譜時,完全遵循工尺字譜所記的具體音高,采用一音對一音的方式直譯而成。由于缺乏完善、合理且適用的演奏法符號標注,這些記錄與實際演奏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這就使得現有樂譜均難以概全這部古代音樂珍品所要表達的技巧、藝術意境、風格神韻乃至其深厚的文化內涵! 断宜魇坠~譜重訂》是林玲教授以她獨有的心與耳的記憶,運用自己深厚的民間音樂修養,潛心揣摩著每一首《弦索十三套》箏曲的彈奏細節,一一打出的“活”譜的記錄。她相信,“打譜”就是與古譜、與古人、與心靈的對話。弦與柱、弦與音、弦與韻、弦與腔,聲腔鮮活,音韻靈動,音樂方才有生命;人與器、器與人、人與樂、樂與人,人器合一,人樂同心,音樂方才有魂魄。 正是在林玲教授與古譜、與古人、與心靈的碰撞交流中,將這些彌足珍貴的古代十三套箏曲的左右手演奏技法,通過合理的定弦以較為系統而清晰的演奏技法符號,對這些美不勝收的音樂細節做出了明確而具有指導性的標注和提示,以使演奏者盡可能準確地演繹其武套之威武彪悍、器宇軒昂;文套之華貴典雅、作韻行腔的優美、豐富、多彩。
弦索拾叁套箏譜重訂 目錄
前言
《弦索備考》箏曲之古譜譯釋及其意義
左手技法符號說明表
合歡令
將軍令
十六板
琴音板
清音串
平韻串
月兒高
琴音月兒高
普庵咒
海青
陽關三疊
松青夜游
舞名馬
弦索拾叁套箏譜重訂 作者簡介
林玲,中國當代著名古箏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古箏碩士研究生導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