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北洋軍閥(二):潰敗滅亡/北洋軍閥(2)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408859
- 條形碼:9787515408859 ; 978-7-5154-088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洋軍閥(二):潰敗滅亡/北洋軍閥(2) 本書特色
本書可以稱為是一部史料豐富、精彩紛呈的北洋軍閥創建史與成長史。本書的作者群體quanwei、內容dujia,史料價值尤為珍貴,具有獨特的出版價值和文化價值。本書的出版,能夠填補同類市場的空白,增加北洋軍閥歷史的quanwei性、真實性、可靠性,對于相關研究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北洋軍閥(二):潰敗滅亡/北洋軍閥(2) 內容簡介
北洋政局,前后十七年間,自總統、國會、內閣,以至大軍閥之起伏、小軍閥之升沉;如戲劇之一幕一幕,如弈棋之一局一局;或由于派系戰爭之勝負,或由于依附勢力之消長,倏興倏滅,遂演成這一期間動亂之歷史。 北洋時代是中國近代目前的一個重要階段,也就是指民國初年到民國十七年之間。袁世凱在世時,北洋派是完整的,也可以說就是袁世凱派,袁死后,則各自稱雄,誰也不肯服誰,于是形成了分裂,皖系、直系之名才告出現。直皖戰后,奉系又露頭角,直、奉戰后,國民軍系脫穎而出,加上所謂魯系、新直系、辮子軍等等,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像走馬燈一樣,一幕接一幕。 皖系以段祺瑞為,徐樹錚、曾毓雋為謀主;直系比皖系復雜,因為它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的直系是由馮國璋為,曹錕、李純、王占元、陳光遠為有名巨頭。馮國璋交卸代總統職務后,他的直系身份也吿結束,從此直系的正戲開場,主角是曹錕和吳佩孚。直系衰落后,還有所謂的新直系,是指的孫傳芳。奉系自始至終都以張作霖為。…… 北洋時代軍人干政,軍人竊國,禍國殃民。本書搜集了許多北洋舊人如薛觀瀾、薛大可、李北濤等人,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辛,史料詳盡,饒有風味。
北洋軍閥(二):潰敗滅亡/北洋軍閥(2) 目錄
001 【導讀】北洋軍閥的倏興與倏滅/蔡登山
001 從褚玉璞、畢庶澄說到靳云鶚/魯 柴
010 韓復榘與馮玉祥/王念康
030 韓復榘脫離馮玉祥的前因后果/江 平
043 馮玉祥抽后腿·吳佩孚摔得慘/老隨員
067 吳佩孚憑通電成霸業經過/中州散人
077 吳佩孚兵敗入川記/李 寰
081 又談吳佩孚/章君榖
092 我隨吳大帥入川/畢澤宇
101 吳玉帥游川/楊 森
108 吳佩孚得全晚節內幕談/星 盧
127 將軍與詩人/王培堯
?????──吳佩孚、楊云史遇合悲歡
190 郭松齡倒戈之失敗及其影響/王盛濤
196 張作霖、曹錕親家變冤家記/朱冠文
213 張作霖被炸殞命經緯/趙慶升
222 民初東北第二號人物吳俊升/簾外風
232 張少帥為什么要殺楊宇霆?/金人俊
239 北洋官場現形記*后一幕/薛觀瀾
265 北洋成敗縱橫談/射陵外史
北洋軍閥(二):潰敗滅亡/北洋軍閥(2) 節選
從褚玉璞、畢庶澄說到靳云鶚 魯 柴 自清末剿平捻軍后,山東省歷任之軍政首長,都采保境安民、休養生息的政策,使此鹽鐵之邦,平安無事達三十余年。入民國后,雖有日本假道攻青島之役,但僅膠東一隅短期內受到騷擾。這安康局面直到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張宗昌督魯而大變,山東以一省之財力,養二三十萬大軍,多次作戰,使魯人苦不堪言。 投效張宗昌得任軍長 張宗昌部下的高級將領褚玉璞、畢庶澄、程國瑞、許錕、王棟,均山東人而為禍桑梓;“慶父不除,魯難未已”,這是斯時山東人攻張之口號。關于張宗昌之趣事,散見于報章雜記者已多,茲將助桀為虐之褚玉璞、畢庶澄二人之荒唐事,概述于后。 褚玉璞(字蘊山)山東省汶上縣人,家貧,以推小車營生,一度在徐州火車站做腳夫,雖可糊口,唯贍家則不足,后與鄉人結伴赴東北,結識了張宗昌。 畢庶澄(字琴舫)山東省文登縣人,家距石島漁港(該港早即有電燈公司)不遠,戶大人眾。濱海居民,多以打漁為業,不愿終身做漁夫的青年,或從軍(海軍較多),或由煙臺渡渤海去關外(山東人呼東北為關外或關東,指山海關之外)謀生,畢庶澄亦渡海赴關東,但不肆力于墾殖,而加入張宗昌集團,干起打家劫舍的勾當。 張宗昌于民初在江西被陳光遠繳械,解散其眾,張只身逃往上海,后以刺陳其美(英士)案,不能留滬,往投吳佩孚,未被錄用,仍返東北投效張作霖。當**次直奉戰爭,張作霖敗退關外,整軍經武,以張宗昌能收羅綠林英豪及白俄難民,委為別動隊司令。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秋,直奉第二次戰爭,吳佩孚一敗涂地,奉軍李景林、張宗昌分別由喜峰口、冷口先入長城以內,論功行賞,所以李督直、張督魯。張宗昌并乘機收編吳之殘部,得數萬人。褚玉璞、畢庶澄竟得出任軍長。 躊躇滿志一身兼八職 一九二五年春,張宗昌率褚、畢二部人馬護衛盧永祥(子嘉、山東濟陽人,屬皖系,江浙戰爭時下臺)逐蘇督齊燮元,褚留南京,畢隨張到上海。 褚玉璞駐南京下關某大旅社樓上,秘書、副官、馬弁等駐樓下。有陳元復(伯初)君,安徽舒城人,北京大學畢業,乃筆者中學同學,原駐該旅社樓上,被驅往對門之小客棧中。一天,褚接張電,適秘書外出無法譯電,副官報告:“對門客棧有一位大學生能譯。”褚立命邀請,當陳君譯妥電文,褚因不識字,再煩告知內容并請代復,相談甚歡,面約陳君出任軍部秘書。褚氏以后繼李景林為直隸督辦,陳君一度任秘書長,惜染鴉片嗜好,北伐成功后,褚死于煙臺,陳氏潦倒,客死天津。 迨奉軍南下,姜登選督安徽,楊宇霆督江蘇,邢士廉駐淞滬,褚玉璞乃返濟南代張宗昌坐鎮。一九二五年秋,孫傳芳在蘇皖邊境舉行秋操,志在驅逐奉軍。張學良、楊宇霆突到上海挽張宗昌一同北去,奉軍放棄滬蘇皖地盤,退駐冀東,而命張宗昌返濟南,褚玉璞則率部到徐州布防,畢庶澄坐鎮青島。斯時,畢氏身兼八職:一、膠澳督辦;二、青島市長;三、渤海艦隊司令;四、第八軍軍長;五、膠濟鐵路護路司令(六、七、八已忘記);衣錦榮歸,躊躇滿志! 一九二六年夏,張宗昌率褚玉璞組直魯聯軍入北京,發表褚為直隸督辦。 駐軍上海長住溫柔鄉 到了一九二七年春,在蘇浙的孫傳芳被國民革命軍一舉擊潰,孫氏只身逃往北京,面謁張作霖,作秦庭之哭,直魯聯軍奉令南下,褚玉璞駐南京,畢庶澄率渤海艦隊及第八軍駐上海。褚玉璞部被賀耀祖、程潛部隊攻擊,未堅守南京,即撤軍北去,畢部亦奉令撤退。 畢庶澄在上海,因與長三堂子名妓富春樓老六結露水之緣,竟忘身在前線,流連香閨,不知人間何世!致大軍無主。其參謀長馮象鼎,河北省人,日本士官生,與國民革命軍中之若干高級將領,為留日同學,早有意獻身革命陣營,經取得畢氏同意,向國民革命軍代洽投誠,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一軍,畢為軍長,馮為副軍長,因此畢部安心留滬,不戰亦不撤。 后來,畢部受共產黨與駐淞滬之二十二師攻擊而潰敗,畢庶澄連夜逃上渤海艦艇駛返青島。 赴濟南被捕立即槍決 張宗昌在徐州聞畢庶澄返青島,懼他引導革命軍由青島入魯,立與由南京撤退之褚玉璞會商,由褚遄返濟南,假張宗昌名義召集軍事會議。畢奉電令,考慮至再,認為陸軍雖失而艦隊完整,雖受處罰,諒無死罪,并商諸膠濟鐵路警務處長馬龍標(與張、褚等均綠林出身)偕同赴濟南,褚玉璞到車站歡迎,偕赴西關何宗蓮將軍寓(何系兗州鎮守使何豐鈺之父,淞滬護軍使何豐林之叔),歡宴后,畢、馬兩人均下榻何公館。深夜,忽報張督辦電話請畢氏接聽,畢在蒙眬中一躍而起,趨鄰室接聽電話。剛入室,身后有人以槍抵心,飭勿動,立加手銬,牽至戶外荒地立即處死。同來之馬龍標亦照樣被處死。
北洋軍閥(二):潰敗滅亡/北洋軍閥(2) 作者簡介
畢澤宇: 吉林長春人,曾入奉天公立法政學校。一九一五年畢業后,任吳佩孚手下的參議處處長。一九三七年抗戰爆發,在冀南組織游擊隊。一九三九年二月,升任察哈爾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一九四○年十二月,任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九軍軍長。翌年八月代理察哈爾省政府主席。一九四三年五月,任河北省政府委員。 蔡登山(1954 — ): 中國臺灣臺南人,淡江中文系畢業。曾任高職教師、電視臺編劇,年代及春暉電影公司企劃經理、行銷部總經理。沉迷于電影及現代文學史料之間,達二十余年。1993年起籌拍“作家身影”系列紀錄片,榮獲1999年臺灣教育文化金鐘獎。著作有:《電影問題?問題電影》《往事已蒼老》《人間四月天》《許我一個未來》《人間花草太匆匆》《人間但有真情在》《傳奇未完——張愛玲》《百年記憶》。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