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世界通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542417
- 條形碼:9787545542417 ; 978-7-5455-4241-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界通史 本書特色
1.美國著名史學家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極具影響力的代表作。作品讓他所在的辛辛那提大學從一個不知名的小機構變得名聲大振,這樣的現實影響力在所有歷史作品中都是極其罕見的。 2.邁爾斯教授因為這些作品的受歡迎而廣受尊敬,去世時辛辛那提大學降半旗為他志哀。 3.邁爾斯教授寫作這些作品時,所費精力之大,態度之嚴謹,功力之扎實,都是常人所遠不及的。他對于歷史地點的知識,都是通過旅行獲得的。在一次考察中,他不得不在亞馬孫的荒野中親手埋葬了弟弟。他經常去教堂,但他的書秉持進化論的觀點,他因此而遭受到不少的辱罵和指責,仍然不為所動。 4.語言優美,通俗易懂,評價極高,“閱讀的時候有一種純粹的語言之美”,“因為它們作為歷史文獻的重要性”而飽受贊譽。 5.從東方文明古國,到希臘,到羅馬,到中世紀,直到近代,一氣呵成;斷代史與通史互相參照,互為補充,理想搭配;市面之上,獨此版本。 6.內附經典插圖,圖文并茂,相得益彰。 7.我國的史學大家何炳松、周谷城,甚至文學名家矛盾都受其影響,強烈推薦。 8.以一人之力,博覽列國,貫通古今,體例之完善,條理之清晰,都是尋常的歷史作品所無法望其項背的。 9.史觀明確獨到,史料詳實,確實是一套值得信賴的史學力作。
世界通史 內容簡介
《世界通史(上下冊)》為美國著名歷史家邁爾斯教授極負盛名的作品。它在美國和歐洲大受歡迎,影響巨大,是當時極具代表性的西方歷史著作。著名歷史學家何炳松、周谷城,甚至文學名家茅盾都頗受其影響。本書的內容從史前人類開始,終于**次世界大戰后,是一部比較完整的世界通史。全書結構清晰,體例完善,語言優美,“閱讀的時候能感到一種純粹的語言之美”,是一部真正的具有扎實學識功底的史學大家撰寫的通俗歷史作品。
世界通史 目錄
世界通史(上冊)
**章 總論:史前時代 / 001
**編 東方國家
第二章 人類種族和民族 / 015
第三章 古埃及 / 018
第四章 巴比倫尼亞和亞述 / 027
第五章 希伯來人 / 037
第六章 腓尼基人 / 041
第七章 波斯帝國 / 044
第八章 東方古國 / 048
第二編 !∨D
第九章 土地與人民 / 055
第十章 希臘神話與愛琴文明 / 060
第十一章 信史時代希臘人的遺產 / 066
第十二章 斯巴達的崛起 / 072
第十三章 殖民時代與僭主時代 / 076
第十四章 希波戰爭之前的雅典歷史 / 082
第十五章 希波戰爭 / 087
第十六章 雅典帝國 / 093
第十七章 伯羅奔尼撒戰爭;斯巴達與底比斯的霸權 / 098
第十八章 亞歷山大大帝 / 106
第十九章 從亞歷山大去世到羅馬人征服希臘期間的希臘-東方世界 / 111
第二十章 希臘的建筑、雕塑與繪畫 / 115
第二十一章 希臘文學 / 122
第二十二章 希臘哲學與科學 / 128
第二十三章 希臘人的社會生活 / 134
第三編 羅 馬
第二十四章 意大利及其早期居民 / 141
第二十五章 羅馬的制度及王政時代的羅馬 / 145
第二十六章 共和國早期;平民變成享有充分權利的公民 / 152
第二十七章 意大利的征服與統一 / 157
第二十八章 羅馬向半島外擴張 / 162
第二十九章 共和國的后100年:革命時期 / 170
第三十章 帝國建立和奧古斯都的元首統治 / 185
第三十一章 從提比略到戴克里先即位 / 190
第三十二章 戴克里先與君士坦丁大帝的統治 / 197
第三十三章 西部羅馬帝國后100年 / 203
第三十四章 羅馬人的建筑、文學、法律和社會生活 / 211
第四編 中世紀
第三十五章 總論 / 223
第三十六章 蠻族王國 / 227
第三十七章 教會及其制度 / 230
第三十八章 拉丁民族與日耳曼民族的融合 / 239
第三十九章 東部羅馬帝國 / 242
第四十章 伊斯蘭教的興起 / 244
第四十一章 查理大帝與西部帝國復興 / 249
第四十二章 北歐人:維京人的到來 / 253
第四十三章 封建制度與騎士制度 / 256
第四十四章 諾曼人征服英格蘭 / 265
第四十五章 神權與君權 / 269
第四十六章 十字軍東征 / 274
第四十七章 神權巔峰及其世俗權力的衰落 / 281
第四十八章 圖蘭人的征服:蒙古人與奧斯曼人 / 286
第四十九章 城鎮的發展 / 290
第五十章 大學與經院學者 / 295
第五十一章 民族國家的發展:國家政府與民族文學的形成 / 299
第五十二章 文藝復興 / 317
世界通史(下)
第五編 近 代
第五十三章 地理大發現與近代殖民的開始 / 325
第五十四章 宗教改革運動的開始 / 335
第五十五章 西班牙的崛起;西班牙與天主教的關系 / 347
第五十六章 都鐸王朝和英國宗教改革運動(1485—1603) / 355
第五十七章 荷蘭獨立戰爭:荷蘭共和國的崛起 / 372
第五十八章 法國的胡格諾戰爭 / 378
第五十九章 三十年戰爭 / 383
第六十章 君權神授思想和開明君主專制 / 389
第六十一章 路易十四統治下法國的支配地位 / 392
第六十二章 斯圖亞特王朝和英國革命 / 399
第六十三章 俄羅斯的崛起與彼得大帝 / 418
第六十四章 普魯士的崛起與腓特烈大帝 / 424
第六十五章 18世紀的英國 / 430
第六十六章 法國大革命 / 438
第六十七章 執政府與拿破侖帝國 / 462
第六十八章 維也納會議與梅特涅 / 479
第六十九章 二次復辟后的法國 / 485
第七十章 從滑鐵盧戰役到**次世界大戰前的英國 / 490
第七十一章 意大利的解放和統一 / 500
第七十二章 新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 508
第七十三章 從維也納會議到**次世界大戰前的俄羅斯 / 520
第七十四章 新工業主義 / 527
第七十五章 歐洲在整個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擴張 / 530
第七十六章 向世界聯邦的進化 / 546
第七十七章 **次世界大戰 / 550
參考文獻 / 585
世界通史 節選
2.航海探索;海洋恐懼 為了體會當時地理大發現的航海家和探索者的豐功偉績,我們需要牢記中世紀人們對地球未知區域一直擁有的恐懼。當時人們頭腦里慣有的想法就是這些人類從未涉足的地方到處都是各種妖魔鬼怪和能噴火的黑龍并且一直籠罩在濃霧和黑暗之中。而海上布滿可怕的漩渦和湍急的洋流,淺水區則是廣袤的沼澤之地。當時一個迷信的說法認為大西洋就是地獄的入口處,日落時太陽發出的紅色光芒即為明證。而在赤道以南,人們相信那里是無法通過的火焰帶。這樣的想法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們的思想深處,直到航海家真正探索到赤道地區之后才逐漸打破了這樣的思想。 3.葡萄牙人的海上探索與“航海者”亨利王子 中世紀末期海上探索發現之旅有著眾多的刺激因素,而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要找到一條連通歐洲與印度的新的海上貿易之路。通過水路到達印度的首批嘗試者是那些沿著非洲大陸西海岸不斷探索的水手們。葡萄牙在大西洋海域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為海上探索的先驅。整個15世紀期間,葡萄牙水手年復一年慢慢地向神秘的熱帶海域不斷推進,并到達了非洲西海岸地區。而引領這些海上探索之旅的靈魂人物則是有“航海者”之稱的亨利王子(1394—1460)。 1442年,葡萄牙航海者來到了幾內亞灣,并在這里發現了非洲黑人的家園。這成為非洲奴隸貿易的開端,并注定形成了和美洲相關的幾百年的歷史。奴隸貿易甚至得到了當時博愛的人士的肯定,原因就是,人們相信這些奴隸在自己主人的調教下會為失去的自由獲得補償。 終在1486年,航海家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Bartholomew Dias)成功抵達非洲大陸的南端,就此通過水路到達印度的構想成為現實,后來這里被命名為“好望角”。但與此同時,非洲大陸能夠延伸到如此遠的區域的發現也令葡萄牙人感到有些失望。即使能夠通過水路達到印度,但其過程卻是如此的漫長和危險。這樣的看法刺激著人們開始去努力找尋一條到達印度的更為便捷的路線。 4.哥倫布探索向西到達印度的路線的過程中發現新大陸(1492)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出生于熱那亞,當時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就是向西航行到達這個東方地區。當時很多真正的有識之士都已經接受地球是一個球體的思想。但是,這些人雖然朦朧地認可地球是圓形的觀點,內心里仍然認為地球上可以居住的地方還是平的,而剩余的地方則由廣闊的海洋所覆蓋。 盡管學者們對地球的形狀為球形以及陸地和海洋的表面都是弧形的,都能達成一致的認識,但是對陸地和海洋在地球表面所占的比例還存在著分歧。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地球表面海洋所占的面積更大。然而,一些人卻認為地球表面3/4的地方,甚至更多是由陸地組成,中間只有狹窄的海洋將西海岸的歐洲大陸和東海岸的亞洲大陸分開。哥倫布也贊同第二個觀點,并對地球的面積存在錯誤的認識,認為地球要比實際的面積小很多。因此,他確信向西航行三四千英里就可以到達印度。正是這些錯誤的想法,支撐著他的夢想并終引導著他發現了新大陸(the New World)。 哥倫布為航行所做的努力在開始時遭受了反復的拒絕和挫折,后終于得到了卡斯蒂利亞王國伊莎貝拉女王的認可;只有三艘小船組成的艦隊開啟其航程,并終發現或者更應該叫作重新發現了新大陸。 哥倫布帶領船隊裝載著從新大陸帶回來的動物、蔬菜和幾個當地人——這對歐洲人而言是一個全新的種族——返回西班牙,這在各階層中間都引起了極大的震動。所有人都對哥倫布的航海之旅充滿無限的好奇。這樣的冒險精神在西班牙蘇醒,并促進了隨后卡斯蒂利亞王國冒險家們的紛紛效仿,從而書寫了西班牙歷史上令人震撼的篇章。 哥倫布總共四次航行到達新大陸,但是直到去世,他仍然不知道自己發現的是一個嶄新大陸的事實。他一直以為自己發現的只是印度的一部分,直到現在,南北美洲之間的群島仍被稱作“西印度群島”(West Indies),而當地的居民則被稱為“印第安人”(Indians)。直到16世紀中葉,人們才普遍接受,這個被比大西洋還要廣闊的海洋與亞洲大陸分開的區域,原來是一片新的大陸。 哥倫布為西班牙和全世界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但活著的時候并沒有得到應得的榮譽。當時的人們對他充滿了嫉妒,在第三次航行的過程中,哥倫布戴著鐐銬被遣送回家。即使本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新大陸,也被佛羅倫薩的航海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奪走了命名權,后者因寫下了**份廣為流傳的關于新大陸的記載而獲此殊榮。
世界通史 作者簡介
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歷史與政治經濟學教授。他不但學識淵博,而且足跡極廣,他對于歷史地點的知識,都是通過旅行獲得的。在一次考察中,他不得不在流域的荒野中親手埋葬了弟弟。他寫作歷史書的時候,辛辛那提大學還是一個不知名小機構,因為他的書發行量巨大,給辛辛那提大學帶來很大的名聲。他的歷史書寫得極好,“閱讀的時候能感到一種純粹的語言之美”,因此而得到很高的評價。他一生的主要活動及成就,都在辛辛那提大學。他去世后,辛辛那提大學國旗降半旗為他志哀。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