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貿易戰.八國亂與倒霉蛋-再說晚清國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517445
- 條形碼:9787515517445 ; 978-7-5155-1744-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貿易戰.八國亂與倒霉蛋-再說晚清國運 本書特色
《貿易戰、八國亂與倒霉蛋:再說晚清國運》截取晚清歷史上三個比較重要的節點,從國際視角和海外史料,詳細剖析了1840年鴉片戰爭,源于中英兩國貿易沖突的來龍去脈;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背后不同國家利益博弈的細節;以及1911年大革命中端方、趙爾豐、盛宣懷、張振武等不同陣營的幾個人物的悲劇命運,如何折射出中國走向近代化的坎坷與困境。
貿易戰.八國亂與倒霉蛋-再說晚清國運 內容簡介
《貿易戰、八國亂與倒霉蛋:再說晚清國運》截取晚清國運三個關鍵歷史節點,以海外史料、國際視角剖析了鴉片戰爭前100年英國對中國的貿易戰,八國聯軍劫難之外帶來的異質文化沖突,帝制傾覆之際不同陣營里一些人的悲劇命運;還有諸多既陌生又似曾相識的歷史橋段:雍正版商人跑路、救命的行賄名單、為八國聯軍奮戰的中國士兵、愛國盾牌、“革命家”被人革命,等等。
貿易戰.八國亂與倒霉蛋-再說晚清國運 目錄
茶杯里的硝煙
鴉片印鈔機
腐爛的帝國
走私天堂
女王的煙槍
中 1900年鹿鼎記
爐火上的李鴻章
皇軍“仁義之師”?
德國“匈奴”鬧北京
羅馬角斗士折戟中國
進軍北京:澳洲開國**仗
為八國聯軍奮戰的中國士兵
八國聯軍大拆遷
下 祭壇上的羔羊
革命投名狀——端方
末路將軍趙爾豐
凄惶功狗盛宣懷
國舅頭顱羞對鏡
滅門巡撫陸鐘琦
“革命家”被人革命
十日都督焦大哥
“中國華盛頓”之死
美國牛仔革命家
日本浪人鬧革命
名記跨界成政客
代跋 投機的暗流
反思現代化轉型中的機會主義
貿易戰.八國亂與倒霉蛋-再說晚清國運 節選
《貿易戰、八國亂與倒霉蛋:再說晚清國運》: 茶杯里的硝煙 綠色“毒品”中國產 一種進口的“毒品”,正在帝國蔓延。其所到之處,上至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趨之若鶩,紛紛上癮。這一“毒品”不僅毒害了民眾的健康,也敗壞了社會風氣,并且淘空了帝國的經濟。 這并非鴉片,而是茶葉;這也并非大清帝國,而是大英帝國。如果你因此而產生了錯亂的穿越感,請不要責怪歷史本身。 這是18世紀中期,距離那場改變了中國歷史走向的鴉片戰爭,足足早了100年。英國“禁茶派”對于中國產“綠色毒品”的痛恨,絲毫不亞于百年后的林則徐。他們擔心,長此以往,也會“幾無可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在這場“禁茶”運動中,*為著名的是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衛斯理公會派”教會的創始人。1748年7月6日,禮拜日,衛斯理召集倫敦衛斯理公會的會員,向他們提議戒除茶癮,這樣既有利于健康,又可以將節省下來的錢救濟窮人。這是歷史上由正式機構正式發布的**個,也是唯一一個“禁茶宣言”。在當年寫給朋友的信中,Wesley承認自己就有29年的“茶癮”,而且也堅信這導致了手顫等健康問題。 那個年代的茶葉,因為昂貴,如同鴉片一樣,一般被當作名貴藥材。對于茶葉的“藥性”,英帝國醫學界的“挺茶派”接受了東方的觀點,認為可治百病,是良藥;而“禁茶派”則認為茶葉與煙草一樣,都是上癮毒品。這種爭論,貫穿于18世紀30。40年代,激烈程度遠超百年后中華帝國對鴉片的爭論。 更多的人則從經濟維穩的角度提倡“禁茶”,認為茶葉這種奢侈品是“幾乎所有的貧困之根源”,“構成了所有的影響人類勞動能力的罪惡”,“它們的身上充斥著從潘多拉的盒子中釋放出來的窮困與不幸。” 醫學博士生萊特森(John Coakley Lettsom),在1769年完成了著名的博士論文《茶樹的自然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the Tea—tree),對英國平民追求喝茶時尚大為憂慮。在精心計算了一般家庭的生活開支后,萊特森宣稱,喝茶“陋習”已經擠占了面包、牛奶消費,大大影響了平民尤其是兒童的身體健康。 著名旅行家喬納斯·翰威(Jonas Hanway)也抨擊道:“花費大量白銀去那個荒唐墮落的東方國家(指中國)進口奢侈的茶葉,有百害而無一利,為什么不用這些錢去修路,建農場、果園,把農民的茅舍變成宮殿……喝茶是一種惡習,不僅危害個人身體、社會經濟,還有亡國的危險。且想想當年的羅馬帝國,商人們用銀幣去換中國的絲綢,女人們都穿起了華貴的絲袍,男人們一天洗五六次澡,國庫空了,道德敗落,軍事無能,野蠻人人侵,偌大的羅馬帝國瞬間分崩離析!” 中國產綠色“毒品”的危害,在英國激起了巨大的憂患意識,這或許是激勵他們尋找變革和突圍的力量之一…… 茶葉維穩英帝國 茶葉與咖啡差不多同時傳人大英帝國。 咖啡更早地走群眾路線,實現了與工農兵的結合,原因很簡單,其價格更為親民。在先富或者先貴起來的那群人中,茶葉而非咖啡才可以作為奢侈品彰顯身份。然而,茶葉、咖啡政治待遇上的差別,卻與其身價無關。 咖啡的加工比較復雜,烘焙研磨,只能在咖啡館里消費。如此一來,就平白多了不少民眾的集會場所。當時發行量不大的報紙,為了增加屌絲粉絲,也多送到咖啡館去朗讀,一點不顧“莫談國事”的忌諱。喝咖啡或許能喝出群體性事件,就成為政府的很大顧慮。 1675年,英王查理二世頒發圣旨,自次年的元旦開始,取締全國的咖啡館。查理二世的公開理由,是響應英國婦女的抵制咖啡運動,“天聽自我民聽”嘛。女界對咖啡的大規模反對,原因之一是咖啡館的性別歧視——女子不得人內,這影響了“幸福”;原因之二則是擔憂咖啡對男性功能的傷害,這影響了“性福”——盡管全國男同胞對此強烈否認。 在政府看來,茶葉實在是一種很講政治的飲品。人人都能“宅”在家里,輕松地泡茶喝茶練茶道,對于咖啡館這種“群體性”場合的剛性需求,就會大大減少,有利于安定團結。 國王的“好意”,卻遭到了全國的一致反對。除了人權、法治之類的宏大理由之外,女同胞則又擔心:茶葉太貴,男人們真的沒了咖啡,又喝不起茶,就只好喝酒,危害更大。 人民不買賬,國王也只好收回成命。自此,加大茶葉進口、降低茶葉價格,似乎成為帝國高層心照不宣的政治任務。顯然,此后英國政府對茶葉貿易扶持力度之大,很難簡單地用“重商”二字來解釋。 ……
貿易戰.八國亂與倒霉蛋-再說晚清國運 相關資料
貿易戰.八國亂與倒霉蛋-再說晚清國運 作者簡介
雪珥,澳大利亞華裔學者,職業商人,非職業歷史拾荒者。一直致力于收藏與晚清有關的海外文物,通過挖掘海外史料,運用國際關系理論,以國際化視角、跨學科思維重新審視中國近代史,尤其是中國改革史。兼任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澳巾關系研究院研究員、西悉尼大學澳中文化藝術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長江商學院等多家商學院EMBA授課教授;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文化部恭王府特聘研究員兼近代改革研究室主任、盤占智庫學術委員、《家族企業》雜志顧問;海內外多家報刊專欄作家等;著有《大東亞的沉沒》《絕版恭親王》《國運1909》《辛亥:汁劃外革命-1911年的民生與民聲》等。
- 主題:
雪珥的書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從大國作手到絕版恭親王,對晚清的描摹更加立體,卻也有反教科書、反臉譜化、反絕對化的刻意,“猛拍欄桿思往事,一場春夢不分明”,邊角里都是歷史的細節表情,最終卻只能把一堆必然和偶然歸為一個“運”字。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