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新金融評論(2018年第4期總第36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997852
- 條形碼:9787504997852 ; 978-7-5049-978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金融評論(2018年第4期總第36期) 內容簡介
本期主要內容:隆國強的《中國對外開放的回顧與展望》,張斌、鄒靜嫻的《后中等收入的對外開放——靠前經驗的啟示》,張承惠的《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的影響分析》,馬駿的《綠色金融的中國發展之路及靠前影響力》,姚前的《數字貨幣經濟分析》,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課題組的《網絡借貸風險緩釋機制研究》,孫明春的《REITs:解決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控困局的工具之一》,石磊的《信用收縮與債務違約》。本書內容詳實,可讀性強。
新金融評論(2018年第4期總第36期) 目錄
中國對外開放的回顧與展望
后中等收入的對外開放——國際經驗的啟示
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的影響分析
改革實踐
綠色金融的中國發展之路及國際影響力
新金融
數字貨幣經濟分析
網絡借貸風險緩釋機制研究
金融實務
REITs:解決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控困局的工具之一
信用收縮與債務違約
新金融評論(2018年第4期總第36期) 節選
《新金融評論(2018年第4期 總第36期)》: **,中國比較優勢發生新變化! ∵^去40年,低成本的勞動力是中國參與全球分工與競爭的基礎支撐因素,F在,我國出口部門工資成本與其他發展中國家比價關系發生了逆轉,一些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失去國際競爭力,面臨對外轉移的壓力。由于工資、土地、能源成本的持續上升和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我國制造業綜合低成本優勢受到大幅削弱,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2015年8月發布的報告《全球制造業的經濟大挪移》認為,中國制造業成本僅比美國低5%不到。 在傳統比較優勢持續削弱的同時,我國參與國際分工的新優勢正在涌現。每年700多萬高校畢業生,為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人力質量紅利;全球*多的研發人員數量和全球第二的研發投入;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能力,為產業升級提供基礎;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消費結構與產業結構加速升級、綠色發展轉型等吸引創新資源、高端產業加速匯聚。如果說過去的低成本優勢有利于我國參與全球競爭的規模性擴張,未來的新優勢則有利于我國提升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比較優勢轉換是發展階段演進的必然結果;仡櫟诙问澜绱髴鸾Y束后追趕型經濟發展的歷程不難發現,凡是不能實現競爭優勢升級的國家,大多落人了中等收入陷阱!笆濉睍r期,是我國比較優勢轉換的關鍵期,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我國面臨著國際競爭優勢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的迫切壓力。只有順利實現競爭力的升級,我國才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诙屡d大國和平發展面臨復雜的對外經濟關系! ≈袊尼绕饘⑹潜臼兰o影響世界格局*大的歷史事件。作為一個新興大國,中國在國際分工價值鏈的升級,必然伴隨中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影響力的迅速提升。目前,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多方預測,在2030年前,我國的GDP可能超過美國。這就要求我們及時把握經貿大國參與國際分工的新優勢,用全新的視角來看待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以往我們把國際經濟環境作為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外生變量。今天,中國經濟本身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變化的一個重要的自變量,中國的發展將越來越多地影響世界經濟,而世界經濟變化也將越來越深地影響中國經濟。因此,新形勢下,要從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互動中看待二者的關系。 中國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帶來參與全球分工合作的新優勢與新要求。**,巨大的國內市場!笆袌鰧で笮汀蓖顿Y將取代“成本尋求型”投資成為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的主要動機,為抓住中國市場需求不斷升級的機遇,外商投資企業將加速對華轉移現代服務業、現代制造業,加強在華研發活動,國內大市場也有利于分攤研發新產品的成本,促進創新,巨大的市場還有利于我國與其他國家開展自由貿易區談判。第二,雄厚的資金實力。我國擁有全球*多的外匯儲備,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不斷上升。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位列前三的對外投資大國,對外投資合作在我國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從宏觀上看,強大的資金實力和對外投資能力成為我國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有力工具,從微觀上看,我國企業可以通過對外投資整合全球資源與市場,成長為世界級的跨國公司。第三,對初級產品的巨大需求。隨著我國經濟規模的擴張,對農產品、資源、能源的需求迅速上升,我國對外部初級產品的依賴將日益加劇。一方面,巨大進口需求是我國與資源富集國家深化合作的有利條件;另一方面,這也迫切要求我國提高利用全球市場保障我國資源安全的能力。 中國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帶來的對外經濟關系的新變化,有利有弊。一方面,很多國家看好中國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發展的前景,希望利用中國的市場、技術、資金,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對發展對華經貿關系空前重視。我國國際影響力增大后,如果我們能夠善用這種影響力,可以“創造”國際機遇。另一方面,國際社會對新興大國的態度是十分復雜的,守成大國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一些國家擔心中國強大后對國際規則、國際格局的挑戰,因此采取經濟上利用中國機遇、安全上防范中國的兩手政策。期待、羨慕、擔心、防范各種情緒相互交織,“中國機遇論”、“中國威脅論”此起彼伏,令中國的外部環境變得異常復雜!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