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近代中國留學史 近代中國教育思想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52426
- 條形碼:9787100152426 ; 978-7-100-1524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近代中國留學史 近代中國教育思想史 本書特色
商務印書館自1897年始創,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宗旨,于建館翌年便出版了《馬氏文通》,這部學術經典既是中國學術現代化的標志之一,也開啟了商務印書館百年學術出版的序幕。
其后,商務印書館一直與中華現代學術相伴而行,出版了大批具有鮮明原創精神并富于學術建樹的經典著作,諸多開山之著、奠基之作都是在本館首次問世。這些學術經典的出版,使本館得以**現代學術發展,激動社會思想潮流,參與民族新文化的構筑,也分享中國學界的歷史榮光。
1949年以后,本館雖以迻譯世界學術名著、編纂中外辭書為側重,但原創學術著作的出版從未止步。2009年起,我館陸續出版“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全面整理中華現代學術成果,深入探尋現代中國的百年學脈。 商務印書館自1897年始創,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宗旨,于建館翌年便出版了《馬氏文通》,這部學術經典既是中國學術現代化的標志之一,也開啟了商務印書館百年學術出版的序幕。
其后,商務印書館一直與中華現代學術相伴而行,出版了大批具有鮮明原創精神并富于學術建樹的經典著作,諸多開山之著、奠基之作都是在本館首次問世。這些學術經典的出版,使本館得以**現代學術發展,激動社會思想潮流,參與民族新文化的構筑,也分享中國學界的歷史榮光。
1949年以后,本館雖以迻譯世界學術名著、編纂中外辭書為側重,但原創學術著作的出版從未止步。2009年起,我館陸續出版“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全面整理中華現代學術成果,深入探尋現代中國的百年學脈。
叢書收錄上白晚清下至1980年代末中國原創學術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地理學、心理學、科學史等眾多學科。意在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收錄各學科學派的名家名作,展現傳統文化的新變,追溯現代文化的根基。叢書立足于精選、精編、精校,冀望無論多少年,皆能傲立于書架,更與“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共相輝映,昭示中華學術與世界學術于思想性和獨創性上皆可等量齊觀,為中國乃至東方學術在世界范圍內贏得應有的地位。
2017年2月I1日,商務印書館迎來了120歲的生日。為紀念本館與中華現代學術風雨同行的這段歷程,我們整體推出“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120年紀念版(200種),既有益于文化積累,也便于研讀查考,同時向長期支持叢書出版的諸位學界通人致以感激和敬意。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兩個甲子后的今天,商務印書館義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節點上,傳承前輩的出版精神,迎接時代的新使命,且行且思,我們責無旁貸。
近代中國留學史 近代中國教育思想史 內容簡介
商務印書館自1897年始創,以“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為宗旨,于建館翌年便出版了《馬氏文通》,這部學術經典既是中國學術現代化的標志之一,也開啟了商務印書館百年學術出版的序幕。 其后,商務印書館一直與中華現代學術相伴而行,出版了大批具有鮮明原創精神并富于學術建樹的經典著作,諸多開山之著、奠基之作都是在本館首次問世。這些學術經典的出版,使本館得以引領現代學術發展,激動社會思想潮流,參與民族新文化的構筑,也分享中國學界的歷史榮光。 1949年以后,本館雖以迻譯世界學術名著、編纂中外辭書為側重,但原創學術著作的出版從未止步。2009年起,我館陸續出版“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全面整理中華現代學術成果,深入探尋現代中國的百年學脈。 叢書收錄上白晚清下至1980年代末中國原創學術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涵蓋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地理學、心理學、科學史等眾多學科。意在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收錄各學科學派的名家名作,展現傳統文化的新變,追溯現代文化的根基。叢書立足于精選、精編、精校,冀望無論多少年,皆能傲立于書架,更與“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共相輝映,昭示中華學術與世界學術于思想性和獨創性上皆可等量齊觀,為中國乃至東方學術在世界范圍內贏得應有的地位。 2017年2月I1日,商務印書館迎來了120歲的生日。為紀念本館與中華現代學術風雨同行的這段歷程,我們整體推出“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120年紀念版(200種),既有益于文化積累,也便于研讀查考,同時向長期支持叢書出版的諸位學界通人致以感激和敬意。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兩個甲子后的今天,商務印書館義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節點上,傳承前輩的出版精神,迎接時代的新使命,且行且思,我們責無旁貸。
近代中國留學史 近代中國教育思想史 目錄
序
**章 留學創議
第二章 留美初期
第三章 歐洲留學之始
第四章 日本留學之始
第五章 西洋留學之再興
第六章 留日極盛期
甲 造因
乙 速成生與普通生
丙 陸軍生
丁 特約生
附:日本文部省中日間之教育設施
第七章 庚子賠款與留美
第八章 勤工儉學與留法
第九章 日本對華文化事業與留日 各部特送留學
甲 日本對華文化事業與留日
乙 交通部特送留學
丙 參謀部海軍部特送留學
第十章 官紳游歷貴胄游學女子游學
甲 官紳游歷
乙 貴胄游學
丙 女子游學
第十一章 留學資格與經費
甲 資格
乙 經費
第十二章 留學管理
第十三章 留學獎勵
第十四章 留學思想之變遷
第十五章 結論——歷史告訴我們的留學問題
甲 留學生成績
乙 留學問題之因果
I.留學生被責難的原因
II.目前的留學問題
丙 今后的途徑
附錄一 六十年留學大事記
附錄二 參考書籍目錄
甲 書本
乙 論文及報告
丙 公牘
近代中國教育思想史
近代中國留學史 近代中國教育思想史 作者簡介
舒新城(1893—1960),原名玉山,學名維周,字心怡,號暢吾廬,曾用名舒建勛,湖南溆浦人。出版家、教育家。15歲入學溆浦縣立高等小學,1917年畢業于湖南高等師范學校。后在長沙兌澤中學、省立一中及福湘女學等校任教務主任。曾辦《湖南教育月刊》。1920年應張東蓀之邀任吳淞中國公學中學部主任。1923年任南京東南大學附中研究股主任,推行道爾頓制,并赴上海、武昌、長沙等地講演,編寫《道爾頓制研究集》和《近代中國教育史料》,成為教育界名人。1923年11月由惲代英介紹加入少年中國學會。1924年10月,應吳玉章之邀,赴成都任高等師范學校教授。1925年返南京專門從事著述。1928年,應中華書局總經理陸費逵之聘,任《辭海》主編。1930年起,任中華書局編輯所所長兼圖書館館長,全力主編《辭海》。1949年后,曾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政協上海市委員會副主席、《辭海》編委會主任委員。1960年11月28日,舒新城在上海病逝,享年67歲。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