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人性的弱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372014
- 條形碼:9787514372014 ; 978-7-5143-720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性的弱點 本書特色
1.《人性的弱點》為卡耐基三部經典著作之一,其余兩部為《人性的優點》《說話的藝術》。 2.卡耐基在道德、精神和行為方面影響了全世界成千上萬人,其教學構想開創了成人教育的先河。其教學方式和原則,被21世紀絕大部分成功培訓機構效仿。愛迪生、愛因斯坦、甘地、“米老鼠”之父華特 迪士尼、建筑業奇跡創造者里維父子、旅館業巨子希爾頓、麥當勞創始人雷·克洛克等,都深受卡耐基思想和觀點的激勵和影響。 3.卡耐基為創作《人性的弱點》做了15年的實驗和研究。他閱讀了與這個課題有關的報刊文章、民事訴訟案件記錄、古哲學家文獻和現代心理學家名著等,他研讀了眾多偉人的生平事跡,他不遺余力地深入挖掘從古至今人們處理人際關系的實踐經驗。他采訪了多位名人,其中不乏舉世聞名的各界領袖,包括馬可尼、愛迪生等發明家,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詹姆斯·法雷等政治家,歐文·揚這樣的實業家,克拉克·蓋博及瑪麗·碧克馥等電影明星……通過訪談總結出他們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隨后他進行了主題為“如何贏得朋友并影響他人”的座談會。多年來,這個座談每個季度都會在紐約的卡耐基學院開展。他收集到上千名學員們在商務洽談和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原則的實踐成果遂成就此書。
人性的弱點 內容簡介
《人性的弱點》是卡耐基關于人際關系學的教材。濃縮了卡耐基勵志哲學中的思想精華,幫助大眾發掘自己人性的弱點,克服它。卡耐基絕不是紙上談兵,他分享的經驗能產生奇跡,改變人們的生活。 這本書的宗旨,就是要挖掘你“與生俱來的各種能力”,*大限度喚醒你的潛能。 為人處世的基本技巧 討人喜歡的六種方法 如何讓他人為你著想 如何成為領導者 家庭幸福要遵守的七條原則 如何保持平安快樂
人性的弱點 目錄
Chapter 01 為人處世的基本技巧 / 001
Section 01 守住蜂箱采蜜甜 / 002
Section 02 贊美詞是順心丸 / 014
Section 03 交換立場再命令 / 024
Chapter 02 討人喜歡的六種方法 / 039
Section 01 怎樣讓自己備受歡迎 / 040
Section 02 怎樣建立美好的印象 / 051
Section 03 怎樣記住他人的名字 / 058
Section 04 怎樣變得能說會道 / 065
Section 05 怎樣激發別人的興趣 / 074
Section 06 怎樣讓每個人都喜歡你 / 078
Chapter 03 如何讓他人為你著想 / 089
Section 01 不計較勝負 / 090
Section 02 不得罪他人 / 096 Section 03 不逃避錯誤 / 105
Section 04 不急躁處事 / 111
Section 05 引導對方的策略 / 118
Section 06 對待抱怨的策略 / 123
Section 07 贏得合作的策略 / 127
Section 08 創造奇跡的策略 / 132
Section 09 學會原諒 / 136
Section 10 懂得理解 / 142
Section 11 擅用“手段” / 147
Section 12 溝通必殺技 / 151
Chapter 04 如何成為領導者 / 155
Section 01 挑錯的方式 / 156
Section 02 批評的方式 / 161
Section 03 認錯的順序 / 165
Section 04 多給建議 / 169
Section 05 留足面子 / 171
Section 06 用肯定激勵他人 / 174
Section 07 用贊美激勵他人 / 178
Section 08 讓對方有勇氣改變 / 182
Section 09 讓對方樂于助你 / 186
Chapter 05 一封神奇的信 / 191
Chapter 06 家庭幸福要遵守的七條原則 / 199
Section 01 不要埋葬婚姻 / 200
Section 02 不要綁架愛人 / 205
003
Section 03 不要相互指責 / 207
Section 04 學會欣賞 / 209
Section 05 注重細節 / 212
Section 06 謙和有禮 / 214
Section 07 讀一本關于婚姻和性的好書 / 217
Chapter 07 如何保持平安快樂 / 223
Section 01 堅持做自己 / 224
Section 02 養成好習慣 / 227
Section 03 理性看待批評 / 229
后序 出類拔萃的途徑 / 233
人性的弱點 節選
Section 01 守住蜂箱采蜜甜 截至1931年5月7日,*為轟動紐約的大搜捕行動進入決勝階段,數周搜捕過后,殺手“雙槍”克羅利,那個不吸煙不飲酒的持槍歹徒走投無路,被困在位于西區大道的情人家里。 150名警察和偵探包圍了他藏匿的頂樓。他們砍壞了屋頂,并試圖用催淚彈把這個“弒警犯”熏出來。同時,他們把機關槍架設在四周的建筑上。之后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手槍和機關槍的激烈交火聲響徹了紐約這個幽靜的住宅區。克羅利蜷蹲伏在厚重的沙發背后面,朝警察不斷地開槍。上萬名激動的百姓目睹了這場戰斗。這種場面在以往的紐約街頭從未發生過。 當克羅利被捕的時候,警察局局長馬爾魯尼宣稱,這個雙槍暴徒是紐約有史以來*危險的罪犯之一,“他殺人不眨眼”。 但是“雙槍”克羅利是怎么進行自我評價的呢?我們知道他對自己的看法。因為當警察向公寓開槍的時候,他寫了一封信《致有關人士》的信。并且當他寫這封信的時候,鮮血從他受傷的左臂流下來,在信紙上留下了一道深紅的血跡。在他的信中,克羅利這樣說:“我的大衣下面裝著一顆疲憊的心,一顆疲憊卻善良——不會給任何人帶來傷害的心。” 就在這不久之前,克羅利和女友在長島的鄉間小路上耳鬢廝磨。突然一名警察走上車前說:“請出示一下您的駕照。” 克羅利默不作聲,拽出手槍朝警察連開數槍。當垂危的警官中槍倒地后,克羅利從車里跳出來,拔出警察身上的手槍,又朝倒地的警察身體開了一槍。這就是那個自稱“我的大衣下面裝著一顆疲憊的心,一顆疲憊卻善良——不會給任何人帶來傷害的心”的殺人犯的行為。 克羅利被判決處以電椅死刑。當他抵達星星監獄的時候,他是否說過:“這是我殺人的應得下場?”沒有,他反而說:“這就是我正當防衛的結果。” 這個故事重點要說的是:“雙槍”克羅利竟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毫無懺悔之意。 你是否認為他只是眾多罪犯中的個例?如果你這樣認為,請你聽聽下面這一段: “我窮盡畢生的美好時光為別人提供快樂,幫助他們度過美好時光,而我所得的卻是辱罵,過著終日逃亡的生活。” 這句話出自阿爾·卡彭。沒錯,就是那個美國臭名昭著的全民公敵——芝加哥*陰險的黑幫頭目。他從不曾譴責自己。事實上,他將自己尊為大眾救世主——一個不被感激而又備受誤解的大眾恩人。 達基·舒爾茨在紐瓦克同黑幫火拼命喪前也是這么自我評價的。達基·舒爾茨,這個紐約臭名昭著的卑鄙小人,在一家報社的訪問中,將自己稱為大眾恩人。他對自己的這一稱號深信不疑。 我與看守聲名狼藉罪犯的星星監獄的典獄官路易斯·勞斯有很多次有趣的信件往來。他已在星星監獄工作多年,就這個問題,他說:“星星監獄里幾乎沒有人認為自己是壞人,他們和你我一樣都是人。因此他們努力尋找借口為自己開脫,為自己辯駁。他們會告訴你他們為什么要撬開保險箱或者為什么會隨時扣動扳機。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嘗試用一系列謬論或者合乎邏輯的借口,為他們那些反社會的行為辯解,氣宇軒昂地堅持認為他們根本就不應該被送進監獄。” 如果阿爾·卡彭、“雙槍”克羅利、達基·舒爾茨,以及監獄里關押的那些喪心病狂的罪犯都認為自己從沒做錯過什么,那么你我身邊日常接觸的普通人又怎能是個例外呢? 約翰·沃納梅克是以他名字命名的連鎖商場的創始人,曾經坦陳:“三十年前我便懂得責怪是愚蠢的行為。光是克服自己的種種缺點就已經讓我足夠忙碌了,哪里還有精力去抱怨上帝對每個人智慧分布不均。” 這個沃納梅克很早就參透的道理,我自己卻探索了幾十年才領悟到——99%的情況下,無論錯得有多離譜,人們都不會責怪自己。 批評是沒有用的,因為它會讓人急于辯解,并通常會使人急于證明自己。批評是危險的,因為它挫傷人們寶貴的自尊心,削弱人的存在感,并且會引起人們的憤恨。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博爾赫斯·費雷德里克·斯金納,通過實驗驗證了這一觀點,即得到獎勵的行為正確的動物比受到懲罰的行為錯誤的動物學習起來要快得多,在學習效率上也更高。之后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這一結論同樣適用于人類。批評不能帶給我們永久的改變,反而常常會引起怨恨。 另一位心理學家漢斯·塞利也曾說過:“我們對他人的肯定有多渴望,同樣的,對批評就會有多恐懼。” 批評所引發的怨恨只會使雇員、家人和朋友意志消沉,卻依舊不能改變已經發生的狀況。 俄克拉何馬州的喬治·約翰斯頓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檢查員。他的職責之一是監督在工地上的員工們無論何時都要戴好安全帽。他說每次遇到不戴安全帽的工人,他都會告知他們許多權威的規章制度,強制對方服從。員工雖然不情愿地接受了他的糾正,但通常他一離開,他的工人們就會立即把帽子摘下來。 于是約翰斯頓決定嘗試著換一種方式。當他再發現部分員工不戴安全帽時,他就詢問員工他們帽子是不是戴起來不舒服,或者尺寸不合適。然后他用令人輕松的口吻告知員工安全帽是用來保護他們遠離傷害的,并建議他們在工作中要一直戴著安全帽。這樣做取得的效果比以前好很多,工人們不滿和抵觸的情緒也都消除了。 在上千頁的歷史記錄中,批評無用的例子數不勝數。以西奧多·羅斯福和塔夫脫總統之間那次著名的爭論為例,正是那次爭論分裂了共和黨內部,伍德羅·威爾遜趁機入主白宮,然后在**次世界大戰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改寫了歷史的走向。讓我們快速回憶一下那段歷史。當西奧多·羅斯福在1908年入主白宮的時候,他支持塔夫脫當選了美國總統。隨后羅斯福前往非洲獵獅。當他回到美國后,極其憤怒。他公開指責塔夫脫保守主義的執政方式。努力為自己謀得第三任總統職位的提名,組建了國家進步黨,摧毀了共和黨。在接下來的大選中,塔夫脫和共和黨僅得到了佛蒙特州和猶他州這兩個州的選票。共和黨面臨成立以來*為慘痛的失敗。 西奧多·羅斯福責怪塔夫脫,那么塔夫脫是否自責呢?當然沒有,他熱淚盈眶地說道:“假如一切再重來一次,我所做的不會和現在有什么不同。” 應該怪誰呢?是羅斯福還是塔夫脫?坦白說,我也不知道,并且我也不在乎。我所要強調的重點是,所有西奧多·羅斯福的嚴厲指責都沒有讓塔夫脫承認自己確實錯了,結果反而使塔夫脫竭力為自己辯護,使其眼含淚花強調:“假如一切再重來一次,我所做的不會和現在有什么不同。” 呃,讓我們拿蒂波特山油田丑聞來說吧。在20世紀20年代初,這一事件震驚了全國上下,報社為這件事情抨擊報道了多次。在一代人的記憶中,在美國大眾生活記憶中,任何事件都無法與之相比。這件丑聞的實情是這樣的:當時,美國內政部長艾伯特·福爾,效力于哈定總統內閣,并負責埃爾克山和蒂波特山地區油田的開采招標項目,那些開采的石油是保留給海軍未來使用的。誰知這位內政部長就此項目并未公開招標,他干脆把這份美差私下承包給了他的朋友——愛德華·多希尼。多希尼是怎么做的呢?多希尼給了福爾十萬美元,他自己喜歡稱這筆錢為“貸款”。然后,福爾帶著專橫的態度,命令海軍陸戰隊進入該區,暴力驅趕附近的開采油田的競爭對手。在刀槍威逼下被迫放棄開采的商人們涌進法院,揭發了這一丑聞,至此蒂波特山丑聞天下大白。這一丑陋交易鬧得滿城風雨,摧毀了哈定政權。幾乎瓦解了共和黨。福爾也因此鋃鐺入獄。 福爾因此被輿論罵得狗血噴頭——史上還沒有哪個官員像他這樣慘。他對此反悔了嗎?絲毫沒有!許多年后,赫伯特·胡佛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暗示哈定總統是由于朋友背叛,才思慮過度離開人世的。當福爾夫人聽到這些話時,從椅子上跳起來,緊握雙拳哭喊道:“什么?哈定被福爾出賣了?根本不是!我丈夫從未出賣過任何人。就算是滿屋黃金在眼前,都無法誘使他產生歹念。他才是被出賣的人,而你們卻讓他背上了違背道德的枷鎖!” 你看吧,人性展露無疑。做錯事的惡人,將所有的罪過都推給別人,卻不知自我反省。我們都是一樣。所以下一次,當你和我要批評指責別人的時候,讓我們想一想阿爾·卡彭、“雙槍”克羅利和艾伯特·福爾。指責就像是家鴿,它們早晚都會回來的。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我們要指正和批評的人們總會找借口為自己開脫,然后反過來責備我們;或者,就像紳士塔夫脫那樣,會說:“如果一切重來,我不認為我所做的會有什么不同。” 1865年4月15日清晨,亞伯拉罕·林肯躺在一家廉價公寓的走廊盡頭的客房里,生命垂危。福特劇院位于公寓對面,林肯就是在那里遭到了約翰·沃克斯·布斯槍擊。林肯那瘦長的身體斜臥在那張顯短的床鋪上,床頭上方,懸掛著一幅羅莎·邦赫《馬市》的廉價復制品,一盞破舊的煤油燈搖曳著慘淡的黃暈。 在林肯奄奄一息之際,斯坦頓部長說:“這里躺著的是人類有史以來全世界*為優秀的領袖。” 林肯為人處世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么?我曾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研究林肯的事跡,并投入三年時間寫作、修改終著成了《你所不了解的林肯》這本書。我已經竭盡全力對林肯做了詳盡的了解和透徹的研究。我特別對林肯的與人相處之道做了深入的研究。他會批評別人嗎?這毋庸置疑。當他還是個居住在印第安納州彼金灣的年輕氣盛的小伙時,他不僅當面批評別人,甚至還寫信和作詩嘲諷別人。他故意把這些信丟在人們必經的鄉村小路上,有一封信令對方記恨了他一生。其中的一封信帶來了使林肯悔恨終生的嚴重后果。 在林肯成為一名職業律師,生活在伊利諾伊州的斯普林菲爾德之后,他還在報紙上公開抨擊對手,為此差點被害死,但是他卻屢次這樣做。 在1842年秋天,林肯嘲諷詹姆斯·謝爾茲——一位自負而又好斗的政客。林肯給《春田時報》寫了一封匿名信嘲諷他,文章見報,謝爾茲馬上成為整個鎮上的笑柄。這個敏感而自負的人被氣得怒火中燒。他找出寫信者后,跳上馬背就要去找他,要求與他決斗。林肯本不愿打架,但他不得不硬撐下來以保存顏面。對方給他選擇武器的權力。因為他的手臂較長,他選擇了騎兵用的長劍,并向一位西點軍校的畢業生學習劍術。決斗的那天,林肯和謝爾茲按照事先的約定來到密西西比河畔的沙灘,準備拼個你死我活。還好在緊要關頭,他們各自的助手及時到達事發地點,阻止了慘劇的發生。 這是林肯一生中*可怕的私人事件。它也教會了林肯與人相處*寶貴的一課。他再也沒有寫信嘲諷別人,也不再取笑別人了。從那以后,他幾乎從未因任何事情批評過任何人。 在美國內戰期間,林肯先后任命波托馬克軍團的統帥——麥克萊倫、波普、伯恩賽德、胡克、米德統領全軍,他們卻相繼慘敗,林肯絕望地在房間里踱步。半數的國民都在指責這些將軍能力不佳,然而林肯卻秉承“不怨天尤人,寬容以待”的原則,對此始終一言不發。他*喜愛的格言之一是“不要隨意論斷他人,才不會被他人論斷”。 當林肯夫人和其他人對南方叛軍有所指責時,林肯回答道:“不要苛責他們。他們所做的不過是我們身處同樣環境所做的。” 然而如果說只有一個人有資格去抱怨,那么這個人只能是林肯。讓我們來看一看下面這個事例吧。 葛底斯堡戰役爆發在1863年7月初的前3天里。7月4日晚間,羅伯特·李將軍的部隊潰敗,一路向南撤退的時候,黑云密布,風雨交加。當羅伯特·李將軍和殘兵敗將退到波托馬克時,他發現他們的退路被湍急的河流擋住了。前有河流水位暴漲,后有手握勝券的追兵,他們陷入困境,無路可逃。林肯發現這真是個拿下這些殘兵敗將、結束戰爭的天賜良機。林肯發電報命令米德將軍不要召開軍事會議,立即出兵圍剿,同時打去電話特別囑咐必須火速采取行動,不得貽誤軍機。 那么米德將軍是怎么做呢?他竟然違背上級命令,私自做了決定。他不顧林肯的命令私下召開了軍事會議。他猶豫不決,故意尋找借口拖延。在電報中他為自己尋找了諸多借口,解釋不能直接出兵攻打李將軍的原因。*后,波托馬克河水位下降,李將軍及其殘余部隊跨越波托馬克河成功逃脫。 林肯氣得暴跳如雷。“這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咆哮著,對兒子大聲嚷道:“我的天啊,你說他這是什么意思!敵人就在我們掌控之中,我們只需向前伸伸手指,他們就是我們的俘虜了。然而不管我說什么或者做什么都指揮不動這支軍隊。在這種環境下,幾乎任何軍人都能輕易打敗李將軍。要是當時我在現場,我自己就能消滅他們!” 在極度痛苦的失望中,林肯坐下來,給米德將軍寫下了這封信。要知道,這時的林肯在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緒,注意自己的言辭,因此,在1863年林肯所寫的這封信可以說是相當嚴厲的斥責了。 親愛的將軍: 我并不相信你能體會到李將軍逃跑所引起的嚴重后果。本來他已經盡在掌握,如果我們蜂擁而至將他擒獲,加上之前我們所取得的其他勝利,戰爭可能早已結束。現在呢,戰爭可能被無期限的延長下去。你在上周一都不能擊敗李將軍,又如何以你手里那僅存的三分之二的極少兵力,在其渡河到南岸過后擊敗他呢?對此根本不能報任何希望,現在我已經不再相信你能有所作為。你就這樣錯過了天賜良機,我對此感到極其失望。 你猜米德將軍讀到這封信會有什么反應? 其實米德從未讀到這封信。林肯并沒有寄出這封信。在他去世后,這封信被人們在文件堆里發現了。 我猜是這樣的——當然,這只是猜想。在寫完這封信之后,林肯望著窗外,對他自己說:“稍等一下。也許我不應如此草率,我坐在安靜的白宮里命令米德進攻非常容易,但假如我像米德一樣置身于葛底斯堡,如果我像米德一樣在上周的一周里目睹著血流成河,如果我的耳邊充斥著傷者和生命垂危的軍人撕心裂肺的哭嚎,也許我也不會如此急于出兵;如果我像米德一樣膽小怕事,或許也會像他一樣猶豫不決。無論如何,水位已經下降了。寄出這封信,我固然發泄了自己的情緒,但這只會使米德為自己辯解。會使米德反過來責怪我。這樣將會給我們之間帶來不快,并且有損他作為指揮官的形象,甚至有可能迫使他離開軍隊。” 因此,正如我綜上所述,林肯將信放在一旁。以往的經歷告訴他,尖刻的指責和批評往往總是于事無補,毫無用處。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曾經說過,當他擔任美國總統時,每當遇到棘手的難題,他常常往椅背上一靠,抬起頭看著他在白宮辦公的桌子上方那巨幅林肯畫像,問自己“如果林肯和我處于相同的位置,他會怎樣做,他會用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下次當我們想要訓誡某人的時候,不妨先從口袋里拿出一枚五美元的鈔票,看看鈔票上林肯的照片,問問自己:“如果林肯遭遇這個難題,他會怎么處理?” 馬克·吐溫也經常大發脾氣,寫信時火氣大得能將信紙燒成灰燼。例如,他給一個激怒他的人寫信說:“你現在要做的是找來一張死亡埋葬許可證。你只要一張嘴說話,我就知道這張證明有用處了。”又有一次,他寫信給一位編輯,信中他抱怨校對人員竟敢“改寫我的標點和拼寫”,他以命令的口吻寫到“務必按照我的底稿把這件事情解決好,并且一定把我的建議深深刻在那個滿腦漿糊的校對的腦子里”。 寫完這些傷人的信件后,馬克·吐溫感覺好多了,這些信讓他發泄了不滿,不過這些信并沒有給別人帶來實質性的傷害,因為他的妻子偷偷把信從郵箱里拿了出來,一封也沒寄出去。 你是否曾勸過某人改變自己,調整并提高自己?太好了!那真的太棒了。我非常贊同你的決定。但是你為什么不從自己開始改變呢?站在自私一點的立場來說,改變自己遠比改變他人能更令你從中受益,并且這樣做的風險會更小。孔子曾說過:“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我年輕時為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曾經寫了一封愚蠢的信給美國文壇的泰斗級人物理查德·哈丁·戴維斯。當時我正在給雜志寫一篇關于作家的文章,我請求戴維斯和我談談他的工作方法。在那幾周之前我剛剛接到一封別人的信,文章末尾附上一句“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我被這句話深深吸引,感覺作者一定是個不尋常、忙碌的又非常重要的人物。我當時一點都不忙,但我急切渴望給戴維斯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自以為是地在信末引用了這句“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他沒有回信的苦惱。他只是簡單的寄回我的信,在文末初附上一句:“你惡劣的態度已經超過了人類的承受范圍,差到了極點。”的確如此,我的確是做錯了事,我這是咎由自取。但是,作為人,我痛恨他這樣對我。我一直痛恨著,直到十年后,我得知戴維斯離世的消息——盡管我羞于承認這一點,他帶給我的傷害仿佛就發生在昨天。 如果你我想激怒對方,對方的痛苦可能會一直持續至今后數十年甚至直到死亡。不管我們多么有理有據,對方都可能會懷恨在心。 與人相處時,請謹記我們不是在和理性生物打交道。我們是在和有情感、有偏見、會被傲慢和虛榮驅使的生物交往。 托馬斯·哈代是英國文壇史上*耀眼的作家之一,卻因為別人的責備而永遠不再創作小說;面對尖酸刻薄的責備,英國詩人托馬斯·查特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本杰明·富蘭克林年輕時拙嘴笨腮,之后卻變得能言善辯,為人處世靈活的他被任命為美國駐法大使。他成功的秘訣是什么?他說:“我從不揭他人短處,我會贊賞所有人的優點。” 批評、指責和抱怨是愚蠢之人天生就會的,并且大多數人都會;而自我控制和理解包容卻是對個人的*大考驗。 卡萊爾曾說過:“從一位偉人對待小人的方式中可以看出他的偉大之處。” 鮑勃·胡佛是聞名世界的試飛員,飛行演習中總能看到他的精彩表演。然而,據《飛行操作指南》書中記載,有一次飛行表演結束后,胡佛像往常一樣從圣地亞哥飛往洛杉磯,沒想到在三百英尺的高空里,飛機的兩個發動機突然間同時停止了運轉。胡佛計上心頭,他憑借多年的飛行經驗成功迫降。飛機損毀相當嚴重,萬幸的是機上乘客無一人受傷。 飛機停下來后,胡佛馬上檢查飛機的燃料。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這架他所駕駛的二戰時期的螺旋槳飛機被誤加了噴氣式發動機的燃油,而它本應使用汽油。 返回機場,胡佛馬上叫來負責這架飛機的工人。那位年輕的工人正為自己致命的失誤嚇得瑟瑟發抖,胡佛剛一到他面前,就瞬間淚流滿面。他的失誤不僅導致一架造價高昂的飛機損毀,還差一點要了三個人的性命。 不難想象胡佛有多憤怒。工人原本以為這位戰功赫赫、行為嚴謹的飛行員會將他痛罵一頓,但沒想到的是,胡佛并未責怪他,甚至沒和他說一句狠話。相反,胡佛摟著機修工的肩膀,對他說,“你要像我證明你再也不會犯這么愚蠢的錯誤了,明天起你為我的那架F-51服務吧。” 通常每個家長都試圖去批評他們的孩子。可能你在等著我說“這樣做不對”,我不會的,我只是有個小小的要求,請你在批評孩子之前,先讀一下美國雜志上的這篇經典文章《父親的懺悔》。它*早刊登在叫做《人類家園》的雜志上。經過作者許可和《讀者文摘》縮編,我們將這篇文章轉載在這里。 《父親的懺悔》以其短小精悍的故事,表達了真摯的情感,在眾多讀者心目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深受大眾歡迎,并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作品。文章首刊之后,《父親的懺悔》被一次次地重新刊登。作者利文斯頓·拉尼德表示:“在全國上百家的報紙媒體上和幾百種期刊中,這篇文章幾乎被翻譯成各國文字刊登。我個人授予上千個場所包括學校、教堂使用它,在講座中使用它,這篇文章在法庭和電視節目中被屢次使用。在大學期刊上,高校的雜志上,這篇文章被一次次地重溫。有時候,一篇短文也可以動人心弦。這篇文章就做到了這一點。” 父親的懺悔 利文斯頓·拉尼德 請聽我說,我的兒子:我說這些話時,你已經進入夢鄉。臉蛋下面是你的小手,被汗水潤濕彎曲的頭發蜷在你的額頭。我獨自一人偷偷走進你的臥室。就在幾分鐘前,我還在坐在書房里讀報紙,我滿心愧疚以至于坐立不安。所以此時此刻,我滿懷愧疚地來到你的身邊。 我的心頭始終裝著這件事,我的兒子:我責備你的穿著,因為你上學之前不好好洗臉罵你;我還因為你沒有把鞋收拾干凈罵你;當你把你的東西隨意丟棄在地板上時我又罵了你。 吃早飯時我也在數落你的不是——你掉東西了,你狼吞虎咽,你把胳膊肘放桌子上了,你把面包上的黃油涂得太厚。當你吃完飯去玩的時候我正要趕火車,你轉過身來,揮動小手沖我喊道:“再見,爸爸!”我卻愁容滿面,回了你一句:“站直了!別駝背!” 當天下午我又是這樣。回家途中,我監視著你,你正跪在地上玩打彈珠的游戲,你的襪子上有好幾個洞。我把你強拉回家,讓你在小伙伴面前毫無尊嚴。“襪子很貴的!等你需要自己賺錢買的時候你就知道加小心了!”想象一下,我的兒子,這句話出自一個父親之口! 你是否還記得?晚些時候我坐在家里讀報紙,你小心翼翼地走過來,滿眼的傷心難過。我抬起頭看了你一眼,對你的到來顯得很不耐煩。你在門口猶豫了一陣,而我卻厲聲責問:“你又有什么事啊?” 你一句話都沒有說,只是以*快速度跑進來,摟著我,在我的脖子上親了又親。你的小胳膊緊緊纏繞著我,心中充滿了對我的愛意,連我的冷言冷語也沒令你就此松手。之后你就跑開了,屋子里回響著你啪嗒啪嗒跑上樓的聲音。 就從那時起,我的兒子,我的手失去了握住報紙的力量,我的心里滿是愧疚和自責——我從什么時候起變成了這個樣子?雞蛋里挑骨頭、總是斥責你的不對,以此來作為對你的回報。我是愛你的,我的兒子,但我總是對你抱有那么多的期望,總是習慣于用衡量大人的尺度來衡量你。 你的性格中有那么多的優點,那么純真,那么誠懇。你跑進臥室親我,睡前和我說晚安,你那顆幼小的心靈就像太陽升起時照亮陰霾的光亮。今晚,所有事情都已不再重要,我的兒子。我在你的床邊跪下,感覺非常慚愧。 我知道這懺悔無濟于事,我知道在你醒來的時候如果我告訴你這些事情你也不會理解,但是明天起,我決心一定要做一個合格的父親。我要和你做密友,悲傷你的悲傷,歡樂你的歡樂。當不耐煩的話語再次溜到嘴邊,我會咬住舌頭,我會時刻提醒自己:“他不過是個孩子,一個小孩子!” 我為自己一直把你當作大人來對待感到愧疚。現如今,正如我所看到的,我的兒子,你正蜷伏在嬰兒床里,你還只是個孩子。好像就在昨天,你還躺在媽媽的臂彎里,頭枕著她的肩膀。我對你要求得太多了,實在是太多了。 不要總是指責別人,試著多去理解吧。我們該設身處地地去想一想對方為什么會這么做——這比批評要更有效率,也更有趣。同情、寬容和善意將會由此萌生。“了解了一切,就能原諒一切。” 就如約翰遜博士所說的:“上帝本人,不到末日之時,是不會審判世人的。” 那么你我又哪來的資格隨意批評別人呢? 原則1:請勿批評,指責和抱怨。
人性的弱點 作者簡介
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1955) 20世紀偉大的成功學大師、心靈導師。著名演說家、心理學家和人際關系家。 其代表作《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說話的藝術》,先后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在他辭世半個多世紀后,仍然占據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榜前列,成為“人類出版史上的奇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