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的社會融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79018
- 條形碼:9787010179018 ; 978-7-01-01790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的社會融合 本書特色
《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的社會融合》以社會融合的視角關注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遷移后的生存狀態,從經濟融合、社區融合、文化融合與心理融合四個維度構建評價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社會融合的指標體系并編制調查問卷,在全國較大范圍內選取不同特征的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社會融合的基本狀況,比較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群體內部社會融合的差異,探尋影響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社會融合的顯著因素,揭示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社會融合的動態發展,分析社會融合不同維度之間的相關性,探討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社會融合的主要類型。
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的社會融合 內容簡介
本選題以社會融合的視角關注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遷移后的生存狀態,從經濟融合、社區融合、文化融合與心理融合四個維度構建評價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社會融合的指標體系并編制調查問卷,在全國較大范圍內選取不同特征的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社會融合的基本狀況,比較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群體內部社會融合的差異,探尋影響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社會融合的顯著因素,揭示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社會融合的動態發展,分析社會融合不同維度之間的相關性,探討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社會融合的主要類型。
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的社會融合 目錄
章 研究設計
節 基本概念
一、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
二、婚姻遷移
三、社會融合
第二節 研究方法
一、方法的選擇: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
二、深度訪談
三、問卷調查
第三節 研究對象選取與資料收集
一、研究對象選取
二、資料收集
第四節 數據處理方法
一、信度分析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三、均值比較與T檢驗
四、方差分析
五、相關分析
六、回歸分析
七、聚類分析
第二章 農村女性婚姻遷移模式的發生及其機制
節 農村女性婚姻遷移模式的發生
一、農村通婚地域圈的變化
二、農村女性婚姻遷移模式的發生
第二節 農村女性婚姻遷移模式的發生機制
一、人口流動引發的選擇結婚對象的空間地域范圍發生的巨大的變化是婚姻遷移發生的基本前提
二、追求愛情為基礎的婚姻得到年輕人的普遍認同是引發婚姻遷移的思想基礎
三、外出務工經商的未婚農村青年女性正處在婚戀的佳時期是引發婚姻遷移的內在動因
四、農村女性婚姻自主意識增強是引發婚姻遷移的重要動因
五、外出務工期間的艱難生存狀態是引發婚姻遷移的外在誘因
六、性觀念和的逐步開放是引發婚姻遷移的驅動力
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是引發婚姻遷移的現實誘因
八、現代交通與通信的便捷是催生婚姻遷移的基礎保障
九、婚姻自由權和女性權益得到保護是婚姻遷移發生的法律保障
十、戶籍制度變革是婚姻遷移發生的制度保障
……
第三章 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社會融合指標體系的構建
第四章 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社會融合的實證研究
第五章 何時他鄉是故鄉: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的心聲
第六章 結論與對策思考
附錄一 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社會融合調查問卷
附錄二 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社會融合訪談提綱
參考文獻
后記
農村女性婚姻遷移者的社會融合 作者簡介
仰和芝,1969年生,安徽合肥人,1988年考入安徽大學哲學系讀本科,2002年在安徽大學哲學系獲哲學碩士學位,2002年在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2005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井岡山大學政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井岡山大學社會工作碩士教育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口社會學、農村社會學、農村社會工作。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等省部級項目10項,出版專著3部,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 張德乾,1963年生,安徽合肥人,1983年考入安徽師范大學哲學系,1987年畢業,獲學士學位。井岡山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工程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人口社會學。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5項,出版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