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跨文化適應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3201645
- 條形碼:9787313201645 ; 978-7-313-2016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跨文化適應 本書特色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跨文化適應:基于組織文化視角的研究》重點研究對象為滬上高校內擔任全職科研與教學工作的外國專家,部分受訪者還同時擔任行政管理工作,并且具有長期在中國高校工作的經歷。這些外國專家多維度、深層次地體驗著中國高校的組織文化環境,他們在工作中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包括基金申請、教學任務、職位晉升等,與其他的中國學者別無二致。“跨文化適應”為這些外國專家在中國的學術工作經歷增添了一個更為豐富的層次,分析他們在面對文化差異時的應對措施以及影響其跨文化適應情況的因素,有助于了解他們與中國高校組織文化的獨特互動。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跨文化適應:基于組織文化視角的研究》適合相關政策制訂者、管理者和研究者閱讀。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跨文化適應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上海建設優選有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總體背景,聚焦外國專家在滬工作過程中,在中國的組織文化環境下跨文化適應情況。本書通過對21位在滬工作的外國專家進行深度訪談,對外國專家在組織文化適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影響跨文化適應的因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了解外國專家在組織文化適應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依此對國家、上海市和用人單位針對外國專家的引進和安置政策提出建議,以便更有針對性的幫助在滬外國專家適應中國的學術以及社會文化環境。本書對于我國引進國外不錯專家來滬工作以及促進靠前學術交流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跨文化適應 目錄
1.1 學術人才的全球流動
1.2 改革開放后來華的外國專家
1.3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群體的興起
1.4 外國專家身處滬上高校的跨文化適應挑戰
第二章 跨文化適應研究的理論演進
2.1 跨文化適應理論模型
2.2 跨文化適應影響因素
2.3 國內外研究進展評述
第三章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跨文化適應研究的質性方法
3.1 核心概念
3.2 研究方法
3.3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概況
第四章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跨文化適應的影響因素
4.1 外國專家來滬工作的期望與動機
4.2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自繪適應曲線分析
4.3 跨文化適應影響因素
第五章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的科研與教學適應
5.1 科研工作:優厚的條件,模糊的規定
5.2 教學工作:中外理念的沖突
5.3 同事合作:組織文化融人的實質性一步
第六章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與高校行政體系的互動
6.1 中國高校的組織文化特點
6.2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與高校行政體系的互動形式
6.3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的組織文化適應問題與特點
第七章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跨文化適應的三維度分析
7.1 認知維度:組織文化三個層次中的障礙
7.2 情感維度:面對跨文化障礙時的回應
7.3 行為維度:所采用的跨文化適應策略
第八章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跨文化適應的典型案例
8.1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與中國高校的雙贏
8.2 一個合作學院教授眼中的中外老板
8.3 一位外國專家眼中的中韓對比
8.4 一個媒體人對官僚主義的理解和抗爭
8.5 一位外國專家對“關系”的運用
第九章 政策建議
9.1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視角
9.2 研究者視角
研究展望
附錄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作者簡介
在滬高校外國專家跨文化適應 作者簡介
陳潔修,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博士候選人,2016年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獎學金,研究興趣包括教育公平,社會分層,跨文化適應,全球化與教育政策改革。學業之余作為獨立音樂人發行個人原創音樂專輯《之外》,EP專輯《三城記》。
朱軍文,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管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華東師范大學人才全球戰略與海歸人才發展創新團隊首席專家。2008.5-2018.4月在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工作。研究興趣包括高校人才政策與評價,高校創新能力與政策,科學計量學等。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