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午后之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371000
- 條形碼:9787514371000 ; 978-7-5143-7100-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午后之死 本書特色
《午后之死/海明威全集》中對斗牛做了極為詳盡且十分有趣的介紹,指出斗牛是—種雕塑,更是—種“藝術家處于生命危險之中的藝術”,并從斗牛引申開去,論及了小說創作的一些理論和具體原則,以及他對死亡的深刻見解。《午后之死》首次闡述了冰山原則,即“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午后之死 內容簡介
主人公是一位斗牛勇士,他在一場場血腥的斗牛比賽中逐漸成長。斗牛分為三個過程,在此過程中可以看出,斗牛比賽的主題只有一個,那便是生與死。在《午后之死/海明威全集》第二章中有這樣一句話:“這場或表演得好或表演得差的悲劇,由公牛和相關的人共同表演,在這場悲劇中,人有危險,但,但是牲畜必死無疑。”
午后之死 目錄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午后之死 節選
《午后之死/海明威全集》: **章 我聽說過馬在斗牛過程中凄慘的經歷,所以當我**次看斗牛時,就預料到會有些可怕,可能還會覺得不舒坦。這一點在我了解的所有斗牛場的資料里都著重描寫,大多數作者都堅決地斥責斗牛是一項既愚昧又兇殘的運動,縱然是那群把斗牛贊美為一項技藝的呈現、一場出色的表演的人,也不認同騎馬斗牛,還會對這項運動心懷歉疚之感。馬死于斗牛場一直被認為是理所應當的。我覺得站在現代基督教的行為準則來看,斗牛這項運動的存在基本上是合理的。毫無疑問,斗牛自始至終都是危險的,斗牛者時刻都會有危險,十分殘酷;斗牛總伴隨著死亡。而現在我也不應該試著為其辯解,只是把我觀察斗牛得到的實情誠實地敘述出來。我必須徹底做到或竭力做到切實坦白地講述這些,如果有人讀完后感到厭煩,覺得這是某位缺少他們即讀者的細致感受的人寫的,我只能說,這些事也許是真實的。但不管是誰讀過它,當他或她見到書中講到的事,并且清楚自己對這些有什么反應時,就能得出這些真實的答案。 對于斗牛,我記得葛特魯德·斯泰因,有一次她說對何塞利托很欽佩。她讓我看了幾張照片,有何塞利托在斗牛場的照片,還有她自己和艾麗絲·托克拉斯的合影,她們倆坐在巴倫西亞斗牛場木圍欄后的**排,下面就是何塞利托和他的弟弟加利奧。那時我剛從近東趕來這里,在近東,希臘人打斷運貨牲畜的腿,把它們都驅逐到碼頭旁的淺灘中,從士麥那城撤走。我記得當時說,那些馬讓人憐憫,因此我不喜歡看斗牛。那時我正試著寫作,但我發現要不受別人意識或自己的感受的影響,把自身真實的感受寫出來太難了,而*困難的還是把真實發生的事和它令你領悟到的能完美地展現。你寫新聞稿,寫發生在當天的事,那么及時性本身就能給予當天發生的事一種感情要素,因此僅憑及時性,你就可以傳達感情。可事實是如果運氣好,你才能寫出足夠好并使讀者產生共鳴的作品,且能讓其保持一年甚至十年。我一直沒有把握,所以當時我很努力地試著創作,期望能有所得。現在戰爭結束了,你唯一能看到生與死,即暴力致死的地方,就是斗牛場了,所以當時我非常想去西班牙,去那里才能研究暴力致死。當時我正嘗試從*簡單的事情著手學習寫作,而*基本的、也是所有事情中*簡易的暴力致死。 死亡有疾病導致的,或所謂的老死,或朋友過世又或你愛過、恨過的人逝去。暴力致死與它們相比,情況雖然簡單,但終究是死亡,也成了人們寫作的主題之一。我讀過很多作者寫的關于死亡的書,但他們描述得非常模棱兩可,我認為原因有兩點:一是作者從未親身經歷過死亡;二是因為他在死亡發生時,閉上了雙眼或者關閉了心門。這就像他看到一個孩子即將被火車撞上,而他來不及把他拉回來或進行急救,只好閉上眼睛一樣。在這種情況下,火車一瞬間就要撞死一個孩子是他所能表達的唯一事實,而描寫火車如何撞死人的情景可能會對這件事起到與預期相反的作用,因此他只能描寫到撞倒孩子之前的那一刻,所以我覺得他閉上眼睛大概也是可以諒解的吧。但是,如果是在執行槍決或者絞刑時,這樣做就不能讓人身臨其境了。如果想讓這些非常簡單的事情永遠記錄下來,就試試戈雅嘗試在《戰爭的災難》中做的那樣,閉上眼睛是完不成了。我的確曾見過一些事情,一些我記得的也的確簡單的事情,但因為我介入了這些事,或在沒介入的情況下,我必須盡快寫事后報道,因此只記下我當時用得著的事,因此我沒有機會站在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去察看和推敲這些事情。舉個例子,有的人會去仔細觀察自己父親的死亡過程,有的人會仔細觀看絞死人時的情形,我們也假設他并不認識那個被推上絞刑架的人,他也不需要事后急急巴巴搶時間寫成新聞稿送去晚報出版。 ……
午后之死 作者簡介
海明威(1899~1961),生于美國芝加哥市郊橡膠園小鎮,是一名美國記者和作家,他被認為是20世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也被認為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其實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1935年,一個老漁民告訴海明威自己曾經捕獵到一條大馬林魚,但是后來被鯊魚吃掉。老漁民的這段傳奇經歷引起了海明威的興趣,他決定把老漁民的經歷寫成小說介紹給讀者。 1950年圣誕節后不久,海明威在古巴哈瓦那開始動筆寫《老人與海》(起初名為《現有的海》),結果在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僅用了八周時間。1951年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給友人傳閱,博得了一致的贊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