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手機媒體藝術概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842975
- 條形碼:9787507842975 ; 978-7-5078-429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手機媒體藝術概論 內容簡介
本書從手機媒體藝術概念、類型與特征, 發展歷程, 形態表現, 界面設計, 創作與欣賞, 傳播與接受, 移動美育等方面對新興的手機媒體藝術展開了全面而詳盡的論述。本書以藝術學、傳播學、美學交叉學科研究的視角, 吸收國內外*新研究成果, 在手機媒體藝術領域進行探索和發掘, 論述深入淺出、例證豐富, 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手機媒體藝術概論 目錄
**章 手機媒體藝術概述 / 001
**節 手機媒體藝術的誕生 / 001
一、從現代主義藝術到新媒體藝術 / 002
二、從新媒體到新媒體藝術 / 009
三、從新媒體藝術到手機媒體藝術 / 016
第二節 手機媒體藝術的特點與類型 / 019
一、手機媒體藝術的基本特點 / 019
二、手機媒體藝術的主要類型 / 024
第三節 手機媒體藝術的研究內容與方法 / 027
一、手機媒體藝術的研究對象和范圍 / 028
二、手機媒體藝術的研究方法 / 029
思考題 / 030
第二章 手機媒體藝術發展歷程 / 031
**節 1G 時代:手機成為時尚和身份的象征 / 033
第二節 2G 時代:手機媒體藝術的萌芽 / 036
第三節 3G 時代:手機媒體藝術的開端 / 040
第四節 4G 時代:手機媒體藝術日趨成熟和豐富 / 047
第五節 暢想5G / 052
思考題 / 057
第三章 手機媒體藝術形態表現 / 058
**節 手機視頻 / 058
一、手機直播 / 058
二、手機電影 / 064
三、微電影 / 067
四、手機微視頻 / 070
第二節 手機音樂 / 073
一、手機音樂的藝術特征 / 074
二、手機音樂的發展 / 076
三、手機音樂常見格式 / 078
四、手機音樂App 分類 / 079
第三節 手機攝影 / 080
一、手機攝影的演變與普及 / 080
二、手機攝影的表達與創作 / 083
三、手機攝影的展覽與分享 / 087
第四節 手機文學 / 088
一、手機閱讀 / 088
二、短信文學 / 090
三、手機網絡文學 / 093
思考題 / 097
第四章 手機媒體界面設計 / 098
**節 手機媒體界面設計概述 / 098
一、手機媒體界面設計的相關概念 / 098
二、手機媒體界面設計的分類 / 100
三、手機媒體界面設計的流程 / 104
四、手機媒體界面設計的原則 / 107
第二節 手機媒體界面信息架構設計 / 109
一、信息內容分類 / 109
二、信息架構的深度與廣度 / 109
三、任務流程設計 / 110
四、頁面流程圖 / 111
五、設計工具的使用 / 111
六、學生作業點評 / 111
第三節 手機媒體界面交互設計 / 114
一、交互手勢應用 / 114
二、交互反饋設計 / 116
三、交互原型設計 / 117
四、設計工具的使用 / 118
五、學生作業點評 / 119
第四節 手機媒體圖形用戶界面設計 / 121
一、視覺設計風格 / 121
二、色彩設計 / 122
三、圖標與圖片 / 124
四、導航設計 / 130
五、布局設計 / 132
六、學生作業點評 / 133
思考題 / 140
第五章 手機媒體藝術創作與欣賞 / 142
**節 創作主體 / 143
一、創作主體身份消解 / 143
二、大眾創造 / 145
第二節 創作特征 / 149
一、自由性 / 149
二、體驗性 / 151
三、分享性 / 154
四、主動性 / 155
第三節 創作方式 / 157
一、非物質性 / 157
二、雙向交融性 / 158
三、超文本 / 159
第四節 接受美學與主動體驗(欣賞) / 163
一、接受美學 / 164
二、主動體驗 / 165
第五節 欣賞方式 / 166
一、移動審美方式 / 166
二、移動審美的現代價值 / 167
第六節 審美心理 / 169
一、個性化審美需要 / 169
二、瞬時性審美體驗 / 170
三、多元化審美取向 / 170
第七節 自由感知與交互體驗 / 172
思考題 / 173
第六章 手機媒體藝術傳播與接受 / 174
**節 手機媒體藝術的傳播渠道與路徑 / 174
一、傳播渠道 / 174
二、傳播路徑 / 176
第二節 手機媒體藝術傳播的基本特點 / 177
一、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的統一 / 178
二、多媒體與超文本的統一 / 179
三、泛在性與即時性的統一 / 180
第三節 接受理論與手機媒體藝術的基本接受方式 / 181
一、接受理論:從哲學基礎到美學觀念 / 181
二、手機媒體藝術的基本接受方式 / 184
思考題 / 186
第七章 移動美育 / 187
**節 “互聯網+ 教育” / 188
一、“互聯網+ 教育”的趨勢 / 189
二、“互聯網+ 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 190
第二節 “互聯網+ 課程” / 191
一、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 / 192
二、教學方式變革:翻轉課堂 / 193
三、學習革命:移動學習 / 194
第三節 網絡美育:互聯網與美育的深度融合 / 196
一、美育讓網絡更“美” / 197
二、網絡讓美育“飛”起來 / 198
第四節 “互聯網+”移動美育 / 199
一、移動美育的提出 / 200
二、移動美育的含義 / 202
三、移動美育的價值與特征 / 203
第五節 構建“移動大美育”體系 / 205
一、移動美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運用 / 206
二、移動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運用 / 210
三、移動美育在社會教育中的運用 / 212
思考題 / 215
參考文獻 / 216
手機媒體藝術概論 作者簡介
張建,博士,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擔任重慶市藝術美學學會副會長,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美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重慶市學校藝術教育協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網絡與新媒體傳播、藝術學理論等領域的研究,在《光明日報(理論版)》《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近年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3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 李金正,博士,重慶大學新聞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海外中國傳媒文化和媒介哲學等領域的研究,在《文藝理論研究》《出版發行研究》等CSSCI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轉載,近年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2部,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1項。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