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青少年寫作智力開發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196963
- 條形碼:9787544196963 ; 978-7-5441-9696-3
- 裝幀:8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少年寫作智力開發 本書特色
1角度超新:從智力開發的角度談寫作,創意十足。2經典耐讀:原創經典耐讀而實用的好方法,內容過硬。3告別作文選:從根部解決作文難題,讓孩子告別作文選4作者影響力:網絡單課聽眾逾10000人,聽眾們超級愛聽。
青少年寫作智力開發 內容簡介
本書從智力開發的角度,對青少年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了細致、深入而富有創造性的講述,并提供40余種寫作智力開發的工具,促使青少年在寫作實踐中發現自身寫作才華、掃除寫作障礙,真正愛上寫作。全書共分10章:閱讀智力開發、理解智力開發、觀察智力開發、構思智力開發、謀篇智力開發、表達智力開發、遷移智力開發、聯想與想象智力開發、整合智力開發、進階智力開發。解決青少年寫作障礙,為人生的自我發展夯實基礎,摒棄一切陳詞濫調,用清新的創意方法學習寫作。從閱讀開啟寫作之門,把讀書經驗轉化成寫作才華。
青少年寫作智力開發 目錄
**章 閱讀智力開發
第1節 快速閱讀:如何成為可能?002
第2節 復述能力:比背誦重要100倍012
第3節 信息接收:四大層面令人進步017
第4節 選擇主次:讀人物·讀情節·讀手法025
第二章 理解智力開發
第1節 人物言行:抓牢言行是關鍵031
第2節 環境作用:環境的存在與妙哉036
第3節 作者觀點:思想的影子無處不在041
第4節 深層含義:轉化思維很關鍵046
第5節 文章結構:學到作品的內在形式052
第三章 觀察智力開發
第1節 體驗自然:各種體驗利器的運用067
第2節 描繪動物:觀察并總結才能制勝076
第3節 欣賞植物:寫生命的自由與驚奇081
第4節 體察人物:從外到內的透徹展示086
第四章 構思智力開發
第1節 概括:化繁為簡能力的養成094
第2節 構思:目標有且只有一個098
第3節 素材: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103
第4節 段落:段落的自我追求110
第五章 謀篇智力開發
第1節 文章線索:一條思路的蛇117
第2節 并列與對比:材料的城堡123
第3節 遞進向前:有節奏的向前推進129
第4節 聯想與想象:關鍵時刻的精神升華141
第六章 表達智力開發
第1節 個性敘述:張力·陌生化·純敘述148
第2節 有效描寫:在紙上跳動的影子161
第3節 感情抒發:真實而適度的選擇171
第4節 恰當議論:一針見血是關鍵180
第5節 平實說明:零度敘述的技巧185
第6節 **修辭:讓新意源源不斷190
第7節 句子簡繁:人為拉長和剪短207
第8節 對話靈活:眾人對白與自我獨白211
第七章 遷移智力開發
第1節 調動資源:有效地調動知識經驗221
第2節 有效模仿:盡早開始,盡早結束229
第3節 創新運用:不要再走尋常路233
第八章 聯想與想象智力開發
第1節 心理刻畫:從有意為之到自我流露239
第2節 定向聯想:讓文字自我繁殖245
第3節 控制想象:讓想象在邊際內飛揚250
第4節 有效虛構:從改編走向原創255
第九章 整合智力開發
第1節 克服啰嗦:打磨你的簡潔美261
第2節 結構刪減:構建你的文字城堡267
第3節 消滅病句:語感和語法的雙重保障273
第4節 修改符號:工具、習慣與方法278
第十章 進階智力開發
第1節 視點:變化的大利器289
第2節 靈感:須秒懂的資源293
第3節 情節:情節從何而來297
第4節 暗示:請恕我不直言302
第5節 象征:以物示意之妙306
第6節 文體:容器而非外衣310
后記 返回自身,激發自我內在的寫作潛能320
青少年寫作智力開發 節選
靈感,須秒懂的資源。 靈感是這樣的一種東西:它悠然而來,卻又瀟灑而去。如果你即使動手、動腦,也許可以抓得住它的全部,稍不留神就只能抓住一部分。動手記錄靈感,動腦反復思索,是牢牢抓住靈感的關鍵。寫作的人*渴望靈感的到來。青少年也許要祈禱在高考、中考的那一刻,靈感不僅能來,*好能來一次“靈感大爆炸”才好!然而,這是不現實的。能集中“大爆炸”的絕非真正的靈感。靈感這種東西,就是發生在一瞬間的東西,你必須秒懂才行。 靈感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是借用“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這句話的,但放在靈感身上是一樣的。對一個勤于思考的人而言,靈感光顧你的機會總要大一點,因為勤奮令你的思考反反復復地發力,橫看成嶺側成峰——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思考問題的關鍵,那么靈感便可能在你的思考當中閃現出來。從這個角度看,靈感是你自己制造的,并非空穴而來的東西。所以—— 靈感來了,就意味著好文章、好作品的到來嗎?不是的。正如作家王鼎鈞先生說的:靈感是受孕,作品是成人。可見,兩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這個鴻溝的填補,必須以作家勤奮的自我經營,堅持不懈的寫作才可以。插入幾句題外話:有的學生和家長曾陷入一種苦惱當中:讀書不少啊!但為什么就是寫不好?我想,這跟靈感和作品之間的關系似乎是相通的。閱讀是領會他人的寫作經驗,能否轉化成自己的,還需一番艱苦的努力才行。否則,大家只管讀書,不必在寫作上費心——如果兩者之間是一種直接的、必然的因果的話。 1.靈感的特質。靈感其實是一條信息、一個念頭,一種一閃而過的東西,然而往往具有特定的、特殊的價值,尤其對寫作而言。它有時表現為一個句子,有時表現為一個情節,總是一種瞬間提醒你的東西,可以激發你創作的欲望的東西。 判斷一段信息是不是靈感,許多人有切實的經驗,那種觸電一般的信息到來時,即使我們已經躺在溫暖的被窩中,也會迫不及待地重新開燈,把它記錄下來。然而這是一種經驗上的感知和判斷。一條信息是否就是靈感,能否令我們完成一次好的寫作,如何判斷?我個人的意見是:這個念頭如果含有大量豐富的信息,擁有無限的可能,就像冰山的一角,令你想到更多的部分在水下,那往往就是一條真正的靈感。如果一個念頭只是一個華麗的句子,看著確實精彩,然而信息量不夠,是談不上有多少價值的“靈感”的。 2.隨時記錄靈感是*妙的,否則會讓人后悔不迭。 我個人的一個經驗是,在睡前躺在床上很放松地胡思亂想的時刻,靈感可能會到來。所以我會把手機放在伸手可以觸到的地方,隨時用記事本記錄下來。也許是一個句子,也許是一個好的選題,也許是一個精彩的見解,也許是一篇文章的標題或情節,然后會在次日找時間處理它。即使我們一時沒時間處理這份靈感,但至少我們記錄了它。以前手機不像現在這樣便捷的時候,許多人喜歡隨手帶一個小本子,以隨時記錄靈感。這個方法在今天仍舊是適用的。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有一個記錄東西的習慣,后來有一本書叫做《契訶夫手記》,據說記錄的大量東西就是他的“靈感”,其中有不少的情節、故事等都被他寫入了自己的短篇小說當中。 3.距離成文有一段路要走的,然而它給了我們一個絕妙的契機,必須牢牢把握它。 一個靈感有可能發展成一篇文章,甚至有的作家的大部頭作品,其*初的起點都是來自某個靈感。那么,如果加工才能讓靈感成為一篇文章呢?前面說了,真正的靈感飽含豐富的信息量,對作者的創作具有很強的價值。至少能讓我們投入到一篇文章的寫作中去。而對一個作家來說,甚至可能發展成一部完整的作品。所以,當你已經記錄了一條靈感時,它就成了我們寫作的一條資源,甚至是一條異常重要的資源。反復的揣摩這條資源,是可以開發出很多東西的。所以我們當有一種挖掘的意識,挖掘這份靈感信息背后的信息,其所隱含的情節、故事,才能對寫成文章、寫成作品具有大的價值。 如果靈感是一個精彩的見解,就可以成為議論文的中心論點,按照議論文的結構來論證這個見解,融入一些實例,發展成一篇文章是不難的。對議論文而言,*關鍵的就是見解的精彩,如果沒有好的見解,就是結構再扎實,也要遜色許多的。如果是一個情節,那一定可以發展成一篇記敘文甚至是短篇小說。當你形成了捕捉靈感的意識,并能積累大量靈感的時候,這種積累其實等于日常積累素材,較之背誦格言、記憶歷史故事,往往來的更精彩。因為靈感是你獨有的素材,而非公共資料。 第3節 情節:情節從何而來 我相信:青少年對“情節”這個字眼是不陌生的。當我們被某部精彩的電影所吸引,在談論它時我們會贊嘆其故事情節是何等的絕妙。尤其是在看一些推理、偵探故事的時候,這種贊嘆顯得更為由衷。相反,一部情節差勁的電影帶給人的失望也是一樣的,我們會對這樣的電影撇撇嘴,懶得跟人說。 我把“情節”單拿出來放在這里討論,是因為我相信:在青少年日常的寫作當中,是很少獨立探究情節的設計的。在青少年寫作當中,“情節”時常被故事、事件尤其是素材掩蓋。我們在找尋自己的寫作素材時,思索的幅面相對比較大,時常是結合主題想到一件事(記事)、一個人的一件事或幾件事(記人),想到整個故事的情況(完整情節的故事),而時常不習慣從情節入手去思考,找尋你的寫作素材。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思考點是在某個情節、甚至某個時間點上得以停留,從而快速拓展相關的內容,從而得到“素材”的。比如,記一件童年往事這樣的題目,當我們面對題目的時候,我們思考的注意力便開始逆著走過的道路尋找,或者從三四歲的時候向前發掘。忽然,我們的意識某一時刻的某個情節所吸引,也許是一個孩子的微笑,也許是童年的某個玩具,也許是小河邊的一次散步,當這樣的情節進入我們的頭腦時,我們便不肯放過。以此延展出整個故事、事件出來。可見,某個情節、某個情節的片段,對我們找尋素材具有很現實的意義。但是我必須強調一點:和小說家創造情節有點不同的是,青少年寫作因常常是以寫實為主(記敘文、散文等而非虛構的小說),所以其情節的來源是從實際生活中來的,而這種來源的一個關鍵點是人物——人物創造了情節。當我們想到一個人時,他的言行舉止就是在創造情節,他的某個有趣的話語、有意義的舉止、有意味的笑容都是在創造情節,所以當我們在苦苦找尋情節的時候,不妨從人物入手,去找尋情節的來源。而在小說家的虛構作品當中,一方面他可以如上所述,在主人公的性格特點中創造出有關情節,也可以為著故事的需要創造新的次要人物,進而由次要的人物承擔、消化部分情節。 然后便是對情節的打磨過程,這是關鍵。在《音樂巨人貝多芬》一文當中,作者開篇只有一句話:客人敲開了貝多芬的家門。這樣的一句話,便把讀者帶入到情節中來,可以想見:對一個長年飽受耳聾之苦的以音樂創作為生的人來說,當有客人造訪的時候,主人和客人間的溝通和交流便有一種天然的困難:一方面貝多芬忍受耳聾的痛苦,溝通本身便是障礙;二來長年處在這種痛苦的一個人,他的心情能好嗎?第三、一個沉浸在創作當中的人,幾乎沒有喜歡被打攪的。那么,面對這樣的情況,貝多芬會怎樣的處理呢?我們能見到怎樣的結果呢?如果你是這次造訪的客人中的一個,你的心情是否會在敲門的瞬間生出一絲忐忑?總之,一句話帶讀者進入的情節,首先就給人這樣的滋味,讀者的期待可想而知。而探究情節的設計來說,為什么作者選擇這個情節?要知道在偉大音樂家貝多芬的一生當中,可供寫作的東西非常之多,而這篇文章獨獨選擇這個情節來展示貝多芬的形象。 我們對都德的《*后一課》印象是深刻的。作者選擇的情節也值得我們探究。作者在結束前對自己的老師韓麥爾先生有一個精彩的情節刻畫,這就是他聽到敲鐘的時候,“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渾身的力量,寫出幾個大字:法蘭西萬歲!”然后“他呆在那,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想一想,為什么作者以這樣的情節結尾?以一個情節結尾,并沒有發表宏論或者肆意抒情,何也?要知道:作者全部的思想感情其實都包含在這個情節當中了,作家不必再畫蛇添足一般地去抒情和議論,這個鏡頭感十足的情節,已經道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節從何而來?說到底還是來自人 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當中,有一個給人印象深刻的情節,這就是當時的日本學生通過郵差給他的一封信,開頭便是:你改悔吧!其實,這樣一個情節對襯托藤野先生對他的照顧大有妙處,以至引起日本學生的某些質疑;同時也反映出做一個弱國的留學生,在這所學校所遭遇的一種蔑視,有了這樣的一種環境的存在,更能襯托出藤野先生的無私和偉大。 情節的變化,以及給作者帶來的思想的變化。在許多記敘文當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因情節的變化而發生巨變的,情節的起伏帶來的思想上的、心靈上的變化,從而會將文章的內容引向抒情、議論等點睛之筆。青少年寫作當中經常觸及日常生活中的小起伏——諸如和家人的小矛盾、小沖突,以及同學間的小煩惱、小不快,這些情節的存在令文章值得寫,而擺脫這些矛盾沖突、煩惱不快的時刻,需要某些特殊情節的引入,以促使作者的思想發生轉變,有時甚至是180°的巨變——從而給讀者營造一種從沮喪不快到大徹大悟的感覺。 什么樣情節的引入,能造成這種變化,從而也感染你的讀者呢? (一)自然環境中出現的某種情節,觸動了作者的心靈。不如當你走出家中,去公園中散心、散步的時刻,自然環境的美好,或于公園中見到的某種場景,如鳥兒在枝頭歌唱、兒童在母親懷中露出爛漫的微笑、某個在樹蔭下認真閱讀的美好身影等,都可能祛除你心頭的不快,從而令自己從狹窄的情緒中走出來,精神為之一振。 (二)讀書(小說或散文)中的某個情節、某段故事、某種思想,甚至就是某個作家的一句格言,令你頓感振奮,從而令你在自我的小小格局當中覺醒,猛然覺得:我該像他們一樣,去創造、去奮斗、去感受生命中的美好。比如,你想起史鐵生在地壇某個角落中冥思的場景,想到他雖然雙肢殘疾卻把生命投入寫作,便涌起一股力量;你想到居里夫人為了提煉一顆鐳而和丈夫從奧利地控制下的工廠,費力的運回那些蘊含著鐳的工業廢料的情景;或者你想到《魯濱遜漂流記》當中的克羅索一個人在孤島生活28年之久時,涌起了一股豪情,覺得自己也可以戰勝自己,于是你的思想得以轉變。 (三)深深的自我反思,不借助外部環境和閱讀經驗,而只是自我的深沉的思索。善于思索的人*有力量,一個人可能因一時的情緒而暴躁不堪,說一些憤激的話,甚至話語會傷害自己的親人、友人,然而當你沉靜下來,當理性回到心中時,深遠的思考可以讓人陷入自我的反思,從而意識到自己錯了,于是思想的轉變就自然來了。 以上三種比較典型,不能囊括所有造成一個人思想情感發生逆轉的全部情節,然而探究這些共性的情節,對促使我們在文章當中“制造”起伏,實現思想的轉變,形成全文的轉折,達成故事的張力等,都很有好處。 ……
青少年寫作智力開發 作者簡介
陸九奇,寫作輕方法創意老師,專業寫作教練。研究寫作方法十余年,總結出一整套適合青少年寫作的創意寫作方法。見解獨到,是一名熱愛寫作、專注寫作規律的創意寫作課老師。網絡寫作課“突破本能學本領”“奇談經典”“初中作文36計”等,深受青少年和家長青睞。網絡單課聽眾逾10000人次,單課評論逾1000人次。在千聊、荔枝微課、喜馬拉雅均開設相關寫作課。在頭條3個月原創100篇閱讀寫作相關文章,得到14370名粉絲支持。年服務青少年聽眾逾150000人。個人課程信息可直接觸達25000人。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