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無盡的逃亡/羅特小說集4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784768
- 條形碼:9787540784768 ; 978-7-5407-847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無盡的逃亡/羅特小說集4 本書特色
“他早已逃離了自己的階級,逃離了自己的社會等級階層,逃離了自己的同類”,“一個年輕強壯的男人,具有各種各樣的才能,站在馬德萊娜教堂前的廣場上,站在這個世界之都的中心,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他沒有職業,沒有愛情,沒有樂趣,沒有希望,沒有虛榮,連自私之心也沒有。”羅特筆下的佟達毫無疑問將進入現代文學史的人物長廊。和其他作家筆下的“多余人”不同,羅特賦予了佟達足夠的魅力,他的逃亡背負著時代的尖銳對抗,卻因其所保持的個體的內心真實,以及所傳達的歷史真實,而具有了跨越時代的意義。 約瑟夫·羅特是德語作家里具有世界級水準的優秀人物,其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并不亞于卡夫卡和穆齊爾,受到茨威格、愛倫堡、庫切、納丁·戈迪默等諸多名家的推崇。本書所從屬的《羅特小說集》以多卷本的形式陸續出版,收入約瑟夫·羅特不同創作時期的大部分優秀小說作品,有助于讀者從總體上把握羅特的創作之路和寫作特點。這套叢書秉持漓江出版社深度研究世界優秀文學的一貫宗旨,向國內讀者譯介被長期忽略的優秀作家,并率先出版其代表作品,以饗讀者,并引發相關閱讀與研究熱潮。當20世紀發生的一切成為歷史后,我們重讀羅特筆下的故事,則能對那個時代、那場戰爭災難有更深刻的認識,也應能更好地理解羅特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傳統所載有的價值和意義。 《羅特小說集》4-6卷所收入羅特重要代表作《無盡的逃亡》《約伯記》《塔拉巴斯》均為國內首譯,對外國文學研究者和愛好者來說確為填補空白的福音。
無盡的逃亡/羅特小說集4 內容簡介
本書是《羅特小說集》第四卷,收入長篇小說《無盡的逃亡》與短篇小說《草莓》。《無盡的逃亡》是羅特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佟達是奧地利軍隊中尉,在靠前次世界大戰中被俄國人俘虜,被波蘭人救出后在西伯利亞偏遠農莊待到戰爭結束。他在試圖取道烏克蘭回到維也納的途中,因受傷被救而成為蘇聯紅軍的一員。佟達經歷了蘇維埃建立之初的戰爭與和平,在與娜塔莎和阿爾雅的愛情結束之后,重新返回維也納,尋找未婚妻伊蕾妮。此時歐洲的一切已與往日不同,他再也無法用從前的目光和態度來融入舊日生活。小說展現了歐洲年輕一代在戰爭之后的迷茫與失落,在時代大變革的背景下,冷靜深刻地書寫了個體的彷徨與思索。《草莓》屬于羅特同時期的作品,以羅特式的精準筆墨,描述了歐洲東部一個小城的眾生相,記錄了現代工商業來臨之前的舊世界的很后面貌。 羅特對哈布斯堡王朝時期德奧文化與歷史的反思具備品質小說家的深度與水準,他的系列小說通過普通人的起伏人生講述奧匈帝國沒落時期的歷史,折射了西方文明在近現代轉折時期的種種問題和困境,有著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藝術性。
無盡的逃亡/羅特小說集4 節選
“你不再具有歐洲的觀念。”樂隊指揮像個神經科醫生一樣柔和輕聲地說,“遺憾的是類似的種種觀念已經侵襲了大半個德國。它們發端于柏林。不過在這里,在萊茵河邊,還有古老的市民文化的一些老堡壘。我們的傳統始于古典時代,經天主教的中世紀、人文主義、文藝復興以及德國浪漫派直至今天。……” “這是歐洲文化嗎?”弗蘭茨問,他依次指著佛像、坐墊靠墊、寬深的沙發和東方地毯。 “我覺得你們借用了一些別人的東西。你的客人今天跳了幾個黑人舞曲,它們好像并未出現在《帕西法爾》里。我搞不懂你怎么還會談論歐洲文化。它在哪里?在那些女士的服裝里?今天來你家的那個工廠主身上有歐洲文化嗎?順便提一下,與其他人相比我比較喜歡他,因為他鄙視你們。這個古舊文化已經千瘡百孔。你們用從亞洲、非洲和美洲借用來的東西填堵那些窟窿。那些窟窿會越來越大。你們依舊穿著歐洲的制服和黑色禮服,依舊是白種人,卻住在清真寺和印度廟宇里。我若是你就穿一件戴帽子的斗篷。” “我們是做出一些妥協,”樂隊指揮說,“也就到此為止。這個世界變小了,非洲、亞洲和美洲離我們更近了。所有的時代都曾接受過異族習俗并用它們填補文化。” “可你們準備填補的文化在哪里?你們的古老文化是一種純粹的假象。戴著各種顏色、不合適的帽子的大學生是古老的德意志文化嗎?你們火車站*大的奇觀是一列列火車在那里駛離、到達,這是文化嗎?在你們的小酒館里,喝醉了就唱‘一個萊茵姑娘’,還沒喝醉就跳查爾斯頓舞,文化就在那里面嗎?在你們那些所謂舒適的雙坡屋頂的房子里住著工人,他們不是手工業者,不是金匠,不是鐘表匠,不是工匠歌手,而是生活在礦山里的無產者,他們的家就是電力升降機,不過周圍沒有難認的哥特體字母,古老的文化就在那里?那是一場化裝舞會而不是現實!你們穿著你們的化裝服不脫下來!今天我看見一個穿著令人目眩的制服的消防員推著一輛嬰兒車。沒有著火,遠遠近近都很安靜。是一個看小孩的保姆化裝成了消防員,還是一個消防員想裝成一個看小孩的保姆?還有戴布質帽子的大學生和戴紙質大學生帽的市民。化裝的是大學生還是市民?后來我看見幾個年輕人戴著絲絨便帽穿著海員褲,我問一個侍者,他告訴我那是老式的木匠服裝。真是這樣嗎?頭上戴著絲絨便帽做棺材和嬰兒搖床?還有人背著行李卷在鄉間大道上走嗎?現在倒是幾乎看不見鄉間大道了,只有汽車和飛機。” “你這一天看了許多東西。”和善的樂隊指揮說,“我從不上街。” “為什么不去?你不感興趣?因為你是一個藝術圣職人員,混在普通民眾之中不合你的身份?待在你的圣水盆、你的繪畫和你的古老文化中間你很滿足?你僅僅從報紙上了解一切?” “我不看報紙!”樂隊指揮微微一笑。“我只看與音樂相關的東西。” “那我在軍校時知道的世事也比你現在知道的多!”弗蘭茨說。“另外,我們一生中彼此從未談論過什么。現在除了談論政治我們就沒有更好的事可做了,好像我們相遇在一個火車車廂里。” “看來你一次臥鋪也沒有坐過!”樂隊指揮激動地大聲說。 如果不說些一般性的話題——這一點馬上就得到證實——他們彼此之間沒什么可說的了。 就連和善的樂隊指揮也什么詞都想不出來。 *后他決定問一個問題:“你聽說伊蕾妮的事了嗎?” “聽說她嫁人了。”弗蘭茨說。 “我聽說她住在巴黎。”格奧爾格說。 隨后他們各自去睡覺。 ……
無盡的逃亡/羅特小說集4 相關資料
羅特的作品全面描繪的人類悲劇遠非現代小說技術能夠企及。沒有其他當代作家——包 括托馬斯·曼——能夠接近他的全面。羅特已達峰頂。 ——納丁·戈迪默(南非作家,199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緬懷失去的過去,憂慮無家可歸的未來,是奧地利小說家約瑟夫·羅特成熟作品的核心。羅特深情地回望奧匈王朝,把它當作他*曾有過的祖國。 ——庫切(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約瑟夫·羅特是20世紀文壇上*值得敬愛和*激蕩人心的作家之一。 ——馬塞爾·萊希-拉尼茨基(當代德國著名文學評論家) 無論是對大環境的掠影,還是對小人物的剪影,羅特的語言分寸感都很強。讀羅特的小說,你不能落下任何一句話;每一句話都有意味,羅特的小說沒有閑筆。 ——劉碩良(著名出版家、韜奮出版獎獲得者) 當上世紀發生的一切成為歷史后,我們重讀羅特筆下的故事,則能對那個時代、那場戰爭災難有更深刻的認識,也應能更好地理解羅特作品中人文精神和人文傳統所載有的價值和意義。 ——劉煒(《羅特小說集》主編)
無盡的逃亡/羅特小說集4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約瑟夫·羅特(Joseph Roth,1894—1939)是與卡夫卡、穆齊爾齊名的著名德語作家,堪稱作家中的作家,深受多位文學名家推崇。羅特出生于奧匈帝國東部邊境的猶太家庭,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后作為記者為維也納不同報社寫稿,成為二三十年代德語世界的明星記者,曾就職于《法蘭克福報》。羅特不到三十歲時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至四十五歲英年早逝時已出版小說數十部,其中篇、長篇和短篇小說均出手不凡,成為那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Z優秀的德語作家之一。羅特較為人所知的小說有《拉德茨基進行曲》《先王冢》《皇帝的胸像》《百日》《無盡的逃亡》《約伯記》《塔拉巴斯》《沉默的先知》等,均以精湛的敘事技巧、獨特的語言風格、深邃廣闊的人文思想受到廣泛關注。其代表作《拉德茨基進行曲》更是現代德語文學中關于“哈布斯堡神話”的標志性作品,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寫成的Z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收入《理想藏書》,位列德語文學作品前十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納丁?戈迪默認為羅特的文學造詣已達D峰。 譯者簡介 周新建,副教授,1956年出生,1978年畢業于四川外國語學院德語專業,1980年后在西安外國語大學工作。主要翻譯作品有:《尼采與希特勒》《卡夫卡短篇小說選》,《無以復加的不幸》《摹仿論》《愛的怯懦》《緩慢的歸鄉》《希特勒傳》《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等。 主編簡介 劉煒,奧地利薩爾茨堡大學德語文學專業博士,現任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副院長、德語系副系主任。從事奧地利德語文學中的“哈布斯堡神話”及德語流亡文學研究多年。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