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春潮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371031
- 條形碼:9787514371031 ; 978-7-5143-7103-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春潮 本書特色
該部小說是海明威戲仿之作,兼有浪漫主義和自然主義的風格,屬于另類作品。
春潮 內容簡介
美國青年作家斯克利普斯·奧尼爾的妻子女兒相繼出走,他本人雪夜離家去找工作,在小飯館中邂逅中年女招待、愛好文學的英國人黛安娜,兩人一拍即合,閃電結婚,而他也因此在城中水泵廠當上了記件工。不料小飯館里接替黛安娜的女招待曼迪一肚子文壇掌故,且能說會道,迷倒了斯克利普斯。與斯克利普斯同廠的工人瑜珈?約翰遜在參加**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巴黎有過一段“艷遇”,結果中了“仙人跳”,從此不想找女人。然而,一個一絲不掛的印第安女人闖進了小飯館,被人攆走,在街頭茫然徘徊的瑜珈竟跟隨著她,把衣服一件件脫掉,和她并肩走入夜色中……冬春之交,密執安州的北國山城發生了一系列奇事,構成了海明威早期中篇小說《春潮》妙趣橫生的核心情節。
春潮 目錄
春潮 節選
春潮
前言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1899—1961),出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奧克帕克,美國作家、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授予銀制勇敢勛章;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利策獎;1954年的《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常升起》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中的100部*佳英文小說”中。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復雜,先后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用獵槍自殺身亡。海明威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在敘事方式上海明威喜歡用展示和講述,展示一般用對話方式表現出來,而講述一般是描寫,人物一般不講話。但在《春潮》中海明威除了用到展示和講述,還用到了重復、意識流和元敘事的敘事方式,這樣就進一步展示了海明威高超的敘事藝術。
《春潮》是美國作家海明威六天一揮而就的作品,因為它是海明威嘲笑好朋友安德森的小說《黑色的笑聲》的戲仿之作,因此該作品常不為人掛齒,成為被評論遺忘的角落。當時評論界有人認為初出茅廬的海明威是受了安德森的影響,傲氣的海明威不服氣,就寫了這部戲仿之作,目的是表示自己的創作與安德森毫不相干。正因為有這樣的背景,這本1926年出版的作品直到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才被美國的海明威研究者開始認真對待,歷經了六十年才獲得公認。固然嘲弄一個曾幫助過他的朋友確實不應該,但海明威在戲仿的同時,確也認真地嘗試敘述技巧,顯示了他出色的才華,絕頂的智慧。撇開創作動機不談,就這部小說本身而言,其實是很靈巧、很有意味的,他同時代的作家多斯·帕索斯認為這部小說寫得很風趣,菲茨杰拉德稱贊它妙趣橫生。
《春潮》主要講述了美國青年作家斯克里普斯的妻子女兒相繼出走后,他在小飯館中邂逅中年女招待、愛好文學的英國人戴安娜,并與之閃電結婚。可是不久后,他又迷上了接替戴安娜的女招待、熟識文壇掌故的曼迪。斯克里普斯的同事瑜伽·約翰遜在參加**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巴黎有過一段“艷遇”,結果中了“仙人跳”,從此對女人不感興趣。后來又與一個印第安女人發生了一些妙趣橫生的奇事。本書是海明威唯一的戲仿之作,兼有浪漫主義和自然主義的風格,屬于另類作品,從敘事學角度看大有研究的價值。本書是世界文學界一部非常值得研究的小說。
CHUN CHAO春潮
海明威全集HAI MING WEI QUAN JI
卷首語
也許正是由于能說明一位喜劇作家*不該有背離自然的借口,對一位嚴肅的詩人來說,要接觸偉大而值得稱頌的事情也許并不很容易;但是生活卻處處給一位善于捕捉的觀察者提供荒唐可笑的依據。
——(英)亨利·菲爾丁本書卷首及以下四部部首的引文都引自長篇小說《約瑟夫·安德魯斯的經歷》(1742)序言,亨利·菲爾丁在文中詳細闡明了他對諷刺喜劇創作的見解。
**篇紅色與黑色的笑聲
真正荒唐可笑的事都是矯柔造作。
——(英)亨利·菲爾丁
**章
瑜伽·約翰遜站在窗前向外望,這里是密歇根州一家大水泵制造廠。春天的步伐就要近了,有個搖著筆的伙計哈欽森曾寫過:“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原句出自英國詩人雪萊名作《西風頌》。難道今年還是如此?瑜伽·約翰遜思索著。在瑜伽旁邊的那個窗口旁站著一個又高又瘦有張瘦長的臉的青年,他是斯克里普斯·奧尼爾。兩人凝視著水泵廠空無一人的院子。大雪掩蓋了即將被運走的水泵。只有等到冰雪消融,工人們才能把這些箱裝水泵一一運出,拉到G.R.&I.鐵路G.R.&I.是大急流城和印第安納鐵路的首字母縮寫。車站,再裝上平板車運走。瑜伽·約翰遜凝視著窗外被雪覆蓋的水泵,呼出的熱氣在玻璃上凝成玲瓏的小霜花。他想起了巴黎。這些細小玲瓏的霜花勾起了他的思緒,讓他想起了曾待過兩個星期的花都。那是他一生中*愉快的兩個星期,如今卻拋之腦后了。
斯克里普斯·奧尼爾有兩個妻子。他呆呆地望著窗外,帶著他固有的纖弱和硬朗,想起了她們倆。一個住在曼塞羅那,另一個住在佩托斯基佩托斯基在密歇根州下半島北部一個小城鎮曼塞羅那的北面,為瀕密歇根湖的港口城市。。
自去年春天之后,他還未見過在曼塞羅那的妻子。他漠不關心地想著春天代表著什么。斯克里普斯經常與曼塞羅那的妻子一起酗酒。喝醉后,他們就很快樂。他們會沿著鐵軌走出火車站,邊喝酒,邊看火車急馳而去;會在山坡的一株松樹下,俯視下面經過的列車。有時喝個通宵,有時連著喝一個星期。這使斯克里普斯堅強。
斯克里普斯有個女兒叫路茜·奧尼爾“邋遢妹”原文是Lousy,和路茜(lucy)同音。, 他開玩笑的稱她為邋遢妹奧尼爾。有一次他們在鐵路邊連續喝了三四天后,斯克里普斯的妻子失蹤了。他找不到她的蹤影。他醒過來時,周圍一片漆黑。他沿著足下是硬邦邦的枕木向城區走去。他知道自己在鐵軌上站不穩,因此他在枕木上走著。進城還有很長的一段路,他走了很久,終于能夠看到燈光,那兒是車輛編組場。走過曼塞羅那中學,他在鐵軌邊轉個急彎,那是一座用黃磚砌成的建筑,跟他曾在巴黎看到的那些建筑不一樣,不是洛可可風格洛可可(Rococo)風格是18世紀初產生于巴黎的一種精美的裝飾藝術風格,主要表現在建筑上,后來發展到家具、地毯等室內裝飾品及繪畫上。
。不,去過巴黎的是瑜伽·約翰遜,他沒有去過。
瑜伽·約翰遜望著窗外,天黑了,水泵制造廠要關門了。他小心地將窗戶開了一道縫兒,這樣就足夠了。院子里的積雪開始消融。一陣暖風吹來,水泵工人們稱呼它為奇努克風奇努克風是指從美國中部的落基山脈東坡刮來的干暖的西北風,主要出現在冬春交替之時。。暖洋洋的風透過窗戶吹進水泵制造廠,工人們都把工具放下,其中不少是印第安人。
緊咬牙關的矮個子工頭,曾到德盧斯旅游,他在那里有過一段神奇的經歷。德盧斯在這有著藍色水面的大湖密歇根湖。德盧斯是五大湖區的一個內陸大港。對面,位于明尼蘇達州的一片樹林里。離這很遠。
工頭把一只手指伸進嘴里沾濕,豎在空中感覺風的溫度,是暖的,他失望地搖搖頭,有點兒冷冰冰地對工人們笑笑。
“得,伙計們,這是定期的奇努克風。”他說。
工人們多半沉默著掛起工具。把那些完成了一半的水泵收起,在支架上安放好。工人們排隊走出來,有些人在講話,有些人不發一語,還有幾個在商量,一起去洗手間洗洗手臉。
窗子外面,傳來一聲吶喊,那是印第安人打仗時會有的吶喊。
第二章
斯克里普斯·奧尼爾站在曼塞羅那中學外,抬頭望著那些亮著燈的窗子。天色很黑,雪從天上飄下,猶如舞動的精靈。在斯克里普斯有記憶以來一直在下雪。有個路人停下來,瞪了一眼斯克里普斯。這男子跟他究竟有什么相干啊?他繼續趕路。
斯克里普斯站在雪地里望著學校的窗戶,燈光從里面透出來。屋里,學生們正在學習。男孩和女孩競相鉆研知識,他們一直學習到深夜,這股強烈的學習欲望如風暴般正席卷著全美國。他的女兒,那個小邋遢妹,讓他在醫生賬單指她出生時所花的費用。上花了整整七十五塊錢的女孩,正在里面學習。斯克里普斯很是自豪。要他去學習可太晚了,不過在那里,邋遢妹正在抓緊夜以繼日的學習。她是個有天分的女孩。
斯克里普斯走向前面的屋子,他的家,那屋子不大,但斯克里普斯的妻子并不在意。
她經常在和斯克里普斯喝酒時說,“我不需要一座精美華麗的王宮。我只想要一個可以避風的地方。”斯克里普斯相信她沒有說謊。此刻,黃昏已過,他在雪中走著,抬頭看到自己屋里的燈光,慶幸自己相信她的話。這樣溫馨的屋子可比回到一座冷冰冰的王宮好得多。他,斯克里普斯,可不是那種不切實際的人。
他打開屋門,走進去。他竭力想摒除腦子里接連不斷的想法,但是沒用。他的朋友哈利·派克有一回在底特律認識了一個寫詩的伙計,寫了一些什么來著?哈利常常在他面前背誦:“雖然我們可以漫游在樂園和王宮之中。但什么什么什么沒有比家更好的地方。”他記不住那些歌詞了。他為它寫了一支簡單的曲調這首歌曲是流傳甚廣的《家,可愛的家》,由英國作曲家亨利·畢曉普(1786—1855)作曲,收入歌劇《米蘭姑娘克拉莉》中,由美國劇作家約翰-佩恩(1791—1852)作歌劇腳本,并為這首歌配詞。這里是戲說。,教路茜唱。那是他初次結婚時的事。假如斯克里普斯繼續干下去,也許他會成為一位出色的作曲家,為芝加哥交響樂隊的演奏寫些勞什子。他當晚就讓路茜唱這首歌。他再也不喝酒了,因為酒使他的耳朵失去了樂感。好幾次他喝醉了,聽到列車在晩上爬上博因瀑布城博因瀑布城在曼塞羅那和佩托斯基之間。那邊的坡道時的汽笛聲比斯特拉文斯基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美籍俄羅斯作曲家、指揮家,擅長為芭蕾舞劇作配樂和交響樂創作等,是20世紀影響*大的作曲家之一。曾寫過的任何東西都要動聽。這樣不行。他要像拉小提琴的阿爾貝特·斯波爾丁阿爾貝特·斯波爾丁(1888—1953),美國小提琴家、作曲家。他7歲開始拉小提琴,1905年在巴黎首次登臺演出。那樣,去巴黎展示自己的才華。
斯克里普斯打開門,走進去。“路茜,”他叫道,“是我,斯克里普斯。”
他再也不碰酒了。再也不去鐵路邊消磨夜晚的時間了。路茜可能想要一件新的皮大衣。可能吧,畢竟她想要座王宮,而不是小屋子。你壓根兒不會知道如何對待一個女人。或許這里不是她的避風港。他胡思亂想著擦亮了一根火柴。“路茜!”他叫道,嘴里沒有發出那種恐慌感。他的朋友沃爾特·西蒙斯有次在巴黎旺多姆廣場上看到一匹種馬被路過的公共汽車碾過時,聽到它嘴里發出的就是這種聲音。巴黎全都是種馬,沒有閹馬,也不飼養母馬。從大戰指1914到1918年的**次世界大戰,下同。起就是這樣,這里的一切因大戰而改變。
“路茜!”他叫道,馬上又是一聲“路茜”!沒有回音。屋內空空如也,這里被人拋棄了。屋里很冷,他瘦長的身子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斯克里普斯的耳邊響起一聲遙遠的印第安人打仗時的吶喊。
第三章
斯克里普斯決絕地離開了曼塞羅那,他與那里這樣薪盡火滅了。這座小城什么也沒有給他。隨著出了這樣的事兒,操勞了一輩子的積蓄一掃而空,什么也沒有剩下。他出發去芝加哥尋找活兒干。芝加哥是個好地方。它就位于密歇根湖西南端,地理位置優越。是個傻瓜都知道,只要好好努力在芝加哥就能成就一番事業。他要在現在叫大環大環(Loop)原指1897年芝加哥商業區由高架鐵路組成的一個環路的地區,約兩平方英里,后來泛指這一地帶,那里有全國*大的百貨公司,區內的拉薩爾街有證券交易所等,被稱為芝加哥的華爾街。的地區買地,那是個零售業和制造業的大區。他要以低價把地皮買進,讓那些需要土地的人,用高價來爭奪他手里的底皮,他如今也會耍點手段了。
他獨自一人,沒戴帽子,風雪刮著頭發,沿著G.R.&I.鐵路的軌道走去。這是他一生經歷過的*冷的夜晚。他撿起一只倒在路軌上的鳥兒,它被凍僵了。把它放在襯衫里捂暖。鳥兒緊靠著他暖烘烘的身子,感恩地啄著他的胸膛。“可憐的小東西,”斯克里普斯說,“你也覺得冷啊。”
淚如清泉般從他的眼里涌出。
“見鬼的風。”斯克里普斯說,又冒著風雪向前走去。這是從蘇必利爾湖密歇根州北部叫上半島,為東西走向的半島,蘇必利爾湖就在它的北面,是美國和加拿大所共有。上吹來的風。風在斯克里普斯頭頂上空盤旋,電報線被刮得嗖嗖作響。黑夜中,一只黃色的大眼睛向斯克里普斯迎面駛來。這輛巨大的火車頭在暴風雪中越來越近了。斯克里普斯跨到軌道旁邊,讓開路,讓它開過去。那個搖筆的老伙計莎士比亞寫過什么來著,“強權即真理”?列車從身邊駛過時,斯克里普斯想起了這句引語。火車頭開過去時,他看見那火夫彎腰把一大鏟一大鏟的煤塊倒進敞開的爐門里。司機戴著護目鏡,火光從敞開的爐膛門中射出來照亮他的臉。這時他用一只手按著扼氣桿。斯克里普斯突然想起一句話,是那些在芝加哥被處以死刑的無政府主義者臨刑前說的話:“盡管我們今天被你們殺死,你們仍然不能什么什么我們的靈魂。”芝加哥森林公園游樂場旁的瓦爾德海姆墓地是他們的安息處,那里有一塊紀念碑。斯克里普斯的父親經常在星期天帶他去那里。這紀念碑通體黑色,上面有個天使,也是黑色的。這是斯克里普斯童年的事,那時他經常問他的父親:“爸爸,為什么我們周日只有來看過這些無政府主義者才能去乘驚險滑梯玩兒呢?”父親的回答很難使他滿意。那時他還是個穿著短褲的小男孩。他父親曾是位了不起的作曲家,他母親是意大利人,她來自意大利北部。他們都很特別。
斯克里普斯站在軌道邊,那一節節又長又黑的車廂“咔嗒咔嗒”地從他身邊飛馳而過。一節節拉著窗簾的車廂駛過,每節車廂都是普爾曼臥車1865年由美國實業家喬治·普爾曼(1831—1897)發明的鐵路臥車,采用上下鋪,兩年后設立公司制造,租給鐵路公司使用。。從車窗底部的窄縫里瀉出一縷燈光。假如這列車開往另一方向就會發出轟隆隆的聲音,但它是開往博因瀑布城的,此刻正順著坡道向上爬。雖然比下坡時速度慢,但斯克里普斯扒不上去,它太快了。他想起小時候自己經常扒那種大型的裝食品雜貨車,他可是個行家。
斯克里普斯站在軌道邊,這列又長又黑的普爾曼臥車駛過他面前。都是誰在這些車廂里?他們來自美國,睡著了還能攢錢嗎?她們做母親了嗎?他們做父親了嗎?其中有情侶嗎?或者,他們來自歐洲,被大戰弄得家庭破碎、心力交悴嗎?斯克里普斯很想知道。
列車在軌道上向前駛去,*后一節車廂與他交錯而過。斯克里普斯看著車尾的紅燈淹沒在黑暗中,雪花輕輕地飄落。那只鳥兒因他的體溫恢復了活力,正在他襯衫里撲騰。斯克里普斯抬腳沿著一根根黑色的枕木向前走。他想明早就開始工作,今晚一定要到達芝加哥。鳥兒又撲騰了—下,它現在很活潑不是那么疲弱無力了。斯克里普斯伸手按著它,讓它不再撲騰。鳥兒靜了下來,斯克里普斯沿著鐵軌向前大步走去。
其實有很多地方可供他選擇,沒必要非得趕去芝加哥,那兒畢竟太遠了。亨利·門肯是個評論家,他稱芝加哥是“美國的文學之都”,那又怎樣?還有大急流城一譯“大瀑布城”。美國密歇根州西南部格蘭德河岸城市。為該州第二大城,是美國大批量生產大眾化家具的中心之一。呢。到了大急流城,他就可以像其他發財的人那樣做家具生意,賺大錢了。大急流城的家具很有名,凡是在傍晚散步的小兩口談起成家時,總會說起它。他記起小時候,他母親和他一起光著腳在今天叫大環的市區挨家逐戶行乞時指給他看過一塊招牌。上面有電燈并閃閃發光,他母親很喜歡。
“這燈光和我家鄉佛羅倫薩的圣米尼亞托圣米尼亞托大教堂于1062年建成,為這里羅馬式建筑的代表作。的沒有兩樣,”她跟斯克里普斯說,“好好看看,我的兒子,因為有一天翡冷翠即佛羅倫薩,意大利語名為Firenze。是我國詩人徐志摩首先使用的譯名,字面優美。交響樂隊將在那兒演奏你的樂曲。”
在他母親裹著條舊圍巾躺在今天的黑石大飯店所在地時,斯克里普斯便注視著這塊招牌,一看便是幾小時。這招牌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讓哈特曼來裝點你的安樂窩
上面這么寫著。它閃現出很多種顏色。剛開始是奪目圣潔顏色,這是斯克里普斯的*愛。然后是充滿生命的綠色,后來又閃出一片如火的紅色。有天晚上,他挨著母親暖烘烘的身子蜷身躺著,注視這炫目的招牌,有名警察走來。“你們得走開。”他說。
是啊,做家具生意可以發財,如果你懂得怎么做生意的話。他,斯克里普斯,恰恰懂得這一行的所有門路。他在頭腦里把有關這件事的計劃定下,他要在大急流城安定下來。那只小鳥撲騰了一下,顯得很快活。
“我要給你打造一只美麗的鍍金鳥籠,我的美人兒。”斯克里普斯興高采烈地說。小鳥信心十足地啄啄他,斯克里普斯冒著暴風雪大步前行。雪下大了,堆積在軌道上,被風刮起,一聲印第安人打仗時的吶喊聲在耳邊響起。
第四章
斯克里普斯現在在哪兒呀?在暴風雪中走著走著,他糊涂了。那個夜晚,是那么可怕,他發現自己沒有了家,就動身去芝加哥。是什么導致路茜要離家出走?邋遢妹現在過得如何?他都不清楚,他把這一切拋之腦后,什么都不想。他如今身無長物,站在齊膝深的積雪里,面前是一個車站。上面用大字寫著:
佩托斯基
在站臺上堆疊著一堆死鹿,都僵硬了,被雪半掩著。是獵戶們從密歇根州上半島運來的。斯克里普斯把這些字又念了一遍,這兒真是佩托斯基嗎?意為男同性戀者。
他本來想去南方的芝加哥或大急流城,可是在暴風雪中往北方走了,來到了佩托斯基。
從車站的屋里傳來一陣“嗒嗒嗒”聲,一個男人在那兒敲打著什么東西,他看看外面的斯克里普斯。他是個發報員嗎?斯克里普斯從某些線索上猜想他正是。
他從積雪里出來,走向窗口。那人正忙著敲打發報機的電鍵。
“你是發報員嗎?”斯克里普斯問。
“是的,先生,”那人說,“我是發報員。”
“啊!真是太好了!”
發報員疑惑地看著他,這個人高興什么呀?
“當發報員難嗎?”斯克里普斯問。他本想直接問這人這里是不是佩托斯基,他對美國北部并不熟,這片廣大的地區與他來說是陌生的,但是又害怕會太失禮。
發報員驚訝地望著他。
“聽著,先生,”他問,“你是相公意為男同性戀者。嗎?”
“不,”斯克里普斯說,“我不知道什么是相公。”
“哦,既然如此”發報員說,“你為什么隨身帶只鳥兒?”
“鳥兒?”斯克里普斯問,“什么鳥兒?”
“從你襯衫里露出頭的那只。”斯克里普斯覺得迷惑不解了。這發報員是什么人啊?怎樣的人會干發報這一行呢?他們像作曲家?藝術家?作家?像那些在全國性周刊上撰寫廣告的廣告界人士嗎?不然,他們像那些歐洲人,被大戰弄得形容枯槁,*好的年華已經逝去了嗎?他可以把經歷毫無保留地告訴這個發報員嗎?他能明白嗎?
“我回家的時候,”他開口說,“路過曼塞羅那中學的門前……”
“哦,曼塞羅,那兒有我認識一個姑娘,”發報員說,“愛塞爾·恩賴特,你認識她嗎?”
這樣說根本沒用。他要簡明扼要地把話說出來。再說,他快被凍僵了,凜冽的寒風刮過站臺上實在太冷了。他心里明白繼續講下去也沒有什么用。他的目光掃過那成堆的鹿,僵硬而冰冷。或許它們以前也是一對對情侶,有些是雄鹿,有些是雌鹿。雄鹿有角,這樣才好識別,不然像貓就比較難了。法國人閹割貓兒,卻并不閹割馬兒。法國太遠了。
“我的妻子拋棄了我。”斯克里普斯突然說。
“如果你襯衫里帶著一只該死的鳥兒到處晃蕩,你的妻子離開你一點兒也不稀奇。”發報員說。
“這是什么地方?”斯克里普斯問。兩人之間那難得精神交融的一刻,已經消逝了。實際上他們根本沒有過這種時刻,不過原本是可以有的,但現在沒用了。逝去的東西是抓不住的,是已經消逝的東西啊。
“佩托斯基。”發報員回答。
“謝謝你。”斯克里普斯說,他轉身朝這陌生閑寂的北方城市走去。他很幸運,口袋里還有450元。就在他陪妻子去作那次酗酒旅行前,他向喬治·霍拉斯·洛里默喬治·霍拉斯·洛里默(1867—1937)在《星期六晚郵報》工作30余年(1899—1937),從普通編輯升任主編。該周刊大量刊出著名作家的文學作品,深受廣大讀者歡迎。出售了一篇短篇小說。他為什么要離家出走呢?這一切到底是因為什么?
他走在大街上,迎面有兩印第安人向他走來,他們不動聲色地看看他。他們走進麥卡錫理發店。
春潮 作者簡介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1899—1961),美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926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初獲成功,被斯坦因稱為“迷惘的一代”。1952年,《老人與海》問世,深受好評,翌年獲普利策獎,195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太陽照常升起》《喪鐘為誰而鳴》《老人與海》。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