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第3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08748
- 條形碼:9787302508748 ; 978-7-302-5087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第3版) 本書特色
1.一線教師30余年教學實踐與教學案例的結晶。 2.適合高職高專網絡技術專業的在校學生、成人教育及函授學生、企業技術人員。 3.課程配套系統化設計的學習課件和實訓。 1.保留了原版的特色:理論夠用為度,概念盡量簡化、實例化;突出網絡技術基礎教學內容;追求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結合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按照知識循序漸進的思路安排各章節。 2.融入了IPv6內容3.盡量簡化被淘汰的教學內容4.調整了部分教學內容:網絡地址轉換是IPv4解決IP地址緊缺的工具,為了體現IPv6和IPv4的差別,增加了網絡地址轉換NAT配置內容。在動態路由配置中加入了路由注入。
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第3版)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計算機網絡的基本通信原理及網絡設備基本配置。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數據通信原理;網絡通信中的地址與路由;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路由選擇協議RIP以及靜態路由注入;傳輸層與網絡層通信原理;局域網、VLAN及交換機的配置、VLAN間路由、第三層交換機配置;SOHO無線網絡技術和網絡地址轉換。結合當前網絡技術的發展,本書融入了IPv6的基本概念及基本配置,包括IPv6地址、路由以及RIPng配置。 本書可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網絡技術專業的教材,也可以作為從事網絡技術工作人員的自學教材和其他專業人員的參考用書。
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第3版) 目錄
第1章計算機網絡概述1
1.1計算機網絡的定義與組成1
1.1.1計算機網絡的定義1
1.1.2計算機網絡的組成2
1.2網絡通信協議與網絡體系結構3
1.2.1網絡通信協議的概念3
1.2.2網絡體系結構3
1.3OSI參考模型4
1.4TCP/IP參考模型5
1.5TCP/IP協議網絡中的數據傳輸過程6
1.6計算機網絡的分類8
1.6.1按網絡工作方式分類8
1.6.2按網絡覆蓋范圍分類8
1.6.3按網絡傳輸技術分類9
1.6.4按網絡拓撲結構分類9
1.7網絡協議分析工具11
1.8小結13
1.9習題14
第2章數據通信基礎15
2.1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15
2.1.1信息與數據15
2.1.2信號15
2.1.3信號帶寬與信道帶寬17
2.1.4數據通信系統模型18
2.2傳輸介質19
2.2.1雙絞線19
2.2.2同軸電纜20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第3版)目錄2.2.3光纖21
2.2.4無線傳輸介質21
2.3數據編碼22
2.3.1基帶傳輸方式與頻帶傳輸方式22
2.3.2數字數據的調制編碼22
2.3.3數字數據的數字信號編碼26
2.4數據傳輸方式29
2.4.1并行傳輸與串行傳輸29
2.4.2異步傳輸與同步傳輸29
2.5數據通信方式31
2.5.1信道結構31
2.5.2通信方式32
2.6鏈路復用33
2.6.1頻分多路復用33
2.6.2時分多路復用33
2.6.3統計時分復用34
2.6.4波分多路復用35
2.6.5碼分多址多路復用35
2.7數據交換方式37
2.7.1電路交換37
2.7.2報文交換37
2.7.3分組交換37
2.8差錯控制38
2.8.1差錯檢驗38
2.8.2差錯控制方法39
2.9流量控制39
2.10數據鏈路控制規程41
2.10.1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HDLC41
2.10.2點對點協議PPP42
2.11通信網絡物理層接口43
2.11.1物理層協議43
2.11.2常見的物理層接口44
2.12小結46
2.13習題46
第3章計算機網絡中的通信地址與路由48
3.1計算機網絡中的地址種類48
3.1.1物理地址48
3.1.2IP地址49
3.1.3域名地址52
3.1.4端口地址53
3.1.5TCP/IP協議報文中的地址信息54
3.2IP地址的分配55
3.2.1網絡的劃分55
3.2.2IPv4的特殊地址55
3.2.3IPv6的地址種類57
3.2.4IP地址分配規則58
3.3子網與子網掩碼59
3.3.1子網的概念59
3.3.2子網掩碼60
3.3.3網絡地址規劃62
3.4網絡通信路由64
3.4.1路由表65
3.4.2主機路由設置67
3.4.3網絡連接的TCP/IPv4屬性設置69
3.4.4TCP/IPv6屬性設置71
3.5路由器基本配置71
3.5.1Cisco路由器硬件結構71
3.5.2Cisco路由器啟動過程73
3.5.3Cisco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74
3.5.4Cisco路由器的幫助功能75
3.5.5Cisco路由器IPv4網絡基本配置命令76
3.5.6Cisco路由器IPv6網絡配置83
3.6動態路由與路由選擇協議87
3.6.1Internet網絡結構87
3.6.2子網、超網和無類域間路由88
3.6.3動態路由89
3.6.4路由信息協議RIP90
3.6.5路由注入97
3.7IPv6 RIPng98
3.7.1配置RIPng99
3.7.2RIPng中的路由注入99
3.7.3RIPng配置舉例99
3.8小結104
3.9習題104
3.10實訓106
3.10.1TCP/IP屬性配置實訓106
3.10.2路由器基本配置實訓109
3.10.3動態路由配置實訓112
3.10.4IPv6 RIPng配置實訓114
第4章傳輸層協議117
4.1客戶/服務器交互模式117
4.1.1客戶/服務器交互模式的概念117
4.1.2傳輸層服務類型118
4.2網絡應用程序的通信過程119
4.2.1應用程序通信協議119
4.2.2傳輸層接口參數120
4.2.3C/S模式通信過程120
4.3TCP協議122
4.3.1TCP協議中的差錯控制122
4.3.2TCP協議中的流量與網絡擁塞控制123
4.3.3TCP協議中的連接控制124
4.3.4TCP協議報文格式125
4.4UDP協議127
4.4.1UDP協議的特點127
4.4.2UDP協議報文格式127
4.5小結127
4.6習題127
4.7實訓128
TCP協議分析128
第5章網絡層協議132
5.1IP協議132
5.1.1IP協議的特點132
5.1.2IPv4協議報文格式133
5.1.3IPv6協議報文格式134
5.2IP層工作過程135
5.2.1IP層接口參數135
5.2.2主機上的IP協議處理135
5.2.3路由器上的IP協議處理136
5.3ARP協議137
5.3.1ARP工作原理137
5.3.2ARP地址映射表138
5.3.3IPv6的鄰居發現協議139
5.4ICMP協議140
5.4.1常用的ICMP報文140
5.4.2ICMPv6141
5.5小結141
5.6習題141
5.7實訓142
IPv4協議和ARP協議分析142
第6章局域網146
6.1局域網基本概念146
6.1.1局域網與局域網技術146
6.1.2局域網標準147
6.2以太網148
6.2.1以太網幀結構148
6.2.2以太網介質訪問控制方式149
6.2.3以太網技術實現方式152
6.2.4以太網標準152
6.3共享式以太網154
6.3.1集線器154
6.3.2雙絞線網線制作154
6.3.3共享式以太網連接158
6.4交換式以太網161
6.4.1網橋161
6.4.2以太網交換機162
6.5虛擬局域網167
6.5.1廣播域167
6.5.2廣播域的分割167
6.5.3虛擬局域網連接168
6.5.4VLAN的種類169
6.5.5VLAN的特點171
6.6配置VLAN172
6.6.1Cisco交換機概述172
6.6.2單臺交換機上的靜態VLAN配置174
6.6.3VLAN相關配置命令177
6.7VLAN間路由178
6.7.1路由器實現的VLAN間路由178
6.7.2使用第3層交換機實現VLAN間路由184
6.8跨交換機的VLAN191
6.8.1VLAN中繼(干道)協議191
6.8.2備份線路與生成樹協議193
6.8.3跨交換機VLAN及VLAN間路由配置195
6.9無線局域網199
6.9.1無線局域網標準199
6.9.2無線局域網介質訪問控制協議CSMA/CA199
6.9.3無線局域網設備200
6.9.4SOHO無線局域網201
6.9.5家庭無線局域網202
6.9.6辦公室WiFi配置204
6.10小結205
6.11習題206
6.12實訓206
6.12.1局域網連接實訓206
6.12.2虛擬局域網配置實訓209
6.12.33層交換機配置實訓211
6.12.4手機WiFi上網214
第7章網絡地址轉換217
7.1網絡地址轉換基本概念217
7.2靜態網絡地址轉換218
7.3動態網絡地址轉換220
7.4網絡地址端口轉換222
7.5基于接口的地址轉換223
7.6端口地址重定向224
7.7小結225
7.8習題225
7.9實訓225
NAT配置實訓225
參考文獻228
附錄A習題參考答案229
附錄BH3C路由器、交換機基本配置238
附錄C網絡安全概述246
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第3版) 節選
第3章 計算機網絡中的通信地址與路由通信的目的是要傳遞信息,因此通信地址是非常重要的。在書信通信中,沒有收信人地址的信件是無法郵寄的。在計算機網絡中,通信地址也是通信過程中的關鍵。如何表示通信地址是網絡通信協議解決的重要問題。 3.1計算機網絡中的地址種類〖*2〗3.1.1物理地址物理地址是標識網絡內計算機的唯一地址,就像信封上的收信人地址一樣,包括省、市、縣、村、街道、門牌號等。計算機的物理地址在不同協議的網絡中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目前在計算機網絡中大多采用局域網接入方式。計算機接入局域網時需要使用一個網絡接口卡,簡稱網卡。常見的以太網絡接口卡如圖31所示。目前獨立網卡已經非常少見,絕大多數計算機上都有集成的以太網卡或無線網卡。 圖31以太網絡接口卡 網卡生產廠商在網卡上集成了一個48位二進制編號(一般按字節使用十六進制數書寫,中間用“:”分隔,如00:5b:03:5e:3f:0b),其中前24位是從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的注冊管理委員會申請的廠商注冊號,后24位是廠商生產的網卡序號,這就保證了每塊網卡的編號在全世界范圍內是唯一的。一塊網卡無論安裝在哪臺計算機上,網卡編號不會變化,所以在計算機網絡中就使用網卡編號作為計算機的物理地址。計算機上安裝了一塊網卡之后,這臺計算機的物理地址就確定了,在沒有更換網卡的情況下,該物理地址是不會變化的。 局域網絡中的網卡完成計算機與網絡通信線路的連接和通信線路的連接控制以及數據的發送、接收等功能,相當于OSI參考模型中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功能。一般把這些功能稱為介質訪問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網卡在發送數據時,會將網卡編號作為源地址加入發送的數據報文,表示發送該報文的計算機物理地址,接收該報文的計算機物理地址使用目的計算機上的網卡編號表示。網卡接收數據時,會將報文中的目的計算機的物理地址和自己的網卡編號相比較,用于確定該報文的接收者是否是本計算機,所以計算機的物理地址也稱作介質訪問控制地址(MAC地址)。圖32所示是以太網卡為TCP/IP協議網絡傳輸IP報文時使用MAC地址的示意圖。 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第3版)第3章計算機網絡中的通信地址與路由圖32數據報文中的MAC地址 在計算機網絡中,需要使用地址標識的除了計算機之外,還有中間連接轉發節點,一般為路由器。圖33所示是兩款Cisco路由器。 圖33Cisco路由器 路由器上的局域網端口是用來連接局域網的,每個局域網端口相當于一塊網卡。對于路由器的每個局域網端口,和網卡一樣,也是集成了一個48位物理地址編號,這個編號在全世界范圍內是唯一的。 3.1.2IP地址〖*2〗1. 什么是IP地址使用網卡表示的物理地址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唯一地標識一臺計算機,就像使用省、市、街道、門牌號碼標識一個通信地址一樣。但是這兩者具有很大的不同。使用省、市、街道、門牌號碼標識的通信地址中,地址信息具有區域層次結構,郵局可以根據區域信息逐級分揀傳遞。使用網卡表示的物理地址雖然是唯一的,但不具備層次結構,而且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分布是隨機的,因為網卡的銷售與地區無關。如果在覆蓋全世界范圍的Internet中使用物理地址通信,根本就不可能知道目的主機在網絡中的具體位置。 在TCP/IP網絡中使用網際網協議(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表示通信地址,通常稱為IP地址。IP地址是一種層次結構地址編號,它包括網絡編號和主機編號兩個部分,就像電話號碼中包含區號和區內編號一樣。IP地址由InterNIC(Internet網絡信息中心)統一管理,每個國家的網絡信息中心統一向InterNIC申請IP地址,并負責國內IP地址的管理與分配。網絡信息中心一般只分配網絡號,網內編號由取得該網絡編號使用權的網絡管理人員管理和分配。這樣,在計算機被分配了一個IP地址后,該計算機肯定是該網絡號內的成員,在Internet上當其他計算機與該計算機通信時,首先根據該計算機IP地址的網絡號找到網絡,再從網絡中尋找該計算機。這個過程和打長途電話的過程是相似的,先根據區號找到受話方所在的地區,再從該區內根據電話號碼找到受話方。 2. IP地址表示方法 在TCP/IP網絡中目前主要使用的是第4版IP協議(IPv4)和第6版IP協議(IPv6)。IPv4中采用32位二進制數編碼IP地址。為了書寫方便,IP地址采用點分十進制表示,即把IP地址的每個字節(8位二進制數)用十進制數表示,每個字節之間用“.”分隔。圖34所示是二進制IP地址編碼與點分十進制表示方法。 圖34二進制IP地址編碼與點分十進制表示方法 IPv4是*早網絡使用的網絡層協議,在設計IPv4時沒有預見到計算機網絡的發展規模,以至于造成了IP地址緊缺。為了解決IP地址的緊缺以及IPv4中的其他缺陷,1994年7月有關機構開始組織開發新版IP協議,2003年1月發布了IPv6的測試版本。2011年后計算機系統、路由器及軟件開始支持IPv6協議,Windows 7、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統及更高版本的操作系統中都可以安裝IPv6協議,使用IPv4、IPv6雙協議棧,支持IPv4和IPv6報文的訪問。2012年6月6日,國際互聯網協會舉行了世界IPv6啟動紀念日,全球IPv6網絡正式啟動。2004年我國開始組建IPv6實驗網絡。2017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該計劃指出到2018年年末國內IPv6活躍用戶要達到2億,2020年年末達到50億,2025年年末國內IPv6規模要達到世界**。由于IPv4和IPv6協議不兼容,從IPv4網絡向IPv6網絡轉移還需要克服很多技術上和資金上的困難,但是今后的發展趨勢必將走向IPv6網絡。當然IPv4和IPv6共存的情況也將持續相當長的時期。所以當前學習網絡技術就要掌握IPv4的現有技術,并且要跟蹤IPv6的技術發展,不斷學習掌握IPv6新技術。 IPv6中使用128位二進制數編碼地址,書寫方式以16位二進制數編碼為一個分組,每個16位分組寫成4個十六進制數,中間用冒號分隔,稱為冒分十六進制格式(也有冒號十六進制的叫法)。 例如,128位二進制IPv6地址: 0011000000000001000000000111001100000000000000000010111100111100 0000001010111011000000000001111111110000001010000001110001011011 冒分十六進制格式為 3001:0073:0000:2F3C:02BB:001F:F028:1C5B IPv6地址中每個16位分組中的前導無效0位可以去除做簡化表示,但每個分組必須至少保留一位數字。如上例中的地址,去除前導無效0位后可寫成: 3001:73:0:2F3C:2BB:1F:F028:1C5B。 如果地址中包含很長的0序列,為進一步簡化表示法,還可以將冒分十六進制格式中相鄰的連續0位合并,用雙冒號“::”表示。“::”符號在一個地址中只能出現一次。例如, 3001:0:0:0:0:0:0:1可以寫成3001::1 0:0:0:0:0:0:0:0可以寫成:: 注意: 在后續有關IP協議內容中注定要涉及IPv4和IPv6兩個版本的內容。一般概念性問題沒有什么差別,所以一般敘述都不加區別,有差別的地方會特別指出,有些簡單的差別讀者也可以通過舉一反三理解。涉及IP協議版本的內容,讀者可以根據IP地址的長度和表示方式判斷是哪個版本。所以在后續內容中,一般情況下不再聲明是在哪個版本中。 3. IP地址的分類 IP地址中包含網絡編號和主機編號。網絡編號和主機編號是如何劃分的呢? 在IPv4地址中,為了照顧不同網絡內有不同的主機數目以及其他目的,IP地址被劃分成A、B、C、D、E五類。IPv4地址的分類方法如圖35所示。 圖35IPv4地址的分類方法 在IPv4網絡中一般使用A類、B類、C類IP地址,D類地址用于多播。多播(組播)主要用于網絡會議、網絡游戲、網絡教學等領域,本書不討論多播技術。 在A類、B類、C類IP地址中,A類網絡有127個網絡號,一個A類網絡中可以有224 =16M個主機編號; B類網絡有214 =16K個網絡號,一個B類網絡中可以有216 =65536個主機編號; C類網絡有221 =2M個網絡號,一個C類網絡中可以有28 =256個主機編號。 在IPv6網絡中,不再使用IPv4地址的分類方法,網絡號是用網絡地址長度表示的。例如, 3001:1::1/64表示網絡地址長度是64位,即網絡號部分是64位,后64位是主機地址。 20D3:2::3:1/112表示網絡地址長度是112位,即前112位是網絡號,后16位是主機地址。 3.1.3域名地址 在Internet網絡中,必須為每臺計算機分配一個合法的IP地址,就像手機必須有一個合法的電話號碼才能通信一樣。雖然手機號碼和IP地址都是通信地址,但是它們的用途有較大差別。手機通信的對象范圍較小,多是固定的通信對象,只要記住這些手機號碼就可以了; IP地址用于Internet上計算機之間的通信,通信對象范圍大,而且沒有固定性。在Internet上瀏覽信息時,如果不知道某個網站服務器的IP地址,顯然就無法瀏覽。如果要像記電話號碼一樣記住眾多網站服務器的IP地址,是不可能的。 域名地址就是使用助記符表示的IP地址。例如,著名的中文搜索網站百度網站的IP地址是202.108.22.43,我們記住這個IP地址不太容易,但它的域名地址是www.baidu.com,記憶這個域名地址比記憶IP地址就容易多了。 域名地址雖然容易記憶,但在IP報文中使用的是用數字表示的IP地址。在瀏覽器中輸入一個域名地址之后,必須將其轉換成IP地址才能進行網絡通信,完成這個轉換功能的設備稱作域名系統(Domain Name System,DNS)服務器。DNS服務器也是安裝在一臺計算機上的服務程序,采用查表的方法完成域名地址和IP地址的轉換。 如果一臺計算機想要別人使用域名地址來訪問,首先要在DNS服務器中注冊,一般是在上一級域名服務器中注冊。域名是分級分層設置的,各級域名間使用“.”分隔。例如域名www.nankai.edu.cn,其中: cn是頂級域名,代表中國。頂級域名是在Internet管理中心注冊的域名; edu是二級域名,代表教育網。edu是在中國互聯網中心cn域名下注冊的域名; nankai是三級域名,代表南開大學。nankai是在教育網edu域名下注冊的域名; www是主機域名,表示一臺Web服務器,它是在nankai域名下注冊的域名。 除了主機域名外,每級域名下都會設置一臺域名服務器和備用域名服務器供下級進行域名注冊。為了能夠在網絡中使用域名地址,在計算機網絡連接的TCP/IP屬性設置中,必須設置DNS服務器地址。網絡連接的TCP/IP屬性設置窗口如圖36所示。 圖36網絡連接的TCP/IP屬性設置窗口 DNS服務器一般可以設置兩個,但必須填寫服務器的IP地址。DNS一般需要設置本地域名服務器地址,即計算機所在域的DNS服務器IP地址。在設置完成DNS服務器地址之后,當一臺計算機使用域名地址通信時,系統首先根據域名服務器IP地址將域名地址信息發送給域名服務器,域名服務器根據域名地址查找IP地址,然后將IP地址返回給該計算機,計算機再使用IP地址和需要通信的計算機進行通信。 根據域名查找IP地址的過程稱作域名解析。實際上,域名解析的過程是比較復雜的。一般域名在本地域名服務器中很難找到,但本地域名服務器會自動到它的上級域名
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第3版) 作者簡介
田庚林,教授。主要從事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曾編著出版了《網頁制作工具》《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計算機網絡系統集成技術》《計算機網絡安全與管理》《網絡數據庫技術》網絡專業系列教材和《計算機網絡與數據庫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基礎項目教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