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核桃里的歌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01826
- 條形碼:9787521201826 ; 978-7-5212-018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核桃里的歌聲 本書特色
阿舍對生活有著深刻而敏銳的洞察力,她用簡潔細膩的文字向讀者展示了平凡生活中人性的幽微復雜。
核桃里的歌聲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的14篇短篇小說,都是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有的描寫了現代都市里知識分子男女之間的某些細膩的情感糾葛;有的描寫了親生母女之間互相關愛又互相傷害的復雜情感;有的是通過寫老同學聚會,反映了個人生活際遇的不同;有的關注了老年喪偶人士的養老問題;有的描寫了寡居女子對失蹤多年的前夫深沉而綿長的懷念;有的描寫了普通勞動者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核桃里的歌聲 目錄
目錄
路這么長,我們說說話吧/001
見信如晤/044
海邊的阿芙羅狄忒/089
有口難言/114
吉日/133
奔跑的骨頭/151
行行復行行/169
白露/186
聚會/208
蛋殼/230
左耳/254
核桃里的歌聲/277
雪山/295
珍珠/310
核桃里的歌聲 節選
路這么長,我們說說話吧 1 今天,我要整理書房。三個大書架,近萬本書,還有塤、漆器、花瓶、筆筒、讀書卡片、臺燈、墨水、雜物筐、抽屜里的筆記本、信件、移動硬盤、墻上的自畫像……這些經年累月經由各種念頭、各種需要積攢起來的有用或者無用的身外之物,它們一半時間使我如坐宮殿,另一半時間則如坐廢墟。清理書房是搬家這件事中*累人的一項,每本書要像在書架上一樣,按照分類和閱讀習慣,分裝在一只只愁容滿面的紙箱里;每件小玩意兒,我根本不知道它們到底有多少,具體是哪一些,卻每一個都藏著時間的信息或者我內心的秘密,有一些甚至比我的親人與我的關系都更緊密,更給我驚喜與安慰。因此,根據以往的搬家經驗,我不會像扔掉客廳抽屜或者廚房壁柜里的零碎那樣,輕易地扔掉那些夾在書架間的小玩意兒。 清理書房是件體力活兒,我必須吃點東西。水燒開后,我從冰箱里翻出*后一塊豆沙夾心面包。餐廳堆滿紙箱,只余一條一人寬的通道,端著泡好的紅茶,我在餐桌邊坐下來。窗外細雨蒙蒙,已經三天了,天空仍然陰沉無光,灰黑色的云層讓我想到新湖鎮地平線上翻滾的沙塵暴。新湖鎮是我出生的地方,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東北角的一個戈壁小鎮。我邊吃早餐邊打量廚房,雖然搬走后就要賣掉這套房子,但我還是十分喜歡這間廚房:近二十平方米的開放式設計,沒有變色的乳粉色墻漆,依舊明亮干凈的乳白色櫥柜與墻磚,結實耐用的鋼木餐桌……可是不知道為什么,它們讓我的記憶瞬間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新湖鎮。那時候,我們家的三間土坯平房的采光都不太好,屋內四壁*早是雪白的,后來因為冬日生火取暖,一年年就暗了下去。記得上高二的一個晚上,我坐在火爐旁一邊烤火一邊背歷史年代,不知不覺中走了神,盯著墻皮上四處蔓延的細紋開始胡思亂想,認為房子不是給煙熏黑的,而是墻壁里面生了什么東西,它們由內而外,腐蝕或者侵占著我的家。它們是什么東西呢?我想了又想。那天,語文老師剛好出了一道作文題,“時間是什么”,我立刻恍然大悟,斷定是時間藏在我們家的墻壁里,一年年改變著它們的顏色。隨后,我將這個想法寫進作文,沒想到大受表揚,字里行間被老師用紅筆畫滿了表示贊嘆的加重符號。因為墻壁顏色的關系,早晨起床后,家里看起來總是又昏暗又冷清,無論在哪個角落,都無法感受到一日之晨的清新與嶄新。記憶中,早晨起床后家里總是沒人,那些日子里,爸媽早上都在哪兒呢?春夏秋大概是菜地或者棉花地,澆水、施肥、鋤草、間苗、打尖,這些活兒只能在工作之余的早上和黃昏做。但是冬天呢?冬天他們在哪里?時間里布滿疑問,不僅這一件,沙漠在房子的哪個方向,棉花地一年能收多少斤棉花?爸媽是怎么把家從連隊搬到團部的,后來又是怎樣離開新湖鎮搬到庫爾勒市的?那些母雞、杏樹、葡萄樹、坎土鏝、舊相冊、老像章……扔掉多少留下多少?這些簡簡單單的事情,我是真的不知道,還是因為它們的簡單遺忘了呢? 一只喜鵲喳喳飛過,它的翅膀大概濕透了,飛得急促,叫聲也又低又短;窗臺上的歐洲月季——薰衣草花環的花盆邊緣,一片指甲大小的落葉裹了一層白絨絨的霉菌。現在是三月份的*后一周,我生活的城市——銀川——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下過如此又悶又長的春雨。 生活看似了無新意,但我幾乎每一天都為自己和世界感到驚奇。比如此時此刻,我坐在擁擠雜亂的廚房里喝茶吃早餐,窗外雨霧霏霏不絕,我的思緒如煙,忽而停在遙遠的新湖鎮的上空,忽而轉身回來,為過去與此刻兩個自己的關系感到吃驚:那個新湖鎮的我,是怎么走到今天,成為此刻坐在這間廚房里的我的呢?不管怎么說,那個新湖鎮的我,既不會想象到也不會夢到今天的我。那么,那個新湖鎮的我,對今天的我感到滿意嗎?或者,我是她當初想成為的那個人嗎? 必須結束這種毫無意義的胡思亂想,事實上今天我只有大半天的時間清理書房,下午四點,我和朋友已經約好,我們得談一個電視節目的合作意向。 2 我決定先從那些小零碎開始。塤、漆器、花瓶、筆筒、讀書卡片、臺燈、墨水、雜物筐、抽屜里的筆記本、信件、移動硬盤、墻上的自畫像……這些小玩意兒,它們夠我收拾一陣子。它們是*讓我心煩的,也是**有趣的,它們每一件的背后,都能扯出些小故事。有時候是一次旅行,有時候是一個朋友的情誼,有時候,則完全是我不著邊際也無法解釋的私人愛好。比如這件刻著賀蘭山巖畫的塤,無論從哪個角度揣摩它,手感都仿佛貼著一個年輕女子的臉。它是一位朋友的手工作品,我們曾經親密無間,一度像情侶一般無私和信任彼此,如今我們仍是好友,卻失去了當初的自在與舒適。還有這厚厚一沓獎勵證書,光滑的銅版紙上,印著我作為一名新聞從業人員的榮譽,它們冷漠地躺在一只白色的塑料收納箱里,并不知道我對這個職業從來沒有什么熱情。這只鐵皮文具盒,是我在新湖鎮上高中時用的,時間大概是1988年,盒面上印著樹蔭成行的北京北海公園,盒蓋與盒身已經分家。 握著這只鐵皮文具盒,我嘆口氣坐在地板上,說什么都不敢相信它的存在。它是什么時候跟著我從新湖鎮來到銀川的?為什么我的記憶一無所有?時間已經過去三十年,這三十年里我上大學、工作、戀愛、結婚、生子、搬家、搬家、再搬家,生活仿佛一只網袋,添進新的,篩掉舊的,年復一年,過去一尾又一尾地迅速消失在時間的大海里,而這只鐵皮文具盒,竟然安靜地躲在這里。時間真的這么奇妙嗎?它會回過頭來找你。或者是,時間從來沒有離開過,是人在盲目地走,自以為是地走,暈頭轉向地走,所以,說不定在哪一天就迎頭碰上了仍在原地的時間。
核桃里的歌聲 作者簡介
阿舍,上世紀七十年代生于新疆,現居銀川。《黃河文學》編輯。魯迅文學院第15屆、第28屆高研班學員。出版有長篇歷史小說《烏孫》,短篇小說集《奔跑的骨頭》《飛地在哪里》,散文集《白蝴蝶,黑蝴蝶》《撞痕》。2010年、2011年獲《民族文學》年度散文獎,2014年獲《民族文學》年度小說獎。散文《我不知道我是誰》2016年獲《十月》文學獎。小說《左耳》2016年獲《朔方》文學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