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皮膚外科學基礎與臨床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79980
- 條形碼:9787030579980 ; 978-7-03-05799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皮膚外科學基礎與臨床 內容簡介
傳統的醫學概念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新理念的注入,在分支越來越細的同時,學科間理論與技術的融合已成為分支學科快速發展的基礎。本書針對目前我國皮膚外科學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工作任務,從一個新的視角敘述了不同于以往其他相關書籍中的概念,更加注重皮膚外科學與其他學科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有機融合和借鑒,內容新穎、實用、科學性強。為便于讀者閱讀和查詢,內容編排為六篇共計三十二章,構思具有較強的原創性和臨床指導參考價值。
皮膚外科學基礎與臨床 目錄
目錄
**篇 現場急救
**章 現場急救技術 1
**節 心臟復蘇術 1
第二節 呼吸復蘇術 7
第三節 過敏性休克急救 10
第四節 急救止血術 11
第二篇 皮膚美學與皮膚結構和功能
第二章 皮膚美學概論 14
**節 人體整體觀 14
第二節 人體發育規律 18
第三節 皮膚美學 20
第四節 皮膚美學與亞健康皮膚 22
第五節 皮膚老化 32 第三章 胚胎皮膚的發生 51
**節 表皮的發生 51
第二節 真皮的發生 53
第三節 表皮與真皮的連接 53
第四節 皮下組織的發生 54
第五節 皮膚附屬器的發生 54
第六節 皮膚肌肉、血管和淋巴
管及神經的發生 57
第四章 皮膚的結構與功能 58
**節 概述 58
第二節 表皮 59
第三節 表皮干細胞 69
第四節 真皮 76
第五節 皮下組織 79
第六節 皮膚的神經 81
第七節 皮膚的血管、淋巴管和肌肉 82
第八節 表皮與真皮的連接和再生關系 86
第九節 皮膚的超微結構 90
第十節 皮脂腺 95
第十一節 小汗腺 102
第十二節 大汗腺 104
第十三節 指(趾)甲 106
第十四節 毛發 109
第十五節 皮膚的線和紋 127
第十六節 皮膚的生理功能 138
第十七節 皮膚與內分泌 149
第十八節 皮膚免疫學 164
第五章 各年齡階段及男女皮膚特點與區別 174
**節 胚胎皮膚 174
第二節 胚胎皮膚向胎兒皮膚轉化 174
第三節 胎兒皮膚 175
第四節 嬰幼兒(新生兒)時期皮膚特點 175
第五節 兒童及青春期皮膚特點 177
第六節 中老年期皮膚特點 178
第七節 男女皮膚的區別 179
第六章 皮膚正常微生物群與微生態平衡 180
**節 微生物生態學及人體正常菌群 180
第二節 皮膚正常微生物防線的功能 184
第三節 皮膚生態系的正常微生物群組成 185
第四節 皮膚正常微生物群的定植 186
第五節 影響微生態平衡的因素 187
第六節 皮膚污染與傳播特點 189
第七節 手部皮膚微生態學 190
附1:常見的致病微生物 191
附2:具有傳染性的皮膚病 191 附3:病毒引起的皮膚病 192
附4:真菌引起的皮膚病 192
附5:真菌檢查法 192
第七章 皮膚與體表面積測定 194
**節 皮褶厚度的測量 194
附:身體密度、脂肪含量、胖瘦公式 195
第二節 身體成分的測定與評價 195
第三節 人體各部位皮膚厚度的測定 199
第四節 體表面積測定與計算 202
第三篇 皮膚檢測與試驗技術和相關知識
第八章 皮膚檢測技術與皮膚試驗 205
**節 皮膚檢測技術 205
第二節 皮膚試驗 213
第九章 皮膚活檢術及其他組織病理學診斷技術 221
**節 概述 221
第二節 皮損選擇與注意事項 221
第三節 麻醉 222
第四節 取材方法 222
第五節 皮膚活檢術后處理與拆線 223
第六節 術前、術中及術后活檢的意義與價值 223
第七節 皮膚活檢存在的問題與注意事項 224
第八節 皮膚細胞學檢查方法 225
第九節 其他組織病理學診斷技術 225
第十節 液體活檢 227
第十章 皮膚活力檢測 228
**節 概述 228
第二節 皮膚活力檢測與試驗方法 228
第十一章 醫學影像學與皮膚外科 232
**節 X 線成像 232
第二節 CT 234
第三節 MRI 234
第四節 PET-CT 234
第五節 介入放射學 235
第六節 超聲成像 236
第十二章 醫學攝影技術與要求 237
**節 概述 237
第二節 臨床攝影基本原則與要求 237
第三節 臨床攝影技術與方法 238
第四節 手術攝影 241
第五節 影像資料的翻拍 242
第六節 照片資料收集與管理 242
第七節 醫學攝影糾紛的防范 243
第八節 醫學攝影室的設置與基本要求 243
第四篇 皮膚病理與再生修復
第十三章 皮膚檢查 244
**節 皮膚檢查注意事項 244
第二節 感覺檢查 244
第三節 皮膚顏色 245
第四節 皮膚彈性與水腫 246
第五節 皮疹 247
第六節 出血點與紫癜 247
第七節 蜘蛛痣 248
第八節 色素痣 248
第九節 淺靜脈怒張 248
第十節 瘢痕與皮紋 248
第十一節 皮下結節 249
第十二節 皮下氣腫 249
第十三節 皮下及皮內出血 249
第十四節 皮下脂肪 250
第十五節 皮膚其他性狀變化 250
第十六節 黏膜 251
第十七節 毛發 251
第十八節 指(趾)甲 252
第十九節 淋巴結檢查 252
第十四章 炎癥、皮膚組織病理基本
變化與常見皮膚損害 254
**節 炎癥 254
第二節 皮膚病的基本組織病理變化 260
第三節 常見皮膚損害 267
第十五章 皮膚創傷再生與修復 274
**節 概述 274
第二節 皮膚損傷程度分類 274
第三節 皮膚傷口愈合的基本
過程與再生修復 275
第四節 傷口內其他軟組織的再生修復 279
第五節 影響再生修復的因素 280
第六節 皮膚創傷愈合及異常愈合的類型 283
第七節 皮膚創傷常見的名詞概念 284
第八節 生長因子在皮膚創傷修復中的應用 285
第九節 皮膚創傷再生與修復新進展 288
第五篇 皮膚外科臨床基礎篇
第十六章 皮膚黏膜的消毒 301
**節 消毒的目的 301
第二節 污染與傳播特點 301
第三節 菌群特點 302
第四節 化學消毒與**法 302
第五節 影響消毒與**效果的因素 308
第六節 臨床消毒方法的應用 310
第七節 常用消毒防腐藥 315
第十七章 皮膚的麻醉與鎮痛 318
**節 疼痛的定義與神經生理學 318
第二節 疼痛的分類 319
第三節 局部麻醉 321
第四節 常用局部麻醉藥介紹 326
第五節 幾種常用局部麻醉藥物比較 329
第六節 局部麻醉的輔助用藥 331
第七節 局部麻醉藥物應用注意事項與并發癥 334
第八節 麻醉與過敏反應 335
第九節 冷卻止痛 335
附1:常用鎮痛藥物簡介 339
附2:常用的局部麻醉藥的濃度、劑量與用法 349
第十節 慢性疼痛的治療 350
第十一節 手術后鎮痛 351
第十八章 醫用縫針縫線及新型皮膚吻(縫)合器械 352
**節 醫用縫針 352
第二節 醫用縫線分類 353
第三節 縫線的生物學反應 355
第四節 縫線材料選擇應用原則 355
第五節 新型皮膚吻(縫)合手術器械 355
第六節 新型皮膚牽張閉合器 356
第十九章 新型傷口敷料與相關制劑 358
**節 概述 358
第二節 傷口敷料分類 358
第三節 新型傷口敷料、制劑 358
第四節 傷口敷料與致敏性 362
第二十章 皮膚外科手術基本操作方法與技巧 363
**節 皮膚外科手術的基本
要求 363
第二節 皮膚外科手術方式方法選擇原則 363
第三節 手術切口原則 364
第四節 手術切開方法與技巧 365
第五節 手術剝離方法與技巧 365
第六節 手術止血方法與技巧 366
第七節 縫合方法與特殊情況下的縫合技巧 368
第八節 引流方法與技巧 369
第九節 創面閉合方法選擇 371
第十節 包扎固定方法與技巧 371
第十一節 拆線方法與技巧 372
第十二節 早期換藥的觀察 373
第十三節 皮膚外科術后早期注意事項 373
第十四節 術后早期功能鍛煉 374
第二十一章 皮膚外科手術常見并發癥與防治 375
**節 概述 375
第二節 出血和血腫 375
第三節 感染 376
第四節 皮膚壞死 376
第五節 傷口裂開 376
第六節 縫線肉芽腫 377
第七節 面部血管、神經損傷 377
第六篇 皮膚外科常用治療技術與并發癥
第二十二章 皮膚及相關移植 379
**節 皮膚缺損對人體的影響 379
第二節 皮膚移植的作用與價值 379
第三節 供皮區選擇原則 379
第四節 不同厚度皮膚移植的特點 380
第五節 皮膚移植的成活過程 381
第六節 皮膚移植生長后的特征 382
第七節 自體皮膚移植 383
第八節 黏膜移植 393
第九節 脂肪移植 394
第十節 筋膜移植 396
第十一節 毛發移植 398
第十二節 指甲移植 404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