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兒童情緒管理全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4611777
- 條形碼:9787554611777 ; 978-7-5546-1177-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兒童情緒管理全書 本書特色
1、情緒沒有對錯,別說TA是“熊孩子”,孩子大多是表達情緒的方式不當。 孩子的喜怒哀樂,不是毫無緣由的,更非莫名其妙。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和密碼,只是你還沒有解密而已。 做智慧父母,讀懂孩子的情緒語言。 2、孩子發脾氣,摔東西,除了哄和吼,難道你就兩手一攤、無能為力了嗎? 孩子“人來瘋”,沒禮貌,除了呵斥,難道你就無計可施了嗎? 教孩子正確地管理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將負面情緒裝箱收起來。 3、不要發脾氣,不要大聲吵鬧,不要害怕,不要……你對孩子說了多少個“不要”,讓孩子強忍著自己的情緒。 隱忍只會憋出內傷,重裝你的管教系統,也重裝孩子的情緒系統,幫助孩子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本書獻給一言不合就發脾氣的父母和不會正確表達情緒的孩子。
兒童情緒管理全書 內容簡介
本書幫助廣大家長解決0-12歲孩子的情緒問題,書中內容包括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以及父母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哭鬧問題。比如:孩子生氣時,父母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感到害怕時,父母要營造安全情境;孩子輸不起時,父母要引導孩子坦然接受失敗;孩子任性時,父母要學會按下“暫停鍵”。此外,本書還以情景還原的方式指導父母在生活和學習中妥當處理孩子的各種棘手問題,從而培養出受人歡迎的好孩子。
兒童情緒管理全書 目錄
基本情緒:小小“變臉王”,喜怒哀樂都寫臉上 — 003
自我意識情緒:鞋子和衣服穿反了,有點害羞 — 008
情緒影響:“真奇怪,看到媽媽哭了,我也想哭” — 013
疏導情緒: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難過” — 019
第2章 教孩子興奮也要控制,不做不懂禮貌的“熊孩子”
及時分享孩子的喜悅,同時提醒他不要打擾他人 — 025
孩子“人來瘋”,其實是因為被冷落 — 028
孩子不是故意“熊”,只是缺乏公共秩序意識 — 033
調整孩子的作息規律,讓他不再晝夜顛倒 — 038
第3章 孩子易怒、煩躁,父母要學會“以柔克剛”
面對“小賴皮”,不能一哭鬧就滿足孩子 — 043
引導攻擊性強的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 — 047
強調任務的意義感,來趕走孩子做事的煩躁 — 051
面對“三分鐘熱度”,讓孩子自己承擔放棄任務的后果 — 055
第4章 少束縛,多包容,化解孩子的逆反情緒
教孩子換位思考,體會他人的感受 — 061
孩子渴望自由,全因父母過度保護 — 066
放棄控制,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 069
尊重孩子,跟他做真正的朋友 — 072
第5章 孩子有“分離焦慮”?是父母沒給足安全感
給黏人的“小尾巴”找個同齡伙伴 — 077
帶孩子參觀工作環境,告訴他,爸爸是真的很忙,不是不要他 — 082
與孩子分床睡,記得要循序漸進 — 087
與孩子進行“分離訓練”,給他一個情緒緩沖期 — 091
第6章 留心觀察,傾聽孩子的“憂傷心事”
多孩家庭,千萬別讓孩子感到“愛的疏離” — 099
拒絕留守,再多的物質也換不回童年的陪伴 — 103
不說無心的氣話,那會傷害孩子稚嫩的感情 — 107
鼓勵孩子將真實情緒勇敢地表達出來 — 110
第7章 教孩子分享和交友,懂社交的孩子不孤單
引導孩子學會跟他人分享 — 115
告訴孩子,真誠熱情的邀請沒有人會拒絕 — 120
教孩子尋找與新朋友的共同話題 — 126
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 — 130
第8章 循序漸進地進行“勇氣訓練”,驅散孩子對未知事物的恐懼
為孩子找個“勇氣榜樣” — 137
科學很有趣,孩子不懂才害怕 — 142
行為療法,幫孩子戰勝恐高 — 146
鼓勵探索,讓孩子在實踐中消除恐懼來源 — 149
第9章 孩子的厭學情緒重?是父母的耐心和技巧不夠
想讓孩子乖乖上學,就先緩和他的情緒 — 155
用生動的“課堂”形式,拉回孩子飄走的注意力 — 159
情緒會傳染,為孩子提供耐心的輔導 — 164
孩子聽不進批評?是家長的方式不對 — 168
第10章 教孩子不氣餒、不嫉妒,“輸得起”才“贏得了”
讓孩子放平心態,告訴他比賽有贏就有輸 — 175
失敗面前,鼓勵孩子不要氣餒 — 180
引導爭強好勝的孩子享受比賽的過程和意義 — 185
教孩子成功的方法,消除他的嫉妒情緒 — 190
兒童情緒管理全書 節選
第1章 情緒管理入門——走進孩子 的“小小情緒世界” 有時候,孩子的喜怒哀樂等情緒都寫在臉上,可是他自己卻感覺不到,也無法控制。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進一步認識什么是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 基本情緒:小小“變臉王”,喜怒哀樂都寫臉上 陽陽是一個5歲的小男孩。他盼呀盼,終于盼到了兒童節。清早,當一抹柔和的陽光灑進臥室的時候,他就掀開被子,光著兩只小腳丫,“噔噔噔”地跑來搖醒媽媽。 “媽媽,兒童節到了,我的禮物呢?”陽陽瞪大銅鈴般的眼睛。 “我早就準備好了。”媽媽從床下拿出了一個禮物盒。 陽陽接過媽媽的禮物盒,打開一看,發現里面有一大包五顏六色的氣球,還有一個黑色的迷你打氣筒。陽陽高興極了,馬上用嘴吹氣球,可是怎么也吹不起來…… “用打氣筒打氣吧。”媽媽一邊說,一邊示范起來。 媽媽把氣球嘴套在打氣筒的氣孔上,然后一手按住氣球嘴,一手推拉活塞。只聽“唧唧”兩聲,一個紅色的氣球就充滿了氣,變得又大又鼓,媽媽隨后又將氣球嘴打了個結。 陽陽學著媽媽的樣子,給一個黑色的氣球打氣。只聽“撲哧”一聲,黑色的氣球突然飛了出去,氣全部漏光。 陽陽漲紅了臉,非常生氣,他直接拿來剪刀把氣球剪破了。 媽媽過來耐心地開導他:“下次你推拉活塞的時候,要用一只手按住氣球嘴,這樣它就不會飛出去了。” 過了一會兒,陽陽又給一個藍色的氣球打滿了氣,他學著媽媽的樣子,把氣球嘴拉出來,準備打結。沒想到,氣球“嘣”的一聲,瞬間爆了,陽陽被嚇到了,扔下打氣筒,大哭起來。 媽媽連忙過來安慰陽陽,摸摸他的頭說:“別害怕,下次不要把氣打這么滿,氣球就不會爆了。”然后媽媽給他做了個示范。 “知道了,這回我要做出很多很多的氣球。”陽陽擦干眼淚,繼續給氣球打氣。 不一會兒,陽陽周邊就飄起五顏六色的氣球,他就像一個魔法師一樣,指揮著這些“氣球精靈”不停地彈跳著。 “陽陽的氣球,又大又漂亮。”媽媽向陽陽伸出兩個大拇指。 “那當然了。”陽陽抱著氣球,興奮得手舞足蹈起來。 “快給氣球畫上表情吧,這些‘氣球精靈’就像你一樣,是小小的‘變臉王’,把喜怒哀樂全寫在臉上。”媽媽用記號筆在一個氣球上畫了一個大笑臉。 “呵呵,氣球會笑,也會哭,太好玩了!”陽陽用筆在氣球上畫了兩行淚…… 以上故事中的陽陽在給氣球打氣的過程中,把喜怒哀樂等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心理學家在情緒的發展研究中,一般把人類的情緒分為基本情緒和自我意識情緒兩大類。孩子的基本情緒包括愉快、憤怒、悲傷、驚訝、恐懼和厭惡六個方面,可以簡稱為喜、怒、哀、驚、懼、厭。 孩子很少會掩飾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被情緒控制還不自知,此時就需要父母教會孩子體驗自己身上的情緒。 那么,父母怎么讓孩子體驗自己身上的基本情緒呢?下面有幾點建議: 1.跟孩子玩一玩“照鏡子”的游戲 “照鏡子”可以將一些情緒具象化,讓孩子更容易認識與理解自己身上的情緒。孩子開心的時候,可以帶他照照鏡子,讓他看自己笑起來彎彎的眼睛;孩子難過的時候,可以帶他照照鏡子,讓他看看自己噘起的嘴巴、豆大的淚珠…… 2.讓孩子給情緒畫一張表情畫 父母可以拿來六張白紙,引導孩子在白紙上畫出喜、怒、哀、驚、懼、厭六種表情畫,并掛在房間里。當孩子有情緒時,可以讓孩子自己“配配對”。例如,孩子把新衣服弄臟了正在生氣,這時父母可以讓孩子在“怒”的表情畫上打個鉤,讓他明白自己此時的情緒狀態。 3.跟孩子玩“猜一猜”游戲 孩子把很多情緒都寫在臉上,所以父母沒有必要一語道破,可以跟他玩“猜一猜”游戲,爭取把孩子消極的情緒轉化為積極的情緒。比如,孩子傷心難過時,媽媽可以說:“讓我看一看,是誰把自己哭成了小花貓啊?”孩子可能會偷偷擦掉眼淚,破涕為笑地說:“我才不是小花貓呢!” 4.讓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把基本情緒宣泄出來 孩子天真無邪,很容易把情緒毫不掩飾地宣泄出來,這時父母要學會疏導,而不是堵截。父母應該讓孩子宣泄完之后,再告訴他這就是人的基本情緒,每個人都會有。 例如,孩子的玩具被爸爸不小心扔了,他很生氣,拍桌子抗議。爸爸要先讓他宣泄完畢,然后再告訴他:“你這樣做就是生氣的表現,爸爸以后不亂拿你的東西,你以后也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要不然別人也會像你一樣生氣的。” 自我意識情緒:鞋子和衣服穿反了,有點害羞 “阿嚏——阿嚏——”冬天的早上,杰瑞一起床就直打噴嚏、流鼻涕。 “快點穿上新鞋和新衣服,這樣就暖和了!要不要媽媽幫忙?”媽媽在廚房忙著做早餐。 杰瑞是一個3歲的小男孩,他的獨立性很強,什么事情都要搶著自己做。 “不用,我自己會穿!”杰瑞開始在臥室里摸索起來。 穿鞋的時候,杰瑞發現自己有點分不清楚左右腳。這時,杰瑞不好意思去問媽媽,因為他不想讓媽媽笑話他不會穿鞋。于是,他就將左腳使勁塞進一只鞋里,接著再將右腳使勁塞進另一只鞋里。杰瑞高興地說:“這雙新鞋真合腳!” 穿好鞋后,杰瑞又開始套毛衣,他發現這件毛衣是圓領的,他分不清哪邊是正面,哪邊是反面。杰瑞還是不好意思去問媽媽,因為他不想讓媽媽笑話他不會穿衣服。于是,杰瑞就把左手和右手插進毛衣的袖口,再把毛衣撐開,頭鉆出領口。杰瑞得意地說:“這件新衣服真暖和!” “穿好了沒有?”媽媽端來早餐。 “穿好了。”杰瑞來到媽媽面前,擺了個帥氣的姿勢。 “哈哈,寶貝,你的鞋和衣服都穿反了!”媽媽忍不住笑出來。 “我不信。”杰瑞有點不服氣。 “不信,你來鏡子面前照照看。”媽媽帶他來到鏡子面前。 杰瑞來到鏡子面前一看,發現鞋穿反了,鞋尖都朝著外面,而且毛衣也穿反了,超人圖標應該在胸前,而不是背后。 “呀,真的穿反了,丑死啦!”杰瑞覺得有點不好意思,臉都紅了,他躲到門后面,說:“媽媽您別看我,等我換好了您再看。” “嗯,我們杰瑞還知道害羞了呢,好,媽媽不看,你換吧。”媽媽說。 于是,杰瑞又花了不少工夫,把鞋子和毛衣正確穿好。媽媽一個勁夸他:“你真是太棒了,由原來的‘反穿大王’變成現在的‘時尚王子’了。” 在這個故事中,杰瑞把鞋子和毛衣統統穿反了,媽媽笑他,讓他產生了害羞的感覺。然后,媽媽再引導他正確穿好鞋子和衣服,不僅消除了他的害羞情緒,還夸他變成了“時尚王子”。 孩子的自我意識情緒是在自我意識發展的基礎上,由自我參與產生的一種更高級的情緒,包括害羞、內疚、尷尬、自豪、煩惱等。 當孩子產生自我意識情緒的時候,父母應該怎么引導他們處理這些情緒呢?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當孩子感到害羞時,不要笑話他 很多孩子都有害羞的體驗,如臉紅心跳、躲躲閃閃等。當孩子出現害羞的情緒時,父母不要笑話他,而應該正確地引導和鼓勵他。 2.當孩子感到內疚時,想辦法排解 當孩子做了自己認為不好的事情時,他會覺得很內疚、很難受。這時候,父母不能采用暴力的方式來解決,而是要向孩子道歉,告訴他父母也有不對的地方,以減少孩子的內疚情緒。 例如,孩子把爸爸的電動剃須刀拆壞了,感到很內疚。這時,爸爸可以告訴他:“是爸爸不對,不應該把電動剃須刀放在玩具堆里,讓你誤以為那是玩具。通過這次拆電動剃須刀,你也知道了,沒有足夠的知識是修不好它的。所以,以后你要努力學習喲!” 3.引導孩子通過自我解嘲,化解尷尬的情況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經常會遇到一些尷尬的事情,這時候,父母要引導孩子通過自我解嘲的方式來化解尷尬,讓他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全盤否定自己。 例如,孩子是左撇子,當所有的同學都用右手吃飯的時候,他卻做不到,顯得十分尷尬。這時,父母可以教孩子自我解嘲:“聽說左撇子吃起飯來會更香,而且使用左手還能開發右腦的潛能呢!” 4.發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孩子為自己感到自豪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優點,父母要善于發現并總結出來,讓孩子知道自己比別人厲害的地方在哪里,讓孩子為自己感到自豪。 情緒影響:“真奇怪,看到媽媽哭了,我也想哭” 幼兒園開學了。當天上午,在幼兒園門口,很多家長送孩子上學,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爸爸和媽媽送4歲的勇濤來上學,三個人走到校門口。媽媽突然問了一句:“勇濤的汗巾拿了沒有?” 爸爸把書包翻了一遍,然后說:“書包里哪里有汗巾?誰叫你在出發前不檢查,等到現在才說。” “快點回去拿吧。”媽媽說。 “不行,我急著上班呢。”爸爸表現出一臉為難的樣子。 “急什么,先把孩子的事情做好,再做其他的。孩子的哪件事情不是我在管,你有管過嗎?”媽媽生氣地說。 “不要無理取鬧,不就是一條汗巾嗎,我現在去買就是了!”爸爸嚷起來。 “你去買呀,看你能不能買到!”媽媽也嚷起來。 爸爸在附近的店鋪找來找去,卻沒有買到汗巾。當爸爸垂頭喪氣地回來時,媽媽還奚落他:“買不到了吧,你說起大話來的聲音比雷聲還要大。” “我不理你們了。我走了……”爸爸生氣了,扭頭就走。 媽媽拉著勇濤,看著爸爸遠去的背影,眼淚馬上流下來了。媽媽哭了,躲在角落里偷偷擦眼淚。 這時,勇濤受到媽媽情緒的影響,也開始抽泣起來,慢慢地便大哭起來。很多家長都圍攏過來,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的說是爸爸的不對,有的說是媽媽的不對。 這時,幼兒園的老師走過來,她給了勇濤一個轉動的小風車,成功轉移了他的注意力。老師說:“別哭了,你一哭風車就不轉了,我們去跟同學們一起玩風車吧。” 勇濤擦掉眼淚,跟媽媽揮手道別,然后跟老師進了教室。 “老師,為什么媽媽哭了,我也想哭呀?”勇濤小聲問。 “媽媽哭了,說明她很傷心,她的情緒影響了你,所以你也感到很傷心。不過,你不要想太多,下午爸爸媽媽一定會開開心心地來接你回去。”老師笑著說。 當天,在老師的一番調解下,勇濤的媽媽和爸爸不吵了,一家三口手拉手回家了。 在這個故事中,勇濤的媽媽和爸爸因為忘帶一條汗巾而發生爭吵,媽媽傷心地哭了,還影響了孩子的情緒,后來老師通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平復了孩子的情緒。 心理學上把焦慮、緊張、憤怒、沮喪、悲傷、痛苦等情緒統稱為負面情緒。孩子有這種情緒體驗時會產生不適感,既會影響他的學習和生活,又會影響他的身心健康。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要盡量減少負面情緒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怎樣做才能減少負面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呢?以下的建議值得借鑒: 1.用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消除他的負面情緒 當孩子出現悲傷、痛苦、焦慮、緊張、憤怒、沮喪等負面情緒時,父母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來沖淡和消除他的負面情緒。 例如,孩子上學時感到很焦慮,這時,父母可以讓他在書包里裝上他*喜歡的小公仔。當他焦慮時,可以把公仔拿出來看一看、捏一捏。 2.不要輕易打罵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當父母承受較大的壓力,產生了很多負面情緒時,千萬不要隨意打罵孩子,不要讓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可以找一些發泄渠道,如享用美食、運動健身等來緩解情緒。 例如,媽媽在工作中受到了批評,回到家之后,請不要對著孩子發脾氣。媽媽可以做做瑜伽、泡泡澡來緩解心中的憤怒情緒。 3.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要多安慰孩子 父母要極力維護家庭的和諧,不能因為一些生活瑣事,就在孩子面前破口大罵、大打出手。當父母發現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孩子的心情時,要多安慰孩子,讓孩子變得樂觀起來。 例如,爸爸不會修燈泡,媽媽就和爸爸吵起來,兩個人還推推搡搡。孩子看到這一幕很害怕,這時,父母要果斷終止爭吵,并安慰孩子說:“爸爸和媽媽并沒有打架,我們在商量,如何讓燈泡亮起來。” 4.與孩子多聊天、多溝通,做他的知心朋友 父母與孩子共處的時候,不要只顧著玩手機,而要跟孩子多溝通,了解他的想法和情緒變化。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負面情緒,就要及時想辦法解決。 例如,孩子放學回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晚飯也不想吃。這時,父母應該放下手中的事情,溫柔、耐心地與孩子進行溝通,做*好的傾聽者,幫助他疏導負面情緒。 疏導情緒: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難過” 雷雷養了好久的小貓生病死了,雷雷特別難過,晚飯也不吃,待在房間里不出來。爸爸很心疼,走進房間安慰他:“兒子,出來吃飯吧,吃完飯爸爸就帶你再去買一只小貓,好不好?” 雷雷說:“不要,我只要花花……” 爸爸說:“爸爸保證給你找一只跟花花一模一樣的!” 誰知,雷雷生氣地把爸爸推到門外,大喊道:“我討厭爸爸,我再也不養小動物了!” 這時,媽媽正好下班回來,聽爸爸說了事情的經過。 媽媽走進房間,溫柔地摸摸雷雷的頭說:“寶貝,花花走了,媽媽知道你舍不得它,媽媽也舍不得。你們倆是好朋友,對不對?” 雷雷點點頭說:“嗯,媽媽,我好想它……” 媽媽把雷雷抱到懷里,說:“寶貝,你要是覺得難過的話,就哭出來吧。” 聽了媽媽的話,雷雷忍不住大哭起來,他一邊哭一邊跟媽媽聊天,哭累了就在媽媽懷里睡著了。 醒來以后,媽媽問雷雷:“寶貝,心情好些了嗎?” 雷雷點點頭說:“嗯,哭完感覺好多了。” 媽媽說:“那我們為花花做點什么好不好?” 雷雷拍著手說:“好!” 媽媽拿來畫紙和顏料,說:“花花長得那么漂亮,我們給它畫張像,好嗎?你是它的小主人,你一定畫得*好。” 雷雷露出了笑容,說:“好啊,那花花就可以一直陪著我了!” 在這個故事中,面對雷雷的悲傷,爸爸試著盡快讓他高興起來,這卻讓雷雷十分生氣,他認為爸爸的建議是讓他背叛花花。而媽媽是怎么做的呢?媽媽先是讓雷雷想哭就哭出來,之后又讓他幫花花畫像,通過這兩種方式,引導雷雷將內心的悲傷情緒發泄了出來,雷雷也感覺輕松多了。媽媽的做法很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必須合理發泄出來。 那么,具體來說,父母怎樣做才能及時有效地幫助孩子疏導情緒呢?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大家參考: 1.留心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 父母要特別留意孩子的神情舉止,經常關心孩子的情緒變化,比如問孩子:“今天有高興的事情發生嗎?”“怎么看上去有點不開心?”如果孩子不想說,父母也不要強迫,只要讓他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關注和支持就好了。 2.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有負面情緒,就立即想辦法制止,其實這是不對的。父母需要明白一點,孩子有負面情緒特別正常,他需要發泄,需要理解,這時候父母*好的做法是做一個溫柔耐心的傾聽者,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情緒是疏導情緒的前提,這很重要。 3.給孩子提供發泄情緒的良性渠道 孩子年齡尚小,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很弱,所以當情緒產生的時候,他們往往會采取一些不恰當的發泄方式,比如打人、罵人、大喊大叫、摔東西等。父母應加以引導,為他們提供一些良性的發泄渠道,比如畫畫、唱歌、寫日記等。 ……
兒童情緒管理全書 作者簡介
甘開全,兒童文學作家,財經作家,彩狐教育創辦者。創作有《請別動我的小豬豬》《陽光路上的金小羊》《36狼》等兒童文學作品。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