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在漢帝國的陰影下-南朝初期的士人思想和社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514634
- 條形碼:9787547514634 ; 978-7-5475-1463-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在漢帝國的陰影下-南朝初期的士人思想和社會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 著名漢學家何肯的代表作
★ 南朝早期士人研究的名作
★ 中古思想史的必讀書
在漢帝國的陰影下-南朝初期的士人思想和社會 內容簡介
《在漢帝國的陰影下》是一本研究南朝初期士人思想發展的學術論著。論著由概述漢末政治社會背景入手,在分析了漢末的社會經濟基礎與流民等背景的基礎上討論了魏晉南北朝初期南方諸朝諸文官機構的發展、文人的崛起、文人思想的萌芽發展等相關政治文化內容。
在漢帝國的陰影下-南朝初期的士人思想和社會 目錄
第—章 導言:重塑中國
第二章 流亡政權:東晉王朝的編年簡史
第三章 社會經濟秩序
第四章 士族特權的制度結構
第五章 士族文化
第六章 真人:文化理念的力量
第七章 尾聲:帝國的復興
參考文獻
譯后記
在漢帝國的陰影下-南朝初期的士人思想和社會 節選
導言:重塑中國
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
功戰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無萬數,他及五帝,莫能禁止。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復起。
災害滅除,黔首康定,利澤長久。
——秦始皇《嶧山刻石》,公元前219年。
318年農歷三月,西晉王朝末代皇帝晉愍帝駕崩的訃告,傳到時在建康城(今南京)中的王子司馬睿耳中。司馬睿發喪哀悼后,迅即登基,成為東晉王朝(318-420)——這個乘輿播遷于江東、延續晉室后半命數的王朝的首任皇帝,史稱元帝(318-323在位)。事實上,西晉時代(265-317)的先輩們早已“南面”(face south)而治,將南方廣袤的土地納入統一的管轄范圍之內,然而元帝岌岌可危的統治卻僅限于江南,他在位的時間標志著后世中國史家所稱的南北朝的開端。接下來,中國陷入了長達三個世紀之久的南北分裂的局面。
重塑的共同體
中國的東南地區,一般稱之為江南,也即揚子江的南部流域。對這一帶較為深入的開發,實則可追溯至更早期的時候,早在漢朝(前206-220)后期,即已有規?捎^的北方移民來到此地。盡管如此,中國文明的“搖籃”向來屬于地處北方的黃河流域,當司馬睿乘輿初至之時,江南一詞,仍帶有蠻荒邊界的意味。不久之后,西晉政權覆滅,舊朝殘余勢力被異族入侵者驅逐出世代居住的北方故園。對逃離四分五裂的中原地區的大批難民而言,以元帝司馬睿為首腦的流亡政權,可謂避難天堂。他們將與世代生長于斯的江南土著一起,為重新恢復逝去的中華帝國版圖而努力。
皇帝司馬睿加速建造了社稷壇,以祀土、谷之神,并在新皇宮內修建太廟;稍經一番爭議后,又于建康城南郊舉行祭天儀式,以示新朝正統所在。著名文士刁協(卒于322)、賀循(260-319)等人,因諳熟西晉舊朝禮儀而得任用,他們建言獻策,力圖復原那些符合儒家君主身份的典章制度。他們并未將著眼點局限于晚近幾個朝代的先例,而是將目光投向更為遙古的周朝——那個儒家正統得以確立的時代,他們據此構想一個理想的中國。
誠如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所言,民族國家從本質上說,不過是個“想象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疾4世紀初漢人政權在江南陌生的環境中艱難重建的進程,本尼迪克特的這一學說恰足提供一些啟示。雖不能說4世紀的中國曾產生過與今人稱之為“民族主義”(nationalism)這一現代現象相似的事物,我們仍可以指出,那時的漢族精英階層面對中國自古以來的輝煌遺產,普遍流露出一種與“想象的共同體”頗為類似的認同感。東晉朝廷乞靈于“傳統主義”(traditionalism), 如西奧多?貝斯特(Theodore C. Bestor)所言,是以之為“促成抑或應對社會變遷的利器”,通過借鑒令人心生敬畏的文化傳統,從而在現實中推行全新的舉措。公元4世紀時,江南尚屬蠻荒邊疆,此地的“漢人”種族甚至只是數量有限的少數民族。為推進江南的文明進程,首當其沖就是必須再造中華民族。
孕育中華文明的黃河流域淪于異族之手后,一群流亡江南的文化精英依據頭腦中的理想模式,重塑“中國”。而事實上,他們的理解卻錯誤百出!皞鹘y主義”促成了南朝的出現,但錯誤的記憶,以及全新的物質條件和政治制度,造成這一傳統扭曲變形,成為新的形態。4世紀時,在流亡中誕生的“中國”,一方面是前現代歷史傳統中未曾間斷的發展環節——今天的史學家往往喜歡將這一傳統與現代中國社會改革作對比;另一方面又是劇烈變革的產物——變革促使傳統轉化為嶄新而獨特的形態。盡管不可否認此一歷史時段繼承與延續了中國古代文明,它所力圖重現的是逝去的輝煌,但是,4世紀南方中國興起的無疑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在漢帝國的陰影下-南朝初期的士人思想和社會 作者簡介
何肯(Charles Holcombe),1986年畢業于密歇根大學,獲博士學位,現任北愛荷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曾游學中國,并到漢學氛圍濃郁的日本京都大學訪學。精通中、日、法等語言,治學興趣廣泛,主攻魏晉南北朝史,兼及秦漢、隋唐史與東亞文化圈形成史,成就顯著,亦涉足當代中國與當代日本研究。治學近四十年來,發表過數量可觀的中國史研究論文與書評,并先后出版三部中國史與東亞史研究專著:《在漢帝國的陰影下:南朝初期的士人思想和社會》(1994)、《東亞的起源:從公元前221年至公元907年》(2001)、《東亞史:從文明起源之初至二十一世紀》(2011)。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