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我最喜歡的趣味物理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049677
- 條形碼:9787518049677 ; 978-7-5180-4967-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最喜歡的趣味物理書 本書特色
《我喜歡的趣味物理書》世界科普大師、趣味科學奠基人別萊利曼的代表作品 通過有趣的敘述啟迪和豐富的插圖,讓青少年在科學上進行嚴肅的思考和探索 對全世界青少年科學學習產生深遠影響的科普讀物,入選世界十大科普讀物
我最喜歡的趣味物理書 內容簡介
《我很喜歡的趣味物理書》是世界有名科普作家別萊利曼很經典的作品,書 中列舉出了大量妙趣橫生的生活現象和常見問題,并用物理 學的知識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不僅能讓人感受到物理學的 趣味,學會用物理思維方式思考問題,還能激發孩子無窮的 想象力和創造力。
我最喜歡的趣味物理書 目錄
我們的速度有多快 \002
和時間賽跑 \005
千分之一秒 \007
時間放大鏡 \011
什么時候我們繞太陽運動得更快 \012
車輪的謎題 \014
車輪上移動得*慢的部位 \016
這個問題可不是玩笑 \017
小船是從哪兒駛來的 \019
Chapter2 重力?重量?杠桿?壓力
請站起來 \024
行走與奔跑 \027
如何從行進的車廂中跳下來 \030
用手抓住一顆子彈 \032
西瓜炮彈 \033
物體在什么地方會更重一些 \035
物體在下落時有多重 \037
炮彈奔月記 \039
凡爾納筆下的月球之旅 \041
用不準的天平測出準確的重量 \043
我們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044
為什么磨尖的物體更容易刺入 \045
就像深海怪獸一樣 \047
Chapter3 介質的阻力
子彈與空氣 \050
超遠距離的射擊 \051
紙風箏為什么能飛起來 \053
活的滑翔機 \054
植物沒有發動機,卻可以飛翔 \055
延遲開傘跳傘 \057
飛去來器 \058
Chapter4 液體和氣體的特征
兩把咖啡壺的問題 \062
煤油的有趣特性 \063
泡沫如何為技術服務 \065
肥皂泡 \067
什么東西*薄 \071
不濕手 \072
改進的漏斗 \073
永動的鐘表 \074
Chapter5 熱現象
十月鐵路是夏天長,還是冬天長 \078
沒有受到懲罰的盜竊 \080
埃菲爾鐵塔有多高 \081
從茶杯到玻璃管液位計 \082
靴子的故事 \084
奇跡是怎么創造出來的 \085
不用上發條的鐘表 \087
香煙能教會我們什么 \089
在開水中不會融化的冰塊 \090
為什么窗子關上了,還會有風吹進來 \091
神秘的風輪 \092
皮襖能溫暖我們嗎 \093
我們的腳下是什么季節 \094
關于冰柱的問題 \096
Chapter6 光線
被捉住的影子 \100
雞蛋里的小雞雛 \102
搞怪的照片 \104
關于日出的問題 \106
Chapter7 光的反射與折射
看穿墻壁 \108
砍掉的腦袋還能說話 \110
我們在鏡子里面看見的是誰 \112
對著鏡子畫畫 \114
*短路徑 \115
烏鴉的飛行路線 \117
關于萬花筒的老故事和新故事 \118
魔幻宮殿 \120
新魯濱孫 \122
怎樣用冰來生火 \124
借助陽光的力量 \126
關于海市蜃樓的舊知識和新知識 \127
“綠光” \130
為什么會出現“綠光” \131
Chapter8 一只眼睛和兩只眼睛的視覺
沒有照片的年代 \136
放大鏡的奇怪作用 \137
什么是實體鏡 \138
天然實體鏡 \140
用一只眼睛看和用兩只眼睛看 \143
巨人的視力 \145
實體鏡中的浩瀚宇宙 \147
三只眼睛的視覺 \149
光芒是怎樣產生的 \150
快速運動中的視覺 \152
透過有色眼鏡 \153
出人意料的顏色變化 \154
書的高度 \156
鐘樓上大鐘的大小 \157
白點和黑點 \158
哪個字母更黑一些 \161
“復活”的肖像 \163
插在紙上的線條和其他視錯覺 \165
近視的人是怎樣看東西的 \168
Chapter9 聲音和聽覺
怎么尋找回聲 \172
聲音反射鏡 \175
劇院大廳里的聲音 \177
海底傳來的回聲 \179
昆蟲的嗡嗡聲 \181
聽覺上的錯覺 \182
蟈蟈的叫聲是從哪兒傳來的 \183
我最喜歡的趣味物理書 節選
??千分之一秒 對于人類來說,能夠感知的*小計時單位恐怕就是“秒”了。但是,還有比“秒”更小的計時單位,比如“千分之一秒”。很多人可能覺得它跟零差不多,但在實際生活中,這么微小的計時單位,卻有著廣泛的用途。在無法獲得精確時間的時代,人們都是靠太陽的高度或陰影的長短來估算時間,根本不可能精確到分鐘,更別說精確到“秒”了。 那時候,人們想象不出來一分鐘是什么概念,也不需要知道,因為他們的日子過得很悠閑,所能用的計時工具就是日晷、滴漏、沙漏等,根本沒有“分鐘”的刻度。直到 18 世紀初,計時工具才出現指示“分鐘”的指針,大約 100 年后,也就是 19 世紀初,秒針才誕生。 那么,在千分之一秒的時間里,我們能做什么?可以做很多事!在這點時間里,火車可以前進 3 厘米左右,聲音可以傳播33厘米,飛機可以飛出半米遠。對于地球來說,它可以圍繞著太陽走 30米,而光則可以傳播 300 千米。 自然界中生活著許多微小的生物,如果它們也有思想,肯定不會跟我們一樣,對千分之一秒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這點時間,昆蟲是完全可以感覺到的。蚊子的翅膀每秒鐘可以上下拍動500 ~ 600 次,也就是說,在千分之一秒的時間里,蚊子來得及把翅膀抬起或放下。 人類當然不可能像昆蟲那樣快速移動自己的肢體。在人類器官的運動中,速度*快的恐怕就是眨眼了,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一瞬間”。這個速度確實很快,快到我們根本察覺不到自己眨眼了,也很少有人會思考這個速度到底有多快。但是,如果用千分之一秒作為計時單位的話,眨眼的速度還是相當慢的。根據精確的測量結果,一次完整的“眨眼”時間平均為 0.4 秒,也就是千分之一秒的 400 倍。一次眨眼的動作可分解為以下幾個步驟:上眼皮垂下(大約75 ~ 90 個千分之一秒),上眼皮垂下后靜止不動(130~170個千分之一秒),上眼皮抬起(大約 170 個千分之一秒)。由此可見,“一瞬間”實際上是一個很長的時間了,在這一時間里,眼皮甚至還可以得到短暫的休息。如果我們能感知到千分之一的時間,就能看到“一瞬間”的時間里,我們的眼皮完成了上下兩次移動,也能看到在眼皮的兩次移動間發生的景象。 如果我們的神經系統具備這樣的構造,周圍的世界將變得不可想象。這時,我們能看到英國作家威爾斯在短篇小說《新型加速劑》中所描繪的奇怪畫面。在書中,作者是這樣描述的:主人公無意間喝下了被稱為“*新加速劑”的藥酒,這種神奇的藥酒可以讓人的神經系 統發生改變,看到速度極快的東西。 關于這一神奇的景象,我們可以從下面摘錄的片段中感知一二: “在此之前,你看到過窗簾這樣掛在窗戶前嗎?” 我隨著他的視線朝窗子望去,看到窗簾的下擺停滯在空中,像是被風吹起了一角而沒有落下來。 “我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景象,”我說,“好奇怪。” “還有更奇怪的呢!”他一面說著,一面松開手中的玻璃杯。 我想,杯子肯定會被摔得粉碎,可是杯子卻浮在了半空中。 “你肯定知道,”希伯恩說,“物體在自由下落的**秒,落下的高度是5 米,這只杯子下落的距離也是 5 米。但是你知道嗎?現在只過了不到百分之一秒,從這件事上,你就知道‘加速劑’的力量了吧!” 杯子在緩慢地落下,希伯恩的手就那樣在杯子的四周和上下方自由地旋轉著。 我向窗外望去,有一個“靜止不動”的騎自行車的人,在追趕著一輛同樣“靜止不動”的四輪馬車,騎車人身后揚起一陣“凝固”的塵土。 我們的目光被一輛僵在那兒的馬車吸引住了,馬車的車輪、馬蹄、鞭子,甚至正在打哈欠的車夫的下顎,所有這些,雖然很慢,但確實在運動,而這個笨重的馬車上的其他東西卻凝固在那里,馬車上的人就像石雕一樣坐在那里。一個乘客迎著風折起報紙,就在那凝固著,但對我們來說,根本就感覺不到有風。 從那時起,我所談到的、想到的、做到的這一切,都是“加速劑”在我體內發揮作用的結果。這對于其他人和整個宇宙來說,卻只是眨眼睛發生的事。 讀者們一定很想知道,現代科學儀器能測量到的*短的時間段是多少? 20世紀初的時候,人類就可以測量出萬分之一秒的間隔。今天,物理學家們在實驗室內,可以測量千億分之一秒的時間。這是什么概念呢?它相當于 1 秒鐘跟3000 年的比值!
我最喜歡的趣味物理書 作者簡介
別萊利曼(1882-1942) 出生于俄國格羅德省別洛斯托克市,是享譽世界的科普作家、趣味科學的奠基人。 別萊利曼從17歲時開始在報刊上發表文章。1909年大學畢業后,開始全力從事科普寫作和教育工作。 1916年,他用了3年時間,創作完成了其代表作《趣味物理學》,為以后一系列趣味科學讀物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別萊利曼一生共創作了105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趣味科學讀物。凡是讀過別萊利曼的趣味科學讀物的人,無不為他作品的優美、流暢、充實和趣味化而傾倒。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