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宇宙奧德賽-漫步太陽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09288
- 條形碼:9787302509288 ; 978-7-302-50928-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宇宙奧德賽-漫步太陽系 本書特色
◆短短一年時間,微博閱讀量就超過2.5億的現象級作品
◆科普大咖李淼、徐來、曹天元、汪詰、李劍龍聯(lián)袂推薦
◆一場始于地球、將環(huán)游整個宇宙的空間和時間之旅
◆一部擁有完整知識體系、以“紀傳體”的方式呈現的太陽系簡史
◆一本啟發(fā)科學思維、拿起來就放不下的天文學科普書
宇宙奧德賽-漫步太陽系 內容簡介
這是一場始于地球、將環(huán)游整個宇宙的神奇旅程,而本書是這場宇宙奧德賽之旅的開篇之作。
這是一部由40篇文章組成、并以“紀傳體”的方式呈現的太陽系簡史。我想為你呈現的并不是一些關于太陽系的碎片化知識,而是一個關于太陽系的完整知識體系。借由從上百個初選題目中精挑細選出來的40個主題,我希望能讓你了解這些太陽系的主要天體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坐標:它們曾在人類文明史上扮演過什么重要角色?與哪些特別重大的科學事件有關?如何改變人類對整個宇宙的看法?又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
除了知識體系化這個核心優(yōu)勢,本書還有以下主要特色:1. 問題引導,每一節(jié)都在回答一個重要的科學問題。2. 故事驅動,書中穿插了海量的關于科學家的逸聞趣事。3. 內容可視化,全書幾乎沒有數學公式,所有的知識點都會被轉化成可視化的物理圖象,然后用貼近生活的類比來加以解釋。4. 總結常態(tài)化,為了方便讀者理解,每一節(jié)的結尾都會對本節(jié)中的關鍵內容進行總結。
宇宙奧德賽-漫步太陽系宇宙奧德賽-漫步太陽系 前言
2017 年 8 月,我開始在新浪微博(ID 是“王爽 _ 宇宙奧德賽”)上寫天文學科普文章。沒有料到的是,這些文章居然大受歡迎;到2018年8月底,# 宇宙奧德賽 # 的話題閱讀量就已經超過了2.5億。
但也有不少讀者跑來問我,為什么要取“宇宙奧德賽”這么奇怪的名字。讓我來解釋一下其中的緣由。
公元前 8 世紀,古希臘大詩人荷馬寫下了著名的《荷馬史詩》。這部傳奇巨著包括兩部史詩,后一部叫《奧德賽》,講述的是古希臘英雄奧德修斯在海上漂泊 10 年,歷盡千辛萬苦*終成功返鄉(xiāng)的故事。2000 多年來,《奧德賽》一直被視為西方文學的奠基之作。
后來出現了無數向《奧德賽》致敬的作品。比如說,愛爾蘭著名作家詹姆斯•喬伊斯有一部代表作,叫《尤利西斯》,被評為 20 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之首。尤利西斯其實就是奧德修斯的拉丁文譯名。此外,喬伊斯也透露過《尤利西斯》的各章標題,都與《奧德賽》中的人物或事件一一對應。
再舉個例子。英國著名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有一部代表作,叫《2001 :太空漫游》,被視為整個科幻史上*偉大的作品之一。它的英文名是“2001: A Space Odyssey”,直譯過來就是“2001: 太空奧德賽”。
為什么“奧德賽”這個名字,會有如此之大的魔力?在我看來,“奧德賽”其實象征著一場探索未知世界的旅行。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奧德賽之旅,能讓我們擺脫千篇一律、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去游歷一個五彩斑斕、讓人目不暇接的美麗新世界。
我的*終目的,是陪你經歷一場前所未有、遨游整個宇宙的奇妙旅行。我們將從地球出發(fā),依次游歷太陽系(即行星世界)、銀河系(即恒星世界)和河外星系(即星系世界),一直飛到宇宙的盡頭。然后,我們將從宇宙盡頭、同時也是宇宙創(chuàng)生之處返航,在時間長河中順流而下,依次探尋宇宙起源、生命誕生和宇宙命運的神奇奧秘。在這場旅行的終點,我們就能直面人類*終極的三大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將往何處去?”
本書是這場宇宙奧德賽之旅的**段行程:太陽系之旅。我們將游歷太陽系的 12 個景點,依次是地球、月球、金星、水星、太陽、火星、小行星世界、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太陽系邊緣。要特別強調的是,我想讓你了解的并不是與這些天體相關的零碎知識,而是它們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坐標。
以第5個景點太陽為例。關于太陽,我精選了4個主題:1. 太陽光譜,人類認識太陽的**種途徑。2. 太陽能量來源,困擾人類數百年的超級難題。3. 太陽中微子,兩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前沿課題。4. 太陽風暴,對地球*具威脅的太陽現象。相信這些精挑細選的主題,能讓你對太陽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坐標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換句話說,本書為你呈現的并不是一些關于太陽系的碎片化知識,而是一個關于太陽系的完整知識體系。借由從上百個初選題目中精挑細選出來的 40 個主題,我希望能讓讀者了解這些太陽系主要天體曾在人類文明史上扮演過什么重要角色?與哪些特別重大的科學事件有關?如何改變人類對整個宇宙的看法?又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
除了著眼全局的知識體系式的呈現方式,本書還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1. 問題引導,每一節(jié)都在回答一個*關鍵的問題。2. 故事驅動,書中穿插了海量的關于科學家的逸聞趣事。3. 內容可視化,全書幾乎沒有數學公式,所有的知識點都會被轉化成可視化的物理圖象,然后用貼近生活的類比來加以解釋。4. 總結常態(tài)化,為了方便讀者理解,每一節(jié)的結尾都會對本節(jié)中*重要的內容進行總結。
為了寫這本書,我不知看了多少學術論文、人物傳記、科普書和科普紀錄片。相信你很容易感受到書中傾注了多少心血和誠意。
準備好了嗎?那我們就出發(fā)吧。
宇宙奧德賽-漫步太陽系 目錄
1.1人類如何確定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2 人類如何測量地球的質量?
1.3 人類如何測出地球的年齡?
1.4 為什么地球能成為生命的綠洲?
02 月球
2.1 為什么月球總是一面朝向地球?
2.2 阿波羅計劃留下了怎樣的傳奇故事?
2.3 月球是怎么起源的?
03 金星
3.1 金星盈虧如何敲響地心說的喪鐘?
3.2 金星凌日如何測出地球與太陽間的距離?
3.3 為什么金星會變成一個地獄般的地方?
04 水星
4.1 水星逆行為何會推動地心說的變革?
4.2 水星近日點進動如何揭開廣義相對論崛起的序幕?
4.3 水星上有哪些讓人大跌眼鏡的自然現象?
05 太陽
5.1 太陽光譜如何揭示太陽的元素構成?
5.2 太陽的能量是怎么產生的?
5.3 太陽中微子探測為什么會兩次得到諾貝爾獎?
5.4 萬圣節(jié)太陽風暴為什么會讓地球變得一片狼藉?
06 火星
6.1火星為何已不再是日心說的夢魘?
6.2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水?
6.3人類有什么辦法來改善火星的生存環(huán)境?
07 小行星世界
7.1 谷神星如何變成太陽系**個失去行星地位的天體?
7.2 為什么太陽系**高峰會坐落在不起眼的灶神星上?
7.3 為什么說奧陌陌是來自太陽系外的星際來客?
08 木星
8.1 為什么說大紅斑是太陽系中*大的風暴?
8.2 為什么說木星是地球的守護神?
8.3為什么木衛(wèi)一長得特別像雞蛋蔥花餅?
8.4 太陽系*大的海洋是怎么被發(fā)現的?
09 土星
9.1人類如何知曉土星環(huán)的真面目?
9.2 誰是太陽系中*有可能找到地外生命的天體?
9.3 泰坦的橙色大氣層下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10 天王星
10.1 天王星是怎么被發(fā)現的?
10.2 天王星為何會有詭異的磁場?
10.3 在太陽系*高的懸崖上蹦極是一種什么體驗?
11 海王星
11.1 海王星是怎么被發(fā)現的?
11.2 為什么說大黑斑是太陽系中*強的風暴?
11.3 為什么海衛(wèi)一不是海王星的親生骨肉?
12 太陽系邊緣
12.1 冥王星是怎么被發(fā)現的?
12.2 冥王星是怎么被降級的?
12.3 太陽系中真的只有八顆行星嗎?
12.4 從遙遠太空回望地球是一種什么體驗?
宇宙奧德賽-漫步太陽系 節(jié)選
1.2 人類如何測量地球的質量?
地球質量的測量,在科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了講清楚此事的來龍去脈,讓我先從一次著名的打賭說起。
1683年的一天,三位英國皇家學會的院士在倫敦聚會,然后約在一起吃晚飯。這三人分別是埃德蒙多•哈雷、羅伯特•胡克和克里斯托弗•雷恩。
前兩人的名字可能會讓你覺得頗為耳熟。埃德蒙多•哈雷就是哈雷彗星的那個哈雷,而羅伯特•胡克則是胡克定律的那個胡克。這兩人都是科學史上的巨人,其科學成就遠遠不止于此。在后面的旅程中,我會詳細地介紹他們的科學貢獻。
而名氣較小的克里斯托弗•雷恩,早年是牛津大學的天文學教授。但在1666年,倫敦發(fā)生了一場大火,把整個倫敦城區(qū)都付之一炬。在英國國王的任命下,雷恩主持了災后重建的工作;從那以后,他就轉行當了一名建筑師。英國有很多有名的建筑,例如圣保羅大教堂、格林尼治天文臺和劍橋圖書館,都是雷恩的作品。雖然雷恩后來已經不怎么做研究了,作為英國皇家學會的元老,他還是于1680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
晚飯期間,三位院士聊到了太陽系天體的運動。早在17世紀初,大天文學家開普勒就已經發(fā)現太陽系的各大行星都在沿橢圓軌道繞太陽旋轉。但大半個世紀過去了,一直沒人能解釋為什么它們的運動軌道會是橢圓。雷恩就在這個飯局上發(fā)起一個賭約:要是有人能解釋行星為何會沿橢圓軌道運動,他就獎勵那人40先令,這相當于一個大學教授半個月的薪水。
順便吐槽一句。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完全是個搞笑性質的賭約。要別人解決全世界*大的科學難題,所給的獎勵竟只有一個大學教授半個月的薪水。
胡克是個吹牛大王,當場表示他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不過,他不愿意立刻公布這個問題的答案。他的理由是,要是太早公布答案,就會剝奪別人尋找答案的樂趣。當然,這次晚飯之后,胡克就把要公布答案的事給“忘了”。
但哈雷卻對這個問題著了迷。他不相信胡克能找到問題的答案,但他知道這世上確實有一個人,有能力破解其中的奧秘。所以在1684年8月的一天,哈雷專程前往劍橋大學,去拜訪這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絕世高人。想必你已經猜到了,這個注定要改變歷史進程的高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艾薩克•牛頓。
牛頓是有史以來*偉大的兩位科學家之一。他是世界上第二個被冊封為爵士的科學家(**個是弗朗西斯•培根),也是世界上**個享受國葬待遇的科學家。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曾親眼目睹了牛頓的葬禮,并在回憶錄中寫到:“英國人悼念牛頓就像悼念一位國王。”后世對牛頓有數不清的贊美。其中流傳*廣的是英國詩人亞歷山大•蒲柏的一首詩: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道法自然,舊藏玄冥;天生牛頓,萬物生明。)
世界上有很多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源于一些相當不起眼的小事。牛頓之所以能獲得如此的盛名,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哈雷的這次拜訪。
在繼續(xù)講故事之前,讓我們先來簡單地回顧一下17世紀人們對引力的研究。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任意的兩個物體間都存在引力,且引力的大小與這兩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而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就是引力的平方反比律。
現在很多教科書都說,引力的平方反比律是牛頓提出的。事實上,這種說法是錯的。早在1645年,也就是牛頓出生后的第3年,法國天文學家布利奧就提出了這個平方反比律。不過布利奧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他誤以為兩個物體之間有時存在引力,有時又存在斥力。
隨后,意大利物理學家博雷利也在自己的書中猜測,太陽系的所有行星都受到了太陽的引力,且太陽的引力滿足平方反比律。
到了17世紀70年代,胡克也開始大力宣揚平方反比律;事實上,他甚至在一封私人通信中,向牛頓大力宣揚了這個理論。但類似于布利奧和博雷利,胡克同樣無法證明平方反比律的正確性。
為什么胡克等人都無法證明平方反比律是正確的呢?答案其實很簡單。早在17世紀初,開普勒就提出了著名的開普勒三定律,揭示了太陽系的各大行星都在沿橢圓軌道繞太陽旋轉。要想證明引力的平方反比律,就得證明受到這種引力的行星,其運動軌道一定是一個橢圓。換句話說,就是要從平方反比律出發(fā),*后推導出開普勒三定律。但問題在于,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使用當時還不存在的一種數學工具,那就是微積分。
說到這里,你就能明白牛頓的特殊之處了。作為微積分的發(fā)明者,牛頓是當時全世界唯一一個有能力破解這個超級世紀難題的“天選之人”。
但牛頓有一個怪癖:他不喜歡發(fā)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因此,盡管他早已破解了這個科學史上大名鼎鼎的世紀難題,但卻一直秘而不宣。要是沒有意外,它很可能會被當成一個秘密,被牛頓帶進墳墓。
所以,1684年8月的這次哈雷和牛頓的會面,就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歷史轉折點。整個人類科學史,甚至是整個人類文明史,就此改寫。
寒暄了幾句后,哈雷就開門見山地問牛頓:“如果太陽與其他行星間的引力滿足平方反比律,那么這些行星的運動軌道將會是什么樣的?”
牛頓不假思索地回答到:“當然是個橢圓”。
哈雷大為驚訝,馬上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牛頓泰然自若地回答到:“我早就算過了”。
激動不已的哈雷,馬上要求看牛頓的計算過程。而牛頓在故紙堆里翻了半天,什么也沒有找著。不過,他答應哈雷,會重新計算一遍,并把它寫成一篇論文。
兩年后,牛頓兌現了自己的諾言。事實上,他所做的比他承諾的要多得多。他交給哈雷的不是一篇論文,而是一本書,那就是《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這部有史以來*偉大的學術著作(沒有之一)中,牛頓基于歐幾里得開創(chuàng)的公理化體系,提出了牛頓力學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從而完成了物理學史上的**次革命。
這本書讓哈雷佩服得五體投地。此后他逢人便說,牛頓是這個世界上*接近神的人。持類似觀點的人還有后來與牛頓爭奪微積分發(fā)明權的大數學家萊布尼茲。他曾說過,牛頓在科學上的貢獻超過以前所有人的總和。
事實上,哈雷對人類文明*大的貢獻就是促成了這本《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出版。英國皇家學會本來已經同意出版這本書,但沒過多久又變卦了。這是因為皇家學會剛剛在一本叫《魚類志》的書上賠了很多錢,怕在一本極度晦澀難懂的書上繼續(xù)賠錢。所以哈雷干脆自掏腰包,墊付了這本書的全部出版費用。1687年,這部劃時代的科學巨著正式出版。這讓牛頓立刻名滿天下,從而直接登上了科學的神壇。
一次飯局上的打賭,*后竟然促成了有史以來*偉大的學術著作的出版。這應該算是蝴蝶效應的*佳例證了。
順便說件比較搞笑的事情。皇家學會由于在《魚類志》上賠錢太多,無力支付哈雷為學會當秘書的工資,所以就把一些賣不出去的《魚類志》寄給他當薪水。(未完待續(xù))
宇宙奧德賽-漫步太陽系 相關資料
王爽的《宇宙奧德賽:漫步太陽系》,是我看到的既全面、又通俗的關于太陽系知識的科普著作。這本書做到了我個人對科普的理解:有趣、通俗。推薦大家一起跟著王爽到整個太陽系漫步一下。
——李淼(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科普作家)
這是一本打開就無法放下的書。王爽老師以其妙筆描摹了一場氣勢如虹的宇宙漫游。但引人入勝的并不只是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中,各位先賢的精彩故事與風趣八卦,更是他們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雖然時移世易,但這樣的方法對于我們這個時代、我們每一個人,依然不無裨益。
——徐來(少年得到科學總編輯,科普作家)
一次從未有過的太陽系之旅!迷人的太空和出色的解說相互輝映,沒有哪場旅行比這更令人心曠神怡。
——曹天元(《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作者)
原本只想快速瀏覽一下,誰知道一不小心就看了一個多小時,真是輕松愉悅的閱讀體驗,有故事有知識,老少咸宜,一本難得的中文原創(chuàng)天文科普佳作。
——汪詰(科學有故事主播,《時間的形狀:相對論史話》作者)
這本書簡直是一本“太陽系旅行指南”,我剛翻開幾頁,就恨不得自己能立刻登上一艘宇宙飛船,親身體驗一場太陽系星際旅行。
——李劍龍(理論物理學博士,科學松鼠會成員,Sheldon科學漫畫工作室創(chuàng)始人)
宇宙奧德賽-漫步太陽系 作者簡介
王爽,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科普作家,著有《宇宙奧德賽:漫步太陽系》《給孩子講宇宙》《給孩子講相對論》。新浪微博知名科學科普博主,科學松鼠會成員。
- 主題:
終于收到我需要的寶貝了,東西很好,價美物廉,謝謝掌柜的!說實在,這是我淘寶購物來讓我最滿意的一次購物。無論是掌柜的態(tài)度還是對物品,我都非常滿意的。掌柜態(tài)度很專業(yè)熱情,有問必答,回復也很快,我問了不少問題,他都不覺得煩,都會認真回答我,這點我向掌柜表示由衷的敬意,這樣的好掌柜可不多。再說寶貝,正是我需要的,收到的時候包裝完整,打開后讓我驚喜的是,寶貝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好!不得不得豎起大拇指。下次需要的時候我還會再來的,到時候麻煩掌柜給個優(yōu)惠哦!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