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丹青古韻: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禮盒裝全套10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204725
- 條形碼:9787555204725 ; 978-7-5552-0472-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丹青古韻: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禮盒裝全套10冊) 本書特色
★精美禮盒裝,布面裝幀。左右磁吸式鎖扣,宛如一扇藝術史的大門,打開“丹青古韻”,走進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絕美世界
★每一冊都有獨立函套,古樸典雅;每一冊都是小開本、經折裝,精致且富有韻味;每一冊都是銅版紙全彩,高清精印,極具收藏價值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皆為歷代不二至寶,高頭巨帙,歷經磨難流傳有序。至清乾嘉時期,陸續收入內府,遂與世隔絕。隨后歷經戰火紛繁,流散四海,如今皆為各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皆附引首、題跋、歷代名家題記、收藏璽印等濃厚文化痕跡,向世人展示中國藝術瑰寶的真正魅力
《洛神賦圖》
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繪制,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27.1厘米,橫572.8厘米。
全卷分為三個部分,曲折細致而又層次分明地描繪著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
全畫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于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
此圖卷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
《五牛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麻紙本,縱20.8厘米,橫139.8厘米,無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韓滉。
韓滉(723―787),字太沖,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少師休之子。那時,韓干以畫馬著稱,韓滉以畫牛著稱,后人稱為“牛馬二韓”。這幅《五牛圖》,是韓滉*為傳神的一幅。5頭健碩的老黃牛,在這位當朝宰相筆下被“人格化”了,傳達出注重實際、任勞任怨的精神信息。
它問世后,收藏者包括趙構、趙伯昂、趙孟頫、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幾易其主。清兵入關后一度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間,才從民間收集到宮中珍藏。1900年,八國聯軍洗劫紫禁城,《五牛圖》被劫出國外,從此杳無音訊。上個世紀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愛國人士發現。
《步輦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38.5厘米,橫129.6厘米,為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所繪,線條流利純熟,富有表現力,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
圖卷右半是在宮女簇擁下坐在步輦中的唐太宗,左側三人前為典禮官,中為祿東贊,后為通譯者。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圖焦點。作者煞費苦心地加以生動細致的刻畫,畫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莊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風范與威儀。作者為了更好地突現出太宗的至尊風度,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進行襯托表現。一是以宮女們的嬌小、稚嫩,以她們或執扇或抬輦、或側或正、或趨或行的體態來映襯唐太宗的壯碩、深沉與凝定,是為反襯;二是以祿東贊的誠摯謙恭、持重有禮來襯托唐太宗的端肅平和、藹然可親之態,是為正襯。該圖不設背景,結構上自右向左,由緊密而漸趨疏朗、重點突出,節奏鮮明。
《唐宮仕女圖》
唐代作為封建社會*為輝煌的時代,也是仕女畫的繁榮興盛階段。中國古代仕女眾生像,“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畫以其端莊華麗,雍容典雅著稱,《唐宮仕女圖》展示著“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眾生像。 其中*杰出的代表莫過于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以及晚唐的《宮樂圖》。它們所表現的貴族婦女生活情調,成為唐代仕女畫的主要藝術特征。
張萱、周昉是唐代*具盛名的仕女畫大家,馳譽丹青。張萱在盛唐時畫貴族人物*負時譽,不僅能夠表現上層社會婦女的姿容情態,而且善于巧妙地刻畫出“金井梧桐葉落黃”這種宮女被冷落的凄涼情調。周昉出身顯貴,多畫宮廷婦女,其風格為優游閑逸,容貌豐肥,衣榴勁簡,色彩柔麗,獨樹一幟。
《韓熙載夜宴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縱28.7厘米,橫335厘米。是五代大畫家顧閎中所作,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用筆細潤圓勁,設色濃麗,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聞中外。是今存五代時期人物畫中*杰出的代表作。
這幅畫卷不僅僅是一幅描寫私人生活的圖畫,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個特定時代的風情。由于作者的細微觀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把韓熙載生活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畫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這幅巨作中,畫有四十多個神態各異的人物,蒙太奇一樣地重復出現,各個性格突出,神情描繪自然。《韓熙載夜宴圖》從一個生活的側面,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的生活場面。畫家用驚人的觀察力,和對主人公命運與思想的深刻理解,創作出的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們永久回味。
《千里江山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 為中國北宋青綠山水畫作品。作者王希孟。王希孟18歲為北宋畫院學生,后召入禁中文書庫,曾得到宋徽宗趙佶的親自傳授,半年后即創作了《千里江山圖》。惜年壽不永,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優秀青年畫家。
畫卷表現了綿亙山勢,幽巖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飛泉,水村野市,漁船游艇,橋梁水車,茅蓬樓閣,以及捕魚、游賞、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動。全面繼承了隋唐以來青綠山水的表現手法,突出石青石綠的厚重,蒼翠效果,使畫面爽朗富麗。水、天、樹、石間,用摻粉加赭的色澤渲染。用勾勒畫輪廓,也間以沒骨法畫樹干,用皴點畫山坡,豐富了青綠山水的表現力。人物活動栩栩如生。充滿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境界的向往。
《清明上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絹本設色,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
傳世名作、一級國寶。《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藝術水平高超,而且圍繞著它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事。 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通過這幅畫,我們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富春山居圖》
縱33厘米,橫636.9厘米,紙本,水墨。始畫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該畫于清代順治年間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重新定名為《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被譽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
元代畫壇宗師、“元四家”之首黃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國古代水墨山水畫的巔峰之筆,在中國傳統山水畫中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可謂空前絕后,歷代莫及。
《漢宮春曉圖》
中國重彩仕女**長卷。絹本重彩,尺幅很大,37.2cm×2038.5cm,作為裝飾性繪畫來說屬于巨制。漢宮春曉是中國人物畫的傳統題材,主要描繪宮中繽妃生活。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與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稱為“明四家” ,亦稱“天門四杰”。沈、文、唐三家,不僅以畫取勝,且佐以詩句題跋,就畫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畫上,一般只題名款。仇英在繪畫上以“重彩仕女”著稱于世,《漢宮春曉圖》是仇英重彩仕女畫的杰出代表。此圖勾勒秀勁而設色妍雅,畫家借皇家園林殿宇之盛,以極其華麗的筆墨表現出宮中嬪妃的日常生活,極勾描渲敷之能事。不僅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在中國重彩仕女畫中也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百駿圖》
縱102厘米、橫813厘米。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意大利人郎世寧1715年他以傳教士的身份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就被重視西洋技藝的康熙皇帝召入宮中,從此開始了長達五十多年的宮廷畫家生涯。在繪畫創作中,郎世寧融中西技法于一體,形成精細逼真的效果,創造出了新的畫風,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百駿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丹青古韻: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禮盒裝全套10冊) 節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桂徵芍藥作品選
¥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