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文山史話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2166813
- 條形碼:9787222166813 ; 978-7-222-1668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山史話 內容簡介
本稿是“云南史話”之一, 主要是以文山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文化名流及城市發展狀況作了翔實的描述, 對于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振興民族精神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存史價值。
文山史話 目錄
(一)地理環境
(二)自然資源
(三)人口與民族
二、歷史沿革
(一)遠古文山
(二)古代文山
(三)現代文山
三、史海鉤沉
(一)句町古國的建立
(二)漢武帝設置牂舸郡
(三)儂智高起義
(四)獨特的阿雅土司城
(五)改土歸流在文山
(六)項叢周抗法
(七)富州烽火
(八)灑戛竜的星星之火
(九)八寨起義
(十)文山全民支援抗日戰爭
(十一)王有德
(十二)楚圖南
(十三)柯仲平
(十四)王世珍對民族傳統的改革
(十五)一個被整頓好了的合作社
(十六)西疇精神
(十七)軍民同鑄老山精神
(十八)毛澤東主席對西疇縣東升合作社的批示
(十九)鄧小平同志對富寧革命老區的批示
(二十)胡耀邦總書記親臨文山視察
(二十一)江澤民總書記親臨文山視察
……
四、地方文化
五、自然人文景觀
六、現代風貌
參考文獻
后記
文山史話 節選
《文山史話》: 全州的鄉鎮中,除富寧縣谷拉鄉無彝族,其他鄉鎮均有彝族居住。 瑤族。文山州內的瑤族是秦漢時期“長沙、武陵蠻”的一部分。南北朝時稱“莫徭”。因災荒、戰亂等各種原因先后向南遷徙。唐朝年間,從湖南經貴州遷入。元、明、清時期相繼遷入的較多。現居住麻栗坡的盤、鄧、蔣姓家藏古籍載,入境定居已30多代人,至今700多年,當為元朝年間。其間有的曾遷往越南,后因世亂又遷回中國麻栗坡縣猛硐定居。富寧縣新華鎮牙牌村盤廷光(靛瑤)家藏《本命書》載:盤氏祖籍湖南,輾轉江西、貴州、昆明、麻栗坡到越南后又遷入富寧木央、田蓬下寨,*后遷到牙牌村至今,已繁衍14代。瑤族古籍《盤皇卷牒》《開山歌》《信歌》記載:多數瑤族是明、清時期屢遭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壓迫、驅趕和圍剿,先后從廣東、廣西交界西江流域鎮龍山瑤區,輾轉遷入廣南府、開化府的邊遠山區定居。富寧縣山瑤支系,于清雍正年間先后從廣西平果、田東、德保及越南遷入富寧縣歸朝鎮的龍門龍紹定居,至今200余年。 由于歷史上的多種原因,州境內瑤族多居住山區有林地區。民間有“瑤人住箐頭”的民謠,史載瑤族多處深山,喜獵善搏虎豹,至今仍大分散i小聚居,主要分布在富寧、麻栗坡、廣南、丘北、馬關等縣的邊遠山區。現居住文山州境的瑤族有3個支系:自稱“們”或“金門”,他稱藍靛瑤;自稱“孟棉”或“尤勉”,他稱大板瑤、角瑤;自稱“秀”或“亞”,他稱山瑤、過山瑤。 回族。元朝中統年間,忽必烈率蒙古大軍攻占大理后,在云南建立行省,云南始有回族遷入。元十一至十六年(1274-1279),回族人賽典赤·瞻思丁任云南省平章政事期間,隨部多為回族。這些回族亦兵亦農,屯聚牧養,落戶安居,一部分落籍丘北縣境。明洪武年間傅友德、沐英南征,所帶江南回族兵將屯墾定居,又有部分回族定居丘北縣境。清康熙至乾隆年間,部分回族從臨安府和玉溪地區遷入文山茂克寨、廣南縣城及珠琳等地。而后由于經商貿易、易地做官、逃荒避難、婚姻等原因流徙文山境內。 ……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