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馬伯樂(完整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203487
- 條形碼:9787520203487 ; 978-7-5202-0348-7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伯樂(完整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蕭紅的粉絲與讀者們;一切喜愛文學的讀者朋友們 我將與藍天碧水用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蕭紅絕筆。 《馬伯樂》是蕭紅生前未完成之作,第九章完全文未完。 葛浩文愛蕭紅,如子善老師愛張愛玲,由研究而生愛,跨越七十多年的書寫,只為圓一個致敬知音的夢。 我們讀過了蕭紅,卻不知她將如何安排《馬伯樂》的命運,也許不再有人會如此書寫了,讀完它,需要勇氣。 蕭紅誤死庸醫之手,如今《馬伯樂》有了完整版,慰藉蕭紅,也慰藉我們的情結。
馬伯樂(完整版) 內容簡介
蕭紅是現代文學目前極具才華的女作家,《馬伯樂》是其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她的絕筆之作。第九章未寫完被庸醫誤診而去世。故事的情節是這樣的:馬伯樂出生于青島一個有錢而且信洋教的家庭里,是“五四”以后成長起來的新青年,他沒有任何謀生能力,僅憑借父親的資本過日子,他依靠家人,卻鄙視家人,家人的白眼和輕視實在忍受不下去時,他“出逃”到大學去旁聽,不僅沒能賺上錢,反而灰溜溜地回家來。但他無論如何也忍受不了這種在家的窩囊處境,又跟家人說要去上海開書店,結果仍然是以灰溜溜回來而結束。“盧溝橋事件”一發生,馬伯樂即刻從青島逃到了上海,住在一個沒有窗子、沒有光線的房子里,吃的永遠是蛋炒飯,卻自我安慰說不吃飽的目的是為了訓練。可以說,馬伯樂在行為上都倒退到和叫花子相媲美的程度,可在精神上卻欣賞著叫花子受過訓練的饑餓“美”,欣賞著叫花子吃不飽也不哭,也不想法子再吃的“優美”。蕭紅在創作完第二部第九章就去世了,使本書成為一部未完之書。葛浩文續寫了第十章到第十三章,約3萬字。英文稿完成后,葛浩文先生的夫人、翻譯家林麗君(Sylvia Li-chun Lin) 女士將此作由英文譯成漢語,這一跨越世紀的書寫終于圓滿完成。但續寫的內容究竟是什么,馬伯樂結局如何,留給讀者們自己去讀。
馬伯樂(完整版) 作者簡介
蕭紅,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6月2日生于黑龍江呼蘭縣,原名張道瑩,筆名蕭紅,悄吟。1933年開始文學創作,與蕭軍出版作品合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次年中篇小說《生死場》在魯迅幫助下作為“奴隸叢書”之一種出版,這部作品使蕭紅在上世紀30年代文壇上嶄露頭角。1936年,蕭紅為擺脫精神上的苦惱東渡日本,在東京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抗日戰爭爆發后,投入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與蕭軍離異,與端木蕻良結合。1940年春與端木同抵香港,之后發表小說《馬伯樂》《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年僅31歲。 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1939年生人,印第安納大學博士,圣母大學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著名漢學家,翻譯家。葛浩文早年以《蕭紅評傳》聞名,后以翻譯中國文學為讀者稱道。經他譯成英文的中國作家有數十位之眾,按譯文出版先后:朱自清、黃春明、謝霜天、陳若曦、蕭紅、李昂、白先勇、東方白、蕭軍、袁瓊瓊、楊絳、林斤瀾、王蒙、端木蕻良、汪曾祺、高曉聲、王安憶、劉賓雁、蕭颯、艾蓓、聞一多、阿成、莫言、劉恒、蘇童、王朔、李銳、劉心武、王禎和、潘人木、格非、虹影、朱天文、巴金、施叔青、朱天心、賈平凹、劉震云、姜戎、老鬼、畢飛宇、老舍、阿來,等等。葛浩文還是研究者,尤其在現當代中國文學方面,數十年如一日,成績斐然,說他是中國文學的海外傳人也不過分。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