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戀 本書特色
暢銷書系列“知心書”第四輯,三聯生活書店引進推出同系列經典《*自戀》。
利用某種親近的關系實現自己對他人的支配,并防止這些人試圖與他保持距離;
內心冷漠,沒有負罪感,但會毫不猶豫地想讓別人產生負罪感;
善于言辭,會大量使用言語的雙重意義來操縱他人,主動讓別人感到不自在……
本書講述了自戀的內核——有關欲望、沖動、投射與防御的一系列機制,幫助存在自戀變態問題的人正視自身問題的癥結所在,也幫助受害者——他們之所以被操控,也是因為自帶與自戀變態者共同的變態因素——逃離操縱,解決問題,擺脫傷害,過上平和快樂的生活。
超越自戀 內容簡介
作者在書中闡釋了自戀變態者心理變態的機制和原因,描繪出了正常狀態和變態之間的界限。受害者可以由此認清操縱者,找到自救和重建的方法;而對那些有“自戀變態者”傾向的人來說,閱讀此書則是一次反思與改正的機會……
超越自戀 目錄
**章 從需求到欲望,沖動的能量 1
欲望的能量 3
從需求到欲望 4
欲望會產生痛苦嗎? 6
面對沖動,我們是否都是平等的? 8
沖動和變態 9
我們的沖動去哪兒了? 10
如何對待殺人沖動? 14
變態者及其沖動 15
第二章 言語:自戀變態者的撒手锏 25
詞語的象征意義 26
言語的功能 27
詞語:信息的載體 28
自相矛盾的交流 30
第三章 脆弱的自戀者 39
自我形象 40
“向客體偷來的自戀” 41
偶像的黃昏 43
結構性自戀脆弱或因不同情形導致的自戀脆弱 44
喜歡自己的形象是不好的嗎? 45
變態者為什么必須證明其受害者不好? 46
第四章 變態者:住在成年人身體中的兒童 51
負罪感和擔心被拋棄的焦慮 53
權力需求的根源 57
貝爾納,母親的“菲勒斯” 59
第五章 無法忍受失去心愛之人(物) 61
因為害怕失去而感到焦慮 63
面對失去心愛之人(物)的過程的不同階段 64
無法面對失去心愛之人(物)的病理 65
是否存在一些方法讓我們更加容易接受
失去心愛之人(物)的事實或加速這一過程? 67
第六章 變態者的策略 69
理解變態者的動機 70
粘連和隔離:使受害者屈服的手段 77
利用第三方 79
貶低他人、操縱以及控制他人的必要性 81
“好像”:偽君子變態者 82
互相依靠的親密關系 85
第七章 對受害者產生的變態效應 87
完全的混亂 88
降低級別的防御 90
人格解體 92
變態者會讓別人也變態嗎? 93
是否存在典型的受害者? 94
給父母的一點建議 96
第八章 抵制自戀變態者 101
小心標簽! 102
把某個人當成變態難道不是變態的行為嗎? 105
面對指令進行鏡像詢問 106
與親近的人重新建立聯系 107
重新保持距離 108
敢恨 109
清理自己周圍的人 111
指定第三方 112
戰勝變態者 116
石宴 117
擺脫重復 118
不要再從別人的眼中尋找自己的形象 120
學會表達自己的欲望 121
放棄理解 123
升華和韌性 125
第九章 尋找變態的根源 129
被虐待的孩子? 130
游戲和現實 133
環境的重要性 135
母親臉(形象)的變化 136
幻想 138
俄狄浦斯和反俄狄浦斯之謎 139
亂倫關系和重復 143
變態父母 145
癥狀兒童 148
第十章 同情之路 153
同情的力量 154
利他 155
道歉或否認 156
我們可以治愈我們的家人和朋友嗎? 157
從投射到放手 159
愛與罰:雅克的反饋 161
第十一章 變態者及其受害者:有毒的華爾茲 175
別人的癥狀 176
瘋狂的愛 178
如果你好了,我也就痊愈了 179
自相矛盾的鏡子 180
結語 181
瓦妮莎案例的答案 183
附錄 189
參考文獻 197
超越自戀 節選
愛與罰:雅克的反饋(上)
我認識皮埃蕾特的時候,她已經與一個她聲稱自己并不愛的男人交往了七年,但她經常會欺騙他。而我卻是和一個已婚的人維持著一段沒有未來的關系。
很快,我們就接受了彼此。她說她此生等待的人就是我:“我感覺自己等你已有千年。”我也有同樣的感覺,我覺得我們倆是靈魂伴侶。我們的愛情關系非常奇妙:情投意合和親近關系讓我們體會到了難得的快樂時光。但皮埃蕾特很令人驚訝,她會在很短時間里發生很大的變化。我面對的一會兒是一個十分有魅力的女人,一會兒是一個需要別人保護的孩子。這點甚至可以從她的信中看出來,她的信有時候寫得非常好,沒有拼寫錯誤,有時候卻像一個小孩子寫的。
我單方面與前任結束戀情,卻沒有告訴她。我希望她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就我們的關系有一個定論。而皮埃蕾特也和他的前任結束了關系。我們終于能將我們的愛情公之于眾了。我對我的前任說了分手,但我沒有告訴她我又認識了一個人。因此,她仍然抱有希望,想和我重歸于好。于是,我還是告訴了她實情,希望能讓她死心,結果她崩潰了。我從沒想過這樣做會對她造成如此重的傷害。在一段時間里,我對此憂心忡忡,皮埃蕾特也感覺到了。我需要去見我的前任并安慰她,我需要告訴她,我之所以結束我們之間的關系,不是因為我不愛她,而是因為我們的關系沒有未來,這對我而言不合適。她哭了很久,之后她微笑著平靜地離開了。我也感到很高興。我幫助她重新站了起來。我被高興的心情沖昏了頭,于是把這件事告訴了皮埃蕾特。后來我才意識到,我犯了一個大“錯誤”。
從此之后,我們的關系徹底發生了變化。皮埃蕾特指責我不忠誠。我認為她不會再和我在一起了。我為此懷有負罪感。因為我的愚蠢行為,我就要失去自己的“真命天女”了。于
是,我表現出更多的愛,也許下更重的承諾。我告訴她我希望和她共度一生,對此我沒有任何遲疑。相反,她卻對我說(包括在公共場合),她在猶豫是繼續跟我在一起,還是回到前男友身邊。這讓我大發雷霆,我從未有過這種狀態。我一直不停地據理力爭,直到有一天我終于接受了。我對她說,我理解她,她想回到前男友身邊很正常,因為他好像有一些我沒有的東西:他能讓她安心。
那時,她的口徑也變了。她對我說,她愛的是我,她對此也沒有任何疑問。我們終于走出了這段艱難的日子。我又尋回了那個我愛的女人,我們又可以幸福地在一起了。但是我的幸福好景不長。幾個星期之后,我跟一起排演話劇的朋友們吃晚飯。她卻認為我是跟另外一個女人一起。我再一次需要為我之前犯的錯付出代價。她對我說我們之間結束了,又說我們的關系過于混亂。我回到家,心如死灰,我感覺我的生命從此失去意義。那個時候她給我打電話:“你為什么要丟下我?你應該拼命挽留我。”
接下來的日子有時是幸福的,有時是混亂的,還有些時候,她會對我嚴厲批評。據她所說,我是自私的、不忠誠的,等等。
我處于嚴重的壓力狀態下,因此無法正確思考。很久之后我才意識到,她對我的指責與我不相符。聽到別人指責我們自己沒有的錯誤是會讓我們發瘋的,因為我們不能當即做出反應。在認真思考之后,我才明白她指責的對象不是我,而是她的母親和她的前夫。她通過我和他們算賬。但是在那樣緊急的時刻,我無法明白這一點。我理解的都是字面意思。我們之間的氣氛變得越來越沉重。如果我說一個笑話,她就認為我在嘲笑她;如果我提早去工作,那表示我有了情婦。于是,我開始非常小心地說話做事。但她對我說:“你一點也不自然,這里面肯定有事……”
直到有一天,我爆發了。我以前從未發過如此大的脾氣。我和她說她對我的指責是她的“本錢”,她想保留的這些本錢都過時了、失效了。如果沒有這些,她就沒什么可說的,我們也會很幸福。于是,她的行為又發生了變化。她進入了一種抑郁的狀態。失去了指責我的理由,她好像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自己的焦慮。
她有時會給我打電話并對我說她吃了藥并且要結束生命,可她不知道以后誰去學校接她女兒。她是藥劑師,所以我知道她手里有可以實現自己計劃的東西。如果我叫消防員,她就會說我沒有聽到她的呼救,并讓她在陌生人面前遭遇尷尬。我
記得有一次,我被她狠狠辱罵了一頓,我驚得發呆,無法做出反應。而她做出了她期待我做的事情:我看到她自己打自己的臉,好幾次!我抓住她的手,跟她說:“快停下,你讓我心疼……”直到有一天,我隨她這么做。她的嘴破了,她就對我說:“你看,都是因為你……”盡管我對她說,我知道她經歷過不愉快的過去,她會走出困境的,在眼前的艱難時刻,我愿
意陪在她身邊,因為我愛她。她仍然沒有改變自己的態度。
有一天,我來到她家,我看到她女兒正在客廳里和一個小伙伴玩耍。我問她媽媽在哪里,她說在房間里。我去到房間后,發現皮埃蕾特買了大量安眠藥和酒。我把這些東西抓在手里。之后,我給孩子做了飯并哄她睡覺。整晚我都緊緊把皮埃蕾特抱在懷里。第二天,我沒有去上班,把孩子送到學校,她父親會去接她。之后,我們倆和我的朋友們去參加戲劇演出。我知道,當我感覺自己情況很糟糕的時候,我可以在那里擺脫那些糟糕的狀態。我原以為皮埃蕾特也可以跟我一樣。我已經帶她來過,但是每一次,大家都很不愉快。她好像無法忍受我試圖去找一個解決辦法。整個周末,我都陪著她。晚上,我們一起入睡。
有一天晚上,因為很累,我在睡覺時轉過身背對著她。結果她覺得自己被拋棄了,并對我說:“我要吃安眠藥了。”于是我迅速轉過身并道歉:“對不起,是我疏忽了。”她靠著我很快就睡著了,而我卻無法入眠,但是我愿意感覺到她在保護自己,可能是多虧了我。
我認為這個周末改變了我們之間的很多事。她終于明白我有多愛她,并且明白為了能夠讓我們好好在一起,我愿意付出一切。之后的一個月非常甜蜜。人們好像非常羨慕我們的
關系。我經常聽到“你們真般配”或“我為你感到高興……”,一個月之后,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去度假。到達目的地之后,皮埃蕾特得知女兒在我們出發前不久被她父親打了一頓。這個消息立刻讓她煩亂不安。晚上,我與孩子們發生了小小的爭吵。皮埃蕾特立刻責備我虐待她的女兒。然而我很喜歡她女兒,對她很好。皮埃蕾特的條件反射是不對的,當然,她其實并沒有針對我。我感到很生氣,于是出去走一走,我原以為皮埃蕾特在反思后會向我道歉。
然而,道歉的話我一句也沒有聽到。相反,她像以前一樣指責了我的反應。晚上,因為我又轉過身去睡覺,她再一次威脅我說:“我要吃藥了。”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怒火。她在利用我對她的擔心、我的愛和我的善良來操控我。我用力一把抓住她。所幸的是,我及時控制住了自己。但是,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我因為發現了以前不為自己所知的一面而懷有負罪感。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還是保持親切的態度,但是可能稍微有些冷淡。于是,她又有話說了:“你跟以前不一樣了,變成你以前的樣子吧……”我告訴她,以前,她一直不停地批評我。她如何能夠要求我變成那個以前她無法忍受的人呢?
(本文摘自讓-夏爾?布舒 作品《超越自戀》,三聯生活書店2018年10月出版。)
超越自戀 作者簡介
讓—夏爾?布舒Jean-Charles Bouchoux
法國作家、精神分析師、心理醫生,曾在法國出版過多部心理學作品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