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古復仇記 本書特色
雅古的祖祖輩輩都是普通佃農,是反叛者,而貴族老爺在十九世紀初的佩里戈爾地區依然橫行霸道一手遮天,南薩克伯爵拼命迫害雅古的父母……雅古的父親死在苦役犯監獄,母親很快窮愁潦倒撒手人寰。面對如此多的不公正,雅古奮起反抗。他感到憤怒的血液在他身上涌流。這種憤怒也許唯有復仇方能平息……《雅古復仇記》為歐仁·勒儒瓦*為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在法國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被納入法國中學生的閱讀書目。 色彩大膽,趣味濃郁,宛如一首詩。 ——法國190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
雅古復仇記 內容簡介
《雅古復仇記》2018年新版
法國中學生必讀文學名著
《雅古復仇記》是法國作家歐仁·勒儒瓦晚年的杰作,創作于1898年。歐仁雖然作品不多,但這本《雅古復仇記》卻是他創作生涯中里程碑似的作品,不僅被列為法國中學生必讀文學名著,而且在1969年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從那時起,少年雅古的名字在法國家喻戶曉。
在作者逝世一百周年之際,由小說改編的電影《鄉下佬雅古》也搬上銀幕,并獲得2008年凱撒獎提名。這部小說的語言樸實無華,卻于不動聲色之中自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尤其對貧困、苦難的描寫令人刻骨銘心,主人公雅古成年后與妻子、家人在森林中生活的淡泊、安然的態度也深具感染力。這是一部文學價值和教育價值兼具的好小說。
雅古復仇記 目錄
雅古復仇記 節選
在我看來,燒炭這個職業對我很合適,因為一個人待在樹林里,日子過得很安靜,很少與人打交道。有些人需要社交,希望生活在人群當中,需要左鄰右舍、八方消息,需要與別人說客套話或泛泛空談。而我則不。我覺得不懂得獨處是不幸的。群居不如獨處,不論對精神還是身體都是如此。眾人聚會不論對精神、心靈還是身體都不健康。城里人雖然大談這種那種好處,大吹這樣那樣的益處,可城里的窮人并不比我們強。因此當我聽見別人吹噓城里的住房條件時,是很反感的。
總之,言歸正傳,我覺得沒有哪種工作比在大自然里,在陽光下伐木、在星光下看守炭窯更令人愉快的了。這種工作不妨礙人思考,恰恰相反,燒炭人有充分的閑暇思索,而且主題很多。多少個夜里,抬頭仰望暗藍色的天穹下散落于無限深邃的宇宙中那數以百萬計的閃爍群星,我陷入沉思。多少回,我欣賞著這些在無限遼闊的蒼穹中移轉的星斗,猶如調整好的鐘表那樣精確,在它們應當經過的地方準時到達太空的某一個點!由于經常觀察,我*終了解了它們所處方位的時間,如同看鐘表一樣。我委實不知還有什么比遙望
長庚星緩緩從天邊升起更美妙的景象了。我經常獨自一人在密林深處,注視著它壯麗地升向蒼穹,心想也許這顆星上也有那么一位在哪座巴拉德式的森林里看守炭窯的燒炭人正凝視著地球,就像我這個地球人在出神地凝望著他的星球一樣。
也許有人會對我說:“天好時,這一切確實很美。可是下雨天呢?……”
咳,落雨時,我就待在我的陋屋里。再說我還有一張質量很好的山羊皮,可以為我擋風遮雨。下點雨不算什么,時而有點雨,一點也不討厭。
另外,我也很喜歡觀察周圍發生的情況,了解野獸和鳥類的習
……
大概不會有人來跟我說,我在森林里的生活并不比和我境況相同的城里人生活得更自由、更健康、更智慧百倍。城里人行動受到種種限制,生的一些病我們鄉里人都不知道,而且五谷不分。如果有人這么跟我說,我也一點兒不相信。
可以想見,由于一直在戶外在林中干活,我絕不會忘了打獵。我確實始終非常喜愛打獵。我的獵槍始終放在小屋里上了子彈,隨時可以使用。不過,別以為當我干活時,當燒炭爐在燃燒時,我可以想去打獵就去打獵。只不過在可以打獵的時候我才去打。有時我也會有意外的收獲。譬如,有一次我在森林里的克羅德
莫蒂埃村附近端了一窩小狼崽。我妻子把這些如三周大的小狗般的小狼崽放在一只籃子里,送到佩里戈爾去。上面給了她一筆獎金。這筆錢幫了我們大忙,我們用來裝修了一下我們的小破屋,并增添了一間臥室。
自那以來,我還在狩獵地或不期的遭遇中打死了幾只野豬。后來我還用以下辦法打死了三只狼。冬季里,我模仿發情母狼的叫聲,對著木鞋嚎叫,呼喚公狼。我模仿得像極了,一天夜里,我在潛伏的地方看見來了四只漂亮的公狼,它們發出回應的嚎叫,并很快開始相互圍著圈打轉,狼毛直立,同時發出低沉的吼叫,像公狗一樣妒嫉萬分。我向這四只狼開槍,其中一只狼中彈倒地。
好奇者也許會說:“適才您談到您妻子,當您在林中燒炭時,她在干什么呢?”
我么,可不是那種離不開老婆襯裙、對老婆過于關心的人。當然我很愛我的妻子,但用不著整天卿卿我我,表露愛戀之情。需要時,我們毫無痛苦地分離。話說回來,我也絕不是鄉村樂師,這些人習慣于走到哪兒花天酒地到哪兒,總覺得自己的家是天下*差的;而我回家時總是懷著愉快的心情。
*初,我在維埃爾湖一帶燒炭時,我老婆來到我身邊,和我一起待上兩三天,然后返回阿祺小屋,看看家里有什么情況,然后再返回來,同時帶來一些面包或必需品。白天,她有時幫我搭造燒炭爐,或者等爐子點燃后,她就紡紗,然后燒飯,把鍋底下的火撥旺,鍋就吊在三根木棍搭起的支架上。晚上,我們在明亮的炭火邊談笑,然后在小木屋里躺在蕨草和羊皮上睡覺。有時,我得起來看看燒炭爐,讓妻子靜靜地休息,橫臥在門口的狗看護著她。我情不自禁要再說一遍,那是一種自由、健康、充實的美好生活。
我們剛結婚時就是這么過的。九個月過后,我妻子生了個寶寶,她就獨自帶孩子,給孩子喂飽奶以后,就讓他睡在小木屋里,孩子睡得可香啦。只有一個孩子時,這樣還行。可是當第二個孩子降臨后,就不行了!她必須待在阿祺小屋里照料新生兒,此時老大已經拽著她的襯裙,開始走路了。可憐的雅古不得不獨自一人待在森林里,自己做飯。隨著時間的推移,差不多每隔兩年或兩年半,屋里就添一個娃娃,我妻子根本就沒法離開阿祺小屋了,直到老大七八歲左右,幫助照管幾個*小的弟妹。
而我并不是老待在附近地方,甚至也不是老待在巴拉德森林里,盡管這是我的家鄉或我的居住區。有時,我會到很遠的維特森
林,或介于瓦爾汝村和塔尼埃村之間的馬奈格森林,甚至一直到貝爾威斯村附近的拜塞德森林以及博恩森林燒炭,主要是給煉鐵廠供應焦炭。這樣我和我妻子不得不習慣于時不時的分離。可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和從前一樣相愛。甚至說一句大膽的話,這些短暫的分離更加深了我們的愛情。要是一對夫婦朝朝暮暮都在一起,這種愛情反而會枯萎。
雅古復仇記 作者簡介
歐仁·勒儒瓦(Eugene Le Roy,1836-1907),1836年出生在法國西南地區多爾多涅省奧特福鎮。服兵役期間,他曾先后到非洲和意大利作戰,1860年退伍,進行政部門工作。1895年發表處女作《弗勞的磨坊》,即獲成功。他的杰作《雅古復仇記》1899年問世。他小說中的故事都發生在佩里戈爾地區。這些小說對農民的生活觀察細微準確,對人物個性的描繪十分貼切。
插畫作者簡介:
摩甘(Morgan,1948—),1948年出生在符騰堡,起初在《法蘭西西部報》做報刊插圖,之后與眾多報紙合作,如《晨報》、《禮拜天世界報》。摩甘還為好幾出戲雕刻了木偶并給它們設計化裝服裝,其中包括米歇爾?圖尼埃的《皮埃羅或夜的秘密》,歐仁?尤內斯庫的《國王死去》,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記》。
摩甘為伽利瑪出版社FOLIO青少年版叢書做了很多插圖,其中多為世界名著,如羅爾德?達爾《與動物私語的孩子》、愛倫?坡《金龜子》、莫爾普戈《霧林之王》等。
- 主題:
小時候在圖書館看的書(內容一致,封設換了),有好幾個情節震撼了那個年紀的我。我記得本來買的是精裝的,但到了手是平裝的,也無所謂啦,平裝也值得收藏。 又讀了一遍,故事依舊引人入勝,還是小時候那個感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