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圖說神圣羅馬帝國簡史/菊池良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36387
- 條形碼:9787201136387 ; 978-7-201-13638-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圖說神圣羅馬帝國簡史/菊池良生 本書特色
◆查理五世差一點就實現獨裁的野心,卻不得不退隱在修道院度過余生。 ◆縱情于聲色犬馬的強力王做了什么,讓妻子拒絕王妃的稱號? ◆開明的腓特烈大帝得罪了三位貴婦,險些亡國自盡。 ◆一條主線貫穿神圣羅馬帝國整段歷史,有趣的故事、鮮活的人物,歷史不再古板。 ◆一百五十多幅圖片,包括重要的戰役、人物、地圖、文獻等,用圖文并茂的方式簡述歷史。 ◆著重描繪帝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讀者可窺一斑而知全豹。
圖說神圣羅馬帝國簡史/菊池良生 內容簡介
"公元962年,教皇為奧托一世加冕,神圣羅馬帝國誕生。民眾滿以為能樂享榮耀與和平,但事與愿違,帝國自有其宿命。八百四十多年后,在拿破侖鐵蹄的蹂躪下,帝國終于行將就木。1806年8月6日,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終于擺脫了枷鎖,宣布神圣羅馬帝國不復存在。伏爾泰是這么形容神圣羅馬帝國的:“既不神圣,也不羅馬,更非帝國。”事實真如他所形容的這么不堪么?帝國究竟是靠什么力量維系了八百多年呢?讓我們從書中尋找自己的答案吧。"
圖說神圣羅馬帝國簡史/菊池良生 目錄
序章
**章黃金詔書
帝國的誕生敘任權斗爭與大空位時代
敵對國王查理四世的勝利
專題一傭兵的合法化
第二章查理五世與帝國的命運
兩個外人路德的圣經
法蘭西與土耳其施馬爾卡爾登戰爭
專題二一個傾國的耳光
第三章德國三十年戰爭
波西米亞起義約翰·喬治
帝國的去向*糟糕的劇情
專題三從郵政發達國家到郵政落后國家
第四章利奧波德一世的統治
皇帝選舉戰帝國的存續
奧古斯特二世強力王來自法國的壓力
專題四皇室的慢性缺錢病
第五章帝國的滅亡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
法國大革命拿破侖
尾聲
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系譜圖
神圣羅馬帝國簡略年表
后記
參考文獻
圖說神圣羅馬帝國簡史/菊池良生 節選
奧古斯特二世強力王 相傳奧古斯特二世竟有360個私生子。就算打個對折,德川幕府的第十一代將軍德川家齊也是望塵莫及(德川家齊以"精力旺盛"著稱,人稱"海狗將軍",生了50多個孩子)。還有人說,他能用手指輕松碾碎馬蹄鐵,所以才得了"強力王"的稱號。不過他的"強力"更多地體現在他那貪婪的欲望上。 在韋廷家族看來,神圣羅馬帝國的皇位有一種帶有中世紀色彩的神圣感。尊王思想深入他們的骨髓,導致這個家族的當家們大多比較"老實"。在這樣一個家族中,奧古斯特二世絕對算得上"異端"。不過他的人生經歷不如韋廷家族的另一個異端分子--"邁森的猶大"莫里茨那么跌宕起伏,精彩紛呈。奧古斯特二世只是在欲望方面空前絕后罷了。 奧古斯特二世強力王本是薩克森選帝侯家的次子。《黃金詔書》規定,選帝侯國的領地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他只有僧人和軍人這兩條出路。教會領主原本也是個美差,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不受任何約束,不過這條路逐漸演變成了"獨木橋",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走得了的。除了一小部分大主教國,大多數主教國都被世俗化了,要受諸侯國的統治。于是"軍人"就成了奧古斯特二世唯一的選擇。 13歲那年,他在父親的監督下首次以帝國軍一員的身份參戰。后來,他為戰爭的魅力所傾倒,夢想著立下耀眼的功勛。可就在這時,他的哥哥突然去世。選帝侯的位子就這么落在了他的頭上。一旦成為選帝侯,他就能以統帥的身份指揮全軍了。他毫不猶豫地繼承了哥哥的政策,夢想著與哈布斯堡皇室攜手共進,在戰場這片廣闊的舞臺上大展英姿。 法國戰線的帝國軍統帥是巴登邊伯。于是奧古斯特二世主動請纓,要求去土耳其戰線效力。在1695年、1696年,他以帝國軍統帥的身份征戰匈牙利戰場。可惜的是他有勇無謀。在1696年秋天,他被撤了職,回到了領地薩克森。 在薩克森等待著他的是兩個剛出世的兒子--他們并不是雙胞胎,但生日只差了兩周,母親分別是選帝侯的正妻與情婦。那年,奧古斯特二世才25歲。他對女色的追逐才剛剛開始…… 直到奧古斯特的祖父約翰·喬治二世那一代,通奸罪在薩克森選帝侯國都還是死罪。1661年,死刑才被改成了永久流放,但是對配偶不忠的人還是會遭到嚴厲的批判與指責。薩克森畢竟是路德宗的大本營。嚴格遵守圣經的教誨,裝出舉案齊眉的恩愛模樣,也是選帝侯夫婦的職責之一。然而,奧古斯特輕而易舉地推翻了薩克森的傳統美德。 而且幾年之后,奧古斯特還干出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讓人們不住地感嘆:"拈花惹草都算好的了……" 1696年,波蘭國王約翰三世·索別斯基死而無嗣,王位沒有明確的繼承人。波蘭王國的王權嚴重受限,我們甚至可以說波蘭是一個"貴族共和制國家"。在古羅馬時代,波蘭周邊被稱為"薩爾馬提亞(Sarmatians)",與西邊的日耳曼相對應。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波蘭人開始重新使用這個名字。波蘭貴族以"薩爾馬提亞(伊朗游牧民族)的后裔"自居,拒絕任何形式的改革,深陷極端保守主義("薩爾馬提亞主義")無法自拔,終日忙于爭權奪勢。大貴族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局面幾乎到了難以控制的地步。為了保住自己的特權,貴族們只得妥協,請歐洲列強的王子出任波蘭國王。 1573年,后來的法王亨利三世以"亨里克三世"的身份出任波蘭國王。直至1795年波蘭被瓜分為止,共有11位國王統治過波蘭,其中僅有4人為"本地人"。 索別斯基駕崩后,波蘭又陷入了同樣的局面。波蘭貴族分成兩派,展開了激烈的國王選舉戰。候選人為法國的孔代親王與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特二世。為了拉選票,雙方都投入了巨大的財力。為了籌措選舉資金,奧古斯特甚至變賣了薩克森的一部分領地。他還從猶太富豪那里強要了1000萬基爾德。當然,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絕不會坐視波蘭王位落入法王掌中。俄國的彼得大帝(彼得一世,1672―1725)也向奧古斯特提供了幫助。于是乎,薩克森陣營扭轉了局勢,成功奪魁。然而,這場勝利也讓奧古斯特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波蘭是虔誠的天主教國家。也就是說,波蘭國王必須是天主教徒,可薩克森是路德宗的發祥地與大本營。如果奧古斯特二世是個普通人,怕是早就愁破了頭。誰知他竟一口答應改信天主教--因為他的人生信條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要不擇手段搞到手"。 1697年夏天,在皇帝與近親的見證下,奧古斯特于維也納完成了改信的圣禮。儀式由拉普主教主持。同年9月15日,奧古斯特在波蘭的克拉科夫即位為波蘭國王。這也讓他改變信仰的消息傳遍了整個歐洲。領地薩克森鬧得雞飛狗跳,貴族們的抵觸情緒尤其強烈。見狀,奧古斯特宣稱:"我是在上帝的引導下決定投身于羅馬天主教廷的,絕非為了得到王位與利益才接受了天主教信仰。" 能說出這番話來,臉皮真是厚得可以。人們聽得目瞪口呆,都顧不上嘲笑他了。細細咀嚼一番,甚至還有些莫名的感動。不愧是高高在上的貴人,就是和普通老百姓不一樣,連顛倒黑白都能說得這么坦坦蕩蕩。正所謂"同澈內與外,紅葉滿長天"(良寬禪師的作品),奧古斯特自由豪放的人生態度,也能讓后人清楚地意識到,善與惡、貴與賤之間不過是一紙之隔。他天生冷酷刻薄,又是矛盾的集合體,倍顯尊貴。這不正是"貴族"應有的面貌嗎?
圖說神圣羅馬帝國簡史/菊池良生 作者簡介
菊池良生
1948年生,明治大學理工學部教授,專業為奧地利文學。
著有《圖說神圣羅馬帝國簡史》《哈布斯堡家族的戰斗--為近代拉開序幕的三十年戰爭》《傭兵兩千年史》《哈布斯堡帝國的信息媒體革命--近代郵政制度的誕生》等。
譯者
曹逸冰
北京語言大學日語語言文學碩士。
主要譯著有《雜草記》《生物與非生物之間》《假設的世界》《京都導覽》《音樂是什么》等。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