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巨變-改革開放40年中國記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643075
- 條形碼:9787516643075 ; 978-7-5166-4307-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巨變-改革開放40年中國記憶 本書特色
1.本書精選改革開放40年來的珍貴影像,圖文并茂,生動展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代表性的城市和村鎮,以及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巨大變遷。
2.本書選取中國照片歷史檔案館800多幅珍貴照片,具有史料價值、閱讀價值和收藏價值。
3.本書正文以銅版紙四色印刷,制作精美,適宜閱讀。
巨變-改革開放40年中國記憶 內容簡介
本書為2018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圖文并茂地展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中國巨變。
分為上下兩編,上編通過開放前沿城市、代表性城鎮和鄉村的具體變遷,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鄉的變遷,涵蓋了不同規模、類型的典型城鄉代表;下編分為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圓夢工程、社會民生、文化休閑、生態文明等篇,專題展示了不同領域發生的巨變。一張張圖片,一個個故事,通過影像所傳遞的,正是改革開放40 年的家國記憶,是中國人民書寫的“壯麗史詩”。
本書選取了新華社照片檔案館珍藏的歷史資料照片并配以相關文字,資料、記錄真實、細節豐富、可讀性強。
巨變-改革開放40年中國記憶 目錄
第1 篇 開放高地篇 / 003
1.1 | 深圳:從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 / 004
1.2 | 海南:從邊陲海島到國際旅游島的華麗蛻變 / 040
1.3 | 浦東:從窗口到試驗田—改革開放先行者 / 060
1.4 | 青島:從“青島樣板”到“國際化+” / 076
特寫:青島市民家庭記賬本上的中國改革開放40 年 / 092
1.5 | 廈門:蝶變密碼 / 094
1.6 | 雄安:改革開放新高地 / 114
第2 篇 鄉村變遷篇 / 127
2.1 | 小崗村:精神地標 / 128
特寫:“紅手印農民”嚴宏昌 / 138
2.2 | 大寨村:春風又綠虎頭山 / 140
2.3 | 華西村:從“樣本”走向轉型 / 148
2.4 | 向陽鄉:改革**鄉的騰飛 / 158
第3 篇 城鎮變遷篇(一) / 167
3.1 | 唐山:崛起奇跡見證“中國力量” / 168
3.2 | 大連:東北開放龍頭的巨變 / 178
3.3 | 中關村:從電子一條街到“中國硅谷” / 186
3.4 | 蘭州:改頭換“面”40 年 / 198
3.5 | 喀什:守住原生態綻放新容顏 / 212
第4 篇 城鎮變遷篇(二) / 223
4.1 | 墨脫:“蓮花秘境”告別高原孤島之“路” / 224
4.2 | 茅臺鎮:千年古鎮添新機 / 232
4.3 | 濮院鎮:毛衫時尚小鎮的“時尚轉型” / 236
4.4 | 義烏:從“雞毛換糖”到“全球電商” / 242
4.5 | 安亭鎮:從歸震川舊里到“中國汽車**鎮” / 248
下 編
第5 篇 經濟改革篇 / 257
5.1 | 中國走向世界:打開國門搞建設 / 258
特寫:外貿“晴雨表”——廣交會見證的外貿發展史 / 270
5.2 |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 / 274
5.3 | 資本市場:從試驗田到建設資本市場強國 / 284
第6 篇 科技創新篇 / 297
6.1 | 科技強國之路:從“**生產力”到“**動力” / 298
6.2 | 制造強國之路: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 306
6.3 | 航天科技:走向世界航天強國 / 320
6.4 | 海洋科技:從油氣資源開發到建設海洋強國 / 330
6.5 | 網絡通信:信息化的巨變 / 338
特寫:40 年通信方式變遷 / 346
第7 篇 圓夢工程篇 / 351
7.1 | 公路:40 年筑路奇跡 / 352
7.2 | 鐵路:從“綠皮車”到“子彈頭” / 364
特寫:從墻上“駛出”的火車 / 376
7.3 | 橋梁:華麗的時空跨越 / 380
第8 篇 社會民生篇 / 393
8.1 | 教育變遷:從恢復高考到建設教育強國 / 394
8.2 | 醫療變遷:從“赤腳醫生”到“健康中國” / 410
8.3 | 消費變遷:從票證到支付寶 / 422
8.4 | 車輪上的變遷:從生活必需品到共享經濟的載體 / 430
等。。。。。。。。。。。。。。。。。。。。。。。。。
巨變-改革開放40年中國記憶 節選
.1 | 深圳:從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
一座城市,高度濃縮一個時代精華;
一個政黨,引領開辟一條康莊大道。
如同施展了法術,在不到40 年的時間里,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邊陲小鎮到擁有2000 萬人口的現代化國際都市,深圳奇跡般崛起于中國南方,綻放奪目光彩。
什么造就了深圳?
是改革開放的浩蕩春風,是改革開放釋放的強大活力,讓深圳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有力地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蛇口的變遷
1978 年,建港填海的“開山炮”率先在蛇口炸響,誕生于晚清洋務運動中的百年招商局,創辦了**個出口工業加工區,成為經濟特區創立的探路者。
1979 年3 月5 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廣東省寶安縣改設為深圳市。把靠近香港的深圳鎮作為城市的名字,意味著它從誕生之初就要對標香港,對標國際一流城市。
1979 年4 月, 廣東省委提出,希望中央能根據廣東緊靠港澳、華僑眾多的特點,給予特殊政策,在深圳、
珠海、汕頭建立出口加工區。
這一設想得到了鄧小平的大力支持。
鄧小平說: 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就叫作特區。陜甘寧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回望革命戰爭年代,陜甘寧特區猶如精神燈塔,為奪取革命勝利、建設新中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進入改革開放時代,特區精神穿越時空、一脈相承,改革之火燃遍神州,大地處處萬物復蘇。
1980 年8 月26 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批準設置經濟特區,并通過《廣東省經濟特區暫行條例》,經濟特區在中國正式誕生。有外電驚嘆道:“中國大變革的指針正轟然鳴響。”
巨變-改革開放40年中國記憶 作者簡介
本書由新華出版社組織編寫,編選的圖片和文字主要來源于新華社公開發稿。其中,選入的圖片大多為由新華社總社和國內各分社記者拍攝的新聞歷史照片;文字稿大多來源于新華社公開報道精編,部分收錄其他材料。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