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禮情交響儒家與戲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846496
- 條形碼:9787534846496 ; 978-7-5348-4649-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禮情交響儒家與戲曲 內容簡介
戲曲產生于儒學占主導地位的封建時代,戲曲劇本的創作者均是受了儒家教育的文人,所以,戲曲無論從思想內容的編排、人物性格的塑造還是價值觀念的宣傳,無不深受儒學的影響。可以說,古代戲曲從里到外都滲透著儒家思想。
目錄
禮情交響儒家與戲曲 目錄
——儒家的價值理念與戲曲主題設計
1厚人倫,美風化
2止于至善
3善惡有報
二 樂者,德之華
——儒家的道德取向與戲曲人物塑造
1智仁勇
——戲曲中的英雄形象
2忠孝廉節
——理學對戲曲的滲透
3三從四德
——戲曲中的傳統婦女形象
三 理與情的張力
——存理去欲與情欲至上
1人情之大竇,為名教之至樂
——沖破禮教的女子形象
2從來食色性相同
——批判假道學
3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戲曲中的中庸之道
四 情與禮的交融
——儒家的政治理念對戲曲的影響
1忠君愛國
禮情交響儒家與戲曲 節選
《死生交范張雞黍》則歌頌了范臣卿對結拜兄弟的生死情義。范臣卿與張元伯是結拜兄弟,張無心功名,奉養老母于深山。他陪范同游京師,分別時,范相約兩年后去拜望張和老母,張則殺雞炊黍以待。兩年后,范如期而至,兄弟相見甚歡。臨別時,張元伯約定一年后赴范家拜訪。誰知別后不久張便染病不治身亡,臨終前懇求老母請范來主葬。元伯托夢給范,說明原委。范醒來后立刻快馬加鞭,不遠千里奔喪張家,并在墳院中栽松種柏,守墓百日。因他信義雙全,被推薦到朝廷,授職翰林。
此外,教化典型者還有《陳母教子》《舉案齊眉》。元雜劇《狀元堂陳母教子》是雜劇大家關漢卿的作品,亦是一部賢母教子戲。陳母乃漢相陳平之后,生有三子一女。長子和次子先后登科中了狀元,唯有三子才輕德薄,目中無人,落第而歸。陳母于狀元堂痛斥三子,并借酒宴激發他羞恥之心。三子第二年亦狀元及第,在四川做官收受蜀錦,遭陳母責打。適逢寇準訪賢,得知陳家一門母賢子孝,上奏朝廷,一門皆得封賞。
《孟德耀舉案齊眉》取材自西漢梁鴻孟光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故事。孟光與梁鴻自小指腹為婚,后梁家敗落,梁鴻雖滿腹文章,卻賣文為生。孟員外怕女兒受苦,就讓孟光自己在財主、官宦、窮秀才梁鴻之間選擇。孟光毫不猶豫選擇了梁鴻,甘愿布襖荊釵與梁鴻夫唱婦隨。她謹遵婦道,每次吃飯都將飯碗高高舉起,請梁鴻先用。孟員外暗中助梁鴻進京赴考,梁鴻一舉中了狀元。梁鴻甘貧守志,孟光本栗齊眉,義夫節婦,受到朝廷褒獎。
以上風化劇均通過典型的故事宣揚了“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屬于當時的主旋律作品。將這一主旋律推向高潮的當屬元末的劇作家高明。
高明(約1307~1371年),字則誠,自號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以《春秋》考中進士,歷任處州錄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職。高明為官清明練達,曾審理四明冤獄,郡中稱為神明。他能關心民問疾苦,不屈權勢,受到治下百姓愛戴,處州期滿離任時,百姓曾為他立碑。由于數忤權貴,晚年退居于明州(今寧波)櫟社之沈氏樓,“以詞曲自娛”。相傳明初太祖朱元璋慕其名,遣使征召,他“佯狂不出”,不久病卒。
對于戲曲創作,他認為以往的雜劇故事要么才子佳人,要么鬼怪神仙,讓人不堪卒讀。好的戲劇,不需什么插科打諢,也不要尋宮數調,“只看子孝與妻賢”就夠了。于是他主張“不關風化體,縱好也枉然”,以此為指導,他改編創作了南戲《琵琶記》。《琵琶記》寫的是東漢書生蔡伯喈和其妻趙五娘悲歡離合的故事。蔡伯喈新婚后因父母在堂,本不欲進京赴試,在父親的逼迫下,不得不辭別父母。他得中頭名狀元,被牛丞相看中,欲將女兒許配給他,他辭官、辭婚不成,不得不再次成婚。此后三年,家鄉大旱,趙五娘吃糠搗米,侍奉公婆,公婆還是雙雙餓死。五娘剪青絲葬公婆,懷抱琵琶一路乞討進京尋找蔡伯喈。幾經波折,*后在相府相遇。伯喈得知原委痛不欲生,立即辭官回鄉守孝。后皇帝下詔,旌表蔡氏一門。
……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