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佛學經典寶藏華嚴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086059
- 條形碼:9787506086059 ; 978-7-5060-8605-9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佛學經典寶藏華嚴學 本書特色
星云大師總監修,圣嚴法師參與編撰,海峽兩岸百余位大德、學者參與,大陸首次引進白話簡體版。集萃三藏十二部具有思想性、啟發性、教育性、人間性的部分,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1. 作者力:星云大師總監修,圣嚴法師參與編撰,兩岸百余位佛教大德和佛學學者編撰。 2. 內容力: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首次完整引進。將佛典里具有思想性、啟發性、教育性、人間性的章節做重點是集萃整理,有別于一般“照本翻譯”的白話佛典。 3. 營銷力:星云大師親自作序,南京大學哲學系賴永海教授為大陸版撰序推薦;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建設講話中三次提到佛教文化,是中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佛教是世界佛教文化的核心; “中國佛學經典寶藏”是增進佛教智慧,了解中華文化的必讀之書。
中國佛學經典寶藏華嚴學 內容簡介
華嚴學是真理的直證,也是智慧學的佛教特殊性,亦同時為依據實踐之行道,更能深一層增加其本質的明鮮。哲學,是成為一切文化的基礎,從而究討幽遠的真理;倫理學,則是樹立人間的行為,引導人類走向真正的幸福與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中國佛學經典寶藏華嚴學 目錄
中國佛學經典寶藏華嚴學 節選
一切的佛教學,為要自認是教祖釋尊真正本旨直傳,應舉出其所依之根本經典(或論典)。在另一方面,為了對其他的教學上,提示自宗所學之特色及權威,且又保持對外有所不同的意義。今此華嚴學在印度有龍樹、世親及其他如堅慧、金剛軍、寂天等人,以及特殊的馬鳴之《大乘起信論》等思想。盡管在時代上雖有多少的差異,但自中國六朝以來,于隋唐佛教*興盛時期,華嚴宗完成了教學的大成,但是彼等論師先覺們,無不是尊崇《華嚴經》,而作為研究對象,以此經為所依,確立了一宗之大成。茲以華嚴學之基本,應先采取從《華嚴經》體系上去論究。然而吾人對此經典成立年代,編集經過,以及其傳譯乃至注釋家等尚不了解。在知道這些問題前,應該從教學的立場,先對經典本相有所理解。 所謂經典本相,是對其現相觀念而說。經典現相,是今日吾人親眼所見、親手所觸到的黃卷赤軸之《大藏經》為其自體。本相者,是現相之經典,是原來經典內容中所涵攝之本來性格。現在所流傳《華嚴經》之現相上,見到許多夾雜或增廣;不過,無關這些由純粹的經典上,抽出本來的性格,將其檢討而去理解本相。然而在增廣部分中,隱蔽了純粹本經性格也是一件事實,反而在消極處,可見到其本相內容,所以全然無視經典的現相想去把握住本相也是有欠考慮。①根據現相了知本相之是或非,應該是當然的。 首先,此經典根本的性格是佛陀成道之事實,以*莊重地顯示非表現的表現,無說法之說法。既然此經典是佛陀成道后*初的說法,所以以后次第述說為枝末法輪,對攝末歸本法輪說,稱此經為根本法輪。佛陀說此經時,所謂是第二七日,其實在經之序分《世間凈眼品》中,僅記載“始成佛時”②,未必是表示“第二七日”。見中國古代經典中,支謙所譯(公元二二二—二二八年)《菩薩本業經》中“聞如是”③,以此作為說法形式,但也未曾明示何時。竺法護譯(公元二九一或三〇七年)《漸備一切智德經》中也唯說:“一時佛游第六他化自在天上天王天宮之如意藏珠妙寶殿上。”④未曾記述明確的時日。然《十地品》之別行經,尸羅達摩譯(公元七五三—七九〇年)之《十地經》即有詳述:“成道以來未久第二七日。”⑤明白告示了時日,此為世親《十地經論》⑥記錄中所肯定之事實。在初時勝處所說,表示了《華嚴經》崇高之理由。然若以此經典之真理由其自己所表顯者,實應謂盡過去際,盡未來際,一刻不休在恒時表顯其自身法界之真理,以此事實即為《華嚴經》,則是無說法之說法,《華嚴經》是無說中以恒常不斷繼續在說法。中國華嚴宗祖師們依此而說成為恒本的思想⑦。此事在現今所流通之經典中說:“佛陀自己未曾說法,唯是來會之大菩薩眾贊嘆、布衍佛陀成道之內容。”⑧若更適切地說,應說成道之佛陀光明浴出森羅萬象,光輝著自己,反映了歡呼佛陀正覺之事實,如來于正覺中默默不語,本經之內相無法以語言來表現,因此,卻以恒常不斷地繼續在恒說本經。 此點*明白的暗示,以現存華嚴部別行經典《名號品》之異譯,支婁迦讖譯(公元一六七—一八六年)《兜沙經》,*初有“始作佛時,光景甚明”⑨一句。那是屬于極古典的一部經,其素樸記述形式,也與普通一般大乘經典而有異,只記述佛陀成道前所展開證示之光景,也*能相應了成佛境界中之光明相,此不過是摹繪之記述形式。時代延后,至支謙譯《凈行品》之別行經《菩薩本業經》及竺法護譯(公元二九一—)《十住品》之別行經《菩薩十住行道品經》,即成為佛陀普通說法形式。這或許受了其他一般大乘經典主張,均為佛陀說法之大乘佛說經影響,以此為準,而加以整備記述罷了。 ……
中國佛學經典寶藏華嚴學 作者簡介
印海,江蘇省如皋人,俗姓劉。號圓修。生于一九二七年。十三歲依止定慧寺智明法師出家。一九四七年受具足戒于南京寶華寺,后至常州天寧佛學院求法。一九四九年春赴臺,先后依止慈航法師及親近印順導師。曾任福嚴精舍與慧日講堂監院與住持,并籌辦太虛、福嚴二佛學院,任職二院副院長。又講學于基隆正覺佛學院等。一九六七年游化東南亞各地。一九七六年應紐約東禪寺之請,講說《彌勒上生經》。一九七七年再度赴美,創建法印寺于南加州洛杉磯。譯有《中印禪宗史》《中國凈土教理史》《佛教唯心論概述》等。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