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鑒定兼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典藏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917480
- 條形碼:9787547917480 ; 978-7-5479-1748-0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書法鑒定兼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典藏版 本書特色
《書法鑒定兼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典藏版傅申中國書畫鑒定論著全編)(精)》為傅申先生首次將多年經驗與所學整理歸納所成書。書中以近年屢受爭議的草書極品--懷素《自敘帖》為“臨床診斷”案例,抽吸剝繭、巨細靡遺地闡釋“書法鑒定學”的基本論點:以正確的目鑒為基礎,進而從事嚴密而詳盡的推理論證過程。
書法鑒定兼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典藏版 內容簡介
本書為傅申先生首次將多年經驗與所學整理歸納所成書。 書中以近年屢受爭議的草書佳品——懷素《自敘帖》為“臨床診斷”案例,抽絲剝繭、巨細靡遺地闡釋“書法鑒定學”的基本論點:以正確的目鑒為基礎,進而從事嚴密而詳盡的推理論證過程。
書法鑒定兼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典藏版 目錄
叢書總序 傅申
新版序 傅申
序 石守謙
自序 傅申
**部分 書法鑒定
**章 書法鑒定簡論
第二章 鑒定心理略論
一、從視覺判斷談“顛倒之見”
二、淺談作偽心理
三、鑒定心理散論
第三章 法書的復本與偽跡
一、關于方法和術語的一般論述
二、簡短的歷史總結
三、“勾摹本”與“寫本”的區別
四、復本與鑒定個案研究
五、鑒定個案增補例
六、小結
第四章 鑒定的實踐與難易
一、難易的關系
二、基準作之建立
三、標尺之建立
四、知真知偽
五、培養對古書畫色澤的正確認識
第五章 刑事鑒識學中對筆跡及印章 的鑒定
一、筆跡鑒定
二、印章 鑒定
第六章 書法鑒定的科技化及其限制
附:科技鑒定西洋畫成果的借鑒
余論:論賊毫與摹本的區別
第二部分 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辨“文彭摹本說”及其斷代
開宗明義
研究簡史及書跡名詞
一、研究簡史回顧
二、書跡名詞的厘清
診斷一 臺北故宮墨跡本是否為“摹本”
一、從紙質上診斷臺北故宮墨跡本是否為摹本
二、從臺北故宮墨跡本的書跡來診斷是否為“摹本”
三、檢驗前人對臺北故宮墨跡本諸說
四、小結
診斷二 檢驗李郁周“映摹說”
一、論刻拓本的證據限度
二、李郁周“映摹說”
三、小結
診斷三 檢驗宋明人跋及趙鼎印之真偽
一、檢驗邵周、蘇耆、李建中題記是否為摹本
二、檢驗宋明人跋是否為摹本
三、檢驗趙鼎等印
四、小結
診斷四 檢驗臺北故宮墨跡本破紙補字及其證據價值
診斷五 檢驗臺北故宮墨跡本的遞藏論“文彭摹本說”
一、臺北故宮墨跡本遞藏小史
二、臺北故宮墨跡本遞藏簡明年表
三、檢驗遞藏史中的李氏“迷宮”
四、小結
診斷六 檢驗“文彭摹本說”
一、水鏡堂本與臺北故宮墨跡本的關系
二、“文彭摹本說”的證據
三、從文彭的書跡來看
四、故宮文彭《臨自敘帖》的現身說法
五、小結:臺北故宮墨跡本《自敘帖》絕非“文彭摹本”
結論一 臺北故宮墨跡本為水鏡堂刻本的母本
一、從兩本的點畫形似來論
二、從兩本的技術層面來論
三、從實物證據的破洞與紙幅長短來論
四、小結
結論二 臺北故宮墨跡本非“文彭摹本”及其斷代
一、臺北故宮墨跡本非“文彭摹本”
二、臺北故宮墨跡本的斷代
三、臺北故宮墨跡本待作的真偽及斷代的科學驗證
四、臺北故宮墨跡本的科技復檢報告
余論
一、刻本與母本的優劣比較
二、為“文彭說”釋疑:重建水鏡堂刻本摹刻過程中對原跡行款章 法的因應調整
三、對懷素作品之我見
四、方法的檢討與學習
后記
論文
沈銘彝本《自敘帖》密碼
——解臺北故宮墨跡本即水鏡堂母本之疑
確證臺北故宮本《自敘帖》為北宋映寫本
——從“流日半卷本”論《自敘帖》非懷素親筆
《臺北故宮本(自敘帖)為北宋映寫本》后續討論
本書相關書評
承前啟后之作白謙慎
斫輪老手·金針度人何懷碩
眼學津梁薛永年
“后大師時代”的鑒定學林霄
參考文獻
一、書畫鑒別及懷素研究
二、圖錄及其他文獻選錄
附錄
附錄一 臺北故宮墨跡本《自敘帖》與水鏡堂刻本對照圖版
附錄二 臺北故宮墨跡本《自敘帖》圖版
展開全部
書法鑒定兼懷素《自敘帖》臨床診斷:典藏版 作者簡介
傅申,1937年出生,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畢業于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系。1968年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學藝術與考古系,攻讀中國歷史專業,獲碩士及博士學位。1979年出任美國國立佛利爾美術館中國藝術部主任。 曾任臺灣大學藝研所教授、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員、副教授等職。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代美術史,在中國書法、繪畫史以及書畫鑒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