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吳晗論明史 本書特色
★《吳晗論明史》明史研究大家吳晗集大成之作。全方位多角度解讀大明王朝,深刻揭示明朝歷史的基本面貌和發展脈絡。
★史學大家吳晗,專研數十載,細說大明三百年。本書整合了我國明史研究大家吳晗的多篇史學作品,史料豐富翔實,文字通俗易懂,為通讀明史的選擇。了解真實的明史,就讀《吳晗論明史》。
★細說大明王朝三百年,全方位解讀末后一個漢人王朝。
吳晗論明史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了明史大家吳晗多部關于明史研究的作品, 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編排整理, 更加完整、精煉地向讀者展示出大明朝歷史的華卷。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 “政治大勢”“制度變遷”“世情百態”“風云人物”。涵蓋了明朝政治、制度、社會、人物等各個方面的內容, 以真實史料為基礎, 深刻揭示了明朝歷史的基本面貌和發展脈絡, 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吳晗論明史 目錄
明太祖的建國…………………………………………………………………… 2
明成祖遷都北京……………………………………………………………… 18
明代靖難之役與國都北遷…………………………………………………… 22
胡惟庸黨案考………………………………………………………………… 36
明初的恐怖政治……………………………………………………………… 59
明成祖仁宗景帝之死及其他………………………………………………… 69
北“虜”南倭問題…………………………………………………………… 70
東林黨之爭…………………………………………………………………… 78
論晚明“流寇”……………………………………………………………… 87
建州女真問題………………………………………………………………… 91
第二編 制度變遷
明代的軍兵…………………………………………………………………… 98
明初的學校…………………………………………………………………… 135
明代的錦衣衛和東西廠……………………………………………………… 152
明教與大明帝國……………………………………………………………… 160
明代的科舉情況和紳士特權………………………………………………… 186
明代的殉葬制度……………………………………………………………… 189
明初衛所制度之崩潰………………………………………………………… 191
第三編 世情百態
明初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00
資本主義萌芽問題…………………………………………………………… 224
鄭和下西洋…………………………………………………………………… 231
明代之農民…………………………………………………………………… 237
明代的奴隸和奴變…………………………………………………………… 256
明代的新仕宦階級,社會的、政治的、文化的關系及其生活…………… 261
記大明通行寶鈔……………………………………………………………… 309
《明史》小評………………………………………………………………… 320
《明史》中的小說…………………………………………………………… 326
《金瓶梅》的著作時代及其社會背景……………………………………… 342
第四編 風云人物
明代民族英雄于謙…………………………………………………………… 368
海瑞的故事…………………………………………………………………… 376
論海瑞………………………………………………………………………… 387
況鐘和周忱…………………………………………………………………… 403
戚繼光練兵…………………………………………………………………… 412
衍圣公和張天師……………………………………………………………… 414
獻身于祖國地理調查研究工作的徐霞客…………………………………… 415
談遷和《國榷》……………………………………………………………… 419
關于魏忠賢…………………………………………………………………… 431
“社會賢達”錢牧齋………………………………………………………… 436
阮圓海………………………………………………………………………… 447
愛國學者顧炎武……………………………………………………………… 449
吳晗論明史 節選
明太祖的建國
首先,我們應該弄清國家的含義。近幾年來的學術討論中,有人往往把我們這個時代關于國家的含義等同于歷史上的國家的含義。這是錯誤的、不科學的。我們今天所說的國家,包括政府、土地、人民、主權各個方面。由于政權性質的不同,國家可以分為好幾類,有人民民主國家、資本主義國家、民族主義國家,等等。歷史上國家的含義就跟這不一樣。簡單地說:歷史上的國家只能是某一個家族的政權,不能把它等同于今天我們所說的國家。曹操的兒子曹丕臨死前寫了一篇遺囑,說:自古無不亡之國。這里所說的“國”是什么呢?就是指某個家族的政權,是指劉家的、趙家的、李家的或者朱家的政權。這些政權經常更替,一個滅亡了,另一個起來。所以曹丕說自古無不亡之國。但是一個政權滅亡了,當時的國家是不是也滅亡了呢?沒有。譬如漢朝劉家的政權被推翻了,曹操的兒子做了皇帝,還是有三國,我們的歷史并沒有中斷。曹家的政權被推翻了,司馬氏做了皇帝,國家也沒有滅亡。所以,歷史上的所謂亡國,就是指某一個家族的政權被推翻,國家還是存在的,人民還是存在的。因此我們所說的明太祖建國,也是指他建立的朱家的政權。這個國跟我們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本質的不同,它只代表一個家族、一個集團的利益,而不代表整個民族的共同的利益。把這個含義弄清楚,我們才可以講下面的問題,就是朱元璋的政權依靠的是什么。
―、土地關系問題
要講土地關系問題,不能不概括地講講當時的基本情況。在十四世紀中葉,大致是從1348年到1368年的二十年中間,發生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農民戰爭。規模之大,幾乎遍及全國,從東北到西南,從西北到中南,到處都有農民戰爭發生。不單是有漢族農民參加,各地的少數民族也參加了,如東北的女真族(就是后來的建州族)、西南的回族都參加了斗爭的行列。時間之久,前
后達二十年。戰爭激烈的情況,在整個歷史上都是少有的。
在二十年的戰爭中,反對元朝的軍事力量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體系:一支是紅軍。因為參加起義的人都在頭上包一塊紅布作為標志,在當時政府的文書上稱為“紅軍”,也有個別的叫作“紅巾軍”。這是反對元朝的主要力量。
現在有些歷史學家不大愿用“紅軍”這個名稱,大都稱為“紅巾軍”。大概有這樣一個顧慮:怕把歷史上的紅軍同我們黨建立的紅軍等同起來。在我的記憶里有這樣一件事:大約二十年前,國民黨政府的一個什么館,要我寫明史。書寫好之后交給他們看,他們什么意見也提不出來,*后說:你這上面寫的“紅軍”改不改?要改就出版,不改就不出版。我說:不出版拉倒!(這本書現在沒有出版)他們怕紅軍,不但怕今天的紅軍,也怕歷史上元朝的紅軍,因此他們要我改掉。我不改,因為根據歷史記載,這支起義軍本來就是紅軍,不是白軍。這不說明什么政治內容,而只是說他們頭上包了一塊紅布而已。紅軍又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在東邊活動,一部分在西邊活動。具體說,東邊是指今天的安徽、河南、河北一帶,西邊是指江漢流域(長江、漢水流域)。江漢地區的紅軍很多,包括“北鎖紅軍”和“南鎖紅軍”。反對元朝的另一支軍事力量是非紅軍系統:在浙江有方國珍,在元末的反元斗爭中,他起兵*早;在江蘇有張士誠;在福建有陳友定。這幾支軍隊都不屬于紅軍系統。當時為什么能爆發這樣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呢?我想在講元朝歷史的時候已提到了,這里就不再重復。
......
吳晗論明史 作者簡介
吳晗(1909~1969),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明史專家。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義烏人。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學、西南聯大、清華大學,曾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歷史系主任等職務。1949年后,歷任北京市副市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北京市歷史學會會長等職。
吳晗先生一生著述甚豐,成績卓著,發表過學術論文、札記、雜文等600余篇。出版有《吳晗史學論著選集》四卷等。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