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考古學理論與方法十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83703
- 條形碼:9787030583703 ; 978-7-03-058370-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考古學理論與方法十講 內容簡介
許永杰著的《中國考古學理論與方法十講》基于許永杰教授為博士研究生及碩士研究生開設的“中國考古學理論與方法”、“考古學方法論及個案研究”課程的講授內容編寫而成,全書共分十講:靠前講考古學史、第二講考古年代學、第三講考古層位學、第四講考卉類型學,前四講是考古學的文化研究,為格物致知;第五講文化與族群、第六講史前考古與古史傳說、第七講歷史考古學、第八講民族考古學、第九講聚落考古學、第十講情境考古學,后六講是考古學的社會研究,為透物見人。收錄在十講中的文章多是依許教授講授考古學理論與方法時的所得寫成的論文,因此,說是講理論與方法,說是源白課程講義,但卻不是純粹的理論與方法的講授,不是講義的照搬,而是理論指導下的方法運用的考古學研究個案,或說成是考古學理論與方法的演示。
本書適宜考古學、歷史學及相關專業高等院校師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員閱讀參考。 。
中國考古學理論與方法十講 目錄
關于重挖著名遺址的思索 003
“華縣渭南模式”的創建與實踐 020
第二講 考古年代學
再審半坡文化和廟底溝文化的年代關系——以疊壓打破和共存關系為視角 031
第三講 考古層位學
考古層位學札記三則 057
中國考古層位學的里程碑之作——《西安附近古文化遺存的類型和分布》導讀 073
第四講 考古類型學
中國考古類型學研究中單種器物研究的軌跡——以幾位考古學家的陶鬲研究為例 087
甘青寧地區陶鬲的譜系 118
第五講 文化與族群
距今五千年前后的文化大遷徙 155
周文化形成與周人興起的考古學考察 197
第六講 史前考古與古史傳說
史前考古與古史傳說整合研究的兩個瓶頸 223
冀中的西陰文化遺存與伏羲傳說 242
第七講 歷史考古學
漫談歷史時期考古學的方法——從安陽西高穴漢魏大墓的墓主推定說開去 249
禹會村祭壇是否為涂山會盟之地?264
第八講 民族考古學
民族考古學是什么 273
嫩江流域史前先民的生計模式——從昂昂溪骨質漁獵工具說起 284
第九講 聚落考古學
聚落考古在中國——歷程 現狀 問題 293
七星河流域漢魏遺址群聚落考古的理論與實踐 306
第十講 情境考古學
中國考古學研究中的情境分析 329
“陶抄”的考古情境分析 342
后記 357
中國考古學理論與方法十講 作者簡介
許永杰 1957年生于北京。小學、中學和知青在長春度過。1978年春考入吉林大學考占專業。先后在甘肅省博物館、吉林大學、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山大學供職。現為中山大學考古學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南中國海考古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本科、碩士和博十階段師從張忠培先生學習中國漢代以前考古學。有過在黑龍江流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考古發掘的經歷。著有考古學專著多部和考古學論文數十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