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抗戰時期中國圖書館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62111
- 條形碼:9787100162111 ; 978-7-100-16211-1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抗戰時期中國圖書館界研究 本書特色
硝煙中的“天堂”——圖書館在抗戰中往何處去? “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似乎是明末以來人們對文人于國家之作用的*為可笑而貶損的概括。然而,到了近代,*為“文氣”的中國圖書館界卻并非如此“報國”。抗戰時期,中國圖書館界立足本位工作,展開珍貴文獻轉移、向國際社會廣泛征集書籍等活動,以文化救國的模式,不僅盡力保存了中國的傳統珍貴圖書,而且協助西部高校、研究所等向歐美圖書館界征集外文書籍,以便后者繼續展開教研工作,適應了戰時文化建設的需要,激勵國人奮起抗戰的民族精神,同時向國際社會揭露了日本在我國的文化暴行,加強了我國與歐美大國之間的文化合作與交流,為戰后民族復興的文化建設創造了良好條件。本書即講述了中國圖書館界在硝煙中、在槍林彈雨下的這些實踐。
抗戰時期中國圖書館界研究 內容簡介
在中華民族如火如荼、可歌可泣的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圖書館界作為中國全面抗戰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以其“文化救國”的思想與實踐,為抗戰的 “全覆蓋”和“全員參與”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本書闡述了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圖書館界的文化救國活動,包括通過轉移珍貴文獻、搶救收購淪陷區文獻等方式努力保存中國很好典籍,傳承中華傳統文明;克服一切困難向靠前社會征集書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推動西部地區的圖書館建設,打造新的文化基地;等等。中國圖書館界的舉措配合了政府的抗戰,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救國模式,在文化戰線上體現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氣質。
抗戰時期中國圖書館界研究 目錄
序 / 張艷國
前 言
**章 戰前中國圖書館事業概況
**節 戰前中國的圖書館事業
一、圖書館數量的增長
二、圖書館學術的繁榮
三、中華圖書館協會
第二節 圖書館界的政治取向
一、北洋政府時期
二、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三、尋求國民政府支持
四、國民政府的態度
第三節 圖書館界的危機應對
一、日軍的文化暴行
二、圖書館界的危機認知
三、圖書館界的救國構想
四、圖書館界的救國舉措
第二章 圖書館界的戰時因應
**節 戰爭初期圖書館界的應對
一、圖書館界的本位救國
二、圖書館業的價值期許
三、圖書館界的工作設想
四、圖書館界的主要工作
第二節 協會的戰時基本態度
一、支持抗戰建國綱領
二、參與中國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
三、參加第三次全國教育會議
第三節 協會工作重心的轉移
一、圖書的社會需求
二、協會的抗戰動員
三、中國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的議決案
四、中華圖書館協會年會議案
五、第三次全國教育會議的圖書館議案
第三章 圖書館界的圖書館損毀調查
**節 搜集圖書館的損毀資料
一、匯集新聞界的調查報道
二、轉載教育部的調查報告
第二節 中華圖書館協會的損毀調查
一、協會的調查準備
二、蘇滬浙地區損毀情況
三、平津地區的損毀情況
四、粵港地區的損毀調查
五、其他地區的損毀調查
六、協會損毀調查的特點
第三節 戰時圖書損毀調查的思考
一、調查結果的比對
二、日本的文化政策
三、中國民眾的打劫
四、損毀調查的價值
第四章 向國外征集書籍運動
**節 復興東方圖書館的征集活動
一、商務印書館的復興規劃
二、德國的書籍援助
三、法國的書籍援助
四、征集活動的后續
第二節 中華圖書館協會的征集活動
一、美國文教界的反應
二、捐贈活動的展開
三、捐書活動的意義
四、影響捐贈的因素
第三節 戰時征集圖書委員會的征集活動
一、戰時征集圖書委員會的籌設
二、牛津大學的捐贈活動
三、英國圖書館協會的征書活動
四、征書成效及評價
第四節 中國國際圖書館的征書與抗戰宣傳
一、中國國際圖書館概況
二、中國國際圖書館的抗戰宣傳
三、中國國際圖書館的抗戰工作
四、中國國際圖書館的歷史地位
第五章 西部地區的圖書館建設
**節 西部地區的圖書館發展規劃
一、戰前西部地區圖書館事業概況
二、中華圖書館協會的推動
三、中國教育學術團體聯合會的議決案
四、中華圖書館協會第四次年會的議決案
五、西部地區圖書館建設的主要原因
第二節 四川省立圖書館
一、四川省立圖書館的創議
二、四川省立圖書館的籌備
三、四川省立圖書館的成立
四、四川省立圖書館的館務
第三節 國立中央圖書館
一、重慶分館的設立
二、創設民眾閱覽室
三、收購淪陷區古籍
四、編制書籍目錄
五、其他重要工作
六、中央圖書館的創設意義
第四節 國立北平圖書館
一、戰時平館困境
二、征輯抗戰史料
三、征集西南文獻
四、收購珍貴古籍
五、南下善本運美
六、平館文化價值
第五節 國立西北圖書館
一、西北圖書館的創建由來
二、西北圖書館的籌備情況
三、西北圖書館的撤銷風波
四、西北圖書館的創設意義
第六章 圖書館界的戰后復興籌劃
**節 圖書館戰后復興的起點
一、縮微膠卷的輸入背景
二、國際學術文化資料供應委員會
三、學術資料服務處
四、縮微膠卷在中國圖書館的使用
五、縮微膠卷的輸入時間
第二節 圖書館的戰后復興討論
一、《戰后中國圖書館復興計劃書》
二、圖書館的戰后復興討論
三、圖書館的戰后復員討論
第三節 圖書館的復興規劃及復員
一、中華圖書館協會的復興規劃
二、中國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的復興規劃
三、中華圖書館協會的國際請援
四、戰后文教復員中的圖書館界
第四節 戰后圖書館界的追償問題
一、清理書籍損失
二、書籍清理成果
三、影響清理因素
四、顧頡剛的損失清點
五、書籍清理后續
第五節 美英圖書館界的復興援助
一、美國圖書館界
二、懷特訪華計劃
三、《中美文化關系中關于圖書館事業的計劃草案》
四、國際請援成效
結論
一、傳承我國傳統文化
二、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三、踐行服務社會宗旨
主要參考書目
后 記
抗戰時期中國圖書館界研究 節選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面抗戰。所謂全面抗戰,一是社會各界參與抗戰,抗戰主體呈現多樣性特征;二是社會各界積極抗戰,抗戰主體展現出能動性。在這個意義上,全面抗戰不僅僅是中國政府武力自衛,對抗日本入侵,中國社會各界也都采取措施,協助政府,從事抗戰救國。中國的抗日戰爭能夠堅持數年,進而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至取得*后勝利,是全面抗戰政策的結果。然而,關于抗戰的研究,一直以來多集中在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事抗戰方面,中國社會各界所從事的非軍事領域抗戰救國涉及不多。這一研究現狀與全面抗戰史觀不甚洽合。重視中國社會各界的非軍事領域抗戰救國研究,不僅不會削弱國共兩黨軍事抗戰的價值,反而會豐富抗戰研究,促進抗戰研究全面發展。中國圖書館界的抗戰救國活動,就是中國社會各界非軍事救國活動的重要內容之 一。 中國圖書館界在抗戰時期極為活躍。對外,中華圖書館協會、戰時征集圖書委員會等機構先后向歐美各國征集圖書,以補充因日本侵略而造成的書籍缺失;袁同禮代表中國文化界先后出訪印度、美國等國,以加強溝通與交流;圖書館界代表受國民政府委派,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創設,加強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對內,圖書館界轉移善本書籍,收集淪陷區珍貴文獻,促進西部地區圖書館事業發展,籌劃戰后圖書館事業復興等。圖書館界以獨特的方式溝通中外,傳承文化,服務社 會。 戰時我國圖書館界,以支持全面抗戰為前提,以圖書館工作為本位,有鮮明的文化救國特色。圖書館界的本位救國,根源于日本對我國的文化暴行。日本對中國的文化暴行由來已久。東方圖書館46萬冊圖書在“一·二八”事變中毀于一旦。盧溝橋事變后,日本的文化暴行變本加厲,截至1938年底,我國遭損毀的書籍達千萬冊以上。圖書是人類社會共同的文化產物,超越國界。日本摧毀我國藏書,不僅是我國的文化損失,也是人類社會的文化損失。圖書館界的本位救國,不只是傳承中國文化,也為保衛世界文化而奮斗。因此戰時中國圖書館界的本位救國影響深遠。 本書探討戰時中國圖書館界的本位救國。中國圖書館界,指的是以中國圖書館事業為職志的文教人員,以中華圖書館協會為代表,以國立圖書館、省立圖書館及大學圖書館為依托。一會三館,成為戰時中國圖書館界的核心構成部分。戰時,指的是1937—1945年之間的八年抗戰時期,部分內容自1931年“九一八”開始,戰后也有極小部分涉及。歷史的發展是延續的,無法完全割裂。中國圖書館界的文化救國,因日本的文化暴行而起,以民族復興為己任。
抗戰時期中國圖書館界研究 作者簡介
劉勁松,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教師,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與研究,發表了《南京參議院議員人數與〈臨時約法〉的效力》《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的西方話語體系及其誤區》《民國時期我國出版品國際交換評述》《抗日戰爭與縮微膠卷輸入中國圖書館》等一系列學術論文,擅長運用法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觀察和解釋近代中國歷史的發展。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